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姓起源综述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295620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5.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梁姓起源综述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梁姓起源综述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梁姓起源综述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梁姓起源综述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梁姓起源综述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梁姓起源综述Word下载.docx

《梁姓起源综述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梁姓起源综述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梁姓起源综述Word下载.docx

梁氏,是远古黄帝世系家族的一个重要成员。

在黄帝世系1—48世后,梁姓的1世祖康伯公(仲公之子)诞生,他是黄帝嫡系第49世孙。

梁康伯为秦国国君秦仲次子,秦庄公为长子。

据《元和姓纂》等史料所载:

梁姓的老祖宗是黄帝族的赢姓,这个姓氏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

黄帝正妻嫘祖所生的两个儿子玄嚣、昌意,昌意娶蜀山氏之女昌仆,生高阳氏(颛顼公元前2514--2437年),20岁时,黄帝将帝位传给了孙子颛顼。

在位78年,死时90多岁。

颛顼帝有一孙女名女修,生了大业,大业娶少典氏之女为妻,生下伯益。

(另说:

高阳氏继承叔叔少皋族的金天氏而得天下,少昊氏是传说中东夷(山东齐鲁)九族少昊部的部落德高望众的首领,名挚(质),号金天氏(少昊金天氏公元前2598--2515年)。

少昊氏有八个儿子,天下之人谓之“八凯”。

“八凯”的后嗣又有皋陶,皋陶的儿子是伯翳)。

伯益(伯翳、柏翳、柏益、伯鷖)生于公元前21世纪,他能领悟飞禽语言,擅长畜牧狩猎,被尊称为百虫将军,在他的带领下,我国早期先民学会了建筑房屋,凿挖水井。

后来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舜帝封他为侯爵,赐封赢姓。

伯益后代有仲衍、费仲、恶来和季胜、造父等,第十五世孙大骆,传至第十六世孙非子,因非常善于畜牧而出名,周孝王很高兴,就封他在秦国为附庸国,被周孝王封为侯伯,让他恢复嬴姓,称为秦嬴。

西周周宣王(公元前827--782年)的时候,伯益的后人(再五传),非子的曾孙秦仲为周宣王大夫,被周宣王封为侯伯,并担当起保家卫国的重任,公元前822年奉命征讨西戎时不幸被西戎所杀(秦仲“出征未捷身先死”)。

周宣王7年(公元前821年)秦仲的五个儿子征得周宣王的同意,拨给他们7000匹良种战马,率兵七千(在秦庄公(秦仲的长子)率兄弟五人以及周朝兵马七千人),再战西戎。

他们团结一致,同仇敌忾,终于打败西戎获胜,恢复了被侵占的疆土。

周宣王大喜,为表彰五兄弟的赫赫战功,便给秦仲的五个儿子一一加官封地,封秦仲的长子(秦庄公)为西陲大夫(于是以其先人大骆、犬邱地与庄公,俾嗣秦),封秦仲的次子(小儿子)秦康(康、名庆、叔鱼公、梁康伯)为忠孝伯爵的官衔,为梁伯,封地在陕西夏阳梁山(今陕西韩城县南部),他就在梁山建立了“梁国”,立为国君,称梁康伯。

之所以封称为“梁”,主要是因为夏阳有座古今闻名的“梁山”。

在典籍《禹贡》上记载有“治梁及岐”。

《诗经·

大雅》中则记载有“奕奕梁山,维禹甸之”。

梁山在古代属于同州府。

周平王于公元前770年,在郑、秦、晋等诸侯的卫护下,东迁到洛邑,建立了东周王朝,封秦仲少子于梁),梁康伯以后的君主称梁伯。

到了春秋后期,梁康伯的后人梁伯好大喜功,十分喜欢建造华丽的宫殿,时常大兴土木,人民怨声载道,痛苦不堪,承受不了繁重的劳役和赋税,纷纷外逃。

周襄王姬郑11年(公元前641年),秦穆公派兵灭了梁国(秦穆公赢任好以拯救梁国民众为借口,率大军进攻梁国,梁国国力空虚,迅速土崩瓦解;

