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市人民医院院区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285304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58.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莱芜市人民医院院区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莱芜市人民医院院区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莱芜市人民医院院区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莱芜市人民医院院区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莱芜市人民医院院区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莱芜市人民医院院区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

《莱芜市人民医院院区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莱芜市人民医院院区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莱芜市人民医院院区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

二、动力27

第九章节水、节能29

一、设计依据29

二、节水、节能措施30

三、项目总能耗30

第十章安全卫生与消防31

一、劳动安全31

二、消防32

第十一章环境保护34

一、环境保护采用的标准34

二、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34

三、环境保护的措施35

第十二章项目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38

一、组织机构38

二、劳动定员及培训39

第十三章项目建设进度安排40

一、建设周期40

二、各阶段实施进度计划40

第十四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41

一、投资估算41

二、资金筹措44

第十五章财务评价46

一、编制说明46

二、财务评价46

第十六章结论与建议53

一、结论53

二、问题与建议53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项目申报单位概况

莱芜市人民医院始建于1950年,经过60多年的建设发展,现已成为一所技术精湛、设备先进、专科门类齐全,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急救为一体的地市级综合性医院。

是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国际爱婴医院。

先后被省政府授予“山东省先进单位”;

被卫生部授予“全国卫生先进集体”、“全国卫生文明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医院始终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以“为群众服务,让群众满意”为服务理念,确立了“以群众满意为目标,以落实《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山东省综合医院评价标准及实施细则》”为主线,着力提高“技术创新力、服务营销力、品牌号召力”,努力打造“创新型、学术型、节约型、平安型、和谐型”医院的发展战略。

医院总占地面积10.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其中业务用房面积5.3万平方米,床位800张。

现有正式在编职工1057人,其中:

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230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92人,省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0人,市级中青年学科骨干7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享受市政府津贴5人。

医院设有职能科室20个,临床科室31个,医技科室14个。

年门诊量52万人次,年出院病人3万余人次。

医院拥有进口直线加速器、1.5T磁共振、64排螺旋CT、准分子激光治疗仪、大型C型臂X光机、数字胃肠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万元以上的先进医疗设备1000余台件。

先后开展了心脏冠脉搭桥、心脏瓣膜置换、心血管疾病介入、肾脏移植、各种内窥镜技术、大面积深度烧伤早期切痂整张异体皮自体微粒皮植皮、断指再植等手术并达到了较高水平。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健康要求呈现上升趋势,现有的设施及场地已不能很好的满足群众的医疗要求。

第二节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

莱芜市人民医院院区扩建工程项目

2、建设地点:

莱芜市莱城区

3、项目地理位置:

规划项目基地位于赢牟大街北侧,长勺北路西侧,莱芜城建建安公司东侧,山东泰安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南侧。

4、场址土地权类别及占地面积:

项目拟建土地属国有土地,建设用地面积70864.2平方米。

5、交通条件:

场地南侧为赢牟大街,东侧为长勺北路,为出入莱城的交通要道,多路公交车可直达,交通条件较好。

6、社会环境条件:

项目拟建场址与市人民医院院区相邻,在此场址对市人民医院进行扩建,与原有院区形成统一整体,易于被人民群众所接受,另外市人民医院院区的扩建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的民心工程,定会得到各级领导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7.施工条件:

项目选址地点交通便利,水、电、通讯、市政等设施齐全,可满足项目施工及使用要求。

8.项目建设进度:

该项目分二期进行建设。

其中:

一期工程建设急救中心与外科综合楼,建设期22个月,从2011年10月份开始立项工作至2013年8月份竣工;

二期工程建设内科病房楼,建设期22个月,从2014年1月份开始动工至2015年10月份竣工。

9.项目投资及资金筹措:

本期项目总投资为37999.46万元,其中一期工程为24813.06万元,二期工程为13186.40万元。

计划自筹资金占工程总投资额的20%左右,银行贷款占总投资额的30%左右,财政投入占总投资额的40%左右,剩余部分通过其他途径进行筹措。

10.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项目总投资:

37999.46万元(不含土地费用);

床位规模:

1600张;

项目用地:

70864.2平方米;

建筑面积:

118400平方米(含地下室);

建筑层数:

21-22层

(1)一期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4813.06万元(不含土地费用);

800张;

48666.7平方米;

78000平方米(含地下室);

21层。

(2)二期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3186.40万元(不含土地费用);

22197.5平方米;

40400平方米(含地下室);

22层

第三节报告编制单位概况

一、单位名称:

山东鲁咨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二、工程咨询资格等级:

甲级

三、资质编号:

工咨甲11820060097

四、发证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第四节可行性研究编制依据

一、国家现行有关政策、法规

二、《莱芜市城市总体规划》

三、莱芜市莱城区人民政府总体规划

四、现行有关技术规范标准

五、山东省建筑工程费用及计算规则

六、山东省建筑消耗量及价目表

七、《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八、莱城区人民政府提供的其他相关基础资料。

九、《综合医院建设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第五节 可行性研究的范围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二、市场预测

三、项目建设规模与建设内容

四、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五、项目设计方案

六、环境保护、节能

七、项目实施进度

八、投资估算和资金筹集

九、经济效益分析

第二章项目提出的背景

第一节项目提出的背景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全市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日趋提高,包括医疗在内的十大民生保障体系全面建立,群众对医疗服务和健康保健需求呈爆发式增长。

莱芜市人民医院作为该市最大的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地市级综合性医院,目前编制床位仅有590张。

2010年全院门急诊接诊病人52.9万人次,比2005年的30.3万人次增长74.6%;

住院人次达3万人次,比2005年的1.8万人次增长66.7%。

2011年一季度市人民医院床位使用率达到115.1%,各科室等床、加床现象普遍存在,已难以满足病人就医需求,群众对此多有抱怨。

医院医疗用房已显严重不足,病人看病难,住院难的问题日趋突出。

规模不大,床位不足已成为制约医院快速发展的瓶颈。

为能给广大患者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根据市人民医院现所在地及周边环境情况,建议市人民医院向北扩建,征用赢牟大街以北、长勺路以西约106亩土地,扩大院区规模,依据地理优势将新建院区进行前瞻性规划,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建设莱芜市区域医疗卫生中心。

二、莱芜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莱芜市面积2246平方公里,人口129.85万。

辖莱城区、钢城区、三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一个旅游度假区。

区位优势明显,属省会城市群经济圈,1小时可达济南机场2小时左右可达青岛港。

产业优势明显,有“绿色钢城”之称,钢铁产能2000多万吨;

是“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和山东省三大特色新材料聚集区之一;

是“中国生姜之乡”、“中国花椒之乡”。

人文优势明显,齐鲁文化在这里交汇,形成了“崇德尚实、重工厚商”的地域文化风尚;

有两千多年的冶铁史,是历史上重要的冶铁中心。

先后创建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省级文明城市”和“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

2010年,在莱芜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态势良好。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46.33亿元,同比增长12%。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8.61亿元,增长3.1%;

第二产业增加值330.18亿元,增长12.2%;

第三产业增加值177.54亿元,增长13%。

分地区看,莱城区实现生产总值338.2亿元,增长12.3%;

钢城区实现生产总值208.14亿元,增长11.8%;

高新区实现生产总值60.05亿元,增长20%。

经济社会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一)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全市经济保持稳定增长。

经济规模进一步壮大,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全市生产总值达到540亿元,比上年增长11.6%。

工业经济持续回升,完成增加值373亿元,增长14%;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22家,比上年增加73家。

钢铁产业继续升级改造,全市钢产量达到1700万吨。

非钢产业快速发展,实现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8%。

积极培植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22.5%,比年初提高3.2个百分点。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新建院士工作站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10家。

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载体建设成效明显,实现增加值175亿元,增长13%。

投资、消费带动有力,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8亿元,增长22%。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2亿元,增长18.4%。

