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乡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282348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乡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xx乡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xx乡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xx乡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xx乡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乡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Word下载.docx

《xx乡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乡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Word下载.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乡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Word下载.docx

东接林县林淇镇,南望南村镇,西至雁高渠,北临南寨乡

项目建设规模

1146.99公顷

预计新增耕地面积

131.69公顷

项目建设期(年)

二年

项目投资估算

预计总投资2150.61万元

项目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XX县经济建设及其它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快速发展,与之伴随的建设用地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人地矛盾日益突出,XX县政府决定对部分利用率低下的田地进行整治,以提高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通过多年不断的探索实践,目前XX县已具备了进行大规模土地综合整治的基本条件。

项目区位于XX县XX乡,属于典型的山区旱地,林木覆盖率低,林网基础差,生态环境较恶劣;

项目区内绝大多数耕地为中低产田,排溉系统不完善,河道堵塞,阻碍汛期排水、泄洪。

为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在此背景下提出该项目。

项目目标任务

1、通过整理,新增耕地率将达到11.48%,有效增加了耕地面积,确保了XX县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战略目标的实现;

2、通过统一规划、统一组织、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整治,将项目区规划建设成生态农业示范区和培肥能力强、高效、高产农田;

3、合理配置并完善项目区农田水利设施、道路设施及其它配套设施,为项目区实现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现代化创造条件;

4、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XX县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农业的持续发展,在保持生态平衡的同时,加速经济的发展,为农民创造劳动致富的条件,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综合提高。

项目投资规模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2284.31万元,单位面积投资1.875万元/公顷(1250.00元/亩),资金筹措方式为全额申请国家投资。

项目总投资1441.06万元,其中工程施工费为1156.32万元,占总费用的80.24%;

设备购置费129.8万元,占总费用的9.01%;

前期工作费34.69万元,占总费用的2.41%;

竣工验收费57.82万元,占总费用的4.01%;

业主管理费24.98万元,占总费用的1.73%;

不可预见费37.46万元,占总费用的2.60%。

项目两年完成。

通过效益预测,整理完成后项目区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整理后每年可净增纯收益480.89万元,项目区规划后耕地平均每亩每年净增加产值288.50元,每亩投入产出率为14.00%,静态投资回收期为7.14年。

社会、生态、经济效益分析

社会效益分析

1、项目区土地整理完成后,可净增耕地131.69公顷,缓解了人地矛盾,保证了XX县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战略的实施;

2、促进了小农业向现代大农业的转变,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

3、在促进农业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其它产业的发展,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良好机遇,有效的减轻了就业压力,有力地保障了社会稳定。

通过项目的实施,既提高了项目区农民对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认识,也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并为今后XX县进一步开展土地整理工作打下了基础,积累了经验。

生态效益分析

1、通过对项目区土地进行整理,将在项目区内构成稳定性强、生物生产能力高的复合农业生态系统,形成经济合理的物质能量流,增强农业生产对自然灾害的防御能力;

2、促进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低效农地的治理,使项目区内土地利用趋向良性循环,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3、项目完成后项目区土地利用方式将由粗放经营向集约高效利用转变,最大限度的为人民生产、生活提供良好的空间,呈现现代化高效生态农业园区的美好景观。

经济效益分析

预计项目区新增耕地每年可增加纯收益84.18万元;

原有耕地改良后年增加纯收益396.71万元。

这样,土地整理完成后,项目区每年将增加纯收益480.89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结论及建议

结论:

通过论证,可知该项目可操作性强,规划科学合理。

项目区的土地整理后将新增和扩大耕地面积,使荒芜、低产的土地资源变成永续利用的高产出、高效益农田,为全局性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战略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项目整理方案新增耕地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开发整理利用方向正确。

该项目的实施,不仅能有效的防止洪涝灾害,改善生态环境,而且有力地促进了XX县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并为以后的综合土地整理开发复垦探索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模式。

同时,该项目的经济评价指标、生态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指标等均达到项目立项要求。

因此该项目的建设必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研究表明,该项目有充分的整理技术保障,组织保障和良好的群众基础,在国家重点投资扶持下,通过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密切合作,项目的实施将得到充分的保证。

因此,XX县土地整理项目是可行的。

建议:

为使项目成功和达到预期效果,建议:

尽快立项,并进行更详细的研究和技术设计,并在进一步调查分析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采取一系列工程措施、土壤重构措施等,使整理后的土地符合各方面的综合要求。

申报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汇总表

单位:

公顷、万元、万元/公顷、年

项目

名称

所在地

项目类型

地貌

类型

建设期

项目建设规模

净增耕地

项目预算

单位

投资

土地开发

土地

整理

复垦

面积

比例

总计

第一年

第二年

1

土地整理项目

重点

2005年1月-2006年12月

1146.99

131.69

11.48%

1441.06

864.64

576.62

2.39

前言

XX县地处河南省西北部,境内地形复杂,有山区、丘陵、平原,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

四季分明,自然灾害频繁。

2002年,全市总人口77.7万人,现有耕地面积57398公顷,绝大部分为褐土、棕壤土。

XX县属大陆性季节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少雨,夏季多雨较热,秋季气候凉爽,冬季较冷少雪。

年平均降水量589.1毫米,7月份降水最多,月平均降水182.3毫米。

年平均相对湿度68%,7、8月份分别为79%和80%。

XX县市位于第二级地貌台阶向第三级地貌台阶的过渡地带,地势由西北而东南呈阶梯性下降,有深中山区、深低山区、丘陵区、盆地、山前倾斜平原、平原和洼地,最低洼地海拔72米。

属海河流域卫河水系,主要河流有淇河、北泉河、刘店干河、黄水河、石门河、峪河、纸坊沟河。

可供防洪、灌溉的中小型水库19座,其中宝泉水库兴利库容1300万立方米,最大调蓄水量3821万立方米;

石门水库总库容3084万立方米;

三郊口水库调蓄水量2386万立方米;

陈家院水库总库容1370万立方米。

此次拟申报的土地整理项目区分为一片,位于XX县XX乡,项目区建设规模1146.99公顷。

经过土地整理预计可新增耕地131.69公顷,新增耕地比率为11.48%,整理潜力较大。

项目区位于XX县XX乡,属于典型的山区旱地,土地贫瘠,身产条件差,产量低而不稳定,目前农作物产量仍处于中的水平,该区域内农业经济效益低下,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

同时多年来粗放经营,土地利用很不充分,地块零散,荒草地、闲散地较多,土地开发整理潜力大。

且项目区内绝大多数耕地为中低产田,河道堵塞,阻碍汛期排水,泄洪。

为了充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土地生产条件,尽快改善当地群众贫困面貌,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全县搞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意义重大。

该项目正是落实XX县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XX县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的重要项目之一。

经过课题组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认真分析论证,经过概算本项目总投资1441.06万元,其中工程施工费为1156.32万元,占总费用的80.24%;

整理后每年可净增纯收益201.75万元,项目区规划后耕地平均每亩每年净增加产值292.68元,每亩投入产出率为14.00%,静态投资回收期为7.14年。

本项目的实施将新增和扩大耕地面积,提高地力,使荒芜、低产的土地资源,变成永续利用的高产、高效农田,为全局性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战略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项目的实施,不仅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同时还有力地促进了XX县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并为以后的综合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探索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模式。

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总之,根据土地适宜性评价和有关专家对本项目的论证,本项目可操作性强,规划科学合理。

并且,该项目完全合法,有充分的整理技术保障、组织保障和良好的群众基础,整理价值很高,在国家重点投资扶持下,通过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密切合作,项目的实施将得到充分的保证。

因此,项目是可行的。

为使项目达到预期效果,建议尽快立项实施,在进一步调查分析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开展更详细的规划设计,编制详实工程预算,指导项目具体实施,使整理后的土地符合各方面综合要求。

1项目概况

1.1项目提出的原由、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XX县市地处河南省西北部,交通便利。

同时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城镇建设用地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耕地面积逐年锐减,人地矛盾已趋于突出。

针对以上原由,为实现本县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需要,特提出该项目。

项目区位于XX县XX乡,属于典型的山区旱地,植被覆盖率低。

项目区土壤主要为褐土和深层夹砾土,褐土一般为中壤至重壤,质地变粘,保水保肥力差,深层夹砾土其土肥条件优于浅层夹砾土,农业生产利用率比较好。

由于长期以来,农民重用地、轻养地,造成了目前项目区土地质量差,低产田比重大的现状。

项目区因地处深山区,地下水含量较少,开采难度较大。

虽临淇河水系香木河,但香木河常年干涸。

由于地块零散,道路、沟等基础设施设计标准低,不尽合理,老化、损毁严重,导致许多田块耕种后收获没有保障,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农民种地的热情,阻碍了项目区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的实现;

同时,交通和水利设施条件的限制也导致了旱地沙化,从而使农民在种植上品种单一,严重影响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的增产、增收。