秦国秦穆公借与晋国交战之机,率兵大举进攻梁国,因寡不敌众,少梁城被秦攻破),改称梁地为少梁。

亡国后的梁国子孙,大部分逃到了晋国,梁国王族后裔和一些子民怀念故土先祖,他们以原来的国名为姓,就是梁氏,成为今天梁姓的源头主体。

伯益也就成为梁姓的得姓始祖。

由此可知,少昊氏——伯益——非子——秦仲——梁伯,血脉相承,在春秋时期形成梁姓。

“梁氏,嬴姓,伯益之后,秦仲有功,周宣王封其少子康于夏阳梁山,今为同州县,犹有新里城。

新里,梁伯所城者。

是为梁伯,后为秦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所以,梁氏族人大多尊奉伯益、嬴康就成了“梁”姓的始祖,史称梁氏正宗,是为陕西梁氏。

汉景帝世,梁林为太原太守,徙居北地乌氏,遂为郡人焉。

传至梁益耳时为晋国大夫,逐渐成为晋国大族。

梁益耳的四世孙梁鳣,字叔鱼(子叔),是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二十九岁,后为七十二贤者之一。

梁鳣年届三十岁了,还没有生儿子,他母亲想为其另娶,后来因听从商矍的劝告,作罢。

唐朝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唐玄宗李隆基追封其为“梁伯”;

宋朝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宋真宗赵恒加封其为“千乘侯”;

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明世宗朱厚熜改称其为“先贤梁子”。

到了梁鳣的第四十五代后裔后唐天平节度官梁惟忠,举族定居于山东东平,这支梁氏家族在宋朝时期成为科甲鼎盛的望族。

梁氏出自嬴姓,嬴姓起源于远祖伯益,伯益是舜时著名的历史人物,因辅佐舜调驯鸟兽和辅佐禹治理黄河,功绩卓著,被舜赐姓嬴氏,家族开始成为历史舞台上重要角色。

但因后代子孙--恶来助纣为虐,残暴无道,被周武王诛杀,显赫一时的赢氏一族从此衰落,后人沦为下层平民,举族被迁徙到甘肃东部的天水地区服役扛活。

经过了许多代,终于传到了另一位远祖高人---非子(嬴姓伯益传至第十六世孙),他继承家传绝学,在汧河、渭河之间驯养畜马,大力发展畜牧业,立下大功,周孝王很高兴,将秦地(今甘肃清水县,在戎狄间,当时属于中国的边缘部分)作为封邑赏给他,创建了一个小附属国--秦国,让他恢复赢姓,被周孝王封为侯伯。

并让他接管嬴氏的祭祀,号称秦嬴,衰落了数百年的赢氏在非子手里重新开始崛起。

大约在公元前845年,嬴非子的曾孙秦仲(前845年--前822年在位)世袭了秦国领主大位。

传说秦仲长得膀大腰圆,勇猛善战,对周朝忠心耿耿,深得王室重视和喜爱。

西周晚期,周厉王无道,西戎反对周朝王室,灭犬戎、大骆之族。

当时,强大的西周政权已经是到了强弩之末,国力江河日下,少数民族乘机入侵周朝边界,掠夺周朝的财富和人口。

特别是好战而强悍的西戎,更是掠夺成性,变本加厉,烧杀不止,无恶不作,成为西周朝的心腹大患。

周王朝面临着严重的边患问题。

公元前827年,周宣王登上王位之后,看到边境地区被外族骚扰的已经不成个样子,那里的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心中十分不忍。

由于秦仲久居边境,熟悉西戎情况,又勇猛善战,国难当头,秦仲作为侯伯非子的曾孙,又被周宣王封为侯伯,大夫,并担当起保家卫国的重任,就多次任用秦仲讨伐西戎。

公元前822年春,秦仲受命再一次领兵伐戎,由于轻敌,不幸中敌埋伏,被西戎军包围在狭窄的山谷之中,滚木雷石齐下,他被乱石砸中,暴叫一声:

“我没能把你们这些狗贼全部杀光,真是死不瞑目啊!

