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物理上第四章.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50899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63.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物理上第四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八年物理上第四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八年物理上第四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八年物理上第四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八年物理上第四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物理上第四章.docx

《八年物理上第四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物理上第四章.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物理上第四章.docx

八年物理上第四章

第四章第一节温度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温度计工作原理。

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教具:

小瓶,玻璃管,冷、热水,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电子体温计,挂图。

学法点拨:

对温度的概念,学生容易理解。

但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是不可靠的,要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来解决问题。

学生通过自学在了解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原理的基础上。

在老师的引导下用事先准备好的器材自制温度计。

通过自制温度计,进一步延伸到摄氏度的规定。

对真实的温度计,学生通过观察实物.课件等手段,了解温度计的构造。

对温度计使用的注意事项,教师要通过演示逐步完成加深学生记忆,对体温计的知识,学生可自行解决。

教学过程

一、布置任务

1、了解什么叫温度,及测量温度的仪器。

2、了解温度计的使用原理。

3、了解摄氏温度的规定。

4、了解温度计的使用规则。

5、了解体温计的构造,量程,分度值及使用方法。

二、交流与展示

1、我们把物体的叫温度,要准确的测量温度,就要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

2、温度计的符号C,表示的,在标准状况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沸水的温度是。

3、人体的正常温度是37℃读作。

北京一月平均气温是-4.7℃,读作。

4、了解以下温度值:

太阳表面温度,高压锅内沸水温度,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人体正常温度,冰箱正常温度,我国最底气温。

5、使用温度计前应看清温度计能够测量的和。

分度值是指。

6、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正确方法是:

﹙1﹚,

﹙2﹚,

﹙3﹚。

7、专门用于测量人体温度的温度计叫,它的测量范围是从℃到℃,分度值是。

三、讲解与概括:

(一)温度

1、问题探究:

p76---4,1----1想想做做,学生说出自己的感觉?

2、规律总结: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为了精确了解物体冷热程度,我们需要科学的测量工具。

(二)温度计

1、问题探究:

温度计怎样测量出物体的冷热程度?

常用温度计有那些?

演示:

自制温度计

规律总结:

(1)原理:

常用温度计是,它是根据液体。

(2)分类:

根据膨胀液体分有,,。

根据用途分有,,。

(三)温度计的使用:

规律说明:

①会选:

首先待测液体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②会拿:

手要拿温度计的上部,不能触及温度计。

③会放:

测液体温度时,要使温度计玻璃泡浸在待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和。

④会读:

待温度计液柱后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上表面。

⑤会纪录:

把观察到的温度值记下来,不要忘记写。

(四)体温计

问题探究:

我们能不能用实验室温度计测自己的体温?

如果能应该注意那些问题?

是否准确?

思考:

实验室温度计是否适合测人体温度?

怎样改进?

(学生讨论后教师利用挂图讲解)

规律总结:

①是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度的仪器。

②体温计不同与其他温度计的特殊构造在于,读数时可以人体。

规律说明:

①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分度值是。

②体温计使用是应。

思考:

其它温度计能甩吗?

四、练习与反馈:

基础达标

1、温度是表示物体的。

2、测量温度的仪器叫,它的使用原理是。

3、摄氏温度的规定:

的温度是0℃,的温度是100℃,在它们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分代表,读作。

4、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没有温度计时可以用体温计来测沸水的温度

B、温度计玻璃泡应与容器底接触

C、应把温度计从水中取处来读数

D、以上说法都不对

5、下图是温度计一部分,请读出示数:

甲,乙。

6、温度计中的液柱在上升过程,它的温度比实际温度,温度计中液柱稳定时它的温度与待测温度。

7、图中有A,B、C、D、四种测量水温的操作,请评价正误,如果有错,错在那里。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给体温计消毒的正确方法是[ ]

A.用开水煮B.用酒精灯加热

C.用自来水冲洗D.用酒精棉花擦

能力提高

9、用一只温度计测0℃的水和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0℃的水温度高。

B、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高。

C、二者温度一样,都是0℃。

D、无法比较。

10、用体温计测量小强的体温为37.9℃,若没有甩过,用它只能测出下列哪位同学的体温[]

