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27618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3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半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上半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上半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上半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上半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半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参考答案.docx

《上半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半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参考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半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参考答案.docx

上半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参考答案

2017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小学)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学记》中这句话反映了()

A.教育与经济的关系B.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C.教育与政治的关系D.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2.马克思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的原因是()

A.个人天赋B.社会分工C.国家性质D.教育水平

3.在教育活动中,构建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是()

A.学生B.家长C.教师D.文学艺术活动

4.在小学课外活动中,学生摄影小组举办的摄影作品大赛属于()

A.游戏活动B.学科活动C.科技活动D.文学艺术活动

5.“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陶行知这句话强调的是教师应具有()

A.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B.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

C.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D.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

6.将观察法分为系统观察和非系统观察的依据是()

A.观察条件是否人为控制B.观察活动是否有规律

C.观察者是否直接介入活动D.观察内容是否有设计并有结构

7.假如小学生被狗咬伤,教师首先应采取的处理方式是()

A.立即包扎伤口

B.在伤口的近心端用绳子扎紧

C.用肥皂水、高锰酸钾溶液或双氧水等冲洗伤口

D.不作处理,直接送往医院

8.成成同学在回答问题时能触类旁通,不墨守成规,说明其思维具有()

A.广阔性B.流畅性C.变通性D.独创性

9.学生的学习是基于自己的经验,主动接受新的信息,并对其意义进行重构的过程。

这一观点属于()

A.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B.建构主义学习理论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D.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10.小强不按时完成作业,妈妈就禁止他看动画片,一旦按时完成就取消这一禁令,随后小强按时完成作业的次数增加了。

这属于()

A.正强化B.负强化C.自我强化D.替代强化

11.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常认为听父母和老师的话就是好孩子。

这是因为其道德发展处于()

A.权威阶段B.公正阶段C.可逆性阶段D.自我中心阶段

12.儿童“多动症”的核心特征是()

A.活动过多B.冲动任性C.注意障碍D.学习困难

13.课程是“组织起来的教育内容”。

最早提出这一观点的是()

A.期宾塞B.布鲁纳C.赫尔巴特D.夸美纽斯

14.学校利用板报、橱窗、走廊、墙壁、雕塑、地面、建筑物等媒介,旨在体现教育理念,实现育人功能。

在课程分类中,这属于()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显性课程D.隐性课程

15.学习了《坐井观天》一课,学生学会“信、抬、蛙、答”等生字,理解并熟记“无边无际、坐井观天”等词。

按照三维目标的要求,这主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是()

A.知识与技能B.过程与方法C.认知与实践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6.能让学生充分交流互动并有利于发挥其主体作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道尔顿制B.个别教学C.分组教学D.文纳特卡制

17.课堂教学中,课桌椅摆放方式会影响教学方法的运用效果。

一般说来,“秧田型”最适合的教学方法是()

A.实验法B.讲授法C.探究法D.访论法

18.教师通过听写英语单词,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这种评价方式属于()

A.测验评价B.量表评价C.实作评价D.档案袋评价

19.《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规定:

小学第一学段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意义,第二学段理解分数和小数的意义。

这要求该部分内容应采取的组织方式是()

A.直线式B.圆周式C.螺旋式D.顺向式

20.张老师在课堂上出示了一个钟表模型,通过对三个指针的操作,帮助小学生很快理解了“时、分、秒”的概念。

这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巩固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简述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22.简述主观能动性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23.简述班主任了解、研究学生的主要内容。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24.材料:

在某小学新教师入职培训中,围绕“什么样的老师是真正的好老师?

”这一问题,大家展开热议。

有的说:

“好老师是热爱学生的老师”;有的说:

“好老师应该为人师表”;还有的说:

“教学好才是好老师”……

这时,培训教师跟大家分享了一位作家的故事:

“小时候,我非常胆小害羞,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也从不叫我回答问题。

一次,我写了一篇题为《每一片叶子都有一个灵魂》的作文,上课时,老师轻轻地走道我的面前,问我是否愿意和大家分享我的作文。

她的问话是那么的柔和,那么的亲切,让我无法拒绝。

我用颤抖的声音读完了作文,她感谢了我。

下课了,当我走到教室门口时,她建议我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将来也可以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这些我都做到了。

这个故事引起了大家对于“好老师”更深层次的思考。

问题:

(1)结合材料,试分析“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10分)

(2)试述小学教师如何为儿童发展提供适合的教育。

(10分)

25.材料:

语文老师在教古诗《春晓》时,小龙禁不住发问:

“老师,诗人春天好睡觉,连天亮都不晓得,那他夜里怎么能听见风雨声呢?