”就壮烈牺牲了,他所率领的七千秦家军也几乎全军覆没。

(征讨西戎时不幸被杀,只可惜秦仲“出征未捷身先死”,刚一与西戎交战,就命丧黄泉)。

 

秦仲(是秦国国君)有五个儿子(历史文献上只有长子秦其(秦庄公),次子(小儿子),他们分别为:

秦襄(史书称秦伯,追谥庄公)、秦福、秦禄、秦寿、秦庆),个个都是铮铮硬汉,长子秦其沉稳雅重、果敢善战;

次子秦康天资聪敏,足智多谋,是秦国的主心骨、顶梁柱。

秦仲牺牲的消息传到秦国,秦国上下一片悲声,兄弟五人个个哭得泣不成声,发誓要继承父亲的遗志,消灭西戎,给父亲报仇雪恨。

但由于秦仲的这次失败,秦国的兵力已损失殆尽,无法与西戎抗衡,只有求周天子发兵。

于是,兄弟五人立刻动身前往都城丰镐,要求觐见天子周宣王。

周宣王被他们的勇气和孝心深深打动,立即召见了他们,将自己嫡系的七千精兵交给他们,拨给他们7000匹良种战马,派大臣伯氏监军,命令秦氏兄弟再次讨伐西戎。

兄弟五人立即马不停蹄的返回秦国,动员国内全部剩余的兵力,加上京城的七千精兵,总共约一万人。

公元前821年春,兄弟五人皆身穿白衣白袍,齐聚父亲灵前誓师出征,长兄秦其站在祭祀台上,怒发冲冠,气势如虹,对着下面的一万将士高声喊道:

“我奉周王之命,讨伐西戎。

我们一定要打败西戎,为老领主报仇,大家有信心吗?

”全体将士齐声振臂高呼:

“有!

打败西戎,替老领主报仇!

”声震九霄,气贯长虹,士气锐不可当。

到达边境后,监军伯氏与兄弟五人开会商议作战方案,老二秦康献策说:

“西戎兵将众多,粮草充足;

我军兵少将寡,加之远道攻敌,粮草不济。

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若想取胜,不宜打持久战、阵地战,必须采取闪电突袭,各个击破,分头歼灭的战术,首先应攻击猃狁(xiǎn、yǔn)老巢,打乱他们的指挥系统”。

于是,大家采纳了秦康的意见,命令全军偃旗息鼓,连夜奔驰,用了一昼夜的时间,悄悄来到了西戎都城。

兄弟五人常来西戎,熟知西戎人习惯和地理情况,很快就摸到了西戎主力部队的驻扎之地,趁着夜黑风高直扑敌营,秦康指挥军士在营内四处放火,秦其身先士卒,一马当先,直闯敌营中军大帐,将士们个个如猛虎下山,蛟龙入海,刀砍戈刺,以一当十,如入无人之境,似狂风扫秋叶一般,兵刃所到到处,敌人一个个应声倒下,将士个个血染征袍,变成血人。

仅一个多时辰,胜负已见分晓,西戎军队扔下大营和无数尸体,狼狈逃走,这一仗彻底摧毁了西戎主力部队,歼敌五千余人,缴获武器、车马及辎重粮草无数,遏制了戎人的猖獗势头。

随后,兄弟五人带领将士乘胜扩大战果,一路追杀,从西戎手中夺回了被西戎占领了二十多年的西垂,把敌人追到大漠深处,大获全胜,将陇上秦域同西垂地区联成了一片,重新控制了陇山以西的局势,解除了西戎对西周的威胁,于是胜利班师回国。

秦仲五子果然没有辜负周宣王的一片苦心,奋勇杀敌,大败西戎,威名远扬。

终于获胜,恢复了被侵占的疆土。

长期以来,周宣王为西戎屡屡犯境伤透了脑筋,寝食不安,伐戎一直是朝廷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

在周宣王眼中,安定边境比国内平乱还要重要得多,谁能打败和赶走西戎,谁就是大英雄、大功臣。

当听到秦其、秦康兄弟五人大捷的消息,周宣王喜出望外(大喜),亲自出城十里,隆重迎接凯旋归来的秦氏兄弟,同时大筵三日,为伐戎英雄接风庆功。

秦氏兄弟立下如此大功,该如何赏赐,周宣王想到了一个一举两得的好主意,将国都外围与西戎之间,边患严重地区的土地赏给秦氏兄弟,即还了人情,又能使秦作为阻挡西戎入侵挡箭牌。

