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工业园考察报告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254211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威海市工业园考察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威海市工业园考察报告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威海市工业园考察报告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威海市工业园考察报告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威海市工业园考察报告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威海市工业园考察报告Word格式.docx

《威海市工业园考察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威海市工业园考察报告Word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威海市工业园考察报告Word格式.docx

园区采用组团式布局,规划了一个中心区、两条轴线、三个功能组团。

中心区地处高速公路与快速路主干线的交汇处,主要建设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等设施;

两条轴线是南北方向的威乳高速公路和东西方向的快速路主干线;

在北部高速公路两侧布置两大工业组团,设有各类特色产业区;

南部规划一个以清洁工业、体育公园及特色旅游设施为主的综合组团。

(二)机构框架。

市工业园管委会为市政府直属的财政全额拨款的正县(处)级事业单位,编制20人,内设办公室、经济发展局、规划建设局、财务审计局。

(三)运行框架。

围绕一切以区域经济发展为中心,突出打造一流制造业平台,营造最适宜投资的环境,运行最有效的运行机制。

威海市政府成立工业园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分管对外开放、规划建设、工业的副市长皆为副组长,市外经贸局、经济合作局、发改委、经贸委、建委、规划局、交通局、财政局、环保局、国税、地税、水务集团、港华公司、国资公司等19个部门为成员单位,围绕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开发建设、招商引资、项目审批管理等环节承担任务,全面投入工业园区的建设发展。

定期联席会议、不定期的专题会议制度保障了威海市能解决的问题可随时解决。

投资项目行政许可手续全部在威海市行政审批中心办理,中心设立了专门的工业园项目代办中心、项目办理绿色通道等机构和机制,真正做到了园区项目“只要你来干,手续我来办”的政府承诺。

工业园区内的社会、农村等事务主要由园区驻地的环翠区(县级)、草苗子镇两级党委、政府承担。

新型机制的优势是:

(1)实现了威海市政府资源的整合,集威海之力专门打造园区。

(2)优化了园区建设的多方资源,加快了建设速度。

(3)可通过多渠道招商推介,高标准择商引资。

(4)营造了全方位的服务管理环境。

三、威海市工业园发展现状

虽然工业园正式破土动工仅18个月,但管委会真抓实干,攻坚克难,打破常规,锐意进取,实现了园区建设的良好开局和较大突破,并且以低廉的成本,创造了较快的速度和较好的质量,初步打造起了现代化工业园区的雏形。

(一)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速度推进,迅速突破了配套设施滞后的“瓶颈”。

截至目前,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近8亿元(其中民间投资占60%以上)。

共新建道路40公里,初步形成了“主干线相通、次干线相连、支路线相接”的快捷路网。

累计敷设各种地下管线250公里,实现了供水主管道与园区管网的对接,完成了污水处理厂的规划选址,架设供电线路近10公里,引进供热公司,北部近30平方公里的建设区域,初步实现了道路、雨水、污水、自来水、天然气、电力、热力、通信、有线、宽带、场地平整等“十通一平”。

(二)产业项目纷纷集聚。

工业园按照“吸引大项目、培植大企业、集聚大产业”的工作思路,严把产业政策、环境保护、投资规模、投资强度四道准入门槛,优先选择先进制造业项目、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项目、市区骨干企业膨胀和国际产业转移项目,提高了项目质量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同时,按照“跟踪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原则,对在谈项目实行一条龙服务,千方百计地促其快签约、快落地、快开工、快投产、快见效;

对在建项目实行特事特办,逐一列出进度计划,跟踪调度落实,加快了项目实施进度。

特别是2006年,工业园根据招商引资面临的新形势,抢抓台资转移的重大机遇,果断转移主攻方向,在紧盯韩国、日本不放的同时,集中更大精力突破台资。

2006年6月,省台办批准同意在威海市工业园内设立“山东省(威海)台湾工业园”,这是省内唯一由省政府批准、地级市政府直接投资开发的台湾工业园。

台湾园规划建设面积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机械制造、精密机件、电子制品、日用制品、新型材料等制造业项目。