”老师不假思索地说:

“这有什么奇怪的,早上起床到外面一看不就知道了嘛。

”小龙还想追问,老师不耐烦地摆摆手,让他坐下,并说道:

“大家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讲,不要随便提问。

”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小龙也尴尬地低下头去。

问题:

(1)结合材料评析这位教师处理学生课堂提问的做法。

(10分)

(2)谈谈教师怎么保护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0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有6小题,任选1小题作答,多答只按第1小题计分,40分。

考生可按照所学专业方向,选择作答。

26为中文与社会,27为数学与科学,28为英语,29为音乐,30为体育,31为美术)

26.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分析文本的写作特点。

(10分)

(2)指导中年段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10分)

(3)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新授课导入环节并说明设计意图。

(20分)

27.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请列出在数学“统计与概率”学习时涉及到的三种统计图,分析三种统计图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10分)

(2)若指导高年级段学生学习,拟定教学目标。

(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并说明设计意图。

(20分)

28.Onthefarm课文图片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英语儿歌在教学中的作用。

(10分)

(2)根据所给材料,试拟定教学目标。

(10分)

(3)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和操练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

(20分)

 

29.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分析歌曲的特点。

(10分)

(2)如指导低年级学生学唱本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歌曲的学习,设计“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轮唱特点”的教学环节,并说明设计理由。

(20分)

30.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动作方法:

支撑脚在球的侧前方,膝关节稍弯曲,身体前倾,运球脚屈膝提起,用脚内侧推球的后中部前进,随后运球脚自然着地。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说明“脚内侧运球”的教学重点、难点。

(10分)

(2)如果指导水平二的学生练习,试拟定教学目标。

(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技术教学环节的步骤并说明设计理由。

(20分)

 

31.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什么是版画?

版画按颜色分类大致有哪几种?

(10分)

(2)如何指导中学段小学生学习本课,试拟定教学目标。

(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由。

(10分)

(4)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学习对印版画的作画方法”内容的新授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

(10分)

2017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小学)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是相互制约的关系,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影响和制约着教育,而教育又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产生一定的影响和作用。

2.B【解析】旧式社会生产分工和不合理的生产关系是人的片面发展的原因。

3.C【解析】教师是构成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起主导作用的因素。

4.D【解析】略。

5.B【解析】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

6.B【解析】略。

7.C【解析】略。

8.C【解析】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摒弃以往的习惯思维方法而开创不同方向的能力,也叫思维的变通性。

9.B【解析】建构主义非常强调学习者本身已有的经验结构,认为学习者在学习新信息、解决新问题时往往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其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

因此,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经验,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发展出新的知识经验。

10.B【解析】强化也称消极强化,是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11.A【解析】处于权威阶段(他律道德阶段或道德实在论阶段)的儿童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把人们规定的准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而且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

12.C【解析】多动症也称“儿童多动综合征”,是一种以行为障碍为特征的儿童综合征。

其中,注意力集中困难是该类儿童突出的、持久的临床特征。

13.A【解析】略。

14.D【解析】隐性课程对于某一个或某几个课程主体来说总是内隐的、无意识的

15.A【解析】略。

16.C【解析】分组教学的优点有:

(1)分组教学比班级上课更适应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2)便于学生的交流合作;(3)有助于学生组织能力、管理能力、表达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4)有利于学生在与小组成员的竞争与合作中,强化自己的学习动机。

17.B【解析】秧田式排列法是最常见的方法。

所有的学生面向教师排列,教师容易控制学生,教学效率高,因而传授知识的效果比较理想。

18.A【解析】略。

19.C【解析】螺旋式是指在不同单元乃至阶段或不同课程门类中,使课程内容重复出现,逐渐扩大知识面,加深知识难度,即同一课程内容前后重复出现,前面呈现的内容是后面内容的基础,后面内容是对前面内容的不断扩展和加深,层层递进。

题干描述的是螺旋式组织方式。

20.B【解析】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

二、简答题(答案要点)

21.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来的。

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这七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的组合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在不同领域的智力发展水平是不同步的。

加德纳所提出的七种智力是:

(1)言语智力,包括说话、阅读、书写的能力;

(2)逻辑—数学智力,指数字运算与逻辑思考的能力以及科学分析的能力;(3)视觉—空间智力,包括认识环境、辨别方向的能力;(4)音乐智力,包括对声音的辨识与韵律表达的能力;(5)运动智力,包括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