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26319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100.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会计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基础会计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基础会计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基础会计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基础会计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础会计复习资料.docx

《基础会计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会计复习资料.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础会计复习资料.docx

基础会计复习资料

第一章总论

【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讲授会计的含义、对象、职能、特点、任务,阐述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会计的基本准则、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并使学生初步了解会计核算方法之间的联系。

第一节会计的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会计以及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会计的含义

会计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借助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反映和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会计源于人类的某种需要,是从记录和计量生活资料进而计量和记录生产资料和生产成果而产生的。

会计的产生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取决于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经济进行管理的需要,同时与人们追求经济效益密切相关。

,故会计是适应生产发展和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而产生并发展的。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也就是说会计在经济管理中客观存在的能力或潜力。

对于这个问题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就做了精辟的论述:

“过程越是按社会的规模进行越是失去纯粹个人的性质,作为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的总结的簿记就越是必要;簿记对资本主义生产比对手工业和农业的分散生产更为必要,对公有生产比对资本主义生产更为必要。

对以上论述的理解

1、会计(簿记)的基本职能是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的总结”——监督和反映。

2、搞经济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一)会计的反映职能(核算)

会计的反映职能是指会计通过对经济活动事项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各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济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

它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

会计的反映职能的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综合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为经济管理提供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

2、会计反映不仅是记录和陈述过去,如实反映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还应预测未来,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3、会计反映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4、电子技术与会计传统工艺的结合,使会计信息更为完善、准确、及时。

(二)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信息,按照一定的目标和要求对会计个体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其达到预期目标(计划)的功能。

会计监督职能的特点:

1、会计监督是利用价值指标进行的货币监督。

2、会计监督是在会计反映各项经济活动的同时进行的,它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

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

(三)两者的关系(会计职能)

1、两个基本职能是相辅相成的,是任何社会形态下会计都具有的,它们是不可分割的辨证统一关系。

2、会计反映是实行会计监督的前提和基础。

3、会计监督是如实反映的保证。

没有会计监督,会计反映就失去其必要性,失去存在的意义。

三、会计的特点

(一)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进行反映的。

(二)会计是以凭证为主要依据。

(三)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四)会计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对经济活动具有促进、控制、考核和指导作用。

第二节会计对象

一、会计对象的含义

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所反映和监督的内容。

马克思关于会计是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的总结”的论述中就明确指出“过程”是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对象。

这里的过程指的就是社会再生产过程。

(一)会计的一般对象

会计的一般对象就是再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也就是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二)会计的具体对象

1、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及资金循环

2、商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及资金循环

3、会计的具体对象就是每一特定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二、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

是对会计对象进行分类所形成的不同类别,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

它一般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六大类。

(一)资产

1、概念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包括;流动资产、长期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等。

2、特征:

(1)资产是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行成的。

资产必须是现实的资产,而不能是预期的资产。

(2)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

(3)资产是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这是资产最重要的特征。

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为资产:

(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3、内容

企业的资产按其流动性的快慢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

是指可以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

如库存现金及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

非流动资产:

指除流动资产以外的各项资产。

按其变现能力的强弱依次包括:

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资产。

(二)负债

1、概念:

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实义务。

包括:

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等。

2、特征

(1)负债是基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产生的。

(2)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实义务。

(3)现实义务的履行通常关系到企业放弃含有经济利益的资产,以满足对方的要求。

(4)负债是在未来某一时日通过交付资产或提供劳务来清偿。

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为负债:

(一〕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二)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3、内容:

负债按其偿还期的长短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流动负债:

指将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

包括:

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预收账款等。

长期负债:

偿还期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

包括:

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

(三)所有者权益

1.概念: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又称为股东权益。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所有者权益金额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

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如:

资本溢价、接受捐赠等。

2.内容

所有者权益主要包括实收资本(股本)、以及形成的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

利润。

(1)实收资本:

指企业投资者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

我国设立企业采用注册资本制。

注册资本:

是企业在工商登记机关登记的投资者缴纳的出资额。

实收资本与注册资本相一致。

投入资本:

是投资者作为资本实际投入到企业的资金数额。

(2)资本公积:

投资者或者他人投入到企业、所有权归属于投资者、并且金额上超

过法定资本部分的资本或资产。

如资本溢价、接受捐赠、法定财产重估增值、资本折算差额、拨款转入等。

资本公积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无关。

债权人豁免的债务也在资本公积中核算。

(3)盈余公积: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盈余公积是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各种积累。

包括:

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

(4)未分配利润:

是企业实现的净利润经过弥补亏损、提取盈余公积、和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后留存在企业的、历年结存的利润。

留待以后年度分配。

(四)收入

1.概念: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收入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且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

不包括为第三者或者客户代收的款项。

现金的增加并不都是收人。

2.内容

(1)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销售产成品、自制半成品、提供工业性劳务而取得的收入。

如产品销售收入。

(2)其他业务收入:

附营业务收入。

指企业主要经营活动以外的业务所取得的收入。

如销售材料,固定资产、包装物出租等。

(五)费用

1.概念: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现金的减少并不都是费用。

费用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且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

2.内容:

(1)生产费用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2)期间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销售费用

(六)利润

1、概念: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问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

如:

营业外收支

2、利润的分配原则:

企业当期实现的净利润,加上年初未分配利润(或减去年初未弥补亏损)和其他转入后的余额为可供分配的利润。

分配原则:

(1)提取盈余公积

(2)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七)六要素之间的关系

1、资产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关系

(1)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

资产表现为占用在各种形态上的资金,即资金占用。

这部分资金主要来源于两方面,投资者和债权人。

故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企业的资金来源。

(2)数量上,资金占用等于资金来源。

所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收入、费用和利润的关系

(1)一定时期的收入大于费用即为利润,收入是增加利润的主要因素。

(2)数量上,利润=收入—费用

3、六要素之间的关系

(1)利润在未分配之前就是企业的资产

(2)分配后提取的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属于所有者权益,又构成企业资产。

(3)数量上,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企业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就是会计六要素的增减变化。

它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科学分类,故它也是设置会计科目的基本依据,并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框架。

同时会计六要素又是紧密联系的。

1、收入是增加利润的主要因素,导致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减少,也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

2、费用和资产都是为获取收入而发生的,一切费用都可视为瞬间的资产,资产一旦投入使用则转化为费用形态。

第三节会计的任务

会计的任务就是对会计对象进行反映和监督所应达到的目标和要求。

会计主要利用货币计价,对再生产过程的经济活动进行反映和监督的一种管理工作,故会计的任务取决于经济管理工作的要求,并受会计对象和会计职能的制约。

(一)会计的根本任务

就是提供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帮助各单位的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以提高经济效益。

(二)具体任务:

1、反映和监督各单位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提供会计信息,加强经济核算。

2、反映和监督各单位对国家财经政策及法令制度的执行情况,维护财经纪律。

3、充分利用会计信息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

第五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假设

是企业设计和选择会计方法的重要依据,是对会计领域中某些不确定因素所做的合乎事理的判断。

在西方会计中称之为会计假设或会计假定。

这些假设是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而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做的限定,并且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会计假设的具体内容:

一、会计主体

(一)概念:

会计主体是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

(二)目的:

该假设的目的是为了把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与其他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以及投资者的经济业务划分开。

确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三)会计主体应具备三个条件:

(1)具有一定数量的资金。

(2)独立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和其他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