于是,周宣王七年(公元前821年)秋,周宣王下令,让秦其正式继承其父秦仲的职位,历史上称为庄公;

把这次战役夺回的,其祖先大骆繁衍生息的地盘---西犬丘奖赏给了他;

同时任命他担任西垂大夫(今甘肃礼县东北)。

秦康由于战功卓著,也受到了周宣王的特别嘉奖,被封为“伯”爵,并封地于夏阳梁山(今陕西省韩城市附近)组建梁国。

古人以国为氏,标志着中华民族又诞生了一个新的氏族——梁氏,从此,秦康(名庆)也改称为梁伯或梁康,梁康伯。

正式从秦氏家族中分离出来。

这次受赏,梁伯可以说是最大的赢家,得到了两件珍贵礼物,一是封爵,一是赏地,这空前的奖赏,足以说明他在那次伐戎战役中所作贡献的价值。

按周朝初期标准,爵位分为五等:

公、侯、伯、子、男。

尽管才是三等爵,是个小国,但已成为诸侯一成员,相当于现在的自治区主席,是省部级干部了,他过去无任何政治名份,一下子有了省部级的头衔。

西周是一个非常重视政治名分的社会,有了这个政治名分,就取得了跟诸侯(包括他哥哥的秦国)平起平坐的地位,真可谓青云直上。

梁伯的封地位于今天的陕西韩城南部地区,据《孟子.万章篇》记载,周朝爵位封地标准分别为:

公、侯百里;

伯七十里;

子、男五十里。

按《律学新说》所说换算,周代一里为现在市里的83.16%,约415.8米,梁国应该有29.1公里见方,约847平方公里领土。

梁伯把他的国都建立在梁山之东的一个相对平原的地带(现陕西韩城以南约二十华里的夏阳镇、芝川镇(芝川镇西少梁与东少梁两个村庄,古时统称少梁,是在韩城市西边的大梁山脚下,所以叫少梁)一带),现在此地仍保存有古梁国国都——少梁城的遗迹。

城墙大体是依川塬地形,用土夯筑而成,它自南至西、至北共11公里长,成大半圆形(东靠黄河一边无城墙),城内面积约20平方公里。

以少梁为中心,包括今龙亭、芝川、巍东三个乡镇的西少梁、东少梁、新城、瓦窑头、芝川、芝东、芝西、芝北、芝塬和城北等十余个自然村。

少梁城城墙经过2800多年的风雨剥蚀、自然的和人为的破坏,现存只有一个基本轮廓,城墙外侧有城壕,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城池。

在瓦窑头村西少梁城的夯土层中发现有人的骨架,城墙内侧发现颈带铁钳、侧身屈肢的奴隶骨架,当时身负苦役的奴隶的惨痛情状可见一斑。

在梁康伯的领导下,梁国积极引进人才、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力有了较大发展,从近代出土的梁伯敔簋、梁伯戈、梁邑币等文物,展示了当时梁国发达、高超的冶炼和青铜制造技术水平,这些都对梁国后来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梁伯在少梁都城以外扩充了自己的领土,但经营不住,起了个名子叫新里,秦国马上出兵占领了新里,并驻扎了军队。

这是发生在公元前642年到前641年的事情,也就是秦灭梁的前奏曲。

1989年至1994年在芝川和吕庄砖厂及城古村都出土过"

梁半?

