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肌肉影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34966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67.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骼肌肉影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骨骼肌肉影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骨骼肌肉影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骨骼肌肉影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骨骼肌肉影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骨骼肌肉影像.docx

《骨骼肌肉影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骼肌肉影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骨骼肌肉影像.docx

骨骼肌肉影像

骨骼肌肉

一:

名词解释

1、Tumor-likelesion:

瘤样病变,系指临床、病理和影像学表现与肿瘤相似,具有复发或恶变性质的病变。

包括骨囊肿、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嗜酸性肉芽肿和畸形性骨炎等

2、骨质破坏的生长速率分级(rateofgrowth):

ⅠA囊状骨破坏,边缘锐利,有硬化。

ⅠB囊状骨破坏,边缘锐利,无硬化。

ⅠC囊状骨破坏,边缘不锐利。

Ⅱ级囊状骨破坏,边缘呈鼠咬状ⅢA虫蚀样和鼠咬状骨破坏。

ⅢB浸透性骨破坏,边缘不整。

3、骨化性肌炎:

是肌肉或软组织发生的异位骨化性疾病。

通常是指肌肉组织内单发的良性、自限性骨化病变,与外伤有关。

发生于皮下脂肪者称为骨化性脂膜炎。

5、双线征: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征像,T1股骨头内出现一线样低信号带,T2像上在此低信号上方又出现一条与其平行的高信号带,称双线征。

6、Browntumor(棕色瘤):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性骨病时,局限性骨破坏区可发生粘液样变性,液化而形成含棕色液体的囊肿,故称棕色瘤

7、Codmantriangle:

骨肿瘤时骨膜被肿瘤顶起,可在骨膜下产生新骨,在X线片上见到的三角形骨膜反应阴影,肿瘤上下端骨膜新生骨呈三角样抬起,称骨膜三角

8、骨挫伤:

是指由于外伤所致的骨髓的出血、水肿和骨小梁的微骨折,而相应的软骨和皮质骨为未见异常。

9、骨瘤样变

骨骼的某些病变,在临床、影像学表现甚至病理上均与骨肿瘤的改变相似的一些非肿瘤性的病变。

主要有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畸形性骨炎,骨囊肿,动脉瘤样骨囊肿,在病理组织学上,这些也常与骨肿瘤相混淆。

11、桶柄状撕裂:

buckethandletear:

半月板撕裂的一个特殊而严重的类型,多来源于纵形撕裂,也可是斜形撕裂,是半月板后角发生纵行撕裂后经体部向前角延伸,其内侧片段发生移位,这移位的片段类似于捅的柄。

MRI征象:

矢状位图像蝴蝶结形态小于两层、双PCL征、冠状位半月板体部截断表现和移位至髁间区的半月板碎片

12、半月板囊肿:

属于腱鞘囊肿,发生于半月板内及其周边,分为三型:

半月板内型(少见)、半月板旁型、滑膜囊肿(少见)

13、RheumatoidArthritis(类风湿性关节炎):

自身免疫介导的,以侵犯关节滑膜为主要特征的炎症性、系统性结缔组织病。

主要侵犯四肢,特点为多发性、对称性和侵蚀性慢性关节炎

14、Osteoarthritis(骨性关节炎、退行性骨关节病)是一种由于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引起的慢性骨关节病,而不是真正的炎性病变,分原发与继发两种。

常见于承重大关节。

Rheumatoidarthritis(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介导的,以侵犯关节滑膜为主要特征的炎症性、系统性结缔组织病,具有疏松结缔组织结构粘液样水肿和类纤维蛋白变性两种基本病变。

主要侵犯四肢,特点为多发性、对称性和侵蚀性慢性关节炎。

15、慢性硬化型骨髓炎(Garre骨髓炎)少见,为低毒性骨感染,表现为轻度炎性骨质硬化,常与外伤有关。

多见于抵抗力强的青年男性,好发于长骨骨干,如胫骨、腓骨、尺骨等。

影像特点为仅见骨质增生硬化,硬化的骨质与正常的骨质无明显分界;骨皮质增厚,髓腔变窄,基本看不到骨破坏。

16、慢性骨脓肿(Brodieabscessofbone)为慢性局限性骨髓炎,为低毒性化脓性感染。

多见于青年、儿童,好发于干骺端松质骨,如胫骨腓骨、股骨和肱骨下端等。

影像特点为干骺端圆形或椭圆形骨破坏区,边缘多整齐,周围绕以硬化带,骨膜炎和死骨少见。

17、短管骨骨干结核(骨气臌)短管骨骨干结核也称结核性指(趾)骨炎或骨气臌。

多见5岁以下儿童,常双侧多发,累及多指和多骨,但一骨很少多处病灶。

软组织梭形肿胀。

无痛感或压痛。

好发近节指,以第2、3掌指骨、拇指(趾)骨多见。

骨质疏松,囊性破坏。

本病大多可自愈。

18、假性动脉瘤:

血管损伤的并发症,因火器伤、刺伤、医源性损伤等致动脉壁全层破裂出血。

由于,在血管破口周围的软组织内形成血肿,因动脉搏动的持续冲击力,使血管破口与血肿相通形成搏动性血肿。

约1个月后,血肿机化形成外壁,血肿腔内面为动脉内膜细胞延伸形成内膜,称为假性动脉瘤。

19、软组织钙化和骨化;钙化Calcification:

外伤、炎症、结核性脓肿、代谢性疾病、血管疾病或某些肿瘤等,如创伤出血性钙化,淋巴结钙化,心包或胸膜钙化,血管壁或动脉瘤钙化,韧带钙化,颅咽管瘤、脑膜瘤、畸胎瘤钙化等.骨化Ossification:

骨化性肌炎、肌腱及韧带骨化。

20、双前角征:

半月板部分撕裂、部分翻转带蒂移位于正常的半月板前、后角附近,导致“双前角征”,“flippedmeniscus”征,此型常见于外侧半月板。

21、双后交叉韧带征:

所谓双后交叉韧带征即在MRI正中矢状面像上半月板撕裂内移的碎片移至后交叉韧带前下方,呈弯曲条状低信号。

形似后交叉韧带,与正常的后交叉韧带一起构成“双后交叉韧带征”,这一征象在诊断半月板桶柄状撕裂中有重要意义,好发生于内侧,常伴有半月板后角及体部的体积缩小。

22、特征性三带结构:

中心为变性坏死及增生的纤维组织,外带为增生的纤维组织并软骨及骨样基质形成,最外带为成熟的纤维组织及骨组织.

23、滑膜增厚:

滑膜病变是RA最早的病理改变滑膜增厚,在MRI表现为T2WI信号增高,本组病例滑膜增厚敏感性达到了100%,特异性和准确也较高,滑膜增厚是早期RA最常见的重要征象之一。

24、血管翳强化:

是早期RA的MR征象之一,最常见的部位是桡腕关节,本组全部早期RA病例都有不同程度的血管翳强化,是早期RA所有MR阳性征象中特异性、准确性最高的征象

25、骨髓水肿:

MRI表现为T2WI斑片状高信号,骨髓水肿是早期RA比较敏感的征象,本组RA发生最多的部位是月状骨、头状骨,但骨髓水肿缺乏特异性

26、骨侵蚀骨侵蚀MRI表现为关节面边缘不规则小的缺损,TI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增强扫描有助于RA与其他病变的鉴别诊断,本研究中发现骨侵蚀发生于头状骨较多,且部位不对称。

27、关节积液MRI表现为关节肿胀,关节间隙增宽,T1WI呈低信号,T2WI高信号。

20腱鞘炎:

MRI表现为腱鞘积液、腱鞘增厚、T2WI信号增高或边界不规则部分撕裂,增强扫描后有强化等

28、瘤骨:

由瘤细胞形成的骨质,性肿瘤的瘤骨与正常骨质相似。

恶性肿瘤的瘤骨为一团无骨结构的杂乱骨化影,密度浓淡不一,可呈浓密的象牙骨样,亦可为密度淡薄的片絮状,或呈放射状及针状。

放射状瘤骨大多出现在分化较差的肿瘤区,由皮质向外扩展,实际是瘤骨而不是骨膜新生骨。

29瘤软骨:

软骨常表现为环状钙化,环状钙化是由于环绕在软骨外层的肥大软骨细胞基质钙化和软骨小叶边缘部分的钙质沉着所形成。

如果钙化或钙质沉着不完全,则呈半环状、小条状及小点状。

若钙化浓密、相互重叠,则可呈菜花状或斑片状。

瘤软骨是诊断软骨类肿瘤的可靠征像。

30、肿瘤的反应骨:

是肿瘤破坏、刺激骨膜或骨组织增生骨化的结果。

表现为肿瘤周围的硬化环、骨包壳和骨膜增生。

骨膜反应骨多见于恶性肿瘤,葱皮样骨膜反应、垂直针样骨膜反应和骨膜三角(Codman’striangle)是恶性肿瘤的重要征像。

31、残留骨和死骨:

留骨是骨组织造到破坏后残留下的骨质,夹杂在肿瘤破坏区内,呈不规则网条状和岛样。

残留骨可因缺少血供而变为死骨(密度增高)。

此类死骨可见于骨纤维肉瘤、网织细胞肉瘤、尤文肉瘤和骨淋巴肉瘤。

向外生长的:

骨瘤骨软骨瘤外生性软骨瘤骨旁型动脉瘤样骨囊肿

骨内生长的:

偏心性:

NOF、骨样骨瘤、部分软粘纤和骨巨细胞瘤。

向心性:

内生软骨瘤、骨囊肿、骨纤、骨母细胞瘤等表现为囊状透光病变的多种肿瘤。

二、简答题

1、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播散途径与表现特点?

