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区划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296574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9.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经济区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生态经济区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生态经济区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生态经济区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生态经济区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态经济区划Word文档格式.docx

《生态经济区划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经济区划Word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态经济区划Word文档格式.docx

4.产业布局要与定位功能区当地实际相结合原则。

产业方向的选择要根据当地的自然资源、区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综合因素。

不可脱离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

要充分利用地域功能环境要求和产业环境影响差异,合理布局产业,实行互补互利原则。

不同的生态功能区有不同的环境要求,其对环境的承载力、环境容量有大有小,不同的产业对环境的影响,也有大小之分。

要按照以大补小,以小补大的原则进行合理布局。

5.在不危害环境的前提下,尽可能提供经济发展空间的原则。

要从朔州市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不影响环境的前提下,通过双向互补,合理布局,尽可能提供发展空间,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6.区域划分范围适宜原则。

要在大区域生态区划的基础上,与行政区划相衔接,进行生态经济区划,便于各市县(市)进行把握和安排经济活动。

区域划分不能过大,过大了产业布局会影响环境,特别是水源地,居民居住区域;

太小了,重点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实际上已连成了一片,就失去了区划的意义。

7.行政区域完整性和地域连续性原则。

为利于区域生态经济活动的宏观调整,利于落实规划及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分区要在地域上连片并保持行政县范围的完整性。

2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

2.1自然环境概况

2.1.1地理位置

朔州市位于山西省北部雁门关外大同盆地南端,介于东经111°

53′~113°

34′,北纬39°

05′~40°

17′的内外长城之间,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西部及南部与山西省忻州地区毗邻,北部及东部与大同市相邻。

境域面积约1.06万平方公里,内长城由南向东北延伸,偏关、宁武关、雁门关为其边界险要。

全境沿北同蒲铁路两侧平坦开阔,呈走廊形地带,市府所在地距省会太原226公里,距北方重镇大同129公里,东到首都北京502公里,是内蒙通往太原的咽喉,也是北京和华北平原的侧背。

2.1.2地质构造

朔州市位于山西台背斜北中部,东南部为恒山隆起,西北面是洪涛山隆起,其间为北东-南西向断陷盆地。

就大地构造而言,处于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东冀反射弧和新华夏构造体系复合部位,是在燕山运动褶皱隆起的基础上,形成的次一级断陷盆地。

由于经历多次构造变动,形成了不同力学性质的构造形迹。

1.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为本市的主要构造体系。

构造主要展布于盆地边缘及恒山一带,其单个构造形迹断距及走向长度不大,但总体规模较大,破碎带宽。

2.新华夏构造体系形迹在本市比较明显。

燕山运动产生的自东向西的水平压力所形成的纬向构造应力场,使山西台背斜发生褶皱,发育了中北部的多字型构造体系,也使本市的构造进一步发生变化,扭断并产生了一系列南北向的向斜、背斜及断裂。

3.新地质构造在本区活动比较强烈。

在新生代中期以垂直升降为主的喜马拉雅运动进一步加强和改造了本区的构造轮廓,使燕山运动形成的新华夏系构造体系进一步加深、加大,祁吕构造体系也再度活动,产生一系列深大断裂及呈雁行式排列的新生代断陷盆地,且形成许多岩溶大泉。

大同盆地(朔州市盆地)、神头泉等都是由于喜马拉雅运动而形成。

4.弧形构造。

在本市主要有下水头、黑驼山、陶村一带向南凸出的褶皱构造和平鲁弧形构造。

前者发育于古生代地层,后者由少量压扭性断裂组成。

5.云冈-平鲁盆地形成于侏罗纪,由两个复合关系向斜构成,较大的一个为平鲁向斜。

2.1.3地形地貌

朔州市地貌轮廓总体上是北、西、南三面环山,山势较高,中间是桑干河域冲积平原,相对较低,呈倒“V”字结构。

全市地貌划分为山地、丘陵和平原三个单元。

山地面积为281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6.5%;

丘陵面积364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4.3%;

平原面积416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9.2%。

其地貌特征为:

南部雄踞恒山,西部矗立管涔山,中部延绵阴山(洪涛山),中部属大同盆地,整个地形大致分为南部土石山区,西北部丘陵区,中、东部平川三个部分。

地势形态:

朔州地处黄土高原,西北部是洪涛山山脉,主峰大贝山海拔1947米;

西南是管涔山山脉,主峰黑驼山海拔2147米;

