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单元学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305869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118.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二单元学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第一二单元学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第一二单元学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第一二单元学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第一二单元学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二单元学案Word下载.docx

《第一二单元学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二单元学案Word下载.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二单元学案Word下载.docx

2、这些变化伴随着什么现象?

结论:

1、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化学变化的过程常常伴随着、、、、等现象。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这些现象来推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2、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化学变化有生成,而物理变化只是物质在、发生了变化。

3、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伴随着的变化,这种变化经常表现为热能,光能和电能的放出和吸收。

4、人类开展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或。

化学造福着人类,然而化学对环境的污染也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了威胁,治理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头等大事,社会倡导绿色化学。

阅读课本“多识一点”后总结什么是绿色化学?

我的收获:

1、我们生活中使用的绝大多数物品是由人造材料制成的,而这些材料都是通过变化制得的。

2、物质的变化一般分为两大类:

变化和变化。

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化学变化过程中伴随的现象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3、绿色化学的理想是。

当堂测试:

1、发生的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消融B.沙尘暴C.闪电引发的森林大火D.汽油挥发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固体变成气体一定是化学变化

C.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有沉淀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3、教室中的下列物品由天然材料制成的是()

A.陶瓷地板B.铝合金门窗C.玻璃D.木质桌椅

4、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灯泡通电发光发热;

瓷瓦破碎

B.煤炭燃烧;

水的蒸发

C.酒精挥发;

食物腐烂

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铁生锈

5、几千年以前,半坡氏族人从事的活动中,使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建筑房屋B.磨制石器C.用麻织布D.烧制瓷器

6、下列广告语中你认为不科学的是()

A.食用含碘食盐可预防甲状腺肿大

B.使用含氟牙膏可预防龋齿

C.本饮料由天然物质配制而成,绝对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D.经卫生部门检测合格的矿泉水中含有少量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是一种健康饮料

7、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化学变化,而物理变化只是在

和等方面发生了变化。

同一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可发生不同变化,如加热蜡烛,温度稍高就可融化,这是变化,温度再高就可燃烧,这是变化。

8、据研究,普通塑料袋几百年都不能腐烂,塑料制品带来的“白色污染”已越来越严重,为了减少“白色污染”,你对塑料制品的使用有什么建议?

奇妙的化学(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

原子有类别之分,每一类原子称为一种元素。

2、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同学们想过吗?

我们所接触形形色色的物质:

房屋、家具、机器、服饰分别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

人、动物、植物的躯体又是由什么组成的?

阅读课本第七至第八页后讨论并完成以下问题

1、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如分子、原子等)构成的。

例如我们熟悉的物质水就是由大量的聚集而成的。

而每个水分子又是由两个和一个构成的。

2、自然界中的氢气是由构成的,氧气是由构成的。

每个氢分子又是由两个构成的,每个氧分子又是由两个构成的。

3、什么是元素?

水、氢气、氧气分别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

4、什么是化学?

化学就是在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及其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交流共享:

想象一下:

一桶水如果无限次的分下去,最后我们会得到什么?

 

合作探究:

完成课本第九页挑战自我2

1、宏观物质都是由组成的,又是由极其微小的构成的。

2、构成物质的粒子有、等。

3、分子都是由构成的。

1、化学研究的对象与物理、生物、数学、地理等其他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不同,取一块食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以下不是化学研究领域的是()

A.食盐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

B.食盐的产地在哪里

C.食盐有什么性质和用途

D.食盐的微观结构如何

2、水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物质,关于它的组成结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C.一个水分子是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

D.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和分子都是很小的粒子

B.原子和分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C.实际上元素就是所有原子的总称

D.把每一类原子称之为一种元素

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物质是由许许多多微小的粒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

B.有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而有的物质则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的

C.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能拍摄到铁原子,说明原子是真实的存在的

D.现在的科学技术已经实现了对原子、分子的移动和排列

5、下列广告用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补血口服液”可补血补铁,防止缺铁性贫血

B.本饮料由天然物质配制而成,绝对不含化学物质

C.含氟牙膏可以预防龋齿

D.矿泉水中含钾、钠、钙、镁等元素,是一种健康饮料

6、打雷闪电的时候,空气中有极少的氧气(O2)变为臭氧(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变化是物理变化

