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嘉定黄浦区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4.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27492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0.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嘉定黄浦区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上海市嘉定黄浦区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上海市嘉定黄浦区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上海市嘉定黄浦区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上海市嘉定黄浦区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市嘉定黄浦区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4.docx

《上海市嘉定黄浦区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嘉定黄浦区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4.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市嘉定黄浦区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4.docx

上海市嘉定黄浦区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4

上海市嘉定、黄浦区2012届高三4月第二次模拟考试

历史试卷

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共75分)

以下第1-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要深入研究下图中B处的古代历史,我们不得不借助的当地古代文字是:

 

A.甲骨文字B.楔形文字C.象形文字D.泥版文字

2.佛教创始人悉达多,本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太子,据此判断悉达多出身的种姓应该是:

A.婆罗门B.刹帝利C.吠舍D.首陀罗

3.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述及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时说:

“男人就是城邦”。

对这句话最确切的解释是:

A.成年男性公民是城邦发展的决定力量B.外邦人之外的成年男子决定城邦发展

C.全体男性参与各类事物确保城邦安全D.全体男性享有民主权利承担社会义务

4.据史料记载:

“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生活愈益复杂,原先的罗马法律已经不能满足需要。

外国人在罗马的财产可能被没收,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

”罗马帝国为解决这个问题:

A.将习惯法完善为成文法B.将成文法调整为公民法

C.将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D.将万民法上升为自然法

5.13世纪中后期,英国封建制度最重要的特征体现在:

A.采邑制的创立B.城市的大规模复兴

C.教会绝对专权D.等级君主制的建立

6.“因信称义(唯信仰得救)”是路德宗教神学的主要教义,也是马丁·路德进行宗教改革的基石。

这一神学观点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促进“新教”的形成与传播B.否定了罗马教廷的权威

C.否定了出售赎罪券的合法性D.大大地简化了宗教仪式

7.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认为“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

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

”从这段话中可以判断,布罗代尔最想强调的是:

A.从文明传承的角度阐释历史   B.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

C.史学无需穷尽人类文明历史  D.应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

8.《三字经》中有这样一句话: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

”以下四项中与“家天下”有关的是:

A.大同之世B.传贤不传子C.禅让制D.世袭制

9.复旦大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节选自中国古代某部典籍中的一句话,其后半句是:

“仁在其中矣”。

据此判断,这部典籍是:

A.《周礼》B.《老子》C.《墨经》D.《论语》

10.有学者认为“从政治意义上去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

”在该学者看来,这个时代应该是:

A.国家安定,民生改善B.文化繁荣,经济昌盛

C.国家统一,中央集权D.国家强盛,疆域广阔

11.“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

”这段文字中破格用人,使其参与宫廷决策核心,形成“内外朝”制度的皇帝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宋太祖

12.中国古代某一时期,众多儒家学者致力于儒学经典的重新诠释。

期间,更曾有儒学大师提出“六经皆我注脚”的论断,主张利用六经为自己服务,但不要执迷于六经的言论。

这个时期当是:

A.战国B.西汉C.唐朝D.宋朝

13.据《元史·百官志三》记载:

“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於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

”由此判断,宣政院所辖之地应该位于下图中的:

 

A.A地B.B地C.C地D.D地

14.古代诗人赵嘏在《唐摭言》中写道: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诗中提到选拔人才的“长策”是指

A.军功授爵制B.九品中正制C.察举制D.科举制

15.《□□□:

英雄还是强盗》一书中说道:

“没有比这更伟大的了……这次航行确切证明了地球是圆的。

显然,对于□□□的死亡,人们宁愿定义为英雄的死,……略有不同的记载,认识到了(他)是死于他的贪欲和不轨。

”文中□□□指的是:

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

16.在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只发生在单个国家,到了19世纪后半期,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时有发生,这主要是因为:

A.资本主义经济固有矛盾的发展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确立D.列强之间国际贸易冲突加剧

17.右图为美国众议院墙壁上镶嵌的梭伦画像。

众议院镶嵌

这幅画像的目的在于宣扬:

A.三权分立

B.民主公正

C.天赋人权

D.议会政治

1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

“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

然而,更重要的是l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结合。

”这段文字中的“种种有利力量”不包括:

A.牛顿力学诞生  B.工厂制度出现C.海外市场扩大D.君主立宪制确立

19.19世纪30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说:

如果不透彻了解中国历史,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问题将是徒劳的;如果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发掘出来,那么,“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不能连根铲除”。

