语文知识文韬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373370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0.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知识文韬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语文知识文韬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语文知识文韬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语文知识文韬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语文知识文韬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知识文韬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语文知识文韬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知识文韬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知识文韬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③在句中无实义,起调整音节的作用。

3、“而”的用法

A、作代词:

通“尔”,你、你的。

B、作连词

①表并列,相当于“和”、“与”。

溪深而鱼肥。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②表顺承,相当于“就”、“才”。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③表假设,相当于“如果”。

④表转折,相当于“却”、“但是”。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⑤表递进,相当于“而且”。

饮少则醉,而年又最高。

⑥表因果,相当于“因而”、“所以”。

⑦表修饰。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⑧表时间、方位、范围的界限,相当于“以”。

C、作助词

①表示限止语气,相当于“罢了”。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林嗣环《口技》)

②表示时间的副词词尾。

既而儿醒,大啼。

③表示疑问语气。

4、“以”的用法

A、作介词

①表示工具。

译为:

拿,用。

②表示凭借。

凭,靠。

例如:

可以一战。

③表示所处置的对象。

把。

④表示时间、处所。

于,在,从。

⑤表示原因。

因为,由于。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⑥表示依据。

按照,依照,根据。

B、作连词。

①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

可译为“而”“”“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近岸,卷石底以出。

②表示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

可译为“而”或省去。

③来,用来,以致,表示目的。

属予作文以记之。

④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

⑤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

⑥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以:

表时间)(《出师表》)

C、作动词

①以为,认为。

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用,任用,使用。

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

D、作名词。

缘由,原因。

E、通假

①通“已”,已经。

②通“已”,止。

5、“于”的用法

作介词

①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等。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公输》在……方面)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出师表》在……中)

②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

所欲有胜于生者。

③在被动句中引出动作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④复音虚词“于是”,用法与现代汉语的“于是”不完全相同。

⑴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在的承接连词或因果连词相同。

现代汉语也这样用。

⑵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于是”属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

可根据“于”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在这”“从这”等。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在这职业上”《捕蛇者说》)

6、“乃”的用法

①第二人称代词,你,你们。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②指示代词,这样,如此。

①表示肯定,就是,原来是。

②表示范围的限定,只,仅仅。

③表示时间的紧相衔接,译作“就”。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

④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译作“才”。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陈太丘与友期》)

⑤表示出人意料,译作“竟”“竟然”。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

⑥表示初、始

①表顺接,于是,便。

乃重修岳阳楼。

②表假设,如果。

7、“则”的用法

A、作连词

①表承接,可译为“就”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岳阳楼记》)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鱼我所欲也》)

则又请焉(《送东阳马生序》)

②表假设,假使,如果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万鈡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③表转折,却,可是。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

①那么

则凡可以求生者何不用也(《鱼我所欲也》)

②乃,就是。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

③表示仅限于某种范围。

可译为“仅”“只”“才”等。

综合练习

1.(2016·

陕西西安)下列句子中虚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A.余为少慰余不愿为大官

B.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戴朱缨宝饰之帽

C.可以处乐以衾拥覆

D.太丰则吾不敢也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2.(2016·

山东临沂)下列句子中虚词的意义用法不同的一项是(D)

A.不能指其一端其一犬坐于前

B.凡有名者念无与为乐者

C.往往留像于馆求兽于水中

D.余亟叹其技之奇妙属予作文以记之

3.(2016·

江苏扬州)下列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

A.宋孝武见其对策强直。

其真不知马也。

B.为之叹息。

是吾剑之所从坠。

C.善明以母在虏中。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D.痛悼于怀。

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4.(2016·

湖南衡阳)下列句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A.感极而悲者矣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殚其地之出

C.然则何时而乐耶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5.(2016·

福建泉州)下面句中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是(D)

A.还于旧都。

所恶有甚于死者。

B.忠之属也。

子之听夫志。

C.元贞间为古田尉不足为外人道也

D.帅府嘉其忠勇稍稍宾客其父。

二、七至九年级交叉篇目常见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通“悦”愉快

2.尊君在不?

通“否”

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通“攀”

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通“耶”语气词

5.满坐寂然。

通“座”在座的人

6.便要还家。

通“邀”

7.略无阙处。

通“缺”中断

8.窥谷忘反。

始一反焉。

通“返”往返

9.食马者。

通“饲”喂

10.才美不外见。

通“现”表现

11.四支僵劲不能动。

通“肢”

12.同舍生皆被绮绣。

通“披”

13.百废具兴。

通“俱”全

14.属予作文以记之。

通“嘱”