A、36.7℃B、小刚37.5℃C、小名38.2℃D、小华36.9℃

11、寒冷的冬天室外的温度为-25℃,河面结冰,那么冰层上表面和下表面温度分别是[]

A,-25℃,-25℃B,均高于-25℃

C,均低于-25℃D-25℃0℃

12、有一只刻度均匀但实际测量不准确的温度计,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4℃,放在沸水中示数为94℃,把它放在某液体中示数为22℃,则该液体实际温度为。

13、将一支灵敏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热水里,并立即观察温度计细管里的水银面高度的变化,将会看到温度计中水银面先下降,然后再上升。

试说明其道理。

14、如何进行下列探究活动

老师给小明同学以下器材:

容积为几毫升的小药液瓶、红墨水、小药瓶上的橡胶帽、空圆笔心(或细的吸管)、温度计、蜡块以及家庭中其他常用的工具和器材。

利用这些器材制作一支简易温度计。

请你帮他设计,并画出相应的结构图。

五、随堂检测

第四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建议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熔化和凝固现象。

2、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的物理意义。

3、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的区别。

4、知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5、了解图象在学习物理学中的作用。

(二)教具

每组配备熔化实验仪器、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

温度计二支、海波、蜡、水、火柴、坐标纸。

学法点拨:

通过学生对物体存在三种状态的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变化。

可列举生活中的实例。

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固体熔化和液体凝固时温度变化的规律。

要求分组实验,实验要按七大要素进行,在实验过程中分析总结出规律,找出熔点和凝固点。

对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分析加深印象,加深理解。

教学过程:

一、布置任务:

1、通过日常生活中熔化和凝固的现象,知道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

2、通过实验探究海波和石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的规律。

3、通过实验的规律对固态物质进行分类。

并查找一些常见的物质的熔点。

4、通过日常生活的经验知道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并解释与熔化和凝固相关的物理现象。

二、交流与展示

1、物质存在三种状态、_、例如:

冰、、。

2、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

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

例如:

吃冰棒是过程,铜水铸成铜像是过程。

3、探究:

石蜡和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提出问题:

(2)猜想和假设:

(3)实验器材:

(4)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1、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到左右开始,每隔大约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或石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

(5)实验记录表格

时间(min)

0

1

2

3

4

5

海波的温度(℃)

石蜡的温度(℃)

(6)分析论证:

根据实验数据画出海波和石蜡熔化的温度变化图象

(7)为了做好实验,每组的三位同学要分工合作。

一位同学搅动,一位同学读数,并观察海波的状态,第三位同学记录温度和状态。

实验中,搅动必须不停地进行,以保证海波受热均匀。

评估:

回想实验过程,有没有可能在什么地方发生错误?

进行论证的根据充分吗?

实验结果可靠吗?

(8)交流与合作:

与同学进行交流。

你们的结果和别的小组的结果是不是相同?

如果不同,怎样解释?

4、固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叫做,例如:

、、、等;另一类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叫做,例如:

、、、等。

 

5、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图象区别是。

6、几种物质的熔点:

冰、海波、萘、固态酒精、固态水银。

7、举例说明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三、讲解与概括

1、海波的熔化曲线的分析(教师选择一个组的熔化曲线,请该组同学画在黑板上)

其他各组的曲线虽然不完全相同,但是大致形状如图所示。

我们将这一曲线分为AB、BC和CD三段,请同学们结合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AB段。

在这段曲线对应的一段时间内海波是状态,温度变化情况是。

(2)在曲线上的哪一点海波开始熔化?

答:

(3)在BC段对应的时间内,海波的状态是,温度是否变化?

答:

,这段时间是否对海波加热?

答:

(4)在CD段对应的时间内海波的状态是,温度如何变化?