东南为恒山山脉,呈东北-西南向展布,主峰馒头山海拔2426米(为本市最高峰)。

朔州盆地属大同盆地,为一东北-西南向的长条状半封闭盆地,地形较平坦开阔。

盆地高程一般在1000米以上,最低点桑干河出界处(怀仁吉家庄一带)高程为970米。

山区和盆地的相对高差约1000米左右。

地貌类型:

根据成因及现代形态,自山区到盆地依次划为:

构造剥蚀(灰岩)中高山区、构造剥蚀(沙页岩)及溶蚀(灰岩)低山丘陵、冲洪积扇裙倾斜平原区和冲湖积平原区。

2.1.4水文特征

朔州市境内河流比较发育,分属黄河、海河两大流域。

以儿女山、黄坡山、虎头山、黑驼山、两狼山为界,以西为黄河流域,以东为海河流域。

黄河水系分布于境内北部和西北部地区,主要有沧头河及其支流、关河、汤溪河等六条河流。

流域面积约2953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7.7%。

海河流域永定河水系是本市的主要水系,分布在东部和南部的平原地区,主要有桑干河及其支流、恢河、七里河、歇马关河、元子河、黄水河、木瓜界河、浑河、口泉河、大峪河、鹅毛河、水峪河等二十条河流,流域面积约7690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72.3%。

2.1.5土壤分布

朔州市属黄土高原的一部分。

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地丘陵多,平川盆地较少,地势起伏大,气候和植被类型复杂多样,从而形成多样化、复杂的土壤类型。

根据其成因,可分为地带性土壤和非地带性土壤。

土壤类型主要分为七种,即山地草甸土、灰褐土、栗钙土、草甸土、盐土、沼泽土及风砂土等。

山地草甸土:

面积有539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5.1%。

分布在海拔1800米以上的山顶平台和缓坡处。

主要在平鲁区的虎头山,朔城区的黑驼山、紫金山,山阴县的大贝山、硫璃山、了高山、宝峰山,怀仁县的洪涛山,右玉县的红山、曹山,应县的卧羊场、油篓梁、跑马梁、板铺梁等地。

灰褐土:

地带性土壤之一。

主要分布在平鲁和朔城区西部,海拔1700-1800米之间的低山丘陵区。

即朔城区儿女山、黄土坡一线以西的利民、暖崖一带,平鲁区下水头、下母角、向阳堡、井坪、东太平、陶村、下面高、花圪坨、榆林、西水界、骆驼山以及应县南部山区分水岭以南等地。

总面积680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6.4%。

本土类分布区域,气候干燥,降水少且集中,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有机质含量低,一般在1%左右。

栗钙土:

是本区分布面积最大、范围最广的地带性土壤。

分布面积5804平方公里,占总国土面积的54.6%。

主要分布在六区县海拔1000米以上的河流二级阶地和二级以上阶地以及低山丘陵,即朔城区儿女山、黄土坡一线以东,平鲁区虎头山以东、人马山以北,应县南山分水岭以北即怀仁、山阴县、右玉县的大部分地区。

草甸土:

是朔州市隐域性土类之一。

主要分布在桑干河、七里河、元子河、黄水河、木瓜河等河流的一级、二级阶地以及山前交接洼地。

总面积2996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8.2%。

盐土:

分布范围常与草甸土相伴,呈复域分布。

自然植被以耐盐植物如盐吸、隐花草、碱蓬、蒿类为主。

分布面积626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5.9%。

沼泽土:

是朔州市分布面积最小的隐域性土类。

主要分布在山阴苑家辛庄乡山前交接洼地地下水露头之处。

分布面积有1198亩,占国土面积的0.01%。

风砂土:

主要分布在平鲁区下水头、郑家营、井坪镇小白羊洼与阳堡乡铺上即朔城区南山沙楞河一带,海拔1100-1200米之间。

总面积178.8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7%。

2.1.6植被

朔州境内的植物,受复杂的地形、气候、土壤条件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在不同地形部位,分别组成不同的植物群落,与环境构成统一体。

由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除个别山地保存有少量天然次生植被外,其余绝大部分为1949年以后人工营造的林木、种植的牧草和农作物。

朔州的植物区系属泛北极植物区域,其南接森林草原带,本身属黄土高原区。

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境内有微管植物920多种,隶属105科,425属,其中:

蕨类植物8科10属13种;

裸子植物4科8属15种;

被子植物93科407属892种。

在自然植被的组成中,以菊科、禾本科占优势。

主要植被类型有森林植被、灌丛植被、灌草丛植被、草原植被、草甸植被、栽培植被等。

木本植物:

在海拔1600米以上的山区保存有天然次生林、多为针阔混交林、主要树种有小叶杨、落叶松、油松、旱柳、刺槐等,部分山区为人工落叶松、油松、樟子松、群众杨、合众杨、新疆杨等,部分杨树由于干旱现已形成“小老树”。

在木本植物群落内出现了许多林内草地,着生具有耐寒抗旱为特征的醋柳、白草、兰花棘豆等草类植被。

草灌植物:

主要分布在低山和丘陵区。

主要生长醋柳、胡枝子、杜鹃、黄刺梅、虎榛子、绣线菊等灌木植物和白草、铁杆蒿、柴胡、甘草等草本植物。

草本植物:

主要分布在平川、阶地附近。

主要生长有青蒿、披碱草、碱蓬、车前、苔草等耐温植物和百里香、狗尾草、铁杆蒿、适志、甘草、针茅、羊胡子草、柴胡等旱生植物。

2.1.7动物

按全国动物地理区划,朔州市属古北界的华北地区、黄土高原亚区的最北部与蒙古新区相连接。

在山西省内的动物地理区划属晋北—晋西北温带干草原动物地理带,大同盆地栽培植物动物大区的山阴-朔城区-应县平原栽培植物、动物地理区。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鸟类有黑鹳,主要分布在桑干河流域的山阴、朔城区、怀仁、应县。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兽类为豹,主要分布于朔城区莲花山一带。

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鸟类有天鹅、金雕、大鸨、灰鹤、雀鹰、白尾鹞、火狂、毛脚狂、红脚隼、猪隼、短耳鸮、红纹腹小鸮、雕饕蓑羽鹤等。

国家三级保护动物:

属于国家三级保护动物的有石貂、大鸨。

鸟类有鹊鹞、苍鹰、灰背隼、燕隼、大鸨等。

中日候鸟保护协定中规定的保护候鸟在境内约有50多种。

如黑鹳、天鹅、燕隼、大雁、赤颈鸭、瑟嘴鸭、普通秋沙鸭、鹌鹑、小田鸡、凤头麦鸡、普通燕鸥、大杜鹃、普通夜鹰、家燕、太平鸟、小太平鸟、虎纹伯劳、红尾伯劳、黄鹂、寒鸦、斑鸠、大尾莺、黄眉姬翁、燕雀、黄雀、朱雀、黑尾腊嘴鹊、白头鸥、黄胸鸥、灰头鸥、田鸥、小鸥、白眉、铁爪等。

2.1.8矿产资源

朔州市地层出露较为齐全,主要为古生界和新生界地层,局部可见元古界地层,储藏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初步探明有各类矿产30余种,主要有煤炭、石灰岩、耐火粘土、砖瓦粘土、白云岩、铝土矿、铁矾矿、高岭土、铁矿、硫铁矿、钾长石、石英、云母、方解石、石墨、玄武岩、金刚石、沸石、硅石等。

其中煤、石灰岩、粘土资源最为丰富,储量大、工业价值高,是朔州市矿产资源的优势矿种。

煤炭资源:

朔州市境内煤炭资源丰富,煤质较好,分布广泛,地跨大同和宁武两大煤田。

以洪涛山为界,其北部山阴、怀仁、右玉县境内煤炭属于大同煤田。

其南部平鲁、朔城区境内煤炭属宁武煤田。

据已探明的资料和对远景区的可靠测算,煤系地层含煤面积为1645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5.5%。

煤炭探明储量为493亿吨,占探明储量2608亿吨的18.9%,占全国煤炭探明储量9543.94亿吨的5.2%,且煤层厚,埋藏浅,便于开采,是较为理想的动力煤。

朔州为全国重点产煤市。

年生产能力1530万吨的亚洲最大露天煤矿—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就在朔州境内。

2000年又有一座现代化程度较高的特大型露天煤矿平朔安家岭露天煤矿运营投产。

非金属矿产资源:

朔州市初步探明储量的冶金辅助原料和建材矿产有溶剂石灰岩、白云岩、玄武岩、高岭土、耐火粘土和铁矾土等。

这些矿产储量丰富且品质优良,是发展建材工业、陶瓷工业和冶金辅助材料工业的重要物质基础。

金属矿产资源:

朔州市的金属矿产资源主要有铁矿、锰矿、铝土矿和铜矿。

铁矿多属贫矿,易开采,仅可供小规模土法开采利用;

怀仁县城西北窑子头村一带石炭纪石灰岩层出露处有锰矿,此处锰矿属口泉锰矿区一部分;

朔州市铝土矿资源丰富,Al2O3含量达50-74%;