目前已引进台资企业8家,总投资30多亿元,其中4家已经开工建设。

截至目前,工业园引进项目总数达到52个,总投资190多亿元(其中外资4.1亿美元),平均单体投资3亿元以上,实际到位资金37.3亿元,有3家企业列入“863”计划(拓展、中大、蓝星),7家企业投产(蓝星、新笛谱、六毛、威建、金泓、佰昊、体育公园)。

有43个项目开工建设,其中新项目18个,续建项目25个,开工建筑面积90万平方米,完工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

其中,9个市级重点项目总投资65亿元,07年计划完成投资5.8亿元,一季度有7个项目已经开工,完成投资1.2亿元,开工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

(三)注重和谐、科学、可持续发展。

工业园不仅在园区建设、规划、招商等问题上注重和谐科学发展,而且在征收土地后如何给当地农民补偿、如何安排农民就业等涉农问题上也十分注重和谐发展,工业园管委始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政策和规定,把想干事与会干事、干成事与不误事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开发建设与社会稳定的双赢。

主要做法是:

一是扎实细致地实施土地征收,及时足额地兑现给农民的补偿;

二是严格控制补偿费的使用,认真解决失地农民的养老、医疗、就业等实际问题,帮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三是引导村集体建设标准厂房,创造长期稳定的增收渠道;

四是妥善实施搬迁安置,规划建设总投资5亿元,建筑面积40.2万平方米的首个安居工程——正棋花园,可安置4000多户失地农户,首批住户将于2007年6月份入住,真正当地广大群众共享园区发展带来的实惠;

五是工业园税收实行属地管理,工业园区域内企业税收增长部分,由威海市和环翠区财政按5:

5的比例分成,其他市区引进的进园项目,形成的地方税收由市、环翠区和引进市(开发区)财政按2.5:

2.5:

5的比例分成。

其中,市内整体搬迁企业形成的税收,企业原所在市区(开发区)财政保留基数,增长部分按上述比例分成,基本解决了因企业转移等原因而造成各方利益不平衡问题,为企业及时转移减少了阻力。

四、工业园发展的预期目标

(一)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主要配合好威乳高速、202省道、天然气管道、污水处理厂、110千伏变电站等重点工程建设;

另外集中力量抓好园区内部路网建设,“十一”前,把“十通一平”的区域拓展到40平方公里。

(二)项目招商方面。

不仅要看项目建成后形成的生产总值,还要看纳税、节地、节能、排污等情况。

对新上项目,土地利用率、单位面积投资率和产出率作为重要指标,做到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

今年招商工作目标是力争新引进项目25个,投产20个,实际到位资金20亿元以上。

(三)优化投资环境方面。

一是软环境方面继续健全完善项目推进机制,最大限度地加快项目实施进程,促使项目快建成、快见效。

二是硬环境方面首先加快南部休闲产业区的开发,重点抓好天籁温泉度假村和乡海温泉度假村建设,打造温泉休闲品牌,实现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的互动发展;

其次是启动园区的中心商务区建设,为园区发展提供全方位的商务配套功能。

五、威海市工业园建设发展的几点启示

(一)管理模式。

从经济学上讲,园区的管理方式必须根植于当地的文化、经济背景和体制背景,具有不同的特点,大致可分为三种:

政府直接运作型。

大多分布在亚洲国家和地区,如我国台湾的新竹科学工业园区、日本的筑波科学城。

协作管治型。

以美国硅谷为代表,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共同参与高科技园区的管理。

公司运作型。

以新加坡工业区为代表。

威海市政府就是运用的政府直接运作型。

实践证明,这种管理模式是实事求是、合理有效的。

(二)组织机构。

威海市工业园管委权限较大,层次较少,人员精干,效率较高。

也就是说组织机构拥有对园区事务做出自主决策的权力,从事决策与执行决策的层次很精简,办事人员精明强干,行政工作效率高。

(三)生产效率、土地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保护。

在威海工业园区建设中,重视处理土地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一方面注意满足园区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另一方面高度重视对土地特别是农地的保护和高效利用,为长期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现在个别地方办工业园区,片面追求“形象”,以大为好,这并不符合我国的实际国情。