上述言论适应了当时西方国家:

A.商品输出的要求B.瓜分殖民地要求 C.资本输出的要求 D.垄断贸易的要求

20.右图是一幅创作于1901年的漫画。

它是以当时的美孚石油公司及其创始人洛克菲勒为原型创作的。

下列表述中与漫画主题最为贴切的是:

①生产和资本走向高度集中

②新兴工业率先出现垄断组织

③它垄断了美国的石油和石油产品市场

④它逐渐走向干预国家政治和瓜分世界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21.在近代,“民主革命初造成功之后,被推翻的专制势力和专制制度的企图复辟,甚至实现复辟,应该说是具有世界意义的历史现象。

”符合这一说法的历史现象曾出现在:

①英国②法国③美国④中国

A.①③B.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2.英国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提出:

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

梅森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出发点是:

A.美国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C.恐怖军力平衡避免新的世界大战D.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矛盾

23.“续增条约画押之日,大清大皇帝允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凡有英民人等至此居住贸易,均照经准各条所开各口章程比例,画一无别。

”以上文字当出自:

A.《南京条约》B.《虎门条约》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

24.“天下断无杀人放火之义民,国家岂有倚匪败盟之政体?

”“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

”以上两段文字均选自《罪己诏》,其发布者应是:

A.道光帝B.咸丰帝C.同治帝D.光绪帝

25.孙中山(1866~1925年)曾回忆说:

“28岁那年,我就与20多个华侨,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满清王朝。

”孙中山在“28岁那年”的主要行动是:

A.上书清政府,反对“皇族内阁”B.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

C.成立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D.开展革命活动,准备武昌起义

26.著名学者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指出:

“由辛亥革命所唤起的中国社会的希望,同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黑暗之间形成一种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产生了巨大的波澜。

”文中“巨大的波澜”当指:

A.清末新政B.二次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27.以下三幅图片选自《大脚到多变:

中国百年间美女标准变迁》,反映了20世纪初到三十年代中国女人美丽标准的变化迹轨。

从左到右分别为“会说洋文的大脚女人”、“自由婚姻的女人”、“有身段的才女”。

出现以上标准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B.五四运动促进妇女解放

C.西学东渐不断深化D.妇女完全摆脱夫权束缚

28.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上四个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其中1894年-1921年应该填:

时期

主题词

1894-1921年

1921-1935年

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1949-1956年

民族独立,获得新生

1978-2001年

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29.观察右图,它反映的是新中国:

A.改造私营工商业

B.开展文化大革命

C.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D.庆祝香港、澳门回归

30.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

“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材料中所说的后一个“改变组织方式”指的是:

A.深入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实现土地归农民所有

以下第31-35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每一选项的分值可能为0、1、1、3分。

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

31.周王朝时期设置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礼乐机构——春宫。

当时不同场合、不同身份的人,不但礼仪有别,所用的音乐也不一样。

例如祀天神,“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祭地时,“乃奏太簇,歌应钟,舞《咸池》”。

又如天子祭祖用《雍颂》,士大夫则不能用。

可见设置春宫最主要目的在于:

A.巩固政权统治B.加强等级观念C.加强礼乐教育D.普及乐理知识

32.据记载,王祯的《农书》(1313年)、徐光启的《农政全书》(1628年)、鄂尔泰等编的《授时通考》(1742年)等三部农书,后两部书中所开列的农具清单,几乎是前一本书的重复。

这段材料反映的最主要问题是:

A.从宋朝到清朝农具的品种没有增加B.从明朝到清朝农书编写水平停滞不前

C.从元朝到清朝农具的性能没有变化D.从元到清农业生产技术几乎停滞不前

33.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入侵内蒙古西部,成吉思汗陵的安全受到威胁,国共两党一致赞成将成吉思汗陵榇(棺)西迁至青海的塔尔寺。

这一行动在当时最重要的意义是:

A.促进民族发展B.民族团结,共同抗日

C.保护历史文物D.消除隔阂,国共团结

34.列宁说:

“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对这句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没有“一战”就不会有十月革命的发生B.俄国所有革命的必备条件是“有战争”

C.“一战”激化俄国内矛盾推动革命发生D.参与“一战”是革命爆发的重要原因

35.美国学者沃勒斯坦曾指出:

“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到达全球范围,它从16世纪在欧洲诞生到今天已经真正达到全球范围”,“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架构之内运作的。

”下列观点与上述材料的主旨最为一致的是:

A.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B.经济全球化是科技革命的产物

C.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