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施工质量通病产生原因及其防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351034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施工质量通病产生原因及其防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常见施工质量通病产生原因及其防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常见施工质量通病产生原因及其防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常见施工质量通病产生原因及其防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常见施工质量通病产生原因及其防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见施工质量通病产生原因及其防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常见施工质量通病产生原因及其防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施工质量通病产生原因及其防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见施工质量通病产生原因及其防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薄壁电线管,不论是明配或暗配,均用锁紧螺母固定,过桥焊接地线;

厚壁电线管的暗配管可用焊接固定,但焊接成型要好,并及时做好防腐处理,明配管可用锁紧螺母或护圈帽固定,过桥焊接电线。

箱(盒)开孔严禁气割孔。

(4)由于建筑物沉降将电线管及电线拉断

【现象】

穿过变形缝处不按规定设置补偿装置,造成建(构)筑物沉降不均时将电线管及电线拉断,导致安全事故或不必要的停电等。

【治理】线路在经过建筑物的伸缩缝及沉降缝处,应有补偿装置,在跨越处的两侧应将电线管固定,导线留有适当余量,补偿装置能活动自如,平整、管口光滑、护口牢固,与管子连接可靠。

往往在设计图上不反映补偿装置,容易被人们忽略,务请严格执行技术及检验评定标准规定,其补偿装置的形式,可按标准图集规定制作安装。

(5)接线盒安装不正

缺少盖板,未用敲落孔脱落。

1)材料保护要好,施工先明确所用孔,后敲落。

2)线管进盒应垂直,拧紧锁母,接线盒应端正。

明敷时管线应顺直,采用对孔线盒,未用敲落孔不得敲落。

(6)金属软管敷设不符合要求

【现象】金属软管敷设过长、不固定,脱落,不到位

1)明确配管长度,下料要准确,施工责任到人。

2)金属软管长度不宜大于0.8m,管卡与终端、弯头中点的距离宜为300mm

(7)电缆敷设部位设置标识

【现象】电缆敷设不按规定设置标志牌或标志桩,给维修、检修带来不便,甚至造成不必要的机械损伤,影响安全使用等。

治理】

电缆标志牌,标志桩的装设应符合以下规定:

1)在下列地方,电缆上应装设标志牌:

电缆终端头,电缆接头处;

隧道及竖井的两端、入孔井内;

2)标志牌上应注明线路编号(当设计无规定时,应写明电缆型号、规格及起迄地点);

并联使用的电缆应有顺序号;

字迹应清晰,不易脱落;

3)标志牌的规格宜统一,挂装应牢固,且能防腐;

4)直埋电缆沿线及接头处应有明显的方向标志或牢固的标志桩。

(8)线缆桥架安装质量通病与防治

1)桥架使用的弯头、三通等配件,现场制作质量低劣、防腐不符合规定,外观质量差。

2)支吊架间距参差不齐,转弯处支吊架设置不合规定。

3)非镀锌线缆桥架连接处漏做跨接线,跨接线截面积不符合规定。

4)桥架直线段超长和穿越变形缝处未留伸缩节,长丝园钢吊架超长未作防晃支架。

5)敷设在竖井内及穿越防火分区时,桥架未作防火封堵。

1)钢制电缆桥架进场,应按CECS31:

2006的要求进行验收;

铝合金电缆桥架进场,应

按CECS106:

2000标准要求进行验收。

2)弯头、三通等配件,宜采用桥架生产厂家制作的成品,不宜在现场加工制作。

3)支吊架安装直线段间距宜为1.5m~2.0m,同一直线段上的支吊架间距应均匀。

在桥架端口、分支、转弯处不大于0.5m处,应安装支吊架。

4)采用长丝圆钢作支吊架时,桥架转弯处及直线段每隔30m应安装防晃支架。

5)桥架与盒、箱、柜等连接处应采用抱脚或翻边连接,并应用螺栓固定,末端封堵。

6)钢制电缆桥架直线段超过30m,铝合金或玻璃钢制电缆桥架直线段超过15m,应设伸缩节,桥架经过建筑变形缝处设补偿装置,保护地线和桥架内线缆应留补偿余量。

7)敷设在竖井内和穿越不同防火分区的桥架孔洞,应做防火封堵。

(9)金属线槽预埋和网络地板下敷设质量通病与防治

1)预埋线槽的截面高度和宽度超过设计和规范要求。

2)线槽直埋超长未设过线盒。

3)埋地过线盒不具备防火、防水、抗压功能。

4)网络地板下的线槽不设盖板。

1)金属线槽及附件必须采用定型的标准制品,其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线槽内外应光滑平整、无稜刺、不应有扭曲、翘边等变形现象。