必须从统筹发展的高度,重视对土地等各类资源的高效利用,实行世界上最严厉的土地管理制度。

威海工业园区落户的大多数是在本行业居于领先地位的企业,技术先进,产业层次高,每亩投入不低于300万元,生产值在500万元人民币左右,土地的产出率高。

工业园严格禁止有污染企业进入园区,建成后的工业园区是一个生态环境优美的示范区。

(四)规划建设运作中的政企利益。

从政府角度看,希望占据市区或市郊海岸线的企业能迁到远离市区、让出海岸线,从而美化环境,打造旅游品牌城市。

从企业角度看,恰好赶上威海房地产升温,企业搬迁恰好可腾出市区或海岸线的土地搞房地产开发,企业趁此不仅可以还清银行债务,还可以借机赚得企业膨胀所需资金。

政府可利用新收缴的土地出让金加大对工业园的建设投入。

因此,经科学论证后决定规划建设的威海市工业园,实现了政企双赢,收到了好的效果。

(五)管理体制与建设机制。

对工业园区到底应该怎么管理,各国有不同的做法。

但总起来看,减少政府对园区事务的干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非常重要。

要形成统一的专门性管理机构,对各类工业园区实行统一管理,避免规划难统一、资源分散、重复建设等情况,形成整体合力。

威海工业园区管委的职能主要是在宏观上对工业园区的整个建设与发展作出规划,建设土地的审批主要集中到市甚至省级以上政府,打大减少了工业园区的行政管理成本。

六、加快威海市工业园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各项规划要更超前、更科学。

威海市工业园必须进一步高起点制订好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分期建设详细规划,在进一步明确总体布局的基础上,明确产业发展目标和各个专项规划。

规划是联系理想和现实的桥梁纽带,园区的规划水平决定了园区建设的档次。

工业园管委应对现已入园或将要入园的产业作深入调查研究,选择目前规模较大、前景较好、产业升级趋势较明显的块状经济作为重点,研究明确核心区块的地域位置、人才、科技、信息等支撑体系的承载乡镇、龙头企业及其重点产业的目标选择等等,并组织必要的论证、评估,视条件成熟程度,逐个发展,避免大呼隆,一哄而上。

要留足未来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外商投资、高新技术项目引进的发展空间,做到原则上能满足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园区工业发展的需要。

(二)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是现代工业园的基本要求。

没有承载项目建设的基础设施,发展产业项目就是空中楼阁。

在配套项目的建设上,一定要处理好客观需求和适度超前的关系,处理好建设规模和利用效率的关系,处理好自我完善和资源共享的关系。

在资金的筹措上,除了市政府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补助外,积极运用市场规律,募集到民间资本和外资参与园区开发建设,开辟多元化投资新路子。

(三)不断提升竞争优势。

威海市工业园建设要借助优化城市建设布局,鼓励老企业“退二进三”,促进威海市区与文登城区对接的机会,发挥好自己的优势。

要加速日韩等大外资项目向园区集聚,充分发挥园区的产业聚集和辐射带动功能,推动园区产业化、产业聚集化,使威海市工业园真正成为利用外资的示范区和承接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

  (四)不懈地优化投资环境。

投资环境是生产力、竞争力,更是和谐发展的有机组成。

威海市工业园要建立专业化的服务机构,提高服务水准。

服务不仅包括对入园企业提供快捷的服务,及时为其立项、建设,促成投产,同时,在企业投产后更要进行跟踪服务,定期走访,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实践证明,优化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降低区内企业经营成本和提升专业化园区自身水平的关键环节,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齐心协力,共同推动。

(五)拓宽招商引资领域。

目前跨国资本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吸引跨国资本的竞争也更加激烈。

建议:

一是拓宽招商的产业领域。

在新的国际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伴随加工制造业项目的转移,服务外包和为制造业提供支持的服务产业成为招商的重要内容。

二是扩宽同一产业不同的招商层面。

资本转移,直接推动了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研发环节的转移,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纷纷将地区总部和区域营运中心设向海外。

在今后的几年,这个速度会更快。

要抓住机遇,组织招商队伍走出去,有针对性地招商引资;

委托国内外知名的招商机构,实行中介招商;

优化投资环境,使企业增资扩产,吸引相关配套产业,达到以商引商;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行网上招商;

在实行立体化招商时,必须注意做好威海市工业园的形象设计和宣传,增强其知名度和吸引力。

(六)加快园内企业优化组合、转型升级。

建设威海市工业园并不是对原市区企业的简单搬迁、集聚。

入园企业不仅要在设备更新等方面要有较大投入,同时在产品开发、出口创汇、技术创新、质量保证等方面也要构建新的框架,从而使我市的优势产业在产品档次、技术含量和创新能力、企业管理等诸多方面有一个大的提高。

通过对入园企业在土地价格、税费减免、融资、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制定一系列优惠的政策措施,为企业升级创造条件。

同时,威海市工业园要为园区企业创建更为有利的条件,促进与之相关联的原材料、设备配件、产品销售市场的建设与升级。

要积极引入高校和科研机构,提升园区的产业水平。

从政策导向上立足于产业升级,尽快组建科技研发中心,对能够促进产业升级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进行集中引导、支持和攻关,加快产业技术进步的进程,促进园区产业升级和产品换代。

(七)创新理念,打造园区品牌。

一是牢固树立开放的理念。

市场经济是一个开放的经济,要提高企业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园区绝不能“划地为牢”、自我封闭,必须加强与外部的动态联系,参加全球资源配置和市场竞争,实现资本、人才、技术、服务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同时,为适应企业信息化浪潮,要加强园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和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带动园区企业信息化建设;

适应现代物流的发展,要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此外,品牌即竞争力,园区管理需要逐步探索入园企业共建品牌的路子,采用合资、合作多种方式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品牌。

(八)降低政府承担的投资风险。

威海市工业园的开发是由政府主导,进行规划、土地征用、基础设施建设,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承担了较大的投资风险。

可以考虑逐步引入公司制开发模式,从开发到管理都运用市场手段,逐步将工业园建设由初期启动开发的政府行为转化为后期管理经营的市场行为,降低政府投资风险,转移投资成本,并由此获得税收收入。

(九)避免行政体制复归。

“管委会”政府行使园区的经济社会管理职能在初期是行之有效的。

但随着工业园的进一步发展,企业增加,人口增多,会带来社会治安管理、工人子女教育、文化、卫生等一系列的社会事务需要处理。

工业园管委是否会变成一级政府,象较早设立的开发区那样,出现机构繁杂、人浮于事、负担过重等问题,甚至出现体制复归,重新导致管委行政效率低下,值得我们关注。

因此,认真抓好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巩固已有成果,总结典型经验,努力探索新的管理模式,是保持开发区长久活力的关键。

(十)把“大威海”城市化进程和威海市工业园建设结合起来。

威海市工业园的发展思路与“大威海”城市化战略是相对应的。

城市化的本质是产业和人口的集聚,工业园的功能也是促进产业的集聚,城市化的集聚功能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工业园来实现。

近年来,威海市城区规模不断扩大,与各地产业迅速发展以及专业园区的兴建是分不开的。

从城市发展角度看,城市化的实质是由工业化引起的非农产业的空间集聚,城市化的根本动力是工业化,城市化与工业化具有同根共源性。

专业化产业的集聚是我市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威海市工业园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就成为我市城市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同时,城市也是人才、知识、信息的集聚地,这为工业园区的发展、创新氛围的营造和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整体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只有把威海市工业园的空间布局纳入“大威海”城市发展体系,我市的城市化和威海市工业园的产业集聚发展才能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