2、熔点

除了海波以外,其他晶体物质,如各种金属、冰、固态酒精等,它们的熔化曲线都与海波的熔化曲线形状相似,只是熔化时的温度高低不同而已。

这条熔化曲线反映了晶体物质熔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晶体的熔化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完成的,即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纯海波的熔点是48℃。

我们实验用的海波不纯,熔点低于48℃。

3、凝固曲线

如果让熔化了的海波冷却,记下液态海波在冷却凝固成晶体过程中的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可得到凝固曲线近似下图的形状。

请大家思考并回答:

(1)DE段。

海波是____态,____热(填"吸"或"放"),温度______。

(2)EF段。

海波的状态是______,____热,温度______。

(3)FG段。

海波的状态是______,____热,温度______。

晶体的凝固也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完成。

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

4、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有明显的区别:

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完成,这个温度分别叫熔点和凝固点。

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但是不论晶体还是非晶体,熔化时都吸热,凝固时都放热。

所以,晶体实现熔化的条件可概括为两条:

一是温度到达熔点,二是吸热。

凝固的条件是温度到达凝固点,同时要放热。

四、练习与反馈

1、钨的熔点是3140℃。

钨在熔化时温度保持在3140℃不变。

①温度是70℃的萘是____态。

②水在-5℃时是____态。

③铁、铜、铝在常温下是____态。

④水银在-30℃时是____态。

⑤酒精在-100℃时是____态。

⑥锡在232℃时是____态。

⑦中国北部的漠河冬季气温最低到-52.3℃,应选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

为什么?

2、海波熔化时要不断加热,在这个过程中其温度,它是一种(填“晶体”或“非晶体”)。

3、北方的菜窑中常放几桶水,可以利用使窑内温度不致太低,菜不致冻坏。

4、如图4-2-1为两种固态物质熔化图像,则图a是,图b是,依据是,其中图a物质在第6分钟时是状态。

 

5、温度为232℃的锡所处的状态是(锡的熔点是232℃)()

A.一定固态B.一定是液态

C.一定是固、液并存状态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6、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冰的温度升高到0ºC就会熔化;B、物体的温度下降,就一定放热;

C、物体吸热温度一定升高;D、用铝锅不能熔化铁

7、人们常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句话是什么道理?

答:

8、电灯发光时灯丝的温度达到2000ºC。

能用铁、金、铅来制造电灯泡的灯丝吗?

你准备选用哪一种?

为什么?

答:

教学反思:

第四章 第三节汽化和液化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

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3、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4、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情况。

学习器材:

水槽、塑料口袋、冰棒、酒精、热水、烧杯、铁架台、温度计、酒精灯、石棉网、中心有孔的硬纸板、细棉线、钟表。

学法点拨:

本节内容知识点多,也是本课的重点及难点。

对汽化现象的引出,可利用书中的实验,还可列举出生活中的实例。

探究“水的沸腾”是本课的重点。

根据探究的过程,先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大胆猜测。

实验中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现象,要准确记录数据,培养学生对知识求实的态度,并记住常见液体的沸点。

通过跟沸腾对比,说明蒸发是汽化的两种方式之一,通过对大量实例的分析,归纳出蒸发的三个特征及蒸发的致冷作用。

对气体液化现象及它的两种方式应用实例分析得出:

本可要特别注重学生实际及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布置任务

1、什么是汽化、液化?

二者关系如何?

2、什么是沸点?

液体沸点都一样吗?

某种液体的沸点总是一定的吗?

3、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几种?

是什么?

4、汽化是吸热还是放热?

5、蒸发和沸腾有哪些相同之处?

又有什么不同?

二、交流与展示、讲解与概括

1、引入新课:

实验:

P86图4.3-1中,滴有酒精的塑料袋挤瘪,扎紧,放到热水中,可观察到塑料袋鼓起来。

酒精发生现象,此过程中酒精热;再把袋子放入冷水中,观察到袋子瘪了,这是因为酒精蒸气发生了   现象,此过程需要热。

2、探究:

(1)沸腾是液体和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2)提出问题:

水沸腾后如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高?

