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设计全册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283993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80 大小:153.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设计全册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0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设计全册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0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设计全册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0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设计全册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0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设计全册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设计全册文档格式.docx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设计全册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设计全册文档格式.docx(18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设计全册文档格式.docx

田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说一说。

三、细读课文第二部分

 1、速读第3至7自然段,找田老师教学最让人佩服的地方,并用笔画下来。

同桌讨论,指名汇报。

 2、你不想听一回田老师的国文课吗?

 ①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

 ②指名朗读。

 3、小组研究:

开学第一天,田老师是怎样上课的?

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反复阅读第5自然段,然后把这个故事复述给大家听。

说说你很快能复述出来的秘诀。

四、美读课文第三部分

 1、默读课文,想一想:

哪些语句反映了“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

 2、指导朗读:

怎样读才能传达出作者对田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①同桌讨论;

 ②自由练读;

 ③指读,相机引导。

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课文标题有什么关系?

五、朗读全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

师恩难忘

师:

口才好文笔好生:

难忘师恩

 编故事娓娓动听如春雨滋润

      第三课时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迁移练习:

在教过你的老师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选择有关他(她)的一件事写下来。

  辨字组词:

  尾(  )炊(  )歇(  )诲(  )

  娓(  )吹(  )息(  )海(  )

二、总结全文。

1、朗读课文。

2、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回忆,记叙了自己在小学时的一位爱讲故事的田老师,抒发了对这位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3、这篇文章有什么特色?

  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老师的一片深情。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娓、姥、炊、歇、叨、诲”。

2、指读。

3、观察字形,想一想:

这些字在字形上有一个共同特点是什么?

4、描红临写。

5、评价:

①学生互评

 看看临写的字和范字像不像,像的就用红笔把它圈起来,不像的字请你告诉他(她)哪儿不像,指导他(她)再写一遍。

②师总结,表扬红圈较多的同学。

四、布置作业

 1、迁移练习:

 2、实践活动:

自制贺卡,在教师节前夕送给你现在和以前的老师,写上你由衷的祝福,表达对老师的敬意。

 3、课后练习4提示:

 娓娓动听--每天中午一打开电视机,总能看到说书人娓娓动听地讲着《水浒传》。

 身临其境--在立体声电影院看电影,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就在电影中一般。

 

2、陶校长的演讲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演讲的特点,明白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每天四问”的重要意义。

 2、学会使用关联词。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陶行知的名言。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孩儿们,作为一名学生,作为一个渴望进步的人,怎样才能使自己在各方面得到长足的进步呢?

今天,我们将学习的课文,会详细地告诉你。

  揭题:

(撕掉26、陶校长的演讲演讲上的纸)

 介绍陶套行知:

  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创办了“晓庄”、“育才”等一批学校,培养了一批批、一代代人,创作了一部部教育著作,为我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不朽的贡献。

二、初读课文

出示:

这是一篇演讲稿,那什么是演讲,演讲又有什么特点,文章中陶校长的演讲主要讲了什么,是分哪几个方面来谈这个问题的呢?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子音、读通句子,作好记号,回答问题。

 2、讨论理解演讲的特点。

 (演讲就是在群众集会或会议上就某个问题说明道理,发表见解。

演讲的主要特点是真实性和鼓动性。

演讲的内容贴近生活,讲的是真话。

演讲中带有强烈的感情,具有很大的感召力。

 (主要谈的是“每天四问”,分别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个方面谈有没有进步这个问题。

3、出示词语

  健康 本钱 寻求 崇高 理想 否则 持久 锻炼 合理

 作息 树立 筑起 坚固 堡垒 造福 专心致志 坚忍不拔

  意志力 彼岸 担任 影响 承担 值日 值勤 管理 培养

 责任心 基础 稳定 公德 私德 激励 鞭策 

  即使……也…… 既要……也要……

三、指名读课文

 1、叫六位同学起来读课文,其他同学听他们读,并思考每一段分别写了什么?

 2、第一自然段提出演讲的内容是“每天四问”

第2—5自然段让学生从“健康”、“学问”、“工作”、“道理”四个方面问问自己有没有进步。

 第六自然段希望学生养成“每天四问”的好习惯。

 3、自由读课文

 4、逐段齐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四、指导写字

 陶、演、炼、彼、稳都是左右结构,左宽右窄;

 堡、垒上下结构,上大下小。

 陶里面是缸的左半不是“凶”、“金”第九画是竖折。

 炼右边是“”不能写成“东”

  板书:

        26、陶校长的演讲

                  健康

                  学问

每天四问工作    

            道德

           激励、鞭策长足进步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陶校长的演讲第一课时,谁来说说陶校长到底讲了些什么?