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5.3亿元,增长8.01%。

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全市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5.03%,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分别减少2%和5%,均完成省政府下达目标。

(二)大力推进城乡统筹,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两新”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完成城中村拆迁259万平方米,9个示范镇52个项目全部开工,新建农村社区住房1.5万户。

“两股两建”稳步推进,56个村(居)集体资产、5.8万亩土地完成股权化改造,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达到496家,城乡建设用地挂钩流转超过8000亩。

农村住房确权发证工作进展顺利。

粮食生产获得丰收,特色畜牧业快速发展,农机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

完成中低产田改造1.8万亩,造林补植6.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3.9%。

农高区建设步伐加快,标准化种植基地达到12万亩。

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建设农村道路120公里,实施76个村饮水安全工程,新建150个标准化用电村,完成10个镇天然气管网建设。

基本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

5座大中型水库、63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全面竣工,牟汶河拦河闸二期工程顺利启动。

新一轮区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正式实施,节约集约用地取得新成效,国土资源管理秩序进一步好转。

(三)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

全民创业深入开展,全市个体工商户达到2.5万户,私营企业突破1万家,分别增长14.7%和12.1%。

扎实推进排忧解难服务活动,为企业解决各类问题590个,企业发展环境更加优化。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深化与央企、强企合作,汇源工业园一期工程竣工投产。

全市完成招商引资9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9770万美元。

泰丰集团在香港成功上市。

珠江村镇银行落户莱芜市。

金融市场运行平稳,人民币存贷款余额达到586亿元和465亿元,分别增长4.2%和8.9%,城乡居民储蓄达到299亿元,增长14.3%。

外经外贸快速回升,实现进出口26.5亿美元,其中出口10.3亿美元,增长74.6%。

农产品出口创历史新高,达到5.6亿美元。

(四)高度重视改善民生,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988元和8311元,分别增长10.8%和13.6%。

积极落实扩大就业政策,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2.1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7万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6%以内,城乡双零家庭保持“动态消零”。

城镇医疗、失业保险实现市级统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国家试点实现全覆盖,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8%。

社会救助体系更加完善,城乡低保标准进一步提高,农村五保对象供养率保持在75%以上。

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完成实物配租房建设740套,2385户城乡低收入家庭和742户优抚对象领取住房补贴。

32处新建社区老年公寓投入使用。

2010年为民办的十件实事全部完成。

素质教育深入推进,办学条件不断改善,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稳步提高。

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长足进展,群众文化活动更加活跃。

新修《莱芜市志》通过专家评审。

体育事业取得明显进步,莱芜市在第22届省运会金牌榜名列第十,在亚运会上获得首枚金牌。

计划生育工作稳步推进,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53‰。

“平安莱芜”建设扎实有效,信访工作处于全省领先水平,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

食品药品监管成效明显。

“五五”普法顺利完成。

第六次人口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果。

对口援建北川提前一年全部完成。

国防动员、双拥共建、审计、统计、档案、外事、侨务、民族、宗教、新闻出版、对台事务、妇女儿童、残疾人、气象、地震、物价、仲裁、机关事务、人民防空、无线电、红十字会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新的成绩。

(五)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城乡环境更加优美。

莱芜中心片区旧城更新规划、高新区北片区等城市设计编制完成。

市文化中心一期工程顺利竣工,钢铁博物馆、城市规划馆开馆使用。

有线电视数字化平移进展顺利。

台莱线、龙潭大街等16条道路改造完成,7条道路实施强电下地。

垃圾处理场二期工程竣工,第三污水处理厂启动运营。

绿化亮化不断加强,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3.8%,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顺利通过国家园林城市复查。

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深入推进,莱芜市在全国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中列地级市第12位,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中列第14位。

雪野旅游区开发建设步伐加快,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成功举办2010中国国际航空体育节,叫响了“航空运动之城”的城市品牌。

(六)大力加强政府建设,服务效能进一步提高。

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按时办结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45件、政协提案202件。