2)线槽的接口应平整,接缝处应紧密平直。

槽盖装上后应平整,无翘角,出线口的位置

准确。

3)不允许将穿过墙壁的线槽与墙上的孔洞一起抹死。

4)线槽的所有非导电部分的铁件均应相互连接和跨接,使之成为一连续导体,并做好整体接地。

5)当线槽的底板对地距离低于2.4m时,线槽本身和线盖板均必加装保护地线。

6)线槽经过建筑物的变形缝(伸缩缝、沉降缝)时,线槽本身应断开,槽内用内连接板搭接,不需固定。

保护地线和槽内导线均应留有补偿余量。

7)敷设在竖井、吊顶、通道、加层及设备层等处的线槽应符合有关防火要求。

8)线槽直线段连接应采用连接板,用垫圈、弹簧垫圈,螺母紧固,接茬处应缝隙严密平

齐。

9)建筑物表面如有坡度时,线槽应随其变化坡度。

待线槽全部敷设完毕后,应在配线之前进行调整检查。

10)吊装金属线槽:

万能型吊具一般用在钢结构中,如工字钢、角钢、轻钢龙骨等结构,可预先将吊具、卡具、吊杆、吊装器组装成一整体,在标出的固定点位置处进行吊装,逐件地将吊装卡具压接在钢结构上,将顶丝拧牢。

11)出线口处应利用出线口盒进行连接,末端

部位要装上封堵,在盒、箱、柜进出线处采用抱脚连接。

12)地面线槽安装:

地面线槽安装时,应及时配合土建地面工程施工。

根据地面的形式不同,先抄平,然后测定固定点位置,将上好卧脚螺栓和压板的线槽水平放置在垫层上,然后进行线槽连接。

如线槽与管连接;

线槽与分线盒连接;

分线盒与管连接;

线槽出线口连接;

线槽末端处理等,都应安装到位,螺丝紧固牢靠。

地面线槽及附件全部上好后,再进行一次系统调整,主要根据地面厚度,仔细调整线槽干线,分支线,分线盒接头,转弯、转角、出口等处,水平高度要求与地面平齐,将各种盒盖盖好或堵严实,以防止水泥砂浆进入,直至配合土建地面施工结束为止。

13)线槽内保护地线安装

a保护地线应根据设计图要求敷设在线槽内一侧,接地处螺丝直径不应小于6mm并且

需要加平垫和弹簧垫圈,用螺母压接牢固。

b金属线槽的宽度在100mm以内(含100mm,两段线槽用连接板连接处,每端螺丝固定点不少于4个;

宽度在200mm以内(含200mm,两段线槽用连接板连接处,每端螺丝固定点不少于6个。

(10)线盒、信息插座安装质量通病与防治

1)钢导管进入线盒未采用专用接头并锁紧。

2)用信息点预埋盒兼作过线盒。

3)弱电线盒与强电线盒并列安装在一起。

4)信息点工作区未设交流电源插座

1、线盒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导管进入盒(箱)时应一孔一管,管与盒(箱)的连接应采用爪型螺纹接头管连接,且应锁紧,内壁应光洁便于穿线;

2)线缆管路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中间应增设拉线盒或接线盒,其位置应便于穿线:

a管路长度每超过

30m且无弯曲;

b

管路长度每超过

20m且仅有一个弯曲;

c

15m且仅有两个弯曲;

d

8m且仅有二个弯曲;

e

线缆管路垂直敷设时管内绝缘线缆截面宜小于

150mm2当长度超过30m时,应增

设固定用拉线盒;

f信息点预埋盒不宜同时兼做过线盒。

2、信息插座模块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信息插座模块、多用户信息插座、集合点配线模块安装位置和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安装在活动地板内或地面上时,应固定在接线盒内,插座面板采用直立和水平等形式;

接线盒盖可开启,并应具有防水、防尘、抗压功能。

接线盒盖面应与地面齐平。

3

300mm。

)信息插座底盒同时安装信息插座模块和电源插座时,间距及采取的防护措施应符合设计要求。

a安装在墙面或柱子上的信息插座,底部离地面高度宜为

b安装在墙面或柱子上的多用户信息插座模块,或集合点配线模块,底面离地面高度宜为300mm。

c每一个工作区至少应配置1个220V交流电源插座,工作区地源插座应选用带保护接地的单相电源插座,保护接地与零线严格分开。

d电源插座与信息插座的水平距离宜为200mm。

4)信息插座模块明装底盒的固定方法根据施工现场条件而定。

5)固定螺丝需拧紧,不应产生松动现象。

6)各种插座面板应有标识,以颜色、图形、文字表示所接终端设备业务类型。

7)工作区内终接光缆的光纤连接器件及适配器安装底盒应具有足够的空间,并应符合设计要求。

(11)对绞线、光缆、跳线及连接器件进场验收质量通病与防治

1)线缆的电气性能、机械特性、光缆的传输性能不符合设计要求。

2)连接器件的传输特性与缆线不匹配。

3)现场制作的跳线传输性能达不到链路数据传输要求。

1)工程使用的电缆和光缆型式、规格及缆线的防火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2)缆线所附标志、标签内容应齐全、清晰,外包装应注明型号和规格。