B.该变化是化学变化

C.氧气和臭氧是同一种物质

D.氧气和臭氧不是同一种物质

7、1993年8月,我国科学家利用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在一块晶体硅(Si)的表面通过探针的作用搬走原子,写下了“中国”两个字。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上述操作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B.上述操作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C.这两个汉字是当时世界上最小的汉字

D.这标志着我国科学已进入操纵原子的阶段

8、人类的下列活动中,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的是()

A.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软件

B.培育新品种,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提高品质

C.提炼石油,生产各种燃料

D.利用指南针航海

9、“民以食为天”。

下列过程中,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碾米B.淘米C.洗菜D.酿酒

10、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

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消灭污染,是一门能彻底阻止污染产生的化学,它包括绿色生产和绿色销毁等内容。

泰安市在整顿音像市场的活动中,查获了一批盗版光盘,并进行绿色销毁。

以下做法属于“绿色销毁”的是()

A.泼上汽油焚烧

B、倒入大汶河中

C.埋入土中

D碾碎后回收再利用

第一节奇妙的化学课堂笔记:

一、 

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天然材料有:

 

等。

人造材料有:

等。

化学与人类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有:

二、 

观察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又叫 

伴随的现象有:

 

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只是物质在和方面发生了变化。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

化学变化不仅是生成的变化,同时还伴随着的变化。

三、物质组成的奥妙

宏观物质都是由组成的,又是由极其微小的构成的。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

和等。

第二节化学之旅(第一课时)

出题人韩志华审题人和树峰

1、知道科学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和内容

2、学会如何提出问题,并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情境导入

化学很奇妙,它无处不在,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如何才能学好化学呢?

让我们走进化学之旅吧。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从问题开始”并回答问题:

1、你对爱因斯坦的名言有何认识?

2、同学们看了“化学之旅”和“C60的发现”有什么感想?

3、我们怎样才能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讨论后回答

4、你有什么问题或谜团说出来与同学们交流

阅读“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后回答:

1、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包括哪几个方面?

2、怎样保证实验结果的客观性?

认真阅读14页实验探究“影响蜡烛燃烧时间的因素”,小组讨论设计一个实验方案,以备实验课上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

哪些因素可能影响蜡烛燃烧的时间?

我的猜想:

我的设计方案:

选择仪器进行实验

得出结论:

需讨论的问题:

1、根据实验结果,说说你的猜想正确吗?

为什么?

2、在实验中发生了哪些想不到的情况?

你能找到原因吗?

1、要解决化学问题,一般采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科学探究的第一步一般是()

A.动手实验B.提出问题C.调查研究D.总结归纳

2、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

A.水B.二氧化碳C.水和二氧化碳D.水或二氧化碳

3、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的物质是()

A.水B.食盐水C.澄清石灰水D.糖水

4、下列疑问中你认为在科学上没有一定道理的是()

A.珠穆朗玛峰为什么是海拔最高的山峰

B.海洋中存在着大量的水,住在海边的人为什么还说缺饮用水

C动物呼吸,煤、天然气的燃烧需要大量的氧气,虽然植物的光合作用放出氧气,但随着森林面积的逐渐减少,空气中的氧气是否会越来越少

D在饮用上为什么矿泉水要比纯净水好

5、小明在厨房中发现一种白色固体,他认为“可能是食盐”。

小花说“可以尝一尝”。

对于“可能是食盐”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对于“可以尝一尝”这一过程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假设B.收集证据C.实验D.作出结论

6、要保证实验结果的客观性,设计实验的时候不需要考虑的是()

A.想要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B.需要改变的因素是什么

C.需要测量的因素是什么

D、实验所需用仪器的产地

7、科学探究一般包括、、、、

等五个基本环节。

8、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实验方案设计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设计实验时必须明确:

实验目的、、、,才能保证实验的公正性。

第二节化学之旅(第二课时)

1、学会写探究活动报告并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

2、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三、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

阅读课本15页活动天地回答以下问题:

1、化学探究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2、同一实验为什么要反复做几次?

3、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一般从哪些方面考虑?

