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省级联考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模拟卷二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316374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73.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省级联考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模拟卷二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全国省级联考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模拟卷二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全国省级联考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模拟卷二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全国省级联考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模拟卷二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全国省级联考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模拟卷二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省级联考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模拟卷二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

《全国省级联考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模拟卷二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省级联考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模拟卷二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省级联考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模拟卷二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

【解析】

1.读图可知,巴拿马约位于80°

W附近,处于西五区,当地时间是6月12日20时,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根据相邻两个时区相差1小时,两地的时间差为13小时,东面的时区比西面的时区时间早。

所以北京时间=20+13=33,33-24=1天9小时,故当巴拿马总统正式向全世界宣布与中国建交时,此时北京时间为6月13日9时。

D项正确。

2.巴拿马总统正式向全世界宣布与中国建交后的1周内,即从6月12日到6月19日期间,此时段内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7月初地球处于远日点,地球公转速度最慢,从6月12日到6月19日,日期逐渐接近7月初,地球公转速度渐慢,A项错误;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夜短且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时昼渐长,B项正确;

此时段太阳直射北半球,巴拿马城的日出方位在东北方向,C项错误;

此时段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附近,巴拿马城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所以巴拿马城正午太阳在正北方,影子在正南方,D项错误。

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区时计算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日出日落方位、影子问题。

难度较大。

区时的计算要掌握根据经度求时区的方法、时区差的计算及东加西减原则的运用。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不同季节日出日落方位等问题一定要熟练掌握才能应用。

随着陆地“丝绸之路”的开建,作为我国该路上的重要节点霍尔果斯与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

州的霍尔果斯连接在一起,两个原来荒芜的地区迅速发展成为两国边境的新兴双子城。

读中哈两国霍尔果斯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影响中哈两国霍尔果斯双子城兴起的主要原因有

A.国内人口的迁移B.边境贸易的快速发展

C.当地资源的外运D.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

4.霍尔果斯双子城所在的伊犁河谷的地理环境特征

A.极度干旱,沙漠广布B.河流含沙量大

C.风蚀、风积地貌分布广D.雾日天数较多

【答案】3.B4.D

3.由图可知,两个霍尔果斯城都位于中哈交界处,由材料可知,陆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两个原来荒芜的地区迅速发展成为两国边境的新兴双子城。

所以,边境贸易的快速发展是两个城市兴起的主要原因,B选项正确。

图文中没有人口迁移的信息,也没有两地的资源信息,故A、C错;

西气东输工程二期工程的起点是我国的霍尔果斯城,对哈萨克斯坦的霍尔果斯城影响较小,故D错。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须鳗鰕虎鱼和双带缟鰕虎原生长于长江口,主要摄食小型鱼类、幼虾等,在我国几乎无经济价值。

目前山东省东平湖发现了大量的这两种鱼类。

读山东东平湖区位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东平湖发现长江口的须鳗蝦虎鱼和双带缟鰕虎的原因是

A.从长江口引入湖中养殖B.从黄海游至黄河口,再溯河而上

C.南水北调工程北上带入D.东平湖水生环境适应其快速繁殖

6.须鳗鰕虎鱼和双带缟鰕虎在东平湖大量繁殖带来的影响是

A.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B.破坏湖泊生态系统

C.促进旅游业发展D.促进当地渔业发展

【答案】5.C6.B

5.由材料可知,须鳗鰕虎鱼和双带缟鰕虎原生长于长江口,经济价值不大,由于这两种鱼的经济价值不大,没必要引入养殖,故A错;

因为这两种鱼原生存于长江口,无法确定黄海海域的自然环境能否适应其生存,所以无法判断是否由黄海游到黄河口,故B错;

由图可知,东平湖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一段,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调水,长江水流入东平湖,两种鱼顺流进入东平湖,水域环境没有太大改变,故能在这里生存,故C正确;

题目当中的问题是“发现”这两种鱼的原因,D选项和问题不符,故D错误。

所以答案为C。

6.由材料可知由于两种鱼摄食小型鱼类、幼虾等,使东平湖本地的生物减少或灭绝,破坏了湖泊当地的生态环境,故A错B对;