3)缆线外包装和外护套需完整无损,当外包装损坏严重时,应测试合格后再在工程中使用。

4)电缆应附有本批量的电气性能检测报告,施工前应进行链路或信道的电气性能及缆线长度的抽验,并做测试记录。

5)光缆开盘后应先检查光缆端头封装是否良好。

光缆外包装或光缆护套如有损伤,应对该盘光缆进行光纤性能指标测试,如有断纤,应进行处理,待检查合格才允许使用。

光纤检测完毕,光缆端头应密封固定,恢复外包装。

6)光纤接插软线或光跳线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a两端的光纤连接器件端面应装配合适的保护盖帽。

b光纤类型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有明显的标记。

(12)对绞线、光缆穿管敷设质量通病与防治

现象】

1)缆线布放未考虑终接与检测,预留余量不足。

2)缆线的弯曲半径不符合规范规定。

3)导管中穿线数量超过规定。

4)线缆两端未设防水、耐摩擦的永久性标签。

1)缆线的型式、规格应与设计规定相符。

2)缆线在各种环境中的敷设方式、布放间距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3)缆线的布放应自然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接头等现象,不应受外力的挤压和损伤。

4)缆线两端应贴有标签,应标明编号,标签书写应清晰、端正和正确。

标签应选用不易损坏的材料。

5)缆线应有余量以适应终接、检测和变更。

对绞电缆预留长度;

在工作区宜为3~6cm,电信间宜为0.5~2m,设备间宜为3~5m,光缆布放路由宜盘留,预留长度宜为3~5m,有特殊要

求的应按设计要求预留长度。

6)缆线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a非屏蔽4对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4倍。

b屏蔽4对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8倍。

c主干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10倍。

d2芯或4芯水平光缆的弯曲半径应大于25mm其他芯数的水平光缆、主干光缆和室

外光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光缆外径的10倍。

(13)、线缆在桥架和线槽内敷设质量通病与防治

1)线缆在桥架内交叉布放,进出线槽及转弯部位未做绑扎固定,光缆在绑扎固定段未加垫套。

2)线槽布放线缆过多,截面利用率超过50%。

3)多种系统的信号线、控制线、电源线等,在同一路由上敷设,未按系统分离布放。

4)线缆布放牵引力过大。

5)穿越防火墙和楼板处未作防火封堵。

80%。

1)布放缆线的牵引力不宜过大,应小于缆线允许张力的

2)采用电动牵引绞车的型号和性能应根据牵引电缆的重量来选择。

3)布放线缆,在牵引过程中吊挂线缆的支点相隔间距不应大于1.5m。

在垂直线槽内

缆线应每隔1.5m将缆线固定绑扎在线槽内的支架上。

4)缆线不应产生扭绞或打圈等现象,也不应有可能受到外界挤压或遭受损伤而产生障碍的隐患。

5)在敞开式线槽或桥架内敷设电缆,水平敷设时,应在电缆的首端、尾端、转弯及每

间隔3~5m处进行固定;

垂直敷设时,应在电缆的上端和每间隔1.5m处进行固定。

6)在封闭

式的线槽内敷设电缆,缆线均应平齐顺直,排列有序,互相不重叠、不交叉。

7)在桥架或线槽内缆线绑扎固定应根据缆线的类型、缆径、缆线芯数分束绑扎。

绑扎的间距不宜大于1.5m,且应均匀一致,绑扎松紧适度。

8)吊顶内布置缆线,应分束绑扎,且所有缆线的外护套应有阻燃性能,其选用要求应符合设计规定。

9)主干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10倍。

(14)缆线终接和光缆接续质量通病与防治

1)终接时对绞电缆扭绞松开长度过大,线位接错。

2)光缆接续质量不好,连接损耗超标。

1)缆线的终接应包括缆线的终端和连接,而缆线的终端盒和连接有两种,一种是配线接

续设备,另一种是通信出端和其他附件。

配线接续设备包括配线架(建筑群配线架(CD),建

筑物配线架(BD)、楼层配线架(FD)等)、配线柜(交接箱等)。

连接硬件包括通信引出端(信

息插座)和其他附件(如插头或连接块),其核心部件都是模块化插座和内部连接件。

主要有RJ45的信息插座和RJ45插头。

2)缆线的终端和连接的施工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和施工的有关技术标准以及生产厂家的要