4、有人认为,科学探究应该“大胆猜想、小心求证”,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尝试探究:

在点蜡烛时,小红发现有一根烛芯沾有食盐的蜡烛比普通蜡烛燃烧时间长一些。

请你与小红一起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提出问题】食盐是否能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

【猜想】一定量的食盐可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

【实验探究】探究不同量的食盐对蜡烛燃烧时间的影响

【实验方案】取6支相同的蜡烛,在其中5支的烛芯周围分别放入不同量的食盐,另一支作对照试验,分别测定它们的燃烧时间。

【实验结果】见下表:

食盐质量(g)

0.1

0.5

0.7

0.9

1.0

燃烧时间(min)

10

15

18

23

25

27

燃烧稳定性

正常

易灭

极易灭

【实验结论】从所得实验结果可以初步分析出两点结论:

(1);

(2)。

【实验反思】

(1)此实验方案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如:

(至少写出一点);

(2)你认为此实验结果有什么实际应用价值:

我的收获:

1、学习化学的基本思路是:

从开始,然后通过解决问题,最后通过对探究活动进行以获得创新与提高。

2、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提出问题→→→→交流评价。

3、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它必须保证实验的公正性。

4、科学探究是一个的过程,只有积极参与才能享受到探究的乐趣。

1、下列( 

)环节不属于科学探究。

A.提出问题 

B.收集证据 

c.交流反思 

D.认真听讲

2、(2007年泰安中考)青色的生虾煮熟后颜色会变成红色。

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会发生颜色的变化。

就这些同学的“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观察 

B.实验 

C.假设 

D.做结论

3、生态旅游是指;

以大自然为基础,涉及自然环境的教育、解释与管理,使之在生态上可持续的旅游。

山东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对于如何将我省的传统旅游向生态旅游转化,使之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新增长点,经过探究和反思下列建议或认识不合理的是()

A、要求旅客将垃圾分类放置 

B、重点古建筑和自然景观要适当控制日接待游客量

C、提倡使用以电力或太阳能为动力的汽车取代传统燃油汽车

D、将收集的一次性塑料用品倒入江河中

4、【探究】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

【提出假设】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

【查阅资料】

(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

(填序号),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原因是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燃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灯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提供了证据。

同时可排除假设,因为。

第三节走进化学实验室(第一课时)

出题人:

和树峰审核人:

和树峰

【学习目标】

1、认识化学实验室中所用的物品;

2、切记实验室安全规则;

3、练习实验基本功。

【学习重、难点】

1、重点:

①、化学实验器材的使用;

②、实验室安全规则。

2、难点:

①、实验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

②、实验室安全规则。

【情境导入】

同学们: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在“做实验”中“学化学”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

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化学实验室这一学习化学的重要场所。

【自主学习】

一、认识你的实验室: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9及P143-145,说出下列仪器的主要用途:

1、试管:

2、蒸发皿:

3、坩埚:

4、燃烧匙:

5、烧杯:

6、锥形瓶:

7、酒精灯:

8、托盘天平:

9、量筒:

10、铁架台:

11、试管架:

12、试管夹:

13、广口瓶:

14、细口瓶:

15、滴瓶:

16、水槽:

17、集气瓶:

二、切记实验室安全规则:

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21,总结实验室安全规则:

2、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21,总结在实验室发生意外怎么办?

【我的收获和不足】

1、我的收获:

2、我的不足:

【当堂达标测试】

1、下列仪器可以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的是()

A、烧杯B、量筒

C、集气瓶D、试管

2、在实验室取用一定量的下列药品,可以用量筒的是()

A、盐酸B、锌粒

C、胆矾D、碳酸钠粉末

3、实验完毕后,用剩的药品应()

A、放回原瓶B、倒入废液缸

C、倒入下水道并用水冲洗D、倒入指定的容器

4、下列仪器中,具有能溶解固体、配制溶液、加热较多试剂三种用途的是

A.锥形瓶 

B.量筒 

C.烧杯 

D.试管

5、下面能精确量取液体体积的是

A、量筒B、温度计

C、试管D、托盘天平

第三节走进化学实验室(第二课时)

1、学会液体药品的取用;

2、学会粉末状固体和块状固体的正确使用。

1、重点:

①、固体的正确取用;

②、液体的正确取用。

2、难点:

①、粉末状固体的正确取用;

②、液体的正确取用。

三、练习实验基本功:

(一)、药品的取用: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22,讨论后完成以下问题:

1、试剂瓶塞为什么要倒放?

