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集体备课教案.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21661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 页数:91 大小:7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二集体备课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集体备课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集体备课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集体备课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集体备课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二集体备课教案.doc

《高中历史必修二集体备课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二集体备课教案.doc(9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必修二集体备课教案.doc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和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对农民造成的沉重负担。

了解中国古代的土地集中现象和中国古代水利事业的发展。

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要适当结合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胆想象、数理分析和创新性思维,根据学参要求积极进行探究活动以强化对中国古代农业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古代中国的农业文明高度发达,为人类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进步,这是我们炎黄子孙应感到骄傲和自豪的。

通过对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学习增加历史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从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重难点突破】

重点:

1、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

2、影响农业经济的因素。

难点:

土地制度演变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问题历来是中国经济问题之核心,目前,我们还经常提及三农问题。

那么,古代中国是如何解决农业问题的呢?

古代中国农业有何特点呢?

这就是本文将要了解的问题。

一、农业的起源

1.“神农”的传说

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成为农业的始祖。

黄河流域—种植粟、麦

2.农耕格局长江流域—种植水稻

思考1:

我国古代为什么会形成南北不同特色的农耕格局?

这给你带来哪些启示?

气候不同;启示:

地理条件与经济的发展联系密切,人与自然应和谐发展。

思考2:

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自然条件、技术、水力、土地制度、政策、劳动者等。

[过渡]阅读课本,找一找:

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生产工具的革新;水利工程的兴修。

二、生产技术的进步

1、耕作方法:

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

原始农业产生“刀耕火种”“火耕”距今七八千年“石器锄耕”“耜耕”

春秋战国“铁犁牛耕”商周时期青铜农具,掌握一定技术

说明:

①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发展主要表现:

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以施肥、灌溉为代表的生产技术的提高。

②“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2、评价:

积极:

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局限:

长期以来,没有革命性的进步

三、水利的兴修

1.大禹治水

2.水利工程的兴修都江堰(战国)

郑国渠(战国)

3.王景治黄河(东汉)

4.井渠法:

主要应用于干旱地区。

[过渡]阅读课本,找一找:

古代不利于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赋税沉重;徭役沉重;土地兼并。

四、农民沉重的负担

1.沉重的赋税

封建王朝都要向农民征收比率和数额不同的赋税。

古代赋税有田租、户税、算赋和口赋(人头税)及其杂税。

农民的赋税成为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并奠定了古代帝国富强和繁荣的基础。

据史书记载:

秦始皇“泰半之赋”,使农民负担沉重。

2.繁重的徭役

秦隋王朝力役繁重,严重破坏经济,使社会动乱。

五、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形态的演变

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历史时期

土地制度

表现形式

原始社会

土地公有制

 

奴隶社会

(商周)

国王、贵族

土地所有制

井田制

封建社会

(战国以来)

以私有制为主体的

多种土地所有制

国有土地所有制

君主土地私有制

地主土地私有制

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2.古代土地私有制确立的过程

历史时期

土地制度变化的情况

表现

春秋

时期

井田制开始崩溃,

私有制开始产生。

“公田”被抛荒

私田成为私有土地

税制改革:

客观承认土地私有制

加速井田制瓦解

鲁国:

初税亩

战国

时期

各国变法运动:

从法律上废除井田制,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肯定,最终确立起土地私有制

秦国商鞅变法等

“除井田,民得买卖”

“依军功行田宅”

3.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兼并问题

◆土地兼并导致的社会问题

(1)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

因为自耕农是国家各种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土地兼并导致自耕农大量破产,使国家丧失收入来源。

(2)引起社会动荡不安。

土地兼并的膨胀导致地方豪强势力壮大,影响到中央集权的加强;也会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引发农民起义,危及王朝的统治。

【课堂小结】: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

(1)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水利工程发达,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

(2)小农经济成为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3)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封建经济的基本形态。

(4)小农是封建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5)封建国家为稳定小农,大都采取了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

【课堂讨论】:

中国古代历朝都发生民众暴动。

为什么农民会被逼上反抗的道路?

第2课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课程标准】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并进一步认识“工官”制度。

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借助历史文献进行独立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根据教科书中所提供的历史文献和图片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大胆的想象、合理的历史推理和主动的探究。

并尝试运用观察法、阅读法(包括历史文献、地图等)、访问法、调查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探究和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知道我国古代的手工业生产历史悠久、成就辉煌。

从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我们伟大祖国与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和对科学的崇尚之情。

【重难点突破】

重点:

掌握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难点:

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

导入:

你知道中国英文名称CHINA的来历吗?

说明了什么?