此外,项目区气候条件恶劣,防护林相对不足,布局散乱,由于多种因素影响,项目区生态环境状况不尽理想。

因此,对项目区的土地资源实施综合整治:

按照高效农业、现代农业的建设标准,对项目区内的田、林、路进行统一规划,提高耕作条件;

对区内中低产田进行改造,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土地产出率;

对区内农业结构进行调整,按照市场要求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对区内生态环境进行保护性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对区内居民点及其它建设用地重新调整,节约土地,紧迫而必要。

该项目完成后,不仅能有效增加耕地面积,较大提高耕地质量,全面改善项目区及其周边生态环境,同时,也将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增加农业后劲,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保障社会稳定。

可以预见,该项目的实施将产生巨大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

1.2项目简介

1.2.1项目类型

拟申报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重点项目。

项目区建设规模为1146.99公顷(17204.85亩),整理完成后,新增耕地131.69公顷(1975.35亩),新增耕地比率11.48%。

1.2.2项目性质

属土地整理项目。

1.2.3项目范围

项目区共一片,地理坐标为:

东经113°

42′32″-113°

46′35″,北纬35°

42′32″-35°

44′49″。

项目区涉及XX乡的山怀、张庄、兆村、XX、大罗口、鹿庄、柏树湾、莲花、荣花、西沙岗、中平、东沙岗、姜沟等13个行政村。

项目区四至为:

东接林县林淇镇,南望南村镇,西至雁高渠,北临南寨乡。

1.2.4项目规模

(1)建设规模

项目区可整理土地总面积(建设规模)1146.99公顷(17204.85亩)。

(2)投资规模

项目总投资1441.06万元,平均每公顷投资2.39万元。

1.2.5项目工期

项目建设期为两年,从2005年1月开工,至2006年12月竣工。

1.2.6项目任务目标

(1)项目区建设规模1146.99公顷(17204.85亩),新增耕地131.69公顷(2012.10亩),增加耕地比率11.48%。

(2)沟、路、林、涵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实现沟沟相通,路路相连,配套成网,整齐划一。

(3)完善田间道路和电力系统,全面推进机械化操作,实现土地利用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转变。

(4)通过两年的综合整理,从根本上改善土地质量,提高土壤肥力和土地的综合利用率。

(5)通过项目的实施,改善项目区内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保证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6)保持生态平衡的同时,加速经济的发展,保障农村的稳定,为农民创造劳动致富的条件。

(7)通过此次整理,为XX县的坡地土地整理工程以及周边其它类似的整理工作提供示范和技术经验。

2报告编制依据

2.1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工程管理条例》

(8)《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9)《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10)《关于组织申报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1]64号)

(11)《关于进一步规范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申报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2]68号)

(1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暂行办法》

(13)《河南省土地管理条例》

(14)国家和地方制定的其它与土地开发整理相关的法律、法规

(15)《河南省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

(16)《XX县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2001—2010)

(17)《XX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

2.2行业标准

(1)《土地开发整理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行业标准TD/T1011~1013-2000,含《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土地开发整理规划项目验收规程》)

(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程》(GB/T16453—1996)

(3)《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2)

(4)《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188-99)

(5)《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50162—92)

(6)其它相关规范标准

2.3相关基础资料

(1)《XX县土地志》

(2)《广宗土壤》

(3)《XX县农业自然资源调查数据汇编》

(4)XX县土地利用统计台帐

(5)XX县气象资料

(6)XX县水利资料

(7)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2年、2003年)

(8)XX县XX乡分幅地形图(1:

10000)

(9)XX县XX乡土地利用现状图(1:

3项目区概况

3.1自然条件

3.1.1地理位置

项目区位于XX县XX乡北部,地理坐标为:

3.1.2地形地貌

项目区所在地地处深山区,位于太行山与华北平原接合部,属于冲积平原区。

项目区内地形情况为:

总体上地势平坦,坡降小于万分之一,总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但微地貌类型较突出,有为数不少的陡坎存在。

3.1.3水文地质

项目区内水源主要为三郊口水库,其次为少量自然降水,但是从全县水文地质资料和气象部门提供的情况来看,水文条件较差,平均降水量750mm,蒸发量530mm,并且近年来由于干旱,年降水量低于平均值,因此项目区内只靠自然降水已不能满足作物生长。

