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资料增补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336710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18.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资料增补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微生物资料增补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微生物资料增补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微生物资料增补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微生物资料增补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生物资料增补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微生物资料增补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资料增补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微生物资料增补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5.球状体:

指还残留了部分细胞壁(尤其是G-细菌外膜层)的圆球形原生质体。

6.羧酶体:

又称羧化体,是存在于一些自养细菌细胞内的多角形或六角形内含物,主要起CO2的固定作用。

7.糖被:

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胶状物质,称为糖被。

主要成分是多糖、多肽或蛋白质,尤以多糖居多。

产生糖被是微生物的一种遗传特性,其菌落特征及血清学反应是细菌分类鉴定的指标之一。

糖被按其有无固定层次、层次厚薄可细分为荚膜(大荚膜)、微荚膜、粘液层和菌胶团。

8.荚膜:

是某些细菌在细胞壁外包围的一层粘液性物质,一般由糖和多肽组成。

(指在细胞壁上有固定层次的糖被组成部分)

9.“诠菌”试验:

该实验是设法把单毛菌鞭毛的游离端用相应抗体牢固地“栓”在载玻片上,然后在光镜下观察该细胞的行为,结果发现,该菌只能在载玻片上不断打转而未做伸缩“挥动”,因而肯定了鞭毛“旋转论”的正确性。

10.芽孢:

是指某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于细胞内部形成的一个圆形、椭圆形或圆柱形的抗逆性休眠体。

11.菌落:

单个(或聚集在的一团)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

思考题:

1.试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

革兰氏染色机理:

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菌的细胞膜内可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

G+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故遇脱色剂乙醇处理时,因失水而使网孔缩小,在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的处理不会溶出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保持紫色。

反之,G-细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和交联度差,遇脱色剂乙醇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这时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细胞退成无色。

这时,在经沙黄等红色染料复染,就使G-细菌呈红色,而G+细菌则仍保留最初的紫色。

基本步骤:

涂片、晾干、结晶紫色染法、水洗、媒洗、水洗、脱色、复染、水洗、晾干、镜检。

{革兰氏染色步骤:

初染:

加草酸铵结晶紫一滴,约一分钟,水洗。

媒染:

滴加碘液冲去残水,并覆盖约一分钟,水洗。

脱色:

将载玻片上面的水甩净,并衬以白背景,用95%酒精滴洗至流出酒精刚刚不出现紫色时为止,约20—30秒钟,立即用水冲净酒精。

复染:

用番红液染1-2分钟,水洗。

镜检:

干燥后,置油镜观察。

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革兰氏阳性菌呈紫色。

革兰氏染色的原理:

G﹢菌:

细胞壁厚,肽聚糖网状分子形成一种透性障,当乙醇脱色时,肽聚糖脱水而孔障缩小,故保留结晶紫-碘复合物在细胞膜上。

呈紫色。

Gˉ菌:

肽聚糖层薄,交联松散,乙醇脱色不能使其结构收缩,其脂含量高,乙醇将脂溶解,缝隙加大,结晶紫-碘复合物溶出细胞壁,番红复染后呈红色。

}

2.什么是缺壁细菌?

试列表比较4类缺壁细菌的形成、特点和实际应用。

缺壁细菌:

在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和实验室菌种的自发突变中都会产生少数缺细胞壁的种类,或是用人为的方法通过抑制新生细胞壁的合成或对现成细胞壁进行酶解而获得人工缺壁的细菌。

3.试对G+细菌的鞭毛和螺旋体的周质鞭毛在结构、着生方式和运动特点等方面作一比较。

结构

着生方式

运动特点

G+细菌的鞭毛

基体,钩形鞘,鞭毛丝

生长在G+细菌的表面,波曲的蛋白质附属物

旋转

螺旋体的周质鞭毛

(不明)

螺旋方式缠绕在螺旋体细胞的表面

快速旋转

4.请绘出G+和G-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构造,并简要说明其异同。

答:

一:

G+菌和G-菌都含有肽聚糖,但肽聚糖的构造不同,G+有肽桥,而

G-因含有m-DAP,故没有特殊的肽桥,肽聚糖网套稀疏。

二:

G+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和磷壁酸,含少量或不含脂质和蛋白质,肽聚糖层厚,且层次多,而G-菌的主要成分则是脂质和蛋白质,肽聚糖层薄且层次少

三:

G-菌细胞壁层次则相对于G+菌多,成分也复杂,机械强度弱于G+

5.什么上菌落?