由材料可知这两种鱼没有经济价值,表明这两种鱼的观赏价值和食用价值低,故对旅游业没有影响,故C错误;

因其没有食用价值同时会食用当地鱼类,所以对该地的渔业带来不利影响,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B。

本题以水生生物入侵为背景,综合考查了生物入侵的原因和影响。

做题时首先要根据材料了解须鳗鰕虎鱼和双带缟鰕虎原生长于长江口,由于经济价值小无人捕捞,也无人工养殖、引种。

它们出现在东平湖应该是东平湖的水环境适合生存,那么东平湖的水质应和长江接近,这样就能推出南水北调使它们来到了东平湖。

再根据材料推出第二题应该是破坏湖泊生态系统。

读香港1955-1998年农业土地利用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7.1955年到1998年间香港农业发展变化情况是

A.稻米生产沦为边缘产业B.园艺用地逐年增加

C.市场决定了农业的变化D.居民粮食需求锐减

8.1975年至1998年,香港地区弃耕地比重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有

A.城市发展用地面积扩大B.政府限制农业发展

C.生态恶化不利农业发展D.农业成本大幅上升

【答案】7.C8.A

7.从图中可以看出,1955年香港农业土地利用类型以水稻田为主,而到了1985年,该地已基本无水稻田,不再生产稻米,而不是沦为边缘产业,A错;

园艺用地1955-1975年增加,1975-1998年减少,B错;

1955-1998年,每种农业用地所占面积不同,每个时间段的农业种植结构也不同,说明种植结构可以随市场灵活调节,C正确;

1955-1998年,香港人口增加,对粮食的需求量应该上升,D错;

故选C。

8.从图中时间变化看,香港农业用地总面积不断减少,大量土地弃耕。

原因应该是1975年到1998年,香港城市化快速发展,地价上涨,城市用地增加,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造成香港地区弃耕地比重大幅上升。

香港城市化快速发展,城市用地增加,A对;

“政府限制农业发展”、“生态恶化不利农业发展”从图文中找不到判断依据,故B、C错;

香港城市化快速发展,使农业劳动力转化为非农产业劳动力,农业成本上升,但不会“大幅”上升,故D错;

本题选A。

生态足迹是指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或消纳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

一个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小于生态足迹时,就会出现生态赤字,其大小等于生态承载力减去生态足迹的差数。

生态赤字表明该地区的人类活动负荷超过了其生态容量。

下图为我国夏季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之一的湟水流城位置示意图及湟水流域2000~2005年人均生态赤字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湟水谷地成为夏季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的突出优势条件是

A.海拔较低热量充足B.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C.气温较低,病虫害少D.农业技术水平高

10.据图推断,湟水流域各类人均生态赤字变化趋势是

A.人均草地生态赤字扩大B.人均林地生态赤字扩大

C.人均水地生态赤字减小D.人均耕地生态赤字先减少后扩大

11.湟水流域各类人均生态赤字变化的原因是

A.草地——过度放牧及病、虫、鼠害B.林地—过度樵采、过度农垦

C.耕地——不合理利用水资源D.水地——退耕还湖,降水增加

【答案】9.C10.A11.A

9.本题要抓住“夏季反季节无公害蔬菜”来分析。

读图可知,湟水谷地位于青藏高原边缘,夏季气温较低。

夏季,我国其他地方普遍高温,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的生长的条件应该是低温,并且低温下害虫不易生长、繁殖,蔬菜不使用农药,属无公害蔬菜,C选项正确;

湟水谷地的海拔较高,热量不足,A错;

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农业技术水平高都不是生产反季节蔬菜的必要条件,因为我国东部很多地区也具备这样的条件,故B、D错误,本题选C.