(陶校长要求我们每天问问自己在“健康”、“学问”、“工作”、“道德”方面有没有进步)哪你有没有这样问问自己呢?

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26、陶校长的演讲。

  过渡:

在陶校长的演讲中第一问问的是(自己的身体有没有进步)

二、精读课文

 

(一)、讲读第二自然段

 1、速读:

思考,为什么要先问这一问题呢?

 2、指名回答出示:

 因为健康是生命之本,有了健康的身体,我们才有本钱去寻求幸福,实现崇高的理想,否则一切都将是空的。

 3、请同学们找一找这句话中的关联词:

因为……有了……才有……否则……都……

 4、请同学们自由读这段话,你能不能用一个句子,代替“否则”?

 5、很好,那谁能用有了……没有……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有健康的身体和没有健康的身体的区别呢?

 6、健康是如此重要,所以陶校长希望我们从小树立“健康第一”的观点,有好的身体真好啊!

那怎样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呢?

 7、“两个离不开”,只有这样,才能筑起坚固的“健康堡垒”。

 8、指导复述,顺便归纳学法。

 归纳总结刚才我们的学习方法。

 A、这一段文章,先是设问,然后是解答,再是希望。

 B、我们学习的时候是这样学的。

 ①看清设问的是什么。

 ②读一读,找出解答。

③标出关联词,体会有和没有的区别。

 ④找出怎样才能提高,标出关联词,朗读理解。

 ⑤找出陶校长对我们的希望。

 ⑥读读背背,复述。

 过渡:

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学习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二)、讲读第三自然段

 1、首先我们来看看设问的是什么?

(自己的学习有没有进步)

 2找出解答(因为“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我们是学生,求知四我们的主要任务,有了学问,将来才能更好地造福于社会。

 3、标出关联词:

因为……有了……才能……

 4、找出怎样做才能提高,标出关联词,朗读理解

 要想自己的学问有进步,就要专心致志,就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力。

要认准目标,钻进去,展开来,

 5、希望:

这样我们就能够到达胜利的彼岸。

 6、读读背背,复述。

(三)自学课文的第四、五自然段

 1、交代方法。

 2、学生自学,老师巡视。

 3、检查自学效果:

说说这两段的内容,指名读,齐读。

(四)学习最后一段

  这篇课文是总分总结构,课文的最后一段,陶校长再次要求我们养成每天四问的好习惯,请同学们读一读,找出关联词,想一想有没有不懂的地方,(每天这样地问问自己,这样地激励和鞭策自己)弄清激励和鞭策的意思,进一步理解“每天四问”。

               第三课时

一、总结课文

 1.逐段朗读。

 2.指名说说第2~5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归纳全文大意。

 这篇演讲要求学生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和道德四个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

 4.结合陶行知生平事迹,体会这篇演讲的感情。

 这篇演讲充分表现了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情真意切。

二、读训练:

 1.自由朗读,体会感情。

 2.指名朗读,适当评点。

 3.集体朗读,要求读出恰当的语气和感情。

三、复述训练:

 1.略作准备,同桌试述。

 2.指名复述。

及时评议,强调要抓住要点,特别是每一问中“解释原因”的内容。

 3.再指名复述。

四、迁移练笔:

  根据文中“四问”,以某一天为例作出问答。

  五、板书:

            26 陶校长的演讲

           健康→寻求幸福   实现理想

     每天四问  学问→造福社会

           工作→培养责任心  锻炼能力

           道德→社会稳定   国家发展

      (激励 鞭策)→(长 足 进 步)

3、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古诗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背诵、默写这两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词句的理解,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寻隐者不遇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理解《寻隐者不遇》这首诗,想象诗人描画的情景。

(二)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

(三)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背诵、默写这首诗。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诗句的理解,想象诗人描画的情景。

三、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简介作者(见教案后“资料”)。

(二)教师范读,学生初读这首诗,查工具书,理解“隐者”“不遇”。

(“隐者”,即隐士,隐居山林的人;

“不遇”,没有见到。

) 

(三)理解这首诗的题目“寻隐者不遇”:

诗写的是一次寻访。

“寻”,寻访。

“寻隐者不遇”,意思是寻访隐者,没有见到。

(四)齐读这首诗,再自由细读每一句。

弄清诗句中不理解的词语。

再读诗句,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过程:

自己小声说——小组议论——全班交流——教师补充订正——小结。

第一行:

“松下”,在松树下面,是在山林的一棵松树下面(点明了事情发生的地点和环境)“童子”,小孩,被寻访者的徒弟(点明了人物)。

第二行:

“言”,是说的意思。

这两句的意思是:

“我”寻访隐者,在松树下碰到了一个孩子,那是他的徒弟。

我问他师父的去向,他说师父采药去了。

第三行:

“只”,就;

“此”,这。

第四行:

“云深”,云雾迷蒙;

“处”,地方。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师父就在这座山里,山上云雾迷蒙,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什么地方。

(五)反复诵读,想象诗人描画的情景。

隐者在云雾迷蒙的山中采药,连小徒弟都找不到,可见山的高大幽深。

(六)指导朗读背诵。

所见

  1.学会本课8个生字。

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受诗中牧童的机灵活泼,天真可爱。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朗读和背诵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一)观察课文配图 

  1.图上都有什么?

(儿童、牛、大树、蝉) 

  2.仔细观察图画,看看这个儿童是什么时候的人。

是干什么的。

(引导学生抓住儿童的衣着及牛和儿童手上的鞭子的联系,明白这个儿童是古时的一个放牛娃。

  3.图上的儿童在干什么?

(指导观察儿童的表情,初步体会牧童看见树上的蝉时的心情。

  

(二)揭题,解题 

  1.解释题意:

牧童骑着牛,唱着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于是停住歌声跳下牛背,准备捕捉蝉。

这一切给一个叫袁枚的诗人看见了,他就写了一首诗,叫“所见”,意思是说诗中写的内容是自己亲眼看到的。

  2.出示课题:

“所见”,读题。

  3.介绍作者:

袁枚,清代诗人,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

二、初读诗歌,理解课文 

  

(一)初读课文 

  l.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通顺。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卡:

  

(2)注意翘舌音,前鼻音:

振 

蝉 

  3.教师范读。

  4.看插图,读诗句,想想每句诗说的是什么意思。

  5.指名读得好的学生读全诗。

要求学生边听读,边看图,思考:

起初牧童在黄牛背干什么?

后来呢?

 (指名让学生试着回答问题。

牧童开始在黄牛背上唱歌,后从牛背上下来了,站在那儿想捉蝉。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理解第一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 

  

(1)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一个分句的意思。

通过观察图使学生理解到“牧童”指的就是放牛的小孩。

  黄牛——牛的一种,角短,皮毛黄褐色,或黑色,也有杂色的,毛短,常用来耕地或拉车,肉可以吃,皮可以制革。

  

(2)读整个诗句,查字典说说“振”“樾”的意思。

  振——振动  樾——树荫 

  教师补充:

“林樾”是指茂密的树林。

  (3)用自己的话说说后半句的意思。

(响亮的歌声在茂密的树林里振荡。

  (4)让学生读诗句,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2.理解第二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齐读第二句,并看图,说说图上的牧童在干什么,与第一句说的情景有什么不同 

  (着重指导学生观察牧童的表情。

  

(2)理解前一个分句的意思。

  查字典,说说“欲”“捕”在诗中的意思。

(欲——想 

捕——捉) 

  用自己的话说说前半句的意思。

(想要捕捉鸣叫的知了。

  (3)读全句,想一想:

牧童听到广蝉的叫声后,怎样做的呢?

  “闭口”在这里是停止唱歌的意思。

  “立”指牧童从牛背上迅速跳下来,站在树下。

  理解“忽然”一词在诗中的意思。

(骑在牛背上唱歌时,忽然听到蝉叫声。

  (4)读诗句,用自己的话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三、齐读全诗 

四、叙说诗意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l.熟读全诗。

  2.说说下面几个词语的意思。

  振 欲 捕 鸣 闭 口 立 

二、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全诗,说出诗意。

  1.看插图,讲图意。

  2.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夏天,一个牧童在树林中骑着一头黄牛高声歌唱,知了在树上叫着。

牧童听到了知了叫声。

想去捉知了,立即停止唱歌,跳下牛背,站在树下,望着树上的知了。

三、指导朗读,加深理解 

  1.指导读第一句诗。

  想象牧童在牛背上高声歌唱的心情。

  指导读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2.指导读第二句诗。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忽然闭口立”使我们想到了什么?

