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基础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300755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20.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具设计基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模具设计基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模具设计基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模具设计基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模具设计基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模具设计基础Word文档格式.docx

《模具设计基础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具设计基础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模具设计基础Word文档格式.docx

二﹑模胚爆炸图-----------------------------------------------------------------------------------12

三﹑组裝图-----------------------------------------------------------------------------------------12

四﹑顶针图-----------------------------------------------------------------------------------------12

五﹑线割图-----------------------------------------------------------------------------------------13

六﹑零件图-----------------------------------------------------------------------------------------13

七﹑3D分模图------------------------------------------------------------------------------------13

如果转载请注明:

来源于WWW.158MOLD.COM或邮件告知dongyuan98@

浇注系统是指模具中从注射机喷嘴开始到型腔为止的塑料流动通道﹐其由主流道﹑分流道﹑浇口及冷料穴组成。

1.1.1.1. 

主流道

主流道是指从注射机喷嘴与模具接触的部位起﹐到分流道为止的这一段。

主流道一般设计成圓錐形﹐角度为2°

~4°

1.2.1.2. 

分流道

分流道是指主流道与浇口之間的这一段﹐它是熔融塑料由主流道流入型腔的過渡段﹐也是浇注系统中通過斷面變化和塑料转向的過渡段﹐能使塑料得到平穩的转換。

1.2.1.分流道的形狀有圓形﹑半圓形和梯形等几种﹐从減小壓力和熱量損失的角度考慮﹐圓形流道是最优越的流道形狀。

當分型面是平面或曲面時﹐一般采用圓形流道;

細水口模一般選用梯形流道﹐當流道只开在前模或后模時﹐則選用梯形流道。

1.2.2.當塑件采用多浇口進浇以及一模多腔早時﹐要充分考慮進胶的均勻性﹐盡可能做到平衡進胶。

1.2.3.设计分流道大小時﹐應充分考盧制品的大小﹑壁厚﹑材料流动性等因素﹐流动性不好的材料如PC料其流道應相應加大﹐并且分流道的截面尺寸一定要大于制品壁厚﹐同時應選擇合适的長度。

流道長則溫度降低明顯﹐流道短則剩余應力大﹐容易产生“喷池”。

1.2.4.梯形流道﹕W一般为5—8mm﹐H一般为4—6mm﹐H/W=2/3

1.2.5.分流道表面不要求很光﹐表面粗糙度一般達Ra3.2~1.6即可﹐因为分流道的表面稍有不光滑﹐就能使熔料的冷却皮層固定﹐有利于保溫﹔浇口的表面粗糙度不能高于Ra0.4﹐否則易产生摩擦阻力。

1.3.1.3. 