铜矿主要分布在应县尧峪、小北沟、清佛庵、道回峪、黑土湾。

2.2社会经济概况

2.2.1行政区划和人口

朔州市是1989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省辖地级市,是我国北方近年来崛起的一座新型能源城市,所辖两区(朔城区、平鲁区)四县(山阴县、怀仁县、应县、右玉县)105个乡镇。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超前发展和市区规划区范围的不断扩大,非农业人口数大幅度增加。

2005年全市总人口为150.7万人,比2004年增长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63.3万人(包括居住市区的人口21.9万人),乡村人口为87.4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9‰。

2.2.2经济结构与经济发展

朔州市是随着煤电能源的开发建设而发展起来的基地型工业城市,具有能源重型工业结构的特色。

建市15年来,初步形成了以煤电为支柱,以建材、运输、陶瓷、乳制品、食品加工等行业辅助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200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共完成145.2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738元,财政收入首次突破20亿元大关。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8.6亿元,增长6%;

第二产业增加值82.9亿元,增长22.8%;

第三产业增加值43.7亿元,增长8.3%。

另外,朔州土地资源丰富,山地、丘陵、平川各占1/3。

气候温和,水资源相对充足,发展农、林、牧、渔业皆宜。

其中,山阴县、平鲁区油料生产进入全省十强,被评为全省油料生产先进县。

山阴县、应县、朔城区、怀仁县成为全省甜菜主产区。

应县成为全国50家粮棉大县之一。

同时,煤炭开采和发电构成了朔州市工业以能源为主的格局。

200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45亿元,其中工业占76%,而能源工业就占到工业总产值的81%。

全市六个县除应县外,朔城区、平鲁区、山阴县、怀仁县和右玉县都是我国的重点产煤县。

其中,平鲁区是年产1000万吨以上的产煤大县。

朔州市现已基本形成煤炭开采、洗选加工、发电、高耗能产业以及煤化工产业的煤炭产业链发展模式。

3朔州市生态经济区划

3.1分区等级

朔州市生态经济区划分为两个等级。

一级分区是在生态功能区划的基础上,按照生态功能的保护要求,进行功能区定位,即划分为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优化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

禁止开发区指依法设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域,包括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以及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

限制开发区指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弱或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严峻,或具有较高生态功能价值和食物安全意义的区域。

决定限制开发区域类型的主导因素是生态保障和食物安全。

生态保障的关键指标是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生态重要性,包括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

食物安全的关键性指标是基本农田保护区。

优化开发区指开发密度已经很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的区域。

这类区域也是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较高的区域,是转变传统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模式、把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的区域,是需要显著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减轻资源环境压力的区域。

大多是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区域。

重点开发区指扩散条件好,环境容量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积聚经济和人口条件较好的区域。

这些区域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推进工业化,进一步加快产业和人口的积聚,从区域整体发展来看,这类区域具备形成经济区的基础条件,能够承接优化开发区域的产业转移,承接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人口转移。

3.2分区依据

生态经济区划的依据,即划分各级生态经济区划单位的根据。

不同层次的生态经济区划单位,其划分依据应是不同的。

一级生态经济区划分依据:

在生态功能区划的基础上,依据环境承载力的强弱、环境容量的大小、经济开发程度的高低以及社会人文条件的状况进行区域定位。

二级生态经济区划分依据:

在一级分区的基础上,从区域的生态及经济实际状况出发,依据社会经济评价结果划分生态经济区域。

3.3生态经济区划结果

根据上述生态经济区划的原则、分区依据,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确定生态经济区划方案,应用ArcGIS生成生态经济分区的边界,实现朔州市生态经济分区。

朔州市生态经济区分为2级4类29个区,见附图。

分区系统如下:

Ⅰ禁止开发区

ⅠA北部桑干河省级自然保护区

ⅠB南部桑干河省级自然保护区

ⅠC朔州紫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ⅠD应县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ⅠE朔州市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