(1)细菌栓子经滋养动脉进入骨髓停留于干骺端近骺软骨的部位形成小的骨脓肿。

1、向髓腔方向直接蔓延。

2、病灶向外扩展突破干后端骨皮质在骨膜下形成脓肿。

3、细菌在经哈氏管进入骨髓腔。

4、骨膜下脓肿破溃形成瘘管。

5、进入关节引起化脓性关节炎。

(2)表现特点

X线平片表现:

软组织肿胀骨质破坏死骨骨膜增生

发病两周内:

①肌间隙模糊消失②皮下组织与肌肉的分界变模糊③皮下脂肪内出现致密的条纹影。

发病两周后:

①干骺端出现局限性骨质疏松②继而出现散在和不规则的破坏区,边缘模糊,逐渐向骨干方向延伸③骨膜增生,破坏区周围密度增高(浓密的骨膜新生骨包绕骨干的大部或全部死骨,即称包壳(又称骨柩)。

CT表现:

(1)软组织感染:

(2)骨质破坏:

最早干骺端骨松质,局限低密度不规则,残存骨小梁;骨皮质破坏(3)骨质增生硬化:

(4)骨内气体:

(5)脂肪-液体面:

MRI表现:

T1中低信号T2高信号,炎症、脓腔高信号,死骨、骨质增生低信号,增强脓肿壁强化,脓腔不强化

2、慢性化脓性骨髓炎X线表现

软组织脓肿:

急性发作渗出,慢性期软组织肿块与肿瘤鉴别,骨质破坏急性:

溶骨性慢性骨质疏松显示骨破坏区周围有明显的修复,出现大量骨质增生硬化。

骨膜反应增厚并同骨皮质融合,成分层状,外缘呈花边状。

整个骨干增粗,轮廓不整。

骨内膜增生使髓腔密度增高甚至闭塞。

骨包壳破坏区内仍可见到死骨

CT表现于平片相似,骨皮质增厚、髓腔变窄或消失,骨干增粗,边缘不整。

确定死骨,小的骨质破坏有价值

MRI表现

骨质增生、硬化、死骨和骨膜反应在T1WI和T2WI均为低信号。

肉芽组织和脓液在T1WI上为低或略高信号而在T2WI上均为高信号

3、滑膜型关节结核

早期表现为关节囊和关节软组织肿胀,以及骨质疏松。

关节面的虫蚀状骨质破坏,多首先开始于承重轻、接触面小的边缘部分,即主要在关节边缘,且上下骨面对称受累。

关节间隙变窄则出现较晚。

邻近骨骼骨质疏松,周围肌肉萎缩。

冷脓肿形成关节强直,多为纤维性强直

4、强直性脊柱炎

骶髂关节几乎都从骶髂关节开始,双侧受累,逐渐向上累及脊柱,骶髂关节的改变分为五级0级为正常。

1级为可疑病变,关节间隙模糊。

2级为局限性关节骨皮质侵蚀、边缘粗糙伴硬化,关节间隙无改变。

3级为中度或进展性骶髂关节炎,关节间隙“增宽”、狭窄或部分强直。

4级为完全性关节骨性强直

早期小关节模糊,骨质疏松

进展期椎体变方

晚期典型表现为竹节样脊柱

CT表现

观察骶髂关节能显示平片难以发现的早期软骨下骨侵蚀和囊变。

骶髂关节边缘呈毛刷状和锯齿状,关节间隙宽窄不均。

重者关节间隙可完全消失腰椎椎间小关节及椎板内面广泛的骨侵蚀伴硬化。

MRI骨髓水肿最早期活动性表现伪影滑膜软骨异常骨质侵蚀骨质软化软骨下脂肪浸润

5、脊柱结核的影像学表现?

X线表现:

(1)脊椎溶骨性骨质破坏(可分为中央型,边缘型,韧带下型和附件型)

(2)椎间隙变窄或消失

(3)脊柱周围软组织形成冷脓肿(腰大肌脓肿;椎旁脓肿;咽后壁脓肿)

(4)修复期:

骨赘及骨桥形成、成角畸形

CT表现:

(1)椎体和附件骨质破坏,小的死骨,呈拧碎的饼干样改变。

(2)椎旁脓肿,增强扫描呈环状强化。

(3)CT椎管造影显示更为清楚。

(4)更好的显示椎间盘破坏引起的椎间隙狭窄和病变椎体塌陷和后突导致的椎管狭窄。

MRI表现:

(1)椎体松质骨、附件和椎间盘的破坏表现为TIWI信号减低,T2WI呈高信号。

(2)椎旁脓肿TI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3)增强扫描有利于显示脓肿的边界和范围。

(4)可以更好地显示硬膜外脓肿和脊髓受压移位的情况。

6、急性化脓性关节炎与滑膜型骨关节结核的影像学鉴别诊断

关节结核化脓性关节炎

临床表现   轻低烧,进行缓慢     明显高烧进展迅速

软组织改变  肿胀,肌肉萎缩      红肿很少或无萎缩

软骨破坏   缓慢       早期破坏

关节间隙   可长期保持变窄或消失

骨破坏部位  关节游离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