加强阳光政府建设,拓宽民意诉求渠道,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扎实开展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审批事项办理时限压缩15%以上。

加强与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沟通联系,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大力压缩行政支出,市级机关单位公用经费压减10%。

全面推行目标绩效管理,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努力建设学习型机关,干部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

市、区、乡镇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进。

严格落实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责任制,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开通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推进科技防腐体系建设,有效提高了廉政建设水平。

三、交通条件

莱芜市对外交通的主要途径为铁路和公路。

莱芜市的铁路主要为周围地区及矿区服务。

莱芜市东站现为三等客货运站,货场面积66403平方米,各种线路20股。

相对与铁路而言,莱芜市的公路交通比较发达,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010公里,其中国省干线公路8条(国道1条,省道7条)合计里程336.8公里,高速公路里程95.5公里,一级公路52公里,二级公路140.4公里,每百平方公里拥有公路46公里,列全省第8位。

境内有205国道、省道莱明路、莱麻路、莱肥路、09公路、仲临路及姚口路,莱新高速公路、莱博高速公路和泰莱一级汽车专用线构成了以莱城为中心以高等级公路为主框架、干支相连、七通八达的对外交通公路网络,大大提高了莱芜的对外交通能力。

济青高速公路南线已于2007年底通车,更加缩短了莱芜至济南、青岛的距离,使莱芜的公路交通更加便利。

城市道路九纵连八横、二环绕全城、主次干道相连、老城新城相贯通。

莱芜市所在区域为一系列的河谷平原和盆地,山丘和盆地相间排列,走向受基底褶皱影响,多呈东西方向,无明显的地质条件限制。

四、能源供应状况

莱芜市现拥有水源地6处,水厂4座,DN75以上管网长度达到130多公里,供水面积38.5平方公里,日供水能力13.8万立方米,目前实际日供水量5.7万立方米。

莱芜市建成区用电来源于莱芜电网,电力来源主要是莱城电厂、莱芜电厂、博山白洋河电厂、莱芜阳光电力有限公司。

110千伏变电站主要有莱芜变电站、谷家台变电站、大桥变电站、苗山变电站。

莱芜市城区的排水体系是雨污合流式,建成区范围内共铺设排水管渠100公里以上,其中暗渠67公里,明沟33公里,建成区范围内排水管网普及率已经达到80%以上,工业“三废”实现达标排放。

莱芜市城区及开发区大部分区域实现了集中供热,供热主、支管网58公里,供热面积达120余万平方米,年平均日供气量达2万立方米。

莱芜市城区燃气主要由煤气和石油天然气两部分组成,人工煤气气源为泰山钢铁公司焦化厂,石油天然气为自淄博铺设石油天然气管道。

邮电通信业稳定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4.16亿元,比上年增长17.55%。

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38.6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9.81万户,宽带互联网用户达到3.13万户。

从经济区位来看,莱芜市莱城区,地处鲁中,位于莱芜与济南、淄博、泰安三市共同构成的鲁中城市群中,可全方位的接受莱芜市区、及济南、淄博、泰安等周边大中城市的辐射。

莱芜市人民医院扩建项目地址位于位于赢牟大街北侧,长勺北路西侧,莱芜城建建安公司东侧,山东泰安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南侧。

第二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全市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日趋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和健康保健的需求不断增长,而医疗作为十大民生保障体系的内容之一,对医院的要求就更严格、更高。

莱芜市人民医院作为莱芜市最大的一所市级综合性医院,目前出现规模不大、床位不足的瓶颈,就更需要提高服务质量、改善环境,为广大患者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

因此人民医院院区的扩建提上日程。

第三节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一、符合医疗事业发展的需要

国家越来越重视医疗事业发展,国家和省、市均制定和发布了《关于扶持医疗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确定多项优惠政策扶持和促进医疗事业发展。

突出医疗特色优势,充分使用简便低廉的适宜技术为人民群众提供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服务和疗养保健服务。