虽然项目区群库灌区北干渠的支渠穿过,由于灌溉渠道年久失修,目前农业灌溉依赖机井供水,成本较高。

项目区河道为季节性河流,平时基流很小甚至断流,河道覆盖层较厚加之该处河道过宽,利用河道径流灌溉可能性不大。

因此,总体上看项目区地上水资源匮乏,为保证项目区农业用水,需要对现有的支渠整修,加修新的斗渠和农渠。

3.1.4气候

年平均降水量750毫米,蒸发量530毫米,7月份降水最多,月平均降水182.3毫米。

3.1.5植被

项目区内植被有山楂、核桃、苹果、柿子、七桃、山杏等多种树种。

中药材以黄芹、柴胡、黄姜、丹参、决明子为主。

农作物以小麦、玉米、小杂粮、脱毒红薯、花生为主。

3.1.6土壤

项目区土壤类型为褐土类褐土性亚类,其中,西沙岗大部、东沙岗东、南、西南部属耕种褐土性属后层褐土性土种,东沙岗西北部属夹砾土属深位夹砾土土种。

厚层褐土性土层大于80cm,内含石砾,杂色,石灰石应因母质不同而别,保水保肥能力较差,产量水平低,有水利条件时,适种作物广泛,易遭干旱威胁,水土流失严重。

深位夹砾土发育在洪积母质上,50cm以下建有大于10cm厚的砂砾层。

土壤质地以砂壤为主,通透性较好,植物根系易下扎,由于砂砾层出现部位较低,其水肥条件较好,农业生产条件利用较好。

3.1.7自然灾害

由于XX县地处暖温带,为大陆性季节气候,主要的自然灾害为气象方面的灾害,如旱涝,干旱和雨涝是主要灾害天气,不但次数频繁,且一年中先旱后涝和东旱西涝、旱涝交替;

暴雨,在盛夏时经常出现局部暴雨,雨量大,强度猛,径流大,常造成河道决口,洪水漫溢,土地冲刷;

还有大风、冰雹等造成不良影响。

3.2自然资源

3.2.1土地资源

XX县地处河南省西北部,境内地形复杂,有山区、丘陵、平原,2002年,全市总人口77.7万人,现有耕地面积57398公顷,绝大部分为褐土、棕壤土。

项目区建设规模为1146.99公顷。

(项目区建设规模不包括居民点93.25公顷,独立工矿和特殊用地7.15公顷;

菜地5.37公顷,果园9.15公顷;

)农用地1008.61公顷,占87.94%;

其中耕地979.55公顷,占85.40%,其他农用地29.06公顷,占2.53%。

未利用地138.38公顷,占12.06%,其中荒草地29.85公顷,占2.60%;

裸岩石砾地22.04公顷,占1.92%;

滩涂86.49公顷,占7.54%。

3.2.2光热资源

项目区年平均气温14.1℃,极端最低气温-18.3℃,极端最高气温41.5℃,全年≥0℃的积温为5202.1℃,年平均无霜期214天。

年平均日照时数2020.1小时,平均日照百分率46%。

项目区光能资源丰富,比较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3.2.3水资源

项目区内水源主要为水库水,其次为少量自然降水,区内有机井四眼(西沙岗村3眼,东沙岗村1眼),井深200~300米。

单井出水量约80吨/小时,作为灌溉水源,成本较高不予考虑。

项目区上游建有陈家院、三郊口、柿园、红色娘子、郭亮等中小水库5座。

3.2.4生物资源

项目区内植被有山楂、核桃、苹果、柿子、七桃、山杏等多种树种。

3.3社会经济条件

项目区共涉及13个行政村。

农村经济以种植业为主。

由统计的东沙岗、西沙岗、大罗口、姜沟以及鹿庄等主要行政村基本经济情况可以得知:

人均亩数大都在1亩左右,人均年收入在1000元以下,农民生活困苦。

具体情况见附表。

表3.1项目区主要行政村基本经济情况汇总表

 村名

户数

人口数

人均收入

劳动力

人均亩数

东沙岗

339

1253

432

732

1.097

西沙岗

385

1235

576

756

1.113

大罗口

167

510

511

334

1.078

姜沟

176

530

523

331

0.628

鹿庄

220

835

636

497

0.445

近年来,随着市场的开放和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以及农民自觉根据市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意识的增强,农民种植粮食作物特别是种植经济作物的利润逐年增加,农民种田的积极性也得到空前提高,使得项目区需求耕地用户日益增多,人多地少的矛盾更加突出。

因此,对项目区土地进行整理,提高土地利用率,满足农民种地的热情,对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保障农村稳定,提高农民生活水平,非常必要。

3.4土地利用现状

3.4.1基本情况

项目区内的土地利用类型为农用地,主要包括耕地、园地、林地以及荒芜的荒草地、滩涂、裸岩石砾地等。

主导类型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