15.夫不能以游堕事。

通“隳”坏耽误

16.子墨子九距之。

通“拒”抵御

17.守圉有余。

通“御”抵挡

18.公输盘詘。

通“屈”理屈

19.曾益其所不能。

通“增”增加

20.困于心,衡于虑。

通“横”梗塞,不顺

21.入则无法家拂士。

通“弻”辅佐

22.故患有所不辟也。

通“避”躲避

23.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通“德”

24.孰视之。

通“熟”仔细

25.甚矣,汝之不惠。

通“慧”聪明

26.河曲智叟亡以应。

通“无”

三、词类活用

所谓词类活用,是指一个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词性而作另一类词使用,如名词作动词用、动词作名词用等。

随着词性的改变,这个词又同时具有新的含义。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重要的特殊现象,因此必须了解并学会推断。

否则,会影响对一些句子的理解。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其实只包括三类词语:

名词、动词、形容词。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三、名词作状语

四、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五,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就是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六、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一般涉及的是形容词和名词。

形容词、名词带宾语用如意动,就是“觉得宾语怎么样”,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作意动的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或者成为用作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经常可以翻译成“以……为……”或“认为……是……”或“把……当作……”。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十则》(时间名词用作状语):

按时。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

A指旧的知识,学过的东西。

B指新的知识,新学的东西。

3、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伤仲永》)(形容词作意动词):

感到惊异。

4、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同上)(形容词作意动词):

认为……奇特、非凡。

5、父利其然也。

(同上)(名词作意动词)把……看作有利。

6、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同上)(动词用作名词):

名声。

7、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木兰诗》)(名词活用为动词):

登记。

8、会宾客大宴。

(《口技》)(名词用作动词):

举行宴会。

9、不能名其一处也。

(同上)(名词用作动词):

说出。

10、渔人甚异之,复前行。

(《桃花源记》)(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以……为异或认为……奇怪。

1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陋室铭》)(名词活用为动词):

闻名,著名。

1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同上)(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显出灵异。

1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同上)(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此处指居室的主人道德美好高尚,可译为有了芳馨。

14、无丝竹之乱耳。

(同上)(动词用作使动词):

使……受到扰乱。

15、无案牍之劳形。

使……感到劳累。

16、虽乘奔吁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动词用作名词):

善跑的马。

17、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急流。

18、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清波。

19、每至晴初霜旦。

结霜。

20、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湖心亭看雪》)(名词用作动词):

客居。

21、与余舟一芥。

(同上)(名词作状语):

像小草一亲的微小。

2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与朱元思书》)(名词作状语);

向东或向西。

2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指飞奔的马。

2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同上)(形容词用作动词):

A指(争着往)高处;

B指(争着往)远处。

25、辱于奴隶人之手。

(《马说》)(形容词用作动词):

辱没。

26、一食或尽粟一石。

吃完。

27、策之不以其道。

鞭策(用鞭子打),驱使。

2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同上)(数词用作动词):

行千里。

29、食之不能尽其材。

(同上)(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尽,竭尽。

30、余则袍敝衣处其间。

(同上)(名词用动词):

穿着旧棉袄,破衣服。

3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小石潭记》)(名词用作状语):

向西。

32、如鸣佩环,心乐之。

(同上)(动词的意动用法):

以……为乐。

33、日光下流澈,影布石上。

(同上)(名词用作状语):

向下。

34、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像北斗星一样。

35、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像狗的牙齿一样。

36、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A使……凄凉;

B使……寒泠。

3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形容词意动用法):

A在……之前;

B在……之后。

38、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守”,名词,太守,官名。

这里是动词,即“做……太守”。

39、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醉翁亭记》)(名词用作动词):

命名。

40、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41、泉而茗者。

(《满井游记》)(名词用作动词):

用泉水。

42罍而歌者。

端着酒杯。

43、红装而蹇者。

穿着艳装。

44、作则飞砂走砾。

(同上)(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飞。

45、以光先帝遗德。

(《出师表》)A(名词用作动词);

发扬光大。

46、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长庄稼(长草木)

47、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同上)(形容词用作动词);

发扬。

48、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和……亲近。

49、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和……疏远。

50、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善良、诚实的人。

51、攘除奸凶,兴复汉室。

奸邪、凶恶的敌人。

52、肉食者鄙,又何间焉(名词活用作动词,参与)

53、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54、公将鼓之(鼓,名词做动词,击鼓)

55、朝服衣冠(服:

名词用作动词,穿、戴)

56、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

名词作状语,当面)

57、闻寡人之耳者(闻:

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

58、吾妻之美我者(美: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认为……美)

59、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

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

60、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苦: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痛苦;

劳: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

饿: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饥饿;

空乏: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贫困、痛苦)

61、人恒过,然后能改(过:

名词用作动词,犯错误)

62、入则无法家拂士(入:

动词用作名词,国内)

6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

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

64、惩山北之塞(惩: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苦于)

65、面山而居(面:

名词用作动词,向着,对着)