2、为什么标签要对着手心?

3、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为什么要瓶口与管口紧挨?

4、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试管应如何放置?

5、使用胶头滴管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6、如何往试管里加入粉末状固体?

7、如何往试管里加入块状固体?

※总结:

1、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应先将试剂瓶塞取下在桌面上,标签要向着,瓶口与管口要,并将试管。

2、用胶头滴管向试管里滴液体时,不可把滴管,不可把滴管,也不可滴管。

3、往试管里加入粉末状固体时,应先将试管,然后将盛有粉末状固体的

或纸槽送到试管,然后将试管,让药品落到管底。

4、往试管里加入块状固体时,应先将试管,然后用或将

块状固体放到,然后慢慢试管,让药品缓缓滑到管底。

3、我的收获:

4、我的不足:

1、以下保存和取用药品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A、块状固体石灰石存放在广口瓶中;

B、稀盐酸存放在细口瓶中;

C、用滴管取用大量液体;

D、用药匙取用碳酸钠粉末。

2、下列实验项目所选择的仪器错误的是(    )

   A、盛放固体药品——细口瓶

   B、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胶头滴管

   C、盛放多量固体加热——烧杯

   D、盛放少量液体加热——试管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用纸槽将粉末状固体加入试管;

B、尝药品的味道;

C、剩余药品自己处理,可以带走;

D、药品用的越多,现象越明显。

4、请简要说明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1)、倾倒细口瓶的药液时,标签没向着手心:

(2)、胶头滴管取用试剂后,平放或倒置:

第二单元水和溶液

第一节水分子的运动

出题人王艳审题人和树峰

学习目标:

1、会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的关系。

2、认识分子的基本特征。

热点考点:

分子的性质

第一课时

自主预习:

1、水受热时,水分子获得能量,分子的运动速率____________,分子间的间隔___________,水由液态变成气态;

水蒸气遇冷,水分子失去能量,分子的运动速率_____________,分子间的间隔______________,水又有气态变成液态。

2、分子的特征主要有三点:

(1)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展示:

知识点1、水的三态变化

探究一、怎样从粒子的角度解释水的三态变化?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受热变成水蒸汽后,水分子本身改变了。

B一定量的水,当它由固态变为液态,再由液态变为气态时,水分子的数目和大小都不会发生变化。

C水的三态变化只是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和分子的排列方式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D水由水分子构成,冰由冰分子构成,水蒸气有水蒸气分子构成。

变式演练1如图所示,把固体碘密封在一根约长10cm的玻璃管内,用酒精灯微热玻璃管盛碘的一端,可观察到管内充满了紫色的碘蒸气,而停止加热一段时间后,试管内蒸汽消失,又重新变为固体碘。

试用分子的观点解释这一变化过程。

知识点2分子的性质

探究二分子有哪些基本性质?

例2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不一致的是()

A给篮球充气,分之间有间隔。

B夏天湿衣服干的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C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分子是有质量的。

D在花园中可闻到花的香味,分子是运动的。

变式演练2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或现象

(1)盛白酒的酒瓶敞口放置,酒的香味会变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气体容易压缩,而液体和固体难以压缩,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的三态变化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的,在变化中_________本身没有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是___________。

当堂达标:

1、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因为()

A分子的大小发生了改变

B分子的数目发生了改变

C分子之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的改变

D分子总是不断的运动

2、下列现象或事例不能证明微粒间有间隙的是()

A打满气的气球可以被压缩

B冰受热融化成水

C小块糖放到水中一会儿不见了

D100毫升酒精和100毫升水混合在一起总体积小于200毫升

3、军犬能闻到犯罪嫌疑人的气味的原因是()

A分子的质量小C分子间有间隔

B分子不断运动D分子的体积小

4、把密闭在针筒中的少量水煮沸,液态水会变成水蒸气,在这个过程中分子发生的变化是()

A水分子的体积变大了

B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

C水分子的数目增加了

D水分子的排列方式改变了

5、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