试讨论细菌的细胞形态与菌落形态间的相关性。

答:

菌落即单个(或聚集在一起的一团)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

因不同形态、生理类型的细菌,在其菌落形态、构造等特征上也有许多明显的反映,故细菌的细胞形态与菌落形态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现象,如,无鞭毛、不能运动的细菌尤其是球菌通常都形成较小、较厚、边缘圆整的半球状菌落;

长有鞭毛、运动能力强的细菌一般形成而平坦、边缘多缺刻、不规则的菌落;

有糖被的细菌,会长出大型、透明、蛋清状的菌落;

有芽孢的细菌往往长出外观粗糙、“干燥”、不透明且表面多褶的菌落等等。

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2.“9+2”型鞭毛:

中央有两个中央微管,外围绕一圈9个微管二联体

3.溶酶体:

真核细胞中的一种细胞器;

为单层膜包被的囊状结构,直径约0.025~0.8微米;

内含多种水解酶,专司分解各种外源和内源的大分子物质。

4:

子实体:

是由真菌的营养菌丝和生殖菌丝缠结而成具有一定形状的产孢结构。

5:

分生孢子头:

产生无性孢子的简单子实体。

1.试列表比较真核生物的各种细胞器在形态、构造、数量和功能方面的差别。

P53

比较项目

内质网

核糖体

高尔基体

溶酶体

微体

线粒体

叶绿体

形态

囊腔细管系

小颗粒状

扁平膜囊和小泡囊

球形小囊泡

杆菌状或囊状

扁球状或扁椭圆球

构造

有膜,分两种:

糙面内质网的膜上有核糖体粒

无膜,表层为蛋白质,内芯为RNA

有膜,由数个扁平膜囊和大小不等的囊泡组成

有膜,在小囊泡内含数十种酸性水解酶

有膜,在小囊泡内含氧化酶和过氧化酶

有内外两层膜,内膜可形成嵴,其上有大量的基粒——ATP合酶复合体,基质内含TCA酶系、70S核糖体和双链环状DNA

由内外两层膜以及类囊体和基质构成,基质内含70S核糖体和双链环状DNA等,类囊体数量多,常叠成基粒

数量

数量少

数量多且变化大

数量较多且变化大

仅存在于光合生物中,不同生物细胞中的数量变化大

功能

糙面内质网合成和运送蛋白质,光面内质网合成磷脂

合成蛋白质

浓缩蛋白质,合成糖蛋白和脂蛋白,协调细胞内环境,有包装、分泌功能

执行细胞内的消化功能

对脂肪酸进行氧化

对葡萄糖等能源物质进行氧化磷酸化以产生ATP等能量

利用CO2和H2O进行光合作用,以合成葡萄糖和释放O2

2、试列表比较真菌孢子的类型、主要特点和代表种属。

真菌孢子的类型和特点

孢子名称

染色体倍数

外形

外或内生

其他特点

实例

游动孢子

n

圆、梨、肾形

有鞭毛,能游动

壶菌

孢囊孢子

近圆形

水生型有鞭毛

根霉,青霉

分生孢子

极多样

极多

少数为多细胞

曲霉,青霉

节孢子

柱形

各孢子同时形成

白地霉

厚垣孢子

在菌丝顶或中间形成

总状毛霉

芽孢子

较多

在酵母细胞上出芽形成

假丝酵母

掷孢子

镰,豆,肾形

成熟时从母细胞射出

掷孢酵母

卵孢子

2n

1至几

厚壁,休眠

德氏腐霉

接合孢子

1

内**

厚壁,休眠,大,深色

根霉,毛霉

子囊孢子

多样

一般8

长在各种子囊内

脉孢菌,红曲霉

担孢子

一般4

长在特有的担子上

蘑菇,香菇

3.什么是锁状联合?

其生理意义如何?

试图示其过程。

P64

锁状联合即形成状突起而连合两个细胞的方式不断使双核细胞分裂,从而使菌丝尖端向前延伸(图略)

第三章:

病毒和亚病毒因子

名词解释:

1、病毒粒:

指的是成熟的、结构完整的和有感染性的单个病毒。

2、包膜:

位于核壳体最外围的一层脂质膜,具典型的单位膜结构。

4、包含体:

表达外源基因的宿主细胞

5、噬菌斑:

由于噬菌体的作用而使布满细菌细胞的菌苔上,出现肉眼可见的一个个透亮的小圆斑。

6、烈性噬菌体:

噬菌体在短时间内能连续完成吸附→侵入→增殖(复制与生物合成)→成熟(装配)→裂解(释放)五个阶段而实现其繁殖的噬菌体,称为烈性噬菌体。

7、裂解性周期:

经20min后可释放约100个子代入噬菌体的周期。

9、噬菌斑形成单位:

若将噬菌体按一定倍数稀释,通过噬斑计数,可测知一定体积内的噬斑形成单位数目,即噬菌体的数量。

10、一步生长曲线:

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

11、裂解量:

平均每个宿主细胞裂解后产生的子代噬菌体数。

12、溶源性:

当温和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DNA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上,随着宿主DNA复制而复制,但不合成蛋白质,宿主细胞不裂解,继续进行正常的分裂现象。

13、前噬菌体:

整合在细菌基因组中的噬菌体基因组。

14、拟病毒:

拟病毒又称类类病毒或病毒的病毒,是指包含在“真病毒”的颗粒中的小的环状RNA分子,是有缺陷的类病毒。

15、朊病毒:

又称蛋白侵染子,是一类不含核酸的传染性蛋白质分子。

问答题:

1、什么是烈性噬菌体?

试简述其裂解性增殖周期。

裂解性生活史:

①尾丝与宿主细胞特异性吸附;

②病毒核酸侵入宿主细胞内;

③病毒核酸和蛋白质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和合成;

④病毒核酸和蛋白质装配;

⑤大量子代噬菌体裂解释放到宿主细胞外。

2、什么是一步生长曲线?

它可分哪几个期?

各期又有何特点?

(课件)用高倍稀释或抗血清办法来中和未吸附病毒,使病毒感染数降低后,达到适量的病毒悬液,然后感染标准培养条件下的高浓度的细胞溶液,在不同时间段采样,测定溶液感染效价,以时间为X轴,效价为Y轴,得到曲线,称为一步生长曲线。

(作业)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称为一步生长曲线。

它包括①潜伏期:

细胞内已经开始装配噬菌体粒子并可用电镜观察到;

②裂解期:

宿主细胞迅速裂解溶液中噬菌体粒子急剧增多;

③平稳期:

感染后的宿主细胞已全部裂解,溶液中的噬菌体效价达到最高点。

3、什么是溶源菌?

它有何特点?

如何检出溶源菌?

溶源菌即溶源性细菌,是含有温和噬菌体DNA的宿主细菌。

溶源性细菌的特性:

(1)自发裂解:

在没有任何外来噬菌体感染的情况下,极少数溶源细胞中的原噬菌体偶尔也可恢复活动,进行大量的复制成为营养噬菌体核酸,并接着成熟为噬菌体粒子,引起宿主细胞裂解。

(2)诱发裂解:

理化因子如紫外线、丝裂霉素C等处理溶源性细菌能导致原噬菌体活化

(3)免疫性:

溶源性细菌对其本身产生的噬菌体或外来的同源噬菌体不敏感。

(4)复愈性:

溶源性细胞有时消失了其中的原噬菌体,变成非溶源性细胞,

(5)溶源转变

检验是否为溶源菌的方法,是将少量溶源菌与大量的敏感性指示菌相混合,然后与琼脂培养基混匀后倒入一个平板,经培养后溶源菌就一一长成菌落。

由于溶源菌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有极少数个体会引起自发裂解,其释放的噬菌体可不断侵染溶源菌菌落周围的指示菌菌苔,于是就形成了一个个中央有溶源菌的小菌落,四周有透明圈围着的这种独特噬菌斑。

补充:

1、病毒。

P67

特点:

①个体极小。

大多数直径小于150纳米。

②专性寄生。

③没有细胞结构,只有一种核酸类型,化学组成和繁殖方式都较简单。

④没有或缺乏完整的酶和能量合成系统,也没有核糖体。

⑤在寄主细胞内的病毒对各种化学药剂和抗菌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

⑥经提纯的病毒结晶能保持侵染力

大小:

可以通过细菌过滤器

较大的病毒直径为300-450nm,较小的病毒直径仅为18-22nm

病毒:

细菌:

真菌=1:

10:

100

病毒的形态和大小必须借助电子显微镜。

2.病毒粒的对称体制。

P68

螺旋对称:

烟草花叶病毒二十面体对称:

腺病毒复合对称:

T偶数噬菌体

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1、PTS系统:

由热稳载体蛋白(Hpr)、酶1、酶2这三部分组成,用于运送各种糖类、核苷酸、丁酸、和腺嘌呤等物质的系统。

2、生长因子:

一类调节微生物正常代谢所必须的、但不能从简单的碳、氮源自行合成的所需极微量的有机物。

3、单纯扩散:

又称被动运送,指营养物质依靠疏水性双分子层的细胞膜内外物质浓度差,不需要载体蛋白参与下,顺浓度梯度运输,不消耗代谢能,无特异性的被动物质运输方式。

4、促进扩散:

借助特异性载体蛋白,在消耗能量的情况下,将营养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梯度运输的特异性物质运输方式。

