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农场灌溉渠系规划布置设计主要步骤12.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26178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54.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灌区农场灌溉渠系规划布置设计主要步骤1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灌区农场灌溉渠系规划布置设计主要步骤1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灌区农场灌溉渠系规划布置设计主要步骤1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灌区农场灌溉渠系规划布置设计主要步骤1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灌区农场灌溉渠系规划布置设计主要步骤1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灌区农场灌溉渠系规划布置设计主要步骤12.docx

《灌区农场灌溉渠系规划布置设计主要步骤1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灌区农场灌溉渠系规划布置设计主要步骤12.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灌区农场灌溉渠系规划布置设计主要步骤12.docx

灌区农场灌溉渠系规划布置设计主要步骤12

 

《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范文波编写

 

2013年12月

 

某灌区农场灌溉渠系规划布置设计主要步骤

第一部分总体设计思路

第一步:

供水量计算,以水定地。

确定规划面积。

第二步:

灌区主要作物灌水率。

确定种植类型与比例,而后做出灌水率图,修订灌水率图,旱地作物一般q=0.25—0.5m3/(万亩s.),水稻一般q=0.4—0.6m3/(万亩s.)。

第三步:

典型支取与干渠取水口流量推算。

第四步:

典型干、支、斗、农渠横断面计算

第五步:

典型干、支、斗、农渠纵断面水位衔接。

第六步:

典型干、支、斗、农渠纵横断面绘图

第七步:

田间工程规划布置绘图。

第二部分主要步骤

一、供水量计算

(一)需水量计算

1、种植面积

说明拟订的种植结构,确定数量的依据。

总面积约3-10万亩。

以下为举例说明!

农场种植农作物面积及需水量计算表

月份

春小麦

春玉米

油料

棉花

甜菜

瓜菜

苜蓿

其他

园林

防护林

10(必须)

需水量

种植比例(%)

20

15

7

15

8

5

10

5

5

85

面积(104亩)

4

5

6

7

8

9

10

补充:

1、净灌溉面积:

灌水面积、净面积,需要灌溉得可以种植作物的面积。

净灌溉面积=土地有效利用系数(0.9-0.95)×灌溉面积

2、灌溉面积:

毛灌溉面积、毛面积,包括净灌溉面积与渠道、排水沟、道路、林带等在内的面积。

3、非灌溉面积:

村庄、水塘和坟地等其他不进行灌溉的面积。

4、总灌溉面积:

灌溉面积+非灌溉面积

2、供需水量平衡验算

农场供需水量平衡计算

月份

4

5

6

7

8

9

10

供水量(104m3)

需水量(104m3)

平衡计算

3、灌水模数与灌水率图修订

可以在农田规划完成之后,计算出净面积,再计算灌水率。

此时的数值比较精确。

(二)根据情况计算水量平衡

某灌区农场分水量计算表

月份

河道月平均流量(m3/s)

河道月平均水量(104m3)

引水率%

引水量(104m3)

分配给农场水量(104m3)

4

--

--

--

5

--

--

--

6

--

--

--

7

--

--

--

8

--

--

--

9

--

--

--

10

--

--

--

二、灌区工程规划布置

灌区规划布置包括:

灌排渠沟系统规划布置、田间工程、渠沟系统建筑物。

(一)灌排渠沟系统规划布置

见教材P117第三章第五节。

1、各级渠道和排水沟布置内容

1)干渠与干沟

2)支渠与支沟

3)斗渠与斗沟

布置形式:

灌排相邻或相间布置

间距:

400-800m或根据当地资料确定

4)农渠与农沟

布置形式:

灌排相邻或相间布置

间距:

100-200m或根据当地资料确定。

农沟间距可以通过计算得出。

见教材第七章

2、渠沟系统规划:

见教材第三章第三节。

天津、河北地区排水沟规格

沟名

间距(m)

沟深(m)

底宽(m)

农沟

200-400

2-3

1-2

毛沟

30-50

1-1.5

0.5

注:

引自《农田水利学》武汉水利电力学院编,水利出版社,1980,P80

一般排水系统规格标准

沟名

间距(m)

一般

通航养殖

边坡系数

比降

沟深(m)

底宽(m)

水深(m)

底宽(m)

干沟

3.8

3.0-6.0

1-2.0

5-15

2.5

1/6000-1/12000

支沟

1500

3.0

1.5

0.8-1

2-4

2.0

1/4000-1/10000

斗沟

500

2.0

1.0

0.5-0.8

1-2

2.0

1/2000-1/5000

农沟

50

1.0

0.5

1.5

《农田水利》北京郊区永乐店地区资料P164-182,

注:

沟道边坡系数与沟深、土壤关系见《灌溉排水工程设计规范》P50;《农田水利》李永善、陈珍平,水利电力出版社,1995.7,P164-0P182。

不同土壤不同沟间距见教材P196-197,不同土壤边坡系数见教材P233。

一般灌水系统规格标准

渠道

间距(m)

渠深(m)

边坡系数

底宽(m)

比降

岸顶宽(m)

长(m)

干渠

1/2000-1/5000

>2m

支渠

1/1000-1/2000

>2m

斗渠

1/500-1/700

>1m

长2km为宜,不要超过5km

农渠

200-400

1/300-1/500

>1m

500-1000m,

待设计

待设计

规范P41

待设计

“五好”建设

教材P13,规范P42

注:

参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五十年》,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4,P253“五好”建设。

渠道边坡系数与沟深、土壤关系见《灌溉排水工程设计规范》P40。

陕西关中黄土区渠底不淤比降

流量(m3/s)

0.5

1.0

2.0

3.0

5.0

比降

1/500-1/1000

1/1500

1/2000

1/2500

1/3000

注:

引自《农田水利学》武汉水利电力学院编,水利出版社,1980,P117

渠(沟)道绘图要求

渠(沟)道

线条宽(根据情况自己确定)

设计预留尺寸

岸顶宽

干渠(沟)

3--4mm,或间隔2-3mm两条0.5mm粗实线或实线

8-12m

12-16

>2m

>2m

支渠(沟)

1.2-2.0mm粗实线(1条)

6-8m

8-12m

>2m

>2m

斗渠(沟)

0.6-1.0mm粗实线(1条)

4-6m

6-8m

>1m

>2m

农渠(沟)

0.2-0.5mm粗实线(1条)

2-4m

4-6m

>1m

>1m

自己推算

P42

P51

注:

万亩以上灌区的干支岸顶宽大于2m,斗农岸顶宽大于1m;1-3级排水沟岸顶宽大于2m,见《灌溉排水工程设计规范》P42、P51。

渠道边坡系数与沟深、土壤关系见《灌溉排水工程设计规范》P40。

相邻线条间距1mm。

(二)田间工程

参阅:

沟—路—林设计;见教材第三章第四节。

1、道路规划

道路的标准,应根据不同的道路等级和交通工具确定

道路规格

道路级别

联系范围

渠(沟)级别

行车

路面宽(m)

路基高(m)

路基边坡系数

设计预留尺寸

干道

县乡、乡乡之间

干、支渠(沟)

双车

8-10

0.7-1.0

1:

1.5-1.75

10-12m

支道

乡村之间

支渠(沟)

单车加错车道

5-7

0.5-0.7

6-8m

村道

村村之间

斗、农渠(沟)

单车道

3-5

0.3-0.5

4-6m

生产路

村田之间,田间

农渠(沟)

小拖拉机

2-3

0.3

2-4m

备注

不种树取下限数值,居民点附近要适当加宽

不到上述高度,路边要挖排水沟

备注:

或见教材《灌溉排水工程学》汪志农,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5,P116和《农田基本建设规划》(水利电力部建设司,水利电力出版社,1978.8)P380。

设计预留尺寸根据现在车辆尺寸预留。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填方1:

1.5-1.75,挖方1:

1.25-1.5。

2、林带建设:

防护林带用模板最小圆圈表示。

间距1-2cm。

林带建设参阅:

《灌溉管理手册》水利部农村水利司,水利电力出版社1994.6,P328第十章灌区绿化。

灌区绿化规划

1)林带方向。

主林带一般要求垂直于当地的主要害风方向,副林带则垂直于主林带。

主林带一般布置在农沟不连接农田一侧的堤坎和边坡上,另一侧不植乔木,仅种“三条(即柳、腊条、紫穗槐)护坡,以减少胁地面积。

如受条件限制,林带不能与主风向垂时,允许有一定的偏角。

农渠东西向林带在渠南侧,农渠南北向林带在渠两侧。

2)林带间距。

一般按林带的有效防风范围和渠系布置来确定。

林带的有效防风范围为树高的20~25倍,如以乔木树高10m计,则林带的间距200~250m,农沟间距100~200m,基本上在有效防风范围内。

3)林带结构

①紧密结构林带:

是一种多行的宽林带,结构紧密,透风性差,对农作物生长不利不宜采用。

②稀疏结构林带:

通常由较少行数的乔木、灌木组成,占地少,防风效果好。

据测定由三排大叶杨一排紫穗槐,株行距1.5~2.2m,平均树高7.5m的稀疏结构林带,有效防风范围为树高的15~20倍,可降低风速16~48%。

③透风结构林带:

由乔木组成,不搭配灌木,树冠部分适度透风,树干部分大量透风,在林带后一倍树,风速增大,易引起折树和近林带风蚀。

④林带宽度:

根据风害大小、林带结构及土地利用情况确,一般采用窄林带的防风效果较好。

并可少占耕地,可利用沟河堤坎和渠堤坡角、路肩等空隙地栽植,如江苏农田防护林网的主林带采用乔灌混合的窄林带,宽3~6m,栽植3~5行,乔木1~2行灌木;副林带栽植1~2行乔木,1行灌木;梅花形或三角形种植。

⑤林网网格:

林网的防护效果比单林带为好,单林带的有效防护范围为树高的15~20倍,而林网的有效防护范围超过树高的20倍,同时林网能起连续防护作用,使风速更为降低。

网格的大小主要决定于灌排沟渠的布置,一般主林带间距200~250m。

⑥树种选择:

要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合理搭配树种,选择适应性强,速生,材质好,抗风性强,耐水湿,枝叶防风的树种为好。

要做到经济林与用材林,常绿树与落叶树,乔木与灌木,速生与慢生合理搭配,树草结合,乔灌结合。

4)防护林带预留宽度

主林带沿条田长边宽10~12~17m间距220~350m株距1.5行距1.5~2.0m

付林带沿条田短边宽8~10~14m间距800~1000m株距1.5行距1.5~2.0m

(三)渠系建筑物布置

进水闸、分水闸、节制闸、渡槽、倒虹吸、泄水闸、退水闸等。

(1)跌水

水位落差小于3m时,宜建跌水。

(2)陡坡

   水位落差大于3m时,宜建陡坡。

这时建跌水不安全。

三、渠道设计流量计算

推算典型渠道的设计流量

计算干、支、斗、农渠道流量;校核干、支渠道流速、加大流量、最小流量、加大水深、安全超高、堤顶宽度、堤顶高程;

1、确定工作制度

干支渠续灌,斗、农渠轮灌;

2、计算典型支渠设计流量

先分别计算出支渠田间净流量、农渠田净流量和农渠净流量;逐级推算农渠、斗渠、支渠的设计流量。

3、计算干渠设计流量

逐段计算干渠的设计流量,最后计算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

参阅续灌、轮灌时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