10.读材料可知,当生态承载力小于生态足迹,即生态承载力减去生态足迹的差为负值时,才出现生态赤字;

其负值的绝对值越大,生态赤字就越大。

读图可知,人均草地生态赤字逐渐扩大,A对;

人均林地生态赤字逐渐减小,B错;

人均水地生态赤字变化不大,C错;

人均耕地生态赤字先扩大后减小,D错。

故选A。

11.读图人均草地生态赤字变大,其原因首先因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畜牧产品需求量变大导致牧民过度放牧;

其次是草原病虫害、鼠害的影响,导致草地退化,沙地面积增多,草地的生产力降低,A对;

生态退耕、“三北”防护林等生态工程的实施,导致林地生态足迹有所增加,“过度樵采、过度农垦”会使林地面积减少,和实际变化不符,B错;

不合理利用水资源会造成土地荒漠化,使耕地生态赤字扩大,和曲线的变化趋势相反,C错;

退耕还湖,降水增加,水源涵养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好转,水生生物多样性增加,但图中的变化不明显,D错。

本题首先要根据材料理解生态足迹、生态赤字的概念。

当生态承载力小于生态足迹,即生态承载力减去生态足迹的差为负值时,才出现生态赤字;

然后仔细看图,注意曲线的变化趋势,得出正确的结论,并根据所学知识推断原因。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36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43题-第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做答。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山西朔州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工业基地,境内煤炭储量约占全省储量的1/6,但是近些年煤炭价格下行,行业不景气。

2016年以来,朔州市采取经济和法律手段,引导企业兼并和重组,进一步加大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力度,全力推进煤炭供给侧改革。

(1)简析朔州市发展成为我国重要能源工业基地的优势条件。

(2)分析导致我国近些年煤炭价格下行的原因。

(3)为朔州市推行供给侧改革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

(1)煤炭资源丰富;

位于山西省北部,距离东部广阔能源市场较近;

能源外运的交通条件较好;

有河流流经,水资源较丰富。

(2)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能源调配工程的实施;

水电、风电、核电等新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上升;

产业结构调整,煤炭市场需求量减小;

科技发展使煤炭的利用率提高等。

(3)化解过剩产能,激活企业活力,加快煤炭行业兼并重组,淘汰规模较小煤矿;

开发新能源,发展风能、太阳能发电;

调整原有工业结构,发展深加工;

加大科技投入,发展新兴工业;

发展农业、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

减政放权,对企业实行结构性减税。

【解析】整体分析:

本题以能源基地的建设为背景,考查能源基地建设的区位因素,影响煤炭价格的因素以及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实例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运用和发散思维的能力,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

(1)能源基地建设的区位条件主要考虑能源资源数量、内外市场大小、连接能源基地和市场之间的交通条件,此外重工业基地也需要较多的水资源等。

结合材料,考虑能源资源量可写出煤炭资源丰富,从内外市场大小结合位置可写出距离东部广阔能源市场较近,考虑交通条件要注意是铁路运输还是水运。

水资源因素可以考虑河流流量的大小、季节变化等。

(2)考查能源价格问题。

能源价格受供求关系、技术水平和其他能源的使用情况的影响。

从供求关系可推出煤炭产能过剩、产业结构调整,煤炭市场需求量减小;

从技术水平推出煤炭的利用率提高,从其他能源的使用情况推出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及新能源利用提高等。

(3)该题属于对策措施类题目。

先理解“供给侧”的含义,再根据材料中提到的2016年存在的煤炭产能过剩问题,需要加快煤炭行业兼并重组,淘汰规模较小煤矿,加大科技投入,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促进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采取多方面采取措施,找到更好的出路。

本题综合性较强,需先从材料入手,提取关键信息,如煤炭储量约占全省储量的1/6、企业兼并和重组,过剩产能等。

再结合工业区位的知识,从资源、水源、交通、市场、劳动力几方面分析第一题。

从影响价格的因素分析供求方面存在的问题,价格低说明供应量大,供应量大应和煤窑多有关。

市场需求少也会导致价格低,那么市场需求少是由技术水平提高,其他能源,特别是新能源占比升高导致,这样写出第二题答案。

供给侧改革应从改造传统产业、调整工业结构和产业结构、治理污染入手。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的右图是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分布图,河谷内降水丰富,植被茂密。

左图为右图中河流部分河段的放大图,其中实线为等高线(单位:

米),虚线为地层界限。

(1)简述右图河流上游河谷形态的形成原因。

(2)从地理位置和地形的角度分析图示河谷降水丰富的原因。

(3)从自然资源的角度分析河谷地带对人类活动的有利影响。

(1)岩层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结构;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易被侵蚀为谷地;

河谷位于河流上游。

下切侵蚀强烈,形成“V”型河谷。

(2)该河流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大陆西岸,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降水较多;

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谷地向西敞开,谷底呈西南——东北走向,有利于西风沿河谷深入,抬升作用明显,多地形雨。

(3)谷坡有森林和草地,提供木材,利于放牧等;

谷底中的河流,提供饮用、灌溉水源可发展渔业和运输;

河流带来泥沙堆积谷底,形成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发展种植业,提供粮食产品。

(1)根据岩层年龄,图示河流上游河谷,岩层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结构。

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为谷地。

河谷位于河流上游,流速快,下切侵蚀强烈,形成“V”型河谷。

(2)从位置看,该河流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大陆西岸,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降水较多。

从洋流分析,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降水多。

从地形分析,谷地向西敞开,谷底呈西南-东北走向,有利于西风沿河谷深入,抬升作用明显,多地形雨。

(3)河谷地带对人类活动的有利影响,主要从植被、水源、运输、养殖、土壤等方面分析。

河谷地带的谷坡有森林和草地植被,提供木材,利于放牧等。

河流能够提供饮用、灌溉水源,可发展渔业和运输。

请考生在第43、44两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14.【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

山东省有多处录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下图示意山东省主要旅游资源分布。

简述山东省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利用世界遗产发展旅游业时要注意的问题。

【答案】特点:

旅游资源种类多、品质高,分布较为均衡,资源的空间组合好。

注意的问题:

加强对世界遗产的保护与研究,适度开发;

加强对旅游资源的规划和管理,限定每日最大旅游容量;

加强对游客的管理与教育;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接待能力。

本题以山东省旅游为切入点,考查旅游资源种类、分布、价值、组合、旅游开发等问题,同时要求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归纳运用能力。

本题先要从图入手,搞清旅游资源的分布情况,重点分析旅游资源的类型。

再结合题目,因为世界遗产是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加强保护是第一位的。

保护旅游资源的措施合理规划、适度开发、限制游客数量、加强宣传、制定法律法规等。

15.【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发源于祁连山深处的黑河,流经青海、甘肃、内蒙古三省区800余公里后,汇入巴丹吉林沙漠西北缘两片戈壁洼地(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形成东、西两大湖泊,总称居延海。

近年来,居延海接近干涸,湖底一片砂砾,国务院部署对黑河下游进行紧急生态调水,以缓解居延海日趋干涸状况。

分析导致居延海干涸的原因并说出生态调水主要在夏季的原因。

【答案】阿拉善高原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黑河中上游大量引水灌溉,使下游水量逐渐减少,注入居延海的水量日益减少;

人口增长迅速,污染严重。

黑河主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季气温高,冰雪消融量大,河流水量大,适宜生态调水。

该题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成因,要求综合运用图文资料,分析图中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及人类活动情况,归纳出居延海干涸的原因并指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

由图可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

由材料可知,黑河河流水源补给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所以流量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汛期出现在夏季气温最高的月份。

下游流经巴丹吉林沙漠西北缘,汇入洼地形成居延海。

导致居延海干涸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是阿拉善高原深居内陆,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人为原因是主要原因,人口增长、农牧业生产导致用水量增加,同时人类活动加剧了河湖的污染。

生态调水主要在夏季是因为形成居延海的黑河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季流量大,适宜生态调水。

本题首先根据材料“发源于祁连山深处的黑河”分析出黑河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要补给源,夏季气温高,水量大。

再根据图文资料推知该河流经干旱半干旱地区,最后汇入巴丹吉林沙漠西北缘两片戈壁洼地(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形成东、西两大湖泊,总称居延海。

结合问题,分析导致居延海干涸的原因时,要注意分析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河流调水时要考虑河流的流量大小和季节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