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习题.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21851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必修一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必修一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习题.doc

《高中地理必修一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必修一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习题.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必修一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习题.doc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考查知识点及角度

难度及题号

基础

中档

稍难

自然灾害的概念、分类及危害

1、2、14

7、8、9、

10、11、15

中国的洪涝灾害

3、4

5、6、12、13、16

(1)

16

(2)(3)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下列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有(  )

①“5·12”汶川大地震 ②2009年初特大干旱 ③俄、美卫星相撞 ④央视新址火灾 ⑤2009年3月纳米比亚、安哥拉暴雨洪水灾害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②⑤D.②④⑤

答案:

C

2.下列选项中,属于地质灾害的是(  )

A.泥石流B.干旱C.洪涝D.台风

答案:

A

我国河流众多,其中长江流域洪涝频繁。

治理洪涝灾害是该流域综合治理的主要任务。

读长江流域1949年来发生洪涝的次数图。

回答3~5题。

3.图中洪涝次数最多的地区在(  )

A.洞庭湖平原 B.鄱阳湖平原

C.江汉平原 D.长江三角洲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信息的提取能力,同时要求了解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组成及分布。

答案:

A

4.图中洪涝次数最多的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洪涝更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量大B.支流众多

C.地势低平D.湖泊萎缩严重

解析:

根据上题的判断,该地是洞庭湖平原,由于泥沙淤积、围湖造田,湖泊面积大大缩小,对河流径流的调节能力下降,导致洪涝灾害增多。

答案:

D

5.防御长江洪涝灾害的措施中,作用最显著的是(  )

A.疏浚长江干支流河道

B.修建水利枢纽工程

C.建设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D.加固中下游地区的堤坝

解析:

四个选项表示的措施均能减轻洪涝灾害,但是修建水利枢纽工程(如三峡工程)可以在河流汛期时蓄积洪水,明显减轻下游地区洪水压力,大大提高防御长江洪涝灾害的能力。

答案:

B

6.从下表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  )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自然灾害的统计

指 标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1993~2002年

灾害数

量(次)

1110

1987

2742

2935

死亡人

数(万)

196

80

79

53.1

受影响人

数(万)

7.4

14.5

19.6

25

灾害损失

(亿美元)

1310

2040

6290

6550

A.灾害的强度减小了

B.人类社会抵御灾害的能力降低了

C.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增加了

D.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减小了

解析:

由表中信息可知,20世纪70年代以来,尽管自然灾害次数增加了,但死亡人数却在下降。

说明人类抵御灾害的能力有所提高;但灾害损失却越来越大,受影响人数也越来越多,说明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增加了。

答案:

C

阅读世界主要农业灾害的分布表,分析回答7~8题。

地区

亚洲

欧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洲

主要

灾害

种类

干旱洪水

沙漠化

水土流失

台风

龙卷风

酸雨雪灾

干旱洪水

沙漠化

蝗灾

干旱洪水

飓风

龙卷风

水土流失

酸雨

干旱洪水

水土流失

干旱

土壤盐碱化生物灾害

7.欧洲雪灾明显多于其他大洲的主要原因是(  )

A.欧洲草原面积广阔、牲畜多

B.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地表水丰富

C.欧洲冬季寒冷,1月均温低于0℃

D.欧洲冬季气候温湿,气旋活动频繁

8.南亚的孟加拉国是全球水患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水患成因有(  )

①地势低平 ②位于赤道附近,全年多雨 ③热带气旋频频侵袭 ④春季积雪大量融化 ⑤受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

A.①③⑤B.②③④

C.①②③D.③④⑤

解析:

第7题,各大洲由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差异,形成了各自的自然灾害。

欧洲冬季多雪,主要原因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温和,多气旋活动。

第8题,南亚的孟加拉国,位于孟加拉湾沿岸,地势低平,加上热带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变化强烈,雨季时洪涝灾害严重。

答案:

7.D 8.A

读我国东部地区雨带图,据此回答9~11题。

9.该图所反映的时间是(  )

A.3、4月份B.5、6月份C.7、8月份D.9、10月份

10.此时造成长江中下游受灾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B.台风C.纬度D.副高

11.此时造成长江中下游农作物生长受到威胁的原因是(  )

A.洪涝B.春旱C.伏旱D.寒潮

解析:

第9题,图中显示东部季风区内,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处于雨期,判断应处于伏旱期,发生在7、8月份。

第10题,伏旱主要是由副高控制下形成。

第11题,由于7、8月正值水稻生长季,对农业造成影响的是伏旱。

答案:

9.C 10.D 11.C

读我国旱涝灾害分布示意图,回答12~14题。

12.P和Q地常常此旱彼涝,主要原因是(  )

A.夏季风的进退 B.海陆位置不同

C.台风影响先后 D.用水季节变化

13.旱涝灾害都严重的地区多分布在(  )

A.人口稀少 B.经济落后

C.平原地形 D.高原和盆地

14.能起到旱涝兼治的工程措施是(  )

A.加强监测预报B.植树造林

C.疏散重灾区人口D.进行水利建设

解析:

本组题考查我国旱涝灾害频发的原因及旱涝灾害频发的因素,相对应的治理措施。

夏季风的进退是造成我国南北旱涝频发的主要原因,旱涝灾害多发生在地势平坦的平原地区,进行水利建设能起到旱涝兼治的作用。

答案:

12.A 13.C 14.D

15.当今世界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和成灾的强度不断上升,主要原因是(  )

A.地壳运动越来越强烈

B.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越来越大

C.风化、侵蚀作用增强

D.全球气候变暖,降雨时空分布更不均衡

解析:

地质灾害包括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

当今世界,随着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程度的加强,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和成灾强度不断上升。

答案:

B

二、综合题(共40分)

16.读图及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20世纪90年代以来,据卫星对图中A湖湖面面积的动态监测表明,该湖湖面面积春季平均2110平方千米,夏季平均3900平方千米,秋季平均3450平方千米,冬季平均1290平方千米,湖面面积较20世纪初期减少1090平方千米,容积减少57亿立方米。

1998年长江洪水流量小于1945年,但湖口水位高于1954年,湖区内136座保护千亩以上的圩堤溃决,损失惨重。

(1)图中省份气候类型是________气候;7、8两月降水不多主要是因为受________控制,此时湖面面积继续扩大主要是因为________。

(2)造成1998年洪水水位高于1954年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3)该省提出“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须治山”,以系统化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山、江、湖”的综合开发治理,请你为此献计献策:

①在山区应以治理________为重点,实施________工程;②在赣江等主要支流实施________;③在湖区实施________工程。

答案:

(1)亚热带季风 副热带高压或反气旋 长江干流水入湖

(2)流域内毁林开荒,植被遭破坏,水土流失,泥沙淤塞河流湖泊,抬高河(湖)床 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蓄洪能力减弱

(3)水土流失 封山育林 梯级开发 退耕还湖

17.下图中A地年平均降水量734.5毫米,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1.4%,1月平均气温~12.0℃,7月平均气温24.6℃。

根据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1)简述流经A地河流的水文特征。

(2)分析图示区域干旱、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自然原因。

解析:

河流水文从含沙量、结冰期、水位变化、汛期等方面分析;灾害多发的原因结合材料中的气候特征、地形图来分析。

答案:

(1)含沙量较小、冬季结冰、水位季节变化大、夏汛。

(2)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年际和季节变化大。

长时期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易引发旱灾;降水过多且强度较大,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的地区,易引发洪涝灾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