猜想:

(3)设计实验:

所需器材:

、、、、、

、、、。

为节约时间,应选择水,水量应些,烧杯上方应加一个纸板,减少损失。

用测量温度,所以纸板中心应有孔。

(4)进行实验:

当水温接近℃时,每隔min记录一次温度,填在设计好的表格中,并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像。

观察图像,得出结论:

水沸腾时,温度。

(5)水沸腾现象:

大量气泡,,到破裂,里面的

散发到空气中。

(6)结论拓展:

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

3、用纸锅可以将水烧开,而纸锅却不燃烧,是因为水沸腾后保持不变,温度于纸的着火点(183℃)的缘故。

4、根据生活经验回答:

(从生活走向物理)

洗完的湿衣服怎样晾晒干得快?

(1)理由是:

(2)理由是:

(3)理由是:

总结归纳:

衣服干了,是衣服里面的水了。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1)液体的。

(2)液体的。

(3)液体表面上。

5、酒精易蒸发,怎样来保存它?

6、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有什么感觉?

这是因为酒精蒸发时手背的热量,可得出什么结论?

液体蒸发时热量。

7、图4.3-5分析:

人:

从水中出来,身上水蒸发热,人感觉冷。

狗:

大口喘气,为了。

8、冰镇啤酒从冰箱中取出来,外壁会有水珠出现,擦去,一会儿还有水,这是为什么呢?

是啤酒渗出来了吗?

9、液化:

物质从态变为态。

10、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是、。

11、气体液化的好处:

体积,便于。

常用的液化石油气,就是用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使它成为液体贮存在钢瓶里的。

12、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变,吸收的热量哪里去了?

三、练习与反馈

(一)课堂练习

1、夏天扇扇子能使人感觉凉爽,这是因为扇子所产生的风[ ]

A.使空气的温度降低B.在人体表面吸热

C.加快了人体表面汗水的蒸发D.减慢了人体表面汗水的蒸发

2、打开冰箱门,看到冒“白气”,这“白气”是______,这是由于______遇冷______形成的。

3、饺子放在水中煮,怎么煮都不会发黄变焦,而放在油中炸,过一会儿就会发黄甚至发焦。

这一现象表明油的__________比水高。

4、在古代唐朝的皇宫里,夏天由宫女推动高大的水车,将水洒在宫殿的房顶上,水再顺房顶四周流下,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为了新奇B.为了美观

C.为了清洁房顶D.为了解暑降温

5、某饭店安装了热风干手器,打开它就能有热风吹到手上,手上的水很快被吹干,下面解释最合理的是[ ]

A.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速度并提高了水温度

B.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C.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速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D.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速度,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6、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会拿一个带把的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放入病人口腔内,通过小镜子的反射来看清牙齿的内侧,医生把镜子烧一烧的目的是防止口腔中的遇到镜子发生现象看不清。

7、夏天,在盛有冰冻饮料的玻璃杯外壁上有许许多多的小水珠,这是[ ]

A.杯中的水渗透出来的  

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C.空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D.跟人体出汗道理相似

8、生活中常有“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说法.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沸腾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时就不见水沸腾了;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柴.应用热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只能暂时止沸

B.“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能彻底止沸

C.“扬汤止沸”只能暂时止沸,“釜底抽薪”能彻底止沸

D.“扬汤止沸”能彻底止沸,“釜底抽薪”只能暂时止沸

9、如图①所示,大容器A和小容器B内均装有水,在容器A底部加热使容器A内的水沸腾,继续加热,容器B内的水 [ ]

A.不能达到沸点,不能沸腾 B.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

C.不能达到沸点,但能沸腾 D.能达到沸点,也能沸腾

10、夏天,饭菜经常变馊.为了防止饭菜变馊,在没有冰箱的情况下,小明从商店买了一块冰,放在饭菜的上面.小刚倒一盆冷水,将一只盛有饭菜的篮子搁在离水面稍高处,再将一块白纱布缝成圆筒形,下面浸入盆中的水里,上端用夹子夹在篮子柄上,把整个装置放在通风处.事实表明,两种办法都能防止饭菜变馊,试说明两种办法的物理原理?

哪种方法更好些?

 

11、雾属于下列哪种物态变化?