同时,作为医疗科研、医疗和培训基地,为广大农村培养医疗人才。

莱芜市人民医院符合上级政策要求,符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求。

二、满足莱芜市社会经济各方面不断发展的需要

莱芜市政府非常重视民生的发展,根据2011年莱芜市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2010年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988元和8311元,分别增长10.8%和13.6%。

社会救助体系更加完善,城乡低保标准进一步提高。

2010年财政对医疗卫生支出3.31亿元,增长26.81%。

莱芜市人民医院作为莱芜市最大的一所市级综合性医院承担着莱芜市区以及周边的医疗卫生的保障责任。

三、满足莱芜市区及周边乡镇群众基本医疗及基本公共卫生的需要

再加上经济的不断发展,现有医院的规模已难以满足群众的需求,扩建人民医院,来满足基本医疗及基本公共卫生的需求。

四、满足群众疗养的需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对疾病治疗和康复休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规模已不能满足群众的需要。

第三章客源分析

莱芜市建设日新月异,经济快速发展。

莱芜市人民医院建成后将拥有雄厚的医师力量、优越的医疗环境、先进的医疗设备。

一、客源递增状况及预测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收入的提升,人民对医疗保健的需求不断提高,再加上莱芜市人民医院作为莱芜市最大的一所市级综合性医院,知名度高,声誉好,并且莱芜市人民医院正向三级甲等医院的方向迈进,将来会发展的更好,服务质量也将更好。

而现在人民更趋向选择一所有保障、放心、技术精湛、服务质量优的医院。

住院条件的改善再加上交通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选择人民医院的数量将不断上升。

二、优势分析

1、莱芜市人民医院环境优雅,医疗设备配套齐全,可吸引一大批技术好,医德好的医生来院为广大患者提供服务。

2、规模大,起点高。

莱芜市人民医院是莱芜市人民政府所建设的地市级综合性医院,规划起点高,在群众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3、交通区位及原有品牌优势

莱芜市人民医院位于莱芜市区北部,长勺路直通南北,北外环路连接钢城区、莱城工业区及雪野旅游区,现公交车已覆盖至各个镇、县、村,交通十分便利。

同时,莱芜市人民医院作为莱芜市的市级医院,建院时间早,医疗水平高,设施齐全,设备先进,在莱芜市人民心目中知名度高,口碑好,服务有保障。

第四章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第一节项目选址

莱芜市人民医院位于赢牟大街北侧,长勺北路西侧,莱芜城建建安公司东侧,山东泰安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南侧。

新址与医院仅一路之隔,并且为独立院区,项目建设不影响医院的正常医疗工作。

第二节建设条件

一、自然条件

莱芜位于北纬36度,东经117度,地势南缓北陡,整个地势由东向南倾斜,大汶河由东向西横贯盆地中部,项目所在地区属河谷平原,区内用地较平整。

该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

地质构造受鲁中纬向构造及鲁西旋卷构造控制,区内岩浆活动剧烈。

地形走向呈东西向展布,基岩多露于周边山丘区,中间被新地层覆盖。

岩溶水和冲击层孔隙水为主要地下水源。

地下水以大气降水、河道侧渗入灌溉回归等方式补给。

二、气象条件

1、气温

莱芜市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年平均温度12.5℃

最热月平均温度27.3℃

最冷月平均温度-3.9℃

极端最热温度33.5℃

极端最冷温度-11.6℃

夏季平均风速3.7m/S

冬季平均风速3.3m/S

年最大降雨量125.47mm

相对湿度91%

抗震设防烈度7度

2、地质及水文地质

莱芜市地层出露较齐全,自太古界至第四系地层多又出露。

项目周围地层主要由汶河水冲击形成的粘土、粉质粘土及中粗沙,下伏基岩为第三系粘土岩。

莱芜市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为3.2167亿立方米,地下水类型以重碳酸盐为主。

地下水循环条件好,溶滤作用较强,岩石中易溶成分被大量带走,使水质淡化,化学类型简单,适合饮用及工业生产。

3、地震强度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年版)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