浇口

浇口是指分流道与塑件之間的狹窄部分。

它能使分流道輸送來的熔融塑料的流速产生加速度﹐形成理想的流態﹐順序﹑迅速地充滿型腔﹐同時還起眷封閉型腔防止熔料倒流的作用﹐并在成型后便于使浇口与塑件分离。

常見浇口類型有直接浇口﹑侧浇口﹑潛伏式浇口﹑点浇口等多种。

设计時應根据产品的不同要求選擇合适的型式。

浇口

优点

缺点

直接浇口

熔体直接進入型腔﹑壓力損失小﹑保壓補縮作用強。

去除困難﹑浇口痕跡明顯﹑浇口周圍應力大。

侧浇口

加工容易﹑易保証浇口加工精度。

有浇口痕跡﹑浇口修改困難。

潛伏式浇口

浇口痕跡不明顯﹑可自动切斷浇口。

加工困難﹑浇口尺寸精度不易保証。

点浇口

开模時自动切斷浇口﹑浇口周圍殘留應力小﹑痕跡小﹑可設置多点浇口。

壓力損失大﹑要求較高的注射壓力。

1.3.1.直接浇口

對大型單一型腔制品成型效果好﹐需注意浇口套底部与产品之間是否要隔一段距離。

1.3.2.侧浇口

侧浇口設置于制品分型面處﹐制品允許有浇口痕跡才可采用﹐侧浇口包括邊緣浇口和搭接浇口﹐其浇口尺寸与制品壁厚﹑大小﹑材料等諸多因素有關﹐一般規格如下图﹕

代號

一般值

常用值

L

1.5~2.5

1.5

B

1.5~5

2

T

0.5~1.5

0.8

邊緣浇口与搭接浇口的選擇如下图﹕

選擇浇口位置時﹐就防止制品产生滯留現象﹐應遠离厚﹑薄交接處﹐从厚的地方進浇﹐避免浇口正對柱位﹑碰穿位﹐防止型芯因沖擊而變形。

1.3.3.潛伏式浇口

潛伏式浇口有潛顶针﹑潛薄片﹑潛产品等几种﹐潛水也可开在前模一侧。

潛水使得产品分型面無浇口疤痕﹐并且可自动切斷浇口﹐同時也改善了制品表面因为喷射产生缺陷的可能﹐使用較廣。

1.3.4.点浇口

点浇口垂直設置于制品表面﹐其尺寸如图﹕

1.4.1.4. 

冷料井

为防止冷却的樹脂流入型腔﹐在不通向型腔的流道末端要設置冷料井﹐包括主流道的大端和分流道拐角處。

1.4.1大水口模主流道大端的冷料井与顶针配合有抓料的作用。

1.4.2分流道拐角處冷料井設置如图﹕

1.4.3細水口模冷料井設置如图所示﹐正對主流道﹐尺寸与分流道尺寸相同。

1.5.1.5. 

转水口

一模多腔模具中﹐有時要設置转水口﹐转水口一般用波珠螺絲定位。

1.6.1.6. 

浇口套和定位环

浇口套有∮12﹑∮16﹑∮20三种規格。

定位环常用如下兩种規格:

稱呼寸法

D1(mm)

D2(mm)

P(mm)

100

70

85

150

110

130

123页返回

二﹑成型部分的设计

2.1.分型面的選擇

为了將塑件和浇注系统凝料等从密閉的模具內取出﹐以及为了安放嵌件﹐將模具适當地分成兩個或若干個主要部分﹐这些可以分离部分的接触表面﹐通稱为分型面。

在模具设计中﹐分型面的選擇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确定分型面需从以下几個方面綜合考慮:

1).产品的質量与外觀要求;

2).开模后产品留前模或留后模的方便性;

3).易加工性;

4).排气;

5).客戶指定。

2.2.當产品某處需換呵時﹐必須單獨鑲出。

2.3.當产品周圍有止口時﹐往往要整体鑲呵。

2.4.當产品骨位較深時要鑲出。

2.5.當产品某處结构复雜﹐難加工時要鑲出。

2.6.當产品上有細小的不規則碰穿孔時﹐一般要鑲。

2.7.當對制品某些碰穿孔或柱位尺寸精度要求較高時﹐往往要鑲出。

由于制品的特殊要求﹐其某些部位的脫模方向与注射机的开模方向不一致﹐需進行侧向分型与抽芯方可順利顶出制口。

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有兩种:

行位和斜顶。

3.1.行位

3.1.1.行位行程的計算

为保証制品能順利脫模﹐行位移动的距离一定要充分﹐一般以制品可以脫模的最小距离加2~3mm为其最小行程。

3.1.2.后模行位一般采用壓塊+斜銷+波珠螺絲的形式﹐大行位要加彈弓﹐當位置不足時可直接在B板上开T槽而不用壓塊。

3.1.3.行位底面﹑顶面与前后模仁底面﹑顶面的關系如下图所示:

a≧15,b≧15

或a‧b=0

3.1.4.行位侧面要封胶時,其兩侧均要做斜度,一般为3~5°

3.1.5.行位高度与長度的比值最大为1,否則,行位運动時會受翻转力矩影響,造成運动失效。

3.1.6.行位斜銷角度一般为15°

~25°

,斜銷角度比行位角度小2°

,一般盡量不采用細小的斜銷(≧12mm),以保証行位運动順利。

3.1.7.斜銷孔比斜銷單邊大0.5mm,當斜銷穿過行位時,需在模板上留出足夠的讓位空間。

3.1.8.斜銷在行位中位置的確定,斜銷盡量置于行位的中間位置,具体尺寸要求如图:

3.1.9.鏟机都要做反鏟,其与行位的配合面要求超過行位高度的2/3。

3.1.10.行位彈弓長度的確定,應保証彈弓空間足夠,防止彈弓失效。

設定行位行程为M,彈弓總長为L,設彈弓壓縮40%,行位完全退出后,彈弓仍預

壓10%則有:

(40%-10%)‧L=M

L=(10/3)‧M

彈弓空間为0.6‧L

但當過小時,为了防止彈弓失效,往往要加大彈弓長度。

3.1.11.为使行位運动順暢,其周邊不能有阻礙運动的尖角,一般其周邊應倒R3~R5的圓角。

3.1.12.大行位要單獨冷却,并且行位和鏟机上要鑲耐磨塊,此時行位与鏟机避空0.5mm。

3.2.斜顶

當制品內表面出現倒扣時,采用斜顶往往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其工作原理是:

在顶出制品的時受斜面的限制,同時作橫向移动,从而使制品脫离。

S—斜顶總行程;

S1—顶出行程;

S2—斜顶橫向行程。

3.2.1.斜顶角度在滿足條件的情況下越小越好,其大小視其行程及顶出空間而定,有時要加高C板以保証顶出順利。

3.2.2.當产品圓弧處需設置斜顶時,斜顶要起台階。

3.2.3.斜顶要加导向塊(又叫耐磨塊),导向塊單邊避空0.02mm,斜顶座用螺絲固定在顶针底板上。

3.2.4.當斜顶大小与顶出高度受周圍骨位﹑凸台等限制或兩斜顶相距太近時,則要加限位塊嚴格控制顶出行程。

3.2.5.當斜顶太小時,可采用加高斜顶座﹑減短斜顶長度的方式以保証斜顶的強度。

制品在模具中冷却固化之后,需切實可靠地將其从模具中推顶出來,这一机构稱之为顶出系统。

同時必須保証,當模具閉合時,它不會与模具其它零部件發生干涉,并回到初始位置,以便开始下一循环。

4.1.顶出系统设计要点

4.1.1.一般要求顶出制品脫离模具5~10mm,但對于大型深腔桶類制品而言,顶出行程为制品深度的2/3即可。

當产品上有骨位、柱位等结构時,一定要使其完全脫出模具。

4.1.2.顶出位置

正确的顶出位置,應設在制品脫模困難的地方,制品的骨位、柱位以及對內模有包緊力的地方均應考慮設置顶出机构。

同時還應考盧顶出机构應設置在不影響制品外觀的部位,并且不能与其它零件(如撑头螺絲等)發生干涉。

4.1.3.盡量選用大的顶针,大模不用小顶针(尤其是雙節顶针)。

當在产品有相互配合的地方設置顶针時,顶针應高出后模面。

4.1.4.設置顶出机构時,應注意顶出产品的均衡性。

4.2.顶出机构的基本方式

顶出机构的基本方式有:

圓顶针、扁顶针、司筒、直顶、推板等。

4.2.1.圓顶针分为單節顶针和雙節顶针兩种,其規格見附图。

1).顶针与公模的配合長度一般为2~3倍顶针直徑,但不能小于8,常用值为20mm。

車間为了加工方便,通常不做兩級,公模全部配合B板避空。

2).當产品弧面上設置顶针時,为防止顶针顶出時滑动,需在顶针端面蝕紋或开“十”形防滑槽,槽深0.5mm。

3).顶针与周連零件的位置關系。

顶针邊与骨位、鑲件的最小距离为2mm,与产品邊、運水最小距离为3mm。

4).顶针的管位

當顶针位于圓弧面或者當顶针和司筒受胶位方向限制時,往往要設置管位裝置,管位方式有下列几种:

a.管位钉

b.管位塊

c.顶针頭部加工为直邊

5).某些产品不允許有顶出痕跡時,常采用垃圾顶出(旁顶)。

6).有時为了達到制品留后模的目的,將顶针顶端加工成“Z”形頭,要保証“Z”形頭方向一致。

4.2.2.司筒

1).當产品有空心柱子的结构且其高度較高時,要求采用司筒顶出。

2).司筒针一般采用無頭螺絲固定,但當多支司筒针相距很近時,采用壓塊与杯頭螺絲固定。

3).司筒應避开顶棍孔。

4.2.3.扁顶针

當制品上有較深骨位時,采用扁顶针顶出是切實有效的方法,但其加工困難,模具型芯常采用鑲拼结构。

扁顶针規格見附图。

4.2.4.直顶

1).直顶有兩种形式,原身直顶和推塊+顶针。

2).直顶与产品完全貼合的一面做1°

斜度,其余三面做3°

斜度。

3).當后模原身出時,直顶邊与产品胶位內侧距离为0.3~0.5mm,當后模为鑲拼结构時,直顶邊緊貼鑲件邊。

4).原身直顶采用杯頭螺絲固定。

有時可在直顶上起一台階可精确定位。

4.2.5.推板

對輪廓封閉,周長較長,并且其內外表面均不允許有顶出痕跡的制品,或者當产品過深又沒有足夠的位置放置顶针的,常采用推板推出结构。

4.3.先复位机构

4.3.1.为了保証當模具閉合時,顶出系统能回到初始位置,以便开始下一循环,必須設置先复位裝置。

一般模具通常情況下采用在回针位置加彈弓复位。

4.3.2.當行位下有直顶、顶针、斜顶等顶出机构時,为防止在合模過程中發生碰撞損坏模具,應設置先复位机构。

五﹑冷却系统

5.1.運水位置

5.1.1.對收縮大的产品如PP、PE、PVC等,盡量沿制品收縮大的方向排布運水。

5.1.2.在保証模具材料強度的前提下,運水盡可能靠近型腔或型芯表面,并且圍繞所成型的制品均勻布置。

5.1.3.當模具采用鑲拼结构且鑲件尺寸足夠大時,應單獨冷却。

5.1.4.模具各部分一定要均勻冷却,以防止产品翹曲變形。

5.1.5.運水應避开顶针、司筒、鑲针、直顶、斜顶、螺絲等零件,其周邊最小間距为3mm。

當模具設置先复位机构時,其出入水位置不得与之發生干涉。

5.1.6.當模具運水超過2组時,應在各出入水位置做“OUT”和“IN”的標記,同時應加上序號,表示連接順序。

5.2.運水大小

盡量選用大的水路,水路中各水道的直徑應盡量相同,避免流速不均。

單獨一组水路转接不可太多,以免影響冷却效果。

5.3.隔片

對于深腔類制品,为保証制品充分冷却,需采用隔片冷却。

當鑲件需單獨冷却時,也常采用隔片冷却。

注意選擇合适的防水胶圈。

六﹑定位导向系统

为了保証模具閉合時定位准确,不損傷模具,常需設置导向定位系统。

6.1.最常用的是在模胚上加零度定位塊或斜度定位塊。

規格見附表。

6.2.當模胚太大時,需在A、B板四角或周圈做止口定位。

6.3.當产品分型面特別复雜,曲面繁多或者产品沒有有效的枕位時,應在模仁上直接做錐面定位结构。

在注射以及合模過程中,必須及時將模具中多余的气体排出,以保証产品頎量及合模的順暢。

排气系统包括:

产品排气、导套排气。

對于細水口模,還包括尼龙胶钉排气等。

7.1.产品排气

7.1.1分型面排气

一般設置于型腔周圍,但有時也設置在型芯周圍或是型腔、型芯周圍均設。

排气槽深度与材料粘度關系密切,排气槽深度一般为0.02~0.03mm,寬5~8mm,長6mm之后以0.5mm的深度引出模外。

7.1.2.顶针排气

大型深腔制,非常适合采用顶针排气,將顶针雙邊做小0.02~0.03mm即可。

當产品中間有燒焦等缺陷時也可采用顶针排气來解決。

7.1.3.鑲件排气

制品上有較深骨位時常采用鑲拼结构,既方便加工,以可起到排气作用。

7.2.导套排气

导套上排气槽一般寬5~8mm,深0.5~1.0mm。

7.3.尼龙胶钉排气

細水口模前模尼龙胶钉孔顶端一般要开排气孔,直徑为∮5mm。

8.1.撑头

为了保証模具有足夠的剛度,常須加撑头,以防模具變形影響产品質量。

撑头直徑不小于∮25mm,撑头長度比C板高0.03mm,顶针板上撑头位置處單邊避空2mm。

8.2.垃圾钉

垃圾钉种在底板上,回针底下各有一粒,每隔100~120mm加一粒不論模具大小。

垃圾钉規格均为∮25x5。

8.3.限位柱

为了控制顶出行程,常在顶针板上加限位柱。

8.4.锁模机构

为了保証搬運時不損傷模具,模具上要設置锁模机构。

第二部分图档部分

一﹑排位图

當客戶图档只是參考图档而非正式开模图档時,需畫出排位图用以訂購模胚和檢討产品。

出图要求如下:

1).表達清楚分型面、流道及浇口。

2).表達清楚所有鑲拼结构、行位、斜顶、顶针和運水。

3).標明浇口套、顶棍孔及螺絲的大小和位置。

4).標明模胚的類型、主要尺寸、總高、顶出行程、碼模坑位置、开框大小和深度。

5).標明基角:

前模在模胚長度方向的右下方寬度方向的左下方

后模在模胚長度方向的左下方寬度方向的右下方

6).標明彈弓孔大小、位置(一般在回针處)及藏入B板深度;

標明彈弓規格。

7).产品定位尺寸用□表示,參考尺寸用()表示。

8).前后模仁分型面各高出A、B板0.5MM。

9).表達出撑头和垃圾钉的位置和規格。

10).浇口及某些細部结构要用局部放大图表示。

11).細水口模具要計算拉杆長度。

12).产品只能鏡射一次,之后只可旋转、移动和复制,不得再次鏡射,立体視角一

定不能鏡射。

二﹑模胚爆炸图

模胚爆炸图是給模胚厂訂購模胚之工程图。

1).用A4紙打印(全部用黑色线條),每頁紙一個視图。

2).標明基角。

3).標明导柱、螺絲的位置和尺寸。

4).標明A、B板的开框大小和深度。

5).標明垃圾钉的位置和規格(一律用∮25X5)。

6).標明撑头的位置和規格(顶针板上的孔單邊避空2mm)。

7).標明彈弓孔的位置和尺寸(單邊避空1mm)。

8).畫出零度定位塊或斜度定位塊在A、B板上的开框尺寸。

三﹑组裝图

當客戶的正式开模图面到達之后,要即時更新排位图。

特別注意檢查材質、縮水率是否正确,模具结构是否合理,确保模具图的所有尺寸和结构均正确無誤。

四﹑顶针图

1).顶针图要包括所的顶针孔、司筒孔、鑲针孔的位置和大小。

2).雙節顶针要有剖視图表達托位避空尺寸。

3).顶针、斜顶、直顶等不得与運水干涉。

4).顶针、斜顶不得与撑头干涉。

5).司筒不得与KO孔干涉。

6).必須標明基角。

五﹑线割图

1).必須標明基角。

2).与线割無關的线條全部不要,使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