求执行。

综合布线系统室内缆线中间不应有接头,必须通过配线接续设备或连接硬件进行终端和连接。

施工安装质量应符合产品安装手册及其技术特性要求。

3)缆线的终端和连接必须按照规定的连接区域(也称连接场)顺序进行,电缆两端的色

标和数字(或代号、符号)应与连接端含义一致,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严防发生颠倒或错接

等现象。

4)在配线接续设备或连接硬件进行缆线终端连接时,必须严格执行施工操作规程,要求缆线必须捆扎妥善,松紧适宜,布置有序,并固定在设备中的走线架或线槽内,不应混乱无章,缆线的曲率半径符合规定。

如采用卡接方式,必须牢固可靠,接触良好,不应有松动等现象。

5)按照缆线终端顺序,剥除每条缆线的外护套,必须符合以下规定:

a剥除缆线外护套必须采用专用工具施工操作,不得采用一般剪力,以免操作不当损伤缆线的绝缘层,影响缆线的电气特性而使传输质量下降。

b应按规定剥除缆线的外护套长度,为了保护每对对绞线的扭绞状态不致变化,剥除外护套的长度不宜过长,根据缆线类别的不同有所区别,要求五类线的非扭绞长度不应大于30mm三类线的非扭绞长度不应大于50mm剥除缆线外护套的长度也不宜过短,应有足够的

非扭绞长度,以便终端连接;

同时,在线缆端接点,应使电缆中的每个线对的绞距尽可能靠近IDC,六类线对绞距由电缆制造商计算,改变电缆绞距将给电缆性能来带不利影响。

c当缆线剥除外护套后,要立即对非扭绞的导线进行整理,成对分组捆扎,以防线对分散错乱,尽量保持线对与未除去外护套前的状态一致,保证缆线的电气特性不变。

6)进行缆线终端连接时,必须按照规定要求施工操作。

在采用卡接方法时应符合如下规定:

a必须采用专用卡接工具进行卡接,卡接用力要适宜,不宜过猛,以免造成接续模块受损。

b应按照缆线的色标进行终端,不得混乱而产生线对颠倒或错接。

如有错接,应用专用工具将导线从接线缝中拉出,再按正确的顺序重新卡接。

拆除过程中拉力要适当,以免损伤导线而形成断线。

(3)卡接导线后,应立即清除多余线头,不得在接续模块中留存,并要检查导线有无变形及放置准确与否。

c在缆线终端连接后,必须对配线接续设备等进行全程测试,以便准确判定工程的施工质量,如有故障,应正确迅速地排除,随工检查再测试并做好记录,以保证综合布线系统正常运行。

7)通信引出端(信息插座)和其他附件应符合如下规定:

a对插座的内部连接件检查,保证电气连接完整无缺。

b应按T586A或T586B的规定,对RJ45系列的连接硬件按色标线对组成及排列顺序进行终接。

终结时,每对对绞线应保持扭绞状态,扭绞松开长度对于五类线不应大于13mm。

c对绞线对称电缆与RJ45信息插座采取卡接接续方式时,应按先近后远,先下后上的接续顺序进行卡接。

如与接线模块卡接时,应按设计规定或生产厂家要求进行施工操作。

d采用屏蔽电缆时,应将电缆屏蔽层与连接硬件终端处的屏蔽罩有可靠接触。

一般缆线屏蔽层与连接硬件的屏蔽罩形成3600圆周的接触,他们之间的接触长度不宜小于10mm。

(15)系统设备安装质量通病与防治

1)机柜内线缆排布凌乱,未装理线架。

2)光缆配线盘、交换机、铜缆配线架排布序列不利于布线。

3)机柜间采用串接接地保护方式。

4)机柜直接安装在活动地板上。

1)信息插座模块安装

a安装在活动地板或地面上,应固定在接线盒内,插座面板采用直立和水平等形式,接线盒盖可开启,并应具有防水、防尘、抗压功能。

接线盒面应与地面齐平。

b8位模块式通用插座,多用户信息插座或集合点配线模块,安装位置符合设计要求。

c8位模块式通用插座底盒的固定方式按施工现场条件而定,宜采用预制扩张螺钉固定等方式。

d固定螺丝需拧紧,不应产生松动现象。

e各种插座面板应有标识,以颜色、图形、文字表示所接终端设备类型。

2)配线架(机柜)安装

a各部件应完整,安装就位,标志齐全;

b安装螺丝必须拧紧,面板应保持在一个平面上。

c机柜、机架安装完毕后,垂直偏差度应不大于3mm机柜、机架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

要求。

d机柜、机架上的各种零件不得脱落或碰坏,漆面如有脱落应予以补漆,各种标志应完整、清晰。

3)机柜、机架的安装应牢固,如有抗震要求时,应按施工图的抗震设计进行加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