“古钱币。

在少梁城附近曾出土两件提梁陶盆,形制相同,其中一件腹部阴刻“祖梁”二字,这是梁姓出自韩城,奉梁康为始祖最具说服力的证据。

周宣王之后周幽王昏庸无道,西戎、犬戎与申侯联合伐周室杀幽王于骊山脚下。

秦仲的孙子秦襄公将兵救周,战甚力,有功,并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邑(今洛阳王城公园一带)。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即位把秦襄公列为诸侯,赐于歧西之地,因为秦仲的小儿子嬴康也参加了这次救周行动,所以同时将秦襄公的叔父嬴康封到梁,即今陕西韩城市南10公里的芝川镇附近,即现在的东、西少梁、瓦窑头、芝川、芝塬一带。

梁国的封地叫梁,嬴康至梁后,逐扩大地盘至后来的少梁城。

西晋张华在《博物记》中感慨地说:

“梁伯好士功,今梁多有城!

”当时,都是以国为氏,所以梁的始君名康亦叫梁康,梁姓尊梁康为始祖。

爵位是伯,忠孝伯爵的官衔,又称梁伯国。

梁伯国存在了130年(从公元前770年算起),秦惠王十一年,将少梁更名为夏阳。

梁伯国(梁康)与秦同祖,姓嬴氏,前期亲秦,后期又与晋关系密切。

秦晋婚恋后,国事往来又有扩展。

但梁国毕竟是个小国,又位于秦国和晋国之间,而且地处黄河的津梁渡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兵家必争之地”,在弱肉强食的东周春秋时代,为了生存下来,梁国后来的历代国君都采取了统一的外交政策,就是与一河之隔的强大邻居--晋国结盟。

为了落实这一外交政策,巩固和加强两国之间关系,梁伯国君梁辀伯把自己一个叫敬的儿子留在梁,把自己的小儿子爱送到晋国去侨居(移居晋地)、结婚生子。

爱的后代子孙梁弘、梁由糜、梁益耳等优秀人物,先后成了晋国的大臣,效忠晋君。

跻身于晋国的上层贵族社会。

公元前770年,晋献公卒因骊姬作乱,其儿子夷吾逃奔梁国避难。

夷吾在梁国的四年间,公元前654年,梁国君主梁演伯把自己的女儿梁嬴嫁给了晋国太子夷吾,成了继位后晋惠公的老丈人;

梁嬴生有男、女两个孩子,男取名圉,女取名妾,生的儿子子圉(yǔ)后来又当上国君,成了晋怀公,这样,梁伯国君又成了晋国国君的外祖父。

历史上把这段两国之间的婚恋关系,称为“秦晋之好”。

后来,人们泛指两事合壁或两事相宜称之为“结为秦晋之好”。

春秋时,梁康伯的后人梁伯好大喜功(“好土功,治城沟”),经常在封邑内动用了大量的奴隶大兴土木,修建宫室,筑城凿地,修筑少梁城。

少梁城的面积约有20多平方公里。

一个弱小的诸侯国修筑了偌大的城池,繁重的劳役使得奴隶们疲惫不堪,人心背向,搞得百姓怨声载道,痛苦不堪。

引起了奴隶的逃跑和反抗。

老百姓承受不了繁重的劳役和赋税,纷纷逃亡国外。

中国历史上重大的奴隶暴动的一例就发生在梁国的都城少梁。

正因为梁伯执行的内政和外交政策,才导致了梁伯国的灭亡。

史家评论说,这是梁伯咎由自取。

秦国在梁伯国建国初期,也是个弱国,又原本是亲兄弟之国,两国之间出现点矛盾,秦国也不深究,梁伯国也不计较,喝一顿酒就化解了,无刀兵相见之忧。

后来随着秦国逐渐强大起来,国强君尊,变得越来越蛮横、傲慢起来,虽然与梁国是同宗兄弟之国,但久不走动交往,早已生疏,情断义绝了。

而梁伯国由于一心讨好晋国,在国际事务处理上,均无条件站在晋国一边,因此也就严重戳伤了西边邻居——秦国的尊严,大大地得罪了秦国。

在多次受到秦国警告、威胁的情况下,为了防范秦国的进攻,不得不违心地加大军费开支和军事工程基本建设规模,修高城墙、挖深战壕,同时还建了一座前卫防御堡垒新城——新里。

为了激励百姓多服劳役,加大了宣传力度,反复告诫百姓“赶紧挖啊,挖好了战壕才能防备秦兵的入侵啊!

”、“快挖啊,秦兵可能就要来了啊!