 [ ]

  A.熔化  B.凝固C.汽化  D.液化

12、

(1)在图2所示的装置中,用酒精灯将烧瓶内的水加热沸腾后,水蒸气从细玻璃管口喷出,在离管口稍远处,可以看到雾状的“白汽”。

这是因为喷出的水蒸气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__现象,雾状的“白汽”实际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这时在管口处放置一块玻璃片,会发现正对管口的玻璃片表面有_______,玻璃片的温度将____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分析、归纳上述实验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很冷的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走进温暖的室内,眼镜变模糊了,这是因为[ ]

A.室内的水气留在眼镜上  

B.眼镜上有灰尘

  C.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眼镜片上

  D.受到感动,热泪盈眶

14、小明用两个相同的铁锅来煮鸡蛋,两锅中分别倒入同样多的水和个数一样的鸡蛋。

甲锅中的水烧开后,用急火来煮;乙锅中的水烧开后,用文火来煮,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煮熟。

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种方法比乙种方法省燃料,又省时间

B.乙种方法比甲种方法省燃料,但省时间

C.甲种方法比乙种方法省燃料,但费时间

D.乙种方法比甲种方法省燃料,这两种方法所用的时间相近

15、对于小手术的麻醉,医生常用一种沸点为13.1℃的液体氯乙烷,把准备施行手术的部位“冻结”起来。

这是利用了液体氯乙烷在___________时需要______热的原理。

16、人被100℃的水蒸气烫伤要比100℃的开水烫伤厉害,这是因为

17、蒸馒头时,方的先熟。

(上、下)

18、喝开水时,怎样才能凉得快?

 

19、冰箱保鲜膜为什么能保鲜?

20、煮饺子时,熟了就漂起来,为什么?

 

21、冬天,空调轿车玻璃上的水珠在面,夏天,水珠在面。

22、某物理小组的同学用如图4所示的装置来研究水的沸腾。

从点燃酒精灯加热开始计时,当液体中有气泡上升时,每隔1min记录水的温度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温度/℃

····

95

96

97

98

98

98

95

98

98

98

····

 

(1)某小组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5中A、B所示,则图中是水沸腾前的情况,图中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2)从记录的数据看出,在某一次观察记录中明显错误的是第分钟时的数据;

(3)从记录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此时水的沸腾的温度为℃,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4)在图6中以时间为横轴,以温度为纵轴,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作出水的沸腾图像;

 

(5)在这次实验中,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

为了缩短实验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23、如图所示,将烧瓶内水沸腾时所产生的水蒸发通入试管A中,试管A放在装水的容器B内,过一段时间,你看到的现象是:

试管A中     ,温度计示数     ,这个实验说明

教学反思:

 

第四章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

教学目标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3、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道理。

学习器材:

酒精灯、碘、烧瓶、火柴,荼,枯枝,烧瓶,樟脑丸,用久了的灯泡。

学法点拨:

由于升华和凝华过程不容易注意到,一般靠观察到的结果进行分析推断。

要做好一个实验,加热碘升华产生紫色气体,遇冷后气体消失凝华,总结引出概念。

要特别注意凝华与凝固,凝华与液化两种现象的区别。

并注意知识在生产和升华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布置任务

1、什么是升华、凝华?

2、升华和凝华的吸放热情况是什么?

二、交流与展示

1、今年开春以来,我国北方部分地区出现了严重的干旱,为了缓解旱情,多次实施人工降雨、执行任务的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很快_____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高空水蒸气就成为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_____为雨点落到地面上。

2.整体感知

升华是物质从态直接变为态的过程,升华要热。

凝华是物质从态直接变为态的过程,凝华要热。

3.教学互动

互动1

什么是升华?

什么是凝华?

明确通过观察“人造雪景”,归纳升华与凝华的概念。

互动2

探究碘的升华与凝华。

明确实验时注意演示仪温度不能高于碘的熔点,引导学生观察碘在升华和凝华时没有液态碘出现,是固态与气态之间直接变化的。

观察到什么现象?

互动3

你能列举一些升华、凝华的现象吗?

明确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列举生活中升华、凝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