英文单词china是瓷器的意思,读音来自“昌南”的读音,昌南即被称为瓷都的景德镇。

说明古代中国的制瓷业特别发达,世界领先,因此瓷器成为中华文明的标志。

手工业,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

开始从属于农业,主要表现为家庭手工业。

原始社会晚期,随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脱离了农业,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

一、田庄手工业

1.田庄

——一个社会单元,一个相当完备的微型社会

2.古代田庄经济的特点

(1)田庄是地主依靠政治特权取得或兼并农民土地而形成发展起来的。

(2)田庄里的劳动者为依附农民

(3)田庄手工业主要是满足自身生产生活的需要,主要不是为了交换,田庄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

(“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

二、官营手工业——“工官”制度

1.时间:

汉武帝时

⒉含义:

政府将煮盐、冶铁、铸钱、炼铜等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商办。

⒊特点:

特殊行业的垄断性;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不计成本和奢侈性;技术工艺的高超性;各种行业的封闭性;劳动者缺少积极性。

【探究】:

手工业的经营形态

经营形态

管理方式

产品

流通方式

官营手工业

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

武器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

不在市场流通

民营手工业

民间私人自主经营

民间消费的产品

在市场流通

家庭手工业

农户的副业

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的产品

剩余部分出售

三、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

(一)织女的劳绩——纺织业的发展历程

1、新石器时代:

纺织技术已经萌芽,纺织原料最初是麻和葛。

2、商周时期:

有负责指导桑蚕生产的专职官员。

3、汉代:

花色品种多,有起绒锦,丝织品出口到地中海地区。

4、唐代:

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规模大,收取的民间纺织品多。

5、宋代:

棉花种植普及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地区。

6、明代:

出现雇工和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二)攻金之工——冶铸业

1.冶铜技术

新时器时代:

出现小件青铜器。

商周:

繁荣(如司母戊鼎)。

2.冶铁技术

春秋晚期:

出现中国最早的人工炼铁

汉代:

使用煤炭做燃料;

东汉:

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三)夺得千峰翠色来——陶瓷业的发展历程

新石器时代:

开始烧制陶器。

从商朝到东汉:

由陶向瓷过渡。

唐代:

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宋代:

五大名窑

明清:

青花瓷、彩瓷、珐琅彩。

瓷都—景德镇。

[课堂小结]概括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1)历史悠久、长期领先世界。

(2)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官、私、家庭)

(3)部门不断增多,分工日益细化。

(4)技术不断进步。

(5)布局随着经济重心南移相应变化。

课堂讨论:

为什么中国工业由古代领先世界到近代反而落后?

第3课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内容标准】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国古代商业生产和转运贸易的基本情况。

了解中国古代各朝代“市”的基本知识,深入理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过程中“市”的发展历程、主要表现及原因。

理解在中国古代商人的社会地位及其在中国经济进步中的作用,分析中国古代重农抑商的原因及影响。

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阅读有关历史文献来了解中国古代各朝代的商品生产和转运贸易的发展情况,通过观察法结合教材中所提供的历史图片和史料对中国古代“市”的发展和演进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和论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历代统治者都通过“重农抑商”政策来限制和压制商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国新的富有活力的经济形态的诞生。

联系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增强对我国经济建设的信心。

【重难点突破】

重点:

掌握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市”的发展和演变,培养历史总结归纳能力。

难点:

理解中国古代“市”在时间和空间上限制的突破和商品经济的内在联系;深入分析中国古代商人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不等的深层次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

“商人”和“商业”名称的由来。

中国人很早就学会经商,商朝人善于经商。

周武王灭商后,商朝的遗民为了维持生计,东奔西跑地作买卖,日子一长,便形成一个固定的职业。

周人就称他们为“商人”,称他们的职业为“商业”。

商业贸易作为社会经济现象的一个方面,与工农业生产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它是工农业生产发展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进步。

历史上的商业贸易现象包括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的发展等方面。

一、商业的发展

1.产生和初步发展(先秦时期)

(1)原始社会:

原始商业产生

(2)商朝:

出现了职业商人和货币。

(3)西周:

实行“工商食官”政策

(4)春秋战国:

货币形式多样,种类繁多;著名都会形成。

2.汉唐:

抑商政策,发展缓慢(?

3.宋元:

新发展---纸币出现;对外贸易陆路转为海路

4.发展新阶段(明清)

①区域性的商人形成商帮—-实力最雄厚的是晋商和徽商

徽商:

“红顶商人”胡雪岩;“遍地徽商”之说

晋商:

电视剧《乔家大院》;孔祥熙家族

②会馆的出现。

③破产农民自由出卖劳动力,成为雇工,劳动力成了商品。

◆商业繁荣的原因和表现

原因:

由于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又开通了沟通南北的大运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