”。

但是这一切努力都未能阻止秦国的扩张野心和侵略步伐。

《春秋·

僖公十九年》记载公元前641年,梁国为秦国所灭。

秦国秦穆公借与晋国交战之机,率兵大举进攻梁国,因寡不敌众,梁国土崩瓦解,少梁城被秦攻破,改名为少梁。

秦惠文王十一年,即公元前307年,将少梁更名为夏阳。

梁国国君的后代子孙为怀念故土先祖,沿用原来的国名“梁”作为为姓氏,形成梁氏。

所以,梁康就成了“梁”姓的始祖。

梁氏族人称他为“叔鱼公”。

史称梁姓正宗。

是为陕西梁氏。

(二)、是出自姬姓

黄帝(公元前2697--2599年)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为十二姓。

姬、酉、祁、己、滕、箴、任、简(荀)、僖、姑(姞)、儇、依是也。

”姬姓原本是黄帝的姓氏,只有黄帝的嫡传之子有资格继承这个姓氏。

所以,黄帝正妻嫘祖所生的两个儿子玄嚣、昌意,就成为姬姓的合法继承人。

玄嚣,又名青阳,居于江水一带。

昌意居若水,娶蜀山氏之女昌仆,生高阳氏。

高阳氏就是颛顼,他生于若水,居于帝近(今河南濮阳东南),担任过北正之官,主要管理民事。

他继承叔叔少皋族的金天氏而得天下。

高阳氏之后在商朝末年建立西周,实行分封制,将姬姓子孙分封到神州各地。

梁姓直接由姬姓演变而来,是黄帝的正宗传人河东之梁氏——土生土长的又一支梁姓。

东周时,周平王姬宜臼有儿子姬唐被封在南梁(古城在今河南临汝西、今甘肃陇西),治汝(今河南汝州市西南),后被楚国所吞并,其子孙以国为氏姓梁。

安定梁氏出此。

是为河南梁氏。

(三)、是以邑命氏

春秋时晋有梁益耳、梁弘、梁由靡,晋国晋惠公用五个城贿赂秦国,其中就有解梁城。

被封在解梁(今山西临猗西南)、高粱、曲梁等地的后代就用封地名"

梁"

作为自己的姓氏。

故以邑为姓。

是为山西梁氏。

河东梁氏是由地名得姓。

“晋有解梁城,高梁、曲梁之地,此则以邑命氏者也。

”故夏阳梁氏产生之前的梁姓人物,有一部分是河东梁姓。

出自西周周宣王牧正的役人的梁鸯,春秋之时的梁弘、梁由靡、梁五、梁婴父等等,皆为河东梁氏,这一点从多种典籍上的记载可以证明。

梁鸯是周宣王姬静(姬靖)属下牧正的役人,能够驯服各种禽兽,因而被周宣王招至园庭之内,饲养虎狼之类动物,无不驯顺。

周宣王向梁鸯请教驯兽的技巧,梁鸯说:

“我不违背动物的要求使动物发怒,也不迎合动物的需求使它们欢乐,我的内心没有顺逆,则就被禽兽视为同类,所以能彼此沟通。

”言外之意是向周宣王传达治国的方略。

梁鸯在世时,夏阳梁氏还没有形成,这个生活在秦晋交界地带上的梁氏人物,泰半可能是晋人,也有一部分来自黄河对面的夏阳。

这些来自晋国的梁姓人物,不是出谋划策的士大夫,就是率兵打仗的赳赳武夫,文武双全,在春秋战国之际,颇有威名。

晋国有两位梁弘,一个是曲沃武公的战车军官,曾在汾水之滨大败晋哀侯,并俘获晋哀侯与栾共叔,此事发生在桓公三年(公元前709年)春。

另一个梁弘是襄公的大夫。

梁由靡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由于河东梁姓人氏能征善战,人相出将,闻名遐迩,后来被朝廷迁往甘肃和宁夏一带,形成最著名的安定乌氏梁姓。

梁丘(Liá

ngqiū)姓源流单纯,源出有一:

出自春秋时齐国贵族后代,以封邑名为氏。

梁丘姓比较罕见,据《尚友录》载:

“齐大夫食采梁丘,因以为氏。

”梁丘为古地名,指的是名为梁的山丘,在今山东成武县东北。

而丘的南侧,古有一城名为梁丘,居住在附近的人多以梁丘为姓。

春秋时期,齐国有一个大夫被封在梁丘,他的子孙们就以封地名梁丘为姓,称梁丘氏。

后简化成梁姓。

梁丘据。

据《春秋》载,梁丘起源是以邑为氏。

梁丘是春秋时代鲁国的一个邑名,位于今山东省武县东北的梁丘山之南。

梁丘氏的开山鼻祖梁丘据。

他找到梁丘山这个地方后,便在此地定居住下来,从此以后,他的后世子孙便以梁丘为姓,称梁丘氏。

故梁丘据就是梁丘姓的得姓始祖。

复姓梁丘名人少见,可能是后来改单姓的原因。

(四)、源自魏国、魏文侯少子毕的后裔

“魏”是西周时期的诸侯国。

姬姓,位于现在的山西省芮城县。

晋献公攻灭魏之后,把它改成毕万的封地。

毕万的后代魏斯与韩、赵三家分晋,列为诸侯,定都安邑(今山西运城一带),国号“魏”。

战国初期,为躲避秦国的威胁,魏公元前361年魏惠王魏罃(魏婴)于周显王姬扁八年(公元前361年)迁都大梁,又称梁。

大梁即今天的河南开封,到了魏文侯少子毕统治的时候,魏国在秦王赢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为秦所灭,毕之后代以国为姓,从此魏国亦被称为梁国,后亦有梁氏。

形成河南开封梁姓。

(五)、少数民族改姓梁氏

1、源于鲜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北魏时(386—534)的鲜卑人中有一支拔列氏部落,在北魏孝文帝图形推行改汉姓时被称为梁氏,魏姓也。

由此可知,当今梁氏人中还有一些是当年鲜卑族拔列氏的后裔。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北方的长城内外,活跃着不少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无疑要算匈奴、鲜卑、羯、氐、羌。

由于匈奴族在两汉时期,多次与刘姓皇族通婚,他们的后代便放弃胡姓,改为汉族刘姓。

像十六国时期的刘渊、刘聪、刘曜等人,他们就是改姓汉姓的匈奴人。

北魏孝文帝入主中原,大力推行汉化改革,一大批鲜卑贵族开始说汉话、穿汉服、姓汉姓。

身份较高的鲜卑人分别被赐为元氏、长孙氏、穆氏、陆氏、贺氏、刘氏、楼氏、嵇氏、尉氏等十大贵姓。

而当时地处代北的鲜卑拔列兰氏,则在汉化过程中被改为汉字单姓梁氏,世代相传至今。

著名明朝学者王圻在《续文献通考》一书中就认为:

“梁氏有二,伯益之后,封于梁,以国为氏。

又有拔列兰氏改为梁氏,魏姓也。

2、源于匈奴族,出自十六国时期后秦将领梁国儿,属于帝王赐姓改姓为氏。

五胡十六国时期,后秦国有一位著名的将领梁国儿,出自匈奴族孤独部,原名待考,史籍称其为“西胡人”。

梁国儿身强力壮,擅长骑射,在后秦武昭帝姚苌的手下担任镇北将军。

他作战勇猛,身先士卒,随姚苌南征北战,立下的大小战功不计其数,被姚苌赐汉姓为梁氏,封平兴侯,进位侍中。

梁国儿有朴实、不拘小节的性格。

他曾在平凉(今甘肃平凉)为自己建了一座陵墓,然后时常带领妻妾子侄们到墓中饮酒行乐,喝到尽兴之时,就站到灵床上放声高歌。

当时的人们都以此为笑料,曾当面讥讽梁国儿“居墓而号”,而他却浑然不当一回儿事。

由于梁国儿性情开朗,不拘小节,一直活到八十多岁,这在那个时代可算得是长寿之星,甚受世人景仰。

在梁国儿的后裔子孙中,皆以先祖得赐之姓为姓氏,世代称梁氏至今,是为陇西天水梁氏。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