5、主动扩散:

指需要消耗能量并且需借助细胞膜上特异性载体蛋白的构象变化,将营养物质从膜外的低浓度溶质运输到高浓度的运送方式。

6、基因移位:

指被运输的物质在膜特异性载体蛋白参与和消耗能量的条件下,进行化学修饰(定向磷酸化),并以被修饰的形式进入细胞的一种物质运送方式。

7、培养基:

是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

8、选择性培养基:

指根据某种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

9、鉴别性培养基:

是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特殊试剂或化学药品,培养后会发生某种变化,从而区别不同类型的微生物。

9.伊红美蓝乳糖培养基(EMB):

即EMB培养基,是为了观察某种糖被分解后是否产生酸的一种培养基。

1、试以能源为主、碳源为辅对微生物的营养方式进行分类,并举例说明之。

有机物:

化能异养微生物(绝大多数原核生物,全部真菌和原生动物)

化学物质(化能营养型)﹛

能源﹛无机物:

化能自养微生物(硝化细菌、硫化细菌、铁细菌、氢细菌、硫磺细菌)

光能自养微生物(紫硫细菌、蓝细菌、绿硫细菌、藻类)

辐射能(光能营养性)﹛

光能异养微生物(红螺菌科的细菌)

2、什么是自养微生物?

它有几种类型?

试举例说明。

自养微生物是能以CO2为主要或唯一碳源。

自养微生物一般分为光能自养型(有光和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例如:

蓝细菌和化能自养型(利用化学能,将二氧化碳等无机物合成自身需要的有机物)例如:

硝化细菌。

3、试述通过基因移位运送营养物质的机制。

其运送机制只要靠磷酸转移酶系统酶(PTS)即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己糖磷酸转移酶系统进行。

此系统由24种蛋白质组成,运送某一具体糖至少需要4种蛋白质参与。

其特点是每输入一个葡萄糖分子,就要消耗一个ATP的能量。

具体运送分为两步进行:

(1)热稳定性载体蛋白(heatstablecarrierprotein,HPr)的激活:

酸烯醇式丙酮酸的高能磷酸基团通过酶I激活HPr

(2)糖磷酸化后运入膜内:

糖分子与膜上底物特异性酶IIc结合,接着被由逐级传递来的磷酸基团激活,最后通过IIc送到细胞质中。

1、微生物的六类营养要素及其功能。

P87

碳源:

能满足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碳元素。

氮源:

提供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氮元素。

能源:

能为微生物生命活动提供最初能量来源。

生长因子:

调节微生物正常代谢所必需

无机盐:

为微生物提供除碳、氮源以外的营养物质

水:

维持各种生物大分子结构的稳定性,良好的溶剂,参与化学反应

2、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

P92

a)单纯扩散(不需能量,被动)

b)促进扩散(不需能量,被动)

c)主动运送(需能量,主动)

d)基团移位(需能量,主动)

主动运送、基团移位在营养物质的运输中占主导地位。

本章第三节要求掌握,多看看。

第五章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1.ED途径:

又称糖酵解途径或己糖二磷酸途径。

是多种微生物所具有的代谢途径。

2.呼吸:

是一种最普遍又最重要的生物氧化或产能方式,其特点是底物按常规方式脱氢后,脱下的氢(常以还原力[H]形式存在)经完整的呼吸链又称电子传递链传递,最终被外源分子氧接受,产生了水并释放出ATP形式的能量的生物氧化过程。

3.发酵:

广义指任何利用好氧性或厌氧性微生物来生产有用代谢产物或食品、饮料的一类生产方式。

狭义:

在无氧等外源氢受体的条件下,底物脱氢后产生的还原力未经呼吸链传递而直接交给内源性中间代谢产物接受,以实现底物水平磷酸化产能的一类生物氧化反应。

4.同型酒精发酵:

酿酒酵母能够通过EMP途径进行同型酒精发酵,即由EMP途径代谢产生的丙酮酸经过脱羧放出CO2,同时生成乙醛,乙醛接受糖酵解过程中释放的NADH+H+被还原成乙醇异型酒精发酵:

一些细菌能够通过HMP途径进行异型乳酸发酵产生乳酸、乙醇和CO2等。

5.Stickland反应、某些专性厌氧细菌如梭状芽孢杆菌在厌氧条件下生长时,以一种氨基酸作为氢的供体,进行氧化脱氨,另一种氨基酸作氢的受体,进行还原脱氨,两者偶联进行氧化还原脱氨。

这其中有ATP生成。

6.紫膜:

为嗜盐性细菌在厌氧条件下和明亮处生长时于细胞膜上形成的斑状紫色膜。

7.两用代谢途径:

凡在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中均具有的功能的代谢途径。

代谢物回补顺序不同微生物在不同碳源下,代谢回补顺序不同,与EMP途径和TCA循环的补偿途径很多,但是他们都围绕EMP中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和TCA中的草酰乙酸(OA)这两种关键性中间代谢产物来进行。

8、固氮酶:

一种能够将分子氮还原成氨的酶。

9.Calvin循环:

又称核酮糖二磷酸途径、还原性戊糖磷酸途径,C3cycle。

在一切光能自养生物,此反应不需要光,可以在暗处进行,也称暗反应。

绿色植物广泛存在。

存在的微生物种类

8.转肽作用:

P143(了解):

将亚单位末端的D-Ala-D-Ala拆开,第四个氨基酸(D-Ala)的游离氨基与另一亚单位的五甘氨酸的游离羧基形成肽键而形成甘氨酸五肽桥的交联形式,另一个D-Ala释放。

1.什么是乙醛酸循环?

试述它在微生物生命活动中的重要生理功能。

乙醛酸循环:

在异柠檬酸裂解酶的催化下,异柠檬酸被直接分解为乙醛酸,乙醛酸又在乙酰辅酶A参与下,由苹果酸合成酶催化生成苹果酸,苹果酸再脱氢生成草酰乙酸的过程。

它是TCA循环的一条回补途径,可使TCA循环不仅仅具有高效产能功能,而且还兼有可为许多重要生物合成反应提供有关中间代谢物的功能。

2.试列表说明固氮酶两个组分的特点。

固二氮酶(组分Ⅰ)

固二氮酶还原酶(组分Ⅱ)

铁分子

钼分子

活性中心

铁钼辅因子

电子活化中心

络合、活化和还原N2

传递电子到组分Ⅰ上

对O2敏感性

较敏感

极敏感

3、使用简图(不用分子式)描绘肽聚糖合成的3个阶段,并指出其中有哪些代谢抑制剂及其作用部位。

简图在P141图5-42

抑制因子抑制部位

环丝氨酸细胞质中Park核苷酸过程中合成D-丙胺酰-D-丙氨酸两步反应

万古霉素细胞膜上由太聚糖类脂到磷酸类脂的过程

杆菌肽细胞膜上由二磷酸类脂脱Pi生成一磷酸类脂的过程

青霉素细胞膜外转肽酶的转肽作用过程

30、青霉素、环丝氨酸、万古霉素、杆菌肽为何只能抑制代谢旺盛的细菌?

其抑制机制如何?

原因:

青霉素抑制肽聚糖的合成过程,形成破裂的细胞壁,代谢旺盛的细菌才存在肽聚糖的合成,因此此时有青霉素作用时细胞易死亡。

作用机制:

青霉素破坏肽聚糖合成过程中肽尾与胎桥间的转肽作用。

1.底物脱氢的四条途径。

P107

Ø

EMP途径(Embden-Meyerhof-Parnaspathway)

又称糖酵解途径(glycolysis)、己糖二磷酸途径(hexosediphoshatepathway)

HMP途径(hexosemonophosphatepathway)

又称己糖一磷酸途径、己糖一磷酸支路、戊糖磷酸途径(pentosephosphatepathway)、磷酸葡萄糖酸途径(phosphategluconatepathway)、WD途径(Warburg-Dickenspathway)。

ED途径(Entner-Doudoroffpathway)

又称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酸(KDPG)途径

TCA循环(Tricarboxylicacidcycle)

即三羧酸循环,又称Krebs循环或柠檬酸循环(citricacidcycle)

2.递氢和受氢。

P114

根据递氢特点(氢受体的性质不同)把生物氧化分为呼吸、无氧呼吸和发酵。

3.无氧呼吸类型:

(1)无机盐呼吸:

硝酸盐呼吸,硫酸盐呼吸,硫呼吸,铁呼吸,碳酸盐呼吸

(2)有机物呼吸:

延胡索酸呼吸。

4.发酵。

P117

按产物分的发酵类型

根据葡萄糖无氧发酵产物可以分为5类:

乙醇发酵、乳酸发酵、丁酸型发酵、丙酸型发酵和混合酸发酵

同型酒精发酵:

酵母在无氧条件下,通过EMP途径,即葡萄糖→丙酮酸→乙醛→乙醇的过程,称Ⅰ型发酵,又称同型酒精发酵(Saccharomycescerevisiae酿酒酵母)

细菌酒精发酵:

细菌通过ED途径进行,即葡萄糖→丙酮酸→乙醛→乙醇的过程,产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