(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牧童面部表情,他全神贯注地盯着知了。

想象牧童的动作,他踮起脚尖,身子向前倾,双手轻轻拍起,作好捕捉知了的准备。

想象牧童的内心活动,他不住盘算怎样抓知了。

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产生“屏住呼吸,别惊动了知了,赶快捉住它”的感觉。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四、背诵全诗 

五、分析指导字形 

  1.比较字形。

振——晨 蝉——弹 忽——物 闭——闲 

  2.重点分析、记忆字形。

  欲:

左边是“谷”,第四笔“捺”改为“点”,右边是“欠”,不是“文”。

  所:

左边不要写成“户”。

  3.指导书写。

六、总结 

  1.朗读全诗。

  2.背诵全诗。

  3.学了这首诗,你觉得这个牧童怎么样?

(活泼可爱,愉快、顽皮)

练习一

1、引导学生处处留心观察自然,积累背诵古诗,并能展开想象,续写诗歌。

2、学习古诗《题秋江独钓图》,诵读理解,感受诗人逍遥自在、怡然自得又难免孤独寂寞的心情。

3、写好钢笔字。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请教。

5、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注意积累背诵古诗;

诵读理解古诗,感受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3课时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要求学生自读第一部分,了解诗歌所写的内容。

(2)引导学生从诗歌的前两部分寻找共同点。

都是以“风儿在哪里?

你不知道,我不知道。

”提出疑问,以“风儿已从那里走过”收尾。

(3)引导学生观察诗歌旁边的插图,进一步理解诗歌。

(4)你能模仿这两小节续写这首诗歌吗?

充分展开想象,注意观察插图。

学生自由续写。

同桌相互交流,小组交流。

(5)指名交流,选择写得好的师范读鼓励。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过的古诗有很多,指名背诵几首。

(2)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带有“风”字的你知道多少?

分组交流,共同回忆。

(3)将全班分成两组,比比哪一组背得多。

(4)选择其中的一两首齐读背。

二、小结在课外注意古诗的积累,还可自己尝试着写一些简单的诗歌或儿歌。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欣赏)

1、请学生借助字典,认读古诗。

(教师正音)

2、指名读古诗,齐读古诗。

3、简单介绍古诗的作者。

4、仔细观察古诗边上的插图,图诗结合,尝试着理解。

分小组交流理解。

5、指名全班交流,师相机点拔。

从这首古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6、练习背诵。

7、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二、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认读要写的一段话。

(2)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这段话的版面(行、列)安排。

老师在学生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小结,指导学生书写。

(3)提示个别不太容易写好的字应认真描红。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展示写得好的字,说说好在什么地方;

对写得不好的字,予以纠正,再练习。

三、小结作业:

抄写古诗;

写习字册。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启发谈话:

当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自己不能解决的时候,就要向别人请教。

那么,请教别人要注意什么呢?

(2)指名读题,明确此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

2、指导。

(1)回忆自己遇到过的请教别人的生活场景。

(指名说)

(2)不同的说话方式带来的结果相同吗?

体会请教别人的方法的重要性。

(3)选择下面的实例,想想应该怎么说,怎么做。

分组练说推荐理由。

(4)每组推荐代表发表讲话,师生评议。

二、教学第五题(略)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组成的词语。

3、在对课文语言的品味的过程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2、感受世界的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

2课时。

第一课时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对课文语言的品味的过程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一、分步揭题。

1、先板书“课本”两个字,再让学生说说课本的用处。

2、补全课题,“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呢?

”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逐节指名读课文。

纠正读音。

洋溢 沃野 胸襟 芬芳

苍劲 耕耘 浩瀚 绚丽

三、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部分。

(1)

①指名读课文。

②理解诗句意思。

“祖国敞开了绿色的大门,给孩子一片清凉的绿阴。

”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表明什么意思?

“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两个“去吧”是谁发出的召唤?

“芬芳”什么意思?

“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什么意思?

③指导朗读。

用向往、赞美的语气来读。

2、细读第二部分。

(2-5)

谈话:

为什么把大自然说成是“绿色的课本”?

这“绿色的课本”里究竟隐藏着多少神奇的秘密?

细读第2节。

①指名读第2节。

②理解诗句,边读边想这一节描绘了大自然哪些动人的画布。

孩子们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心情怎样?

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语调来读?

(以欢快的语调,读出喜悦之情。

细读第3节。

①女生齐读第3节。

②图文对照,说说自己的感受。

③使用工具书,理解“温馨”什么意思。

④指导朗读。

(要用轻快的语调,读出大自然的热情友好。

细读第4、5节。

①男生齐读第4、5节。

②理解诗句的意思。

朗读第二部分。

3、细读第三部分。

(6)

①齐读第6节。

②弄清作者将“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的原因。

③指导朗读:

语调要热烈、高昂些。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从本文学习一些写作方法。

读生字词。

正音:

芬,览,馨。

二、总结课文

1、分层并概括每一层的意思。

一(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