Ⅱ限制开发区

ⅡA平鲁西部水源涵养生态农业区

ⅡB平鲁东部水源涵养生态畜牧区

ⅡC黑驼山南部农牧业生态经济区

ⅡD桑干河流域北部农贸型生态经济区

ⅡE怀仁东部水土保持和育林生态经济区

ⅡF应县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

ⅡG苍头河流域生态旅游区

ⅡH桑干河省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

ⅡI朔州紫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

ⅡJ山阴中南部农业生态经济区

ⅡK右玉生态畜牧农业经济区

ⅡL平鲁北部防风固沙生态畜牧区

ⅡM山阴南部旅游型生态经济区

Ⅲ优化开发区

ⅢA桑干河南岸综合型生态经济区

ⅢB平鲁城市生态经济区

ⅢC平鲁台地工矿型生态经济区

ⅢD朔城区综合型生态经济区

ⅢE洪涛山工矿型生态经济区

ⅢF山阴中部综合型生态经济区

ⅢG怀仁西部工矿型生态经济区

ⅢH怀仁县城综合型生态经济区

Ⅳ重点开发区

ⅣA怀仁中部综合型生态经济区

ⅣB右玉元堡子煤电化工能源工业区

ⅣC古城乳牧加工业生态经济区

3.4生态经济区分区概述

3.4.1禁止开发区

ⅠA北部桑干河省级自然保护区

该区包括怀仁县金沙滩镇的桑干河省级自然保护区黄花梁的核心区和缓冲区,西起山阴县北周庄镇棋道地村,东至应县臧寨水磨村,南至山阴县合盛堡乡陈家岭,北至怀仁县金沙滩镇安町村,总面积为9.36万亩。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1.人类对自然保护区的压力较大,土壤受到一定程度的侵蚀。

区内物种丰富,生境敏感性高。

2.人们对森林生态系统的过度索求,使得森林生态系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保护措施:

①严格按照与自然保护区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自然保护区,在核心区和缓冲区内,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禁止开展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

②保护国家稀有动植物,严禁乱砍,乱伐,破坏森林生态系统。

③采取全封闭措施,进行封山育林,部分地段可进行飞播造林;

④加强扩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重视对珍稀动植物的保护。

⑤在主要峪口设置保护站,并建设防火林道和防火瞭望台,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

ⅠB南部桑干河省级自然保护区

该区包括桑干河省级自然保护区麻家梁核心区及缓冲区,位于朔城区境内,归薛家庄林场管辖,南起沙塄河镇下沙塄村,北至沙塄河镇一半村,东至沙塄河镇三甲村,西至窑子头镇瓦窑头村,面积共计4.08万亩。

1.土壤侵蚀为高度敏感,有些地方甚至达到极敏感程度;

2区内物种丰富,生境敏感性大,若不有效控制区域内人类活动,将影响该区内野生动物的生存、繁衍。

②宜发展药用、观赏性野生植物资源的人工培育,尽快实现由利用野外资源向利用人工培育资源为主的转变。

③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维护生态系统平衡。

④宜林荒地进行人工造林,逐步恢复自然植被。

⑤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保护好原有的森林资源,不断扩大森林面积,增多种类。

ⅠC朔州紫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该区包括朔州紫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北起朔城区南榆林镇正峪村,西至南榆林镇保全庄村,南与忻州市宁武县接壤,东与山阴县张家庄为邻。

其中核心区位于紫金山、莲花山主峰及第一至第六道沟,位于东经112°

35′-112°

45′,总面积3400公顷,有以天然落叶松与云杉混交林为主的天然次生林1500公顷。

缓冲区位

于核心区以北及东西两侧,介于东经112°

34′-112°

45′,北纬39°

09′-39°

11′,总面积1700公顷。

1.土壤侵蚀和土地盐渍化为中度敏感;

2.区内有国家级保护动物,生境敏感性大,若不有效控制区域内人类活动,将影响该区内野生动物的生存、繁衍。

②宣传教育、封山育林、人工驯养、天敌控制,禁止人为破坏,猎狩捕捉等措施,为野生动物的栖息生存,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③进一步扩大生物种群、数量,增加生物多样性。

④营造水土保持林,提高植被覆盖率,防止水土流失,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⑤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重视对珍稀动植物的保护。

ⅠD应县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该区包括应县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其中核心区为典型华北落叶松防护林森林生态区,西起应县下马峪镇木井村,东至应县白马石镇新建坪村,南至应县白马石镇房子沟村,北至应县白马石镇三条岭村。

1.地形起伏度较大,林木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土壤侵蚀为高度敏感,有些地方甚至达到极敏感程度;

2区内物种丰富,生境敏感性大。

②要主动把应县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纳入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格局,新农村建设和退耕还林工作,积极开展生态移民试点,减少认为干扰因素。

③进一步搞好封山育林、禁牧、禁猎,努力创优保护环境和发展环境。

④宜大力发展药用、观赏性野生植物资源的人工驯化、培育,尽快实现由利用野生资源向利用人工培育资源为主的转变,推进野生动植物的保护事业健康发展。

ⅠE朔州市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

朔州市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主要包括:

位于右玉县城西部8公里王家堡村正南,共建有3眼水井;

位于城区的四个地下水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