四、常见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谓语对主语加以判断的句子。

文言文中,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而表示判断的。

常见的形式主要有:

1、……者,……也。

(“者”表示停顿,“也”表示判断)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醉翁亭记》

2、……, 

……也。

(主语后面不用“者”)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桃花源记》

 3、……也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

4、……者,……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

5、……,……者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6、用“乃”“则”“为”等帮助判断。

(《岳阳楼记》)

必为有窃疾也。

《公输》

7、文言文中也有用“是“表示判断的,这是较为晚起的。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铭》

(二)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个词或某个成分的现象,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

主要有:

1、省略主语

 (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桃花源记》

2、省略谓语或省略动词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改之。

(《<

论语>

十则》)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刿论战》)

  3、省略宾语

  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桃花源记》  

4、省略介词

  林尽(于)水源。

(《桃花源记》)

5、省略量词

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

《口技》

(三)倒装句

  我们把文言文中句子成分的排列语序跟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子叫倒装句。

主要包括:

  1、谓语前置(主语后说)

  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

  2、宾语前置

  大致有三种情况: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置于动词前;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

  如①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满井游记》)

  ②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十则》

  ④宋何罪之有?

(《公输》)

  ⑤唯利是图(成语)

  3、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醉翁亭记》

4、定语后置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能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

处在(高高)的庙堂上(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就为百姓担忧;

处在(僻远)的江湖间(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君主担忧。

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三个能挑担子)的男子。

(四)被动句

  和现代汉语一样,主语不是动作的发出者,而是动作的承受者,这样的句子我们叫被动句。

  1、用“为”“为……所”“见”“于”“被”等标志词表示被动。

如:

天子为动。

“为动”即被感动。

山峦为晴雪所洗。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2、不借助被动词,概念上表示被动。

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此句虽无表被动的介词和结构,但主语“帝”是被动者。

这是一种意念上的被动。

天帝被愚公的诚意所打动。

(五)疑问句

1、用疑问代词

且焉置土石?

《愚公移山》

2、用疑问语气词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曹刿论战》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

专题四:

文言文单篇练习

1.论语

一、解释加点的字词

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

思而不学则殆终身行之乎

士不可以不弘毅

二、指出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之⑴学而时习之代词

⑵择其善者而从之代词

其⑴择其善者而从之他们

⑵其不善者而改之他们

而⑴学而时习之表顺接

⑵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

⑶温故而知新表顺接

⑷学而不思则罔表转折

⑸择其善者而从之表顺接

⑹任重而道远表并列

⑺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表顺接

则学而不思则罔就

于勿施于人到在

以可以为师矣把

三、翻译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

2.吾日三省吾身。

3.见贤思奇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2.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

太丘舍去

相委而去

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之下车引之代元方

而相委而去表顺接

乃去后乃至才

则则是无信就

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友人惭,下车引之。

3.伤仲永

未尝识书具并自为其名

忽啼求之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

日扳中永环谒于邑人不能称前时之闻

泯然众人矣

之⑴忽啼求之代书具

⑵借旁近与之代仲永

⑶传一乡秀才观之代诗

⑷邑人奇之代此事

⑸或以钱币乞之代仲永的诗

⑹于舅家见之代仲永

⑺不能称前时之闻的

其⑴并自为其名代自己

⑵其诗以养父母他的

⑶其纹理皆有可观者代诗

⑷稍稍宾客其父他的

⑸父利其然也这那

以⑴其诗以养父母用

⑵或以钱币乞之用

于⑴日扳中永环谒于邑人在

⑵于舅家见之在

1.日扳中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其诗以养父母为意。

3.并自为其名。

4.稍稍宾客其父。

5.不能称前时之文。

6.泯然众人矣。

4.孙权劝学

卿今当涂掌事

蒙辞以军中多务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见往事耳

但当涉猎

及鲁肃过寻阳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之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如此,这么

而结友而别表承接

以⑴蒙辞以军中多务用

⑵自以为大有所益与“为”合用,认为

乃蒙乃始就学才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5.口技

会宾客大宴

施八尺屏障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众妙毕备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宾客意少舒

奋袖出臂

两股战战

之⑴于厅事之东北角表对方位的限定,的

⑵妇拍而呜之代小孩

⑶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的

⑷撤屏视之代里面的情况

其⑴其夫呓语她的

⑵不能指其一端其中的

而⑴一抚尺而已而已,罢了

⑵妇拍而呜之表修饰

⑶既而儿醒一会儿,不久

⑷俄而百千人大呼不久,一会儿

以以为妙绝与“为”合用,认为

于于厅事之东北角在

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3.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4.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5.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6.桃花源记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便要还家咸来问讯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遂欲与外人间隔

无论魏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欣然规往无人问津

之⑴忘路之远近的

⑵渔人甚异之代桃花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