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练习题(人民版).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21633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练习题(人民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练习题(人民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练习题(人民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练习题(人民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练习题(人民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练习题(人民版).doc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练习题(人民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练习题(人民版).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练习题(人民版).doc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1948年在起草《世界人权宣言》过程中,中国代表张彭春提议将孔子的一个主张翻译成“conscience”放进宣言之中,并写入了宣言的第一条“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

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

”与“conscience”对应的孔子观点是

A.礼B.义C.仁D.忠

2.(2011年5月浙江五校联考)《论语·颜渊》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

”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

“仁者,本心之全德。

克,胜也。

己,谓身之私欲也。

复,反也。

礼者,天理之节文也。

”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

A.“人伦者,天理也”B.“存天理,灭人欲”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3.(2011年1月浙江温州十校联合体)“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

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

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

”这种主张最符合下列古代哪一学派?

()

A.法家   B.儒家   C.道家    D.墨家

4.(2010年12月浙江省五校高三联考)《论语·里仁》中提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关于这一思想的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利于培养高尚的节操 B.反映了儒家的道德观念

C.符合君主专制的政治需要 D.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5.(2010年9月浙江温州高三返校联考)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

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

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

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

D.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6.(2011年5月三明市质检)最能体现“在中国古代城市管理法律制度中,礼占有重要地位”这一观点的是()

A.“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

B.“内史,周官,秦因之,掌治京师。

C.“诸于城内街巷及人众中,无故走车马者,笞五十。

D.有“穿墙而出秽污之物于街巷者,笞四十,出水者勿论。

7.(2011年1月温州八校期末联考)梁启超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说,“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

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

”他评价的这部书应是()

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B.朱熹的《四书集注》

C.李贽的《焚书》《藏书》 D.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8.(2011年4月揭阳二模)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不断探索救国之路,他们在从西方思想中寻找武器的同时,又从本民族的文化中寻找可资利用的思想材料。

下列属于可资利用的思想是()

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②“天下为主,君为客”

③以“众治”取代“独治”④“存天理,灭人欲”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9.(2011年5月徐州市三模)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的中国思想界,“以复古开新的模式完成了集古代思想之大成。

”所谓“复古开新”,主要体现在()

①先秦民本观念复兴②工商皆本思想提出

③君主专制受到批判④经世致用思潮形成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0.在编演“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扮演孟子的同学所说的台词应当是

A.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制天命而用之

11.①春秋时期,郑国发生了火灾,掌管祭祀的官员建议子产焚烧玉石向上天祈祷,②子产说:

“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

”③于是积极组织灭火。

④这说明当时以祭祀为核心的宗教意识日益淡薄,而世俗理性逐渐占据上风。

上述材料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2.(2010·北京模拟)右图是位于山东临淄城南的稷下学宫,约创办与公元前4世纪中叶,是当时中国最大规模的中华精神汇聚处,最高等级的文化哲学交流地。

稷下学宫的出现说明

A.齐鲁大地自古就有重视文化的优良传统

B.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和发展

C.儒家思想已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D.春秋时期齐鲁大地思想活跃,哲学家辈出

13.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的是

A.儒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道家思想

14.促进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最重要原因是

A.社会大变革             B.经济的发展

C.政治剧变              D.统治阶级的提倡

15.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利用儒家的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    B.“民贵君轻”的思想

C.“性善”论             D.“大一统”的思想

16.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始皇“焚书坑儒”本质上的共同点是

A.剔除不适应当时社会需要的思想    B.为加强中央集权制造舆论

C.为削弱诸侯(王国)势力提供理论依据 D.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

17.宋代新儒学所吸收的思想是

A.佛教和道教思想           B.法家思想和“经世致用”学说

C.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        D.佛教思想和“经世致用”学说

18.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

①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②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③儒家思想没有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④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 D.②③④

19.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

20.岳母刺字“精忠报国”的故事,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等,几乎人尽皆知,以上人物的价值观明显来自()

A.法家思想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墨家思想

21、当读到:

条件一:

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

条件二:

学堂上老师带读: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由此判断得出的正确答案是

A.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B.西汉对儒学的推广和太学的兴办

C.“百家争鸣”时儒学已成为蔚然大宗D.思想活跃局面的出现

22、朱熹与陆九渊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两位重要的哲学思想家、文化教育家,前者集理学之大成,后者开心学之体系,由于二人称名于同一时期,且学术观点相异,故自鹅湖之会始,二人争论不休。

那么他们最大的分歧是:

南昌市城雕·鹅湖之会

A.朱熹主张天理是万物的本原,陆九渊强调“心”是宇宙的本源

B.“天理”是不是“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

C.是否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

D.是否进行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23、“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

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

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透。

”这段话提倡的是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致良知

24.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

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的心动。

在世界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

25、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有四句流传千古、至今不衰的话: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从其内容看反映了

A.程朱理学B.阳明心学C.李贽“异端”D.经世致用思想

26、康熙称赞他说“文章言谈之中,全是天地之正气、宇宙之大道。

朕读其书,察其理。

非此不能知天人相与之奥,非此不能治万邦于衽席,非此不能仁心仁政施于天下,非此不能内外为一家。

”康熙称赞的“他”指的是

A.孔子B.荀子C.董仲舒D.朱熹

27.李贽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批判,以下对其主张的评述,正确的是

A.强调工商皆本

B.反对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

C.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D.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

28.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什么思想

A.经世致用思想            B.君主批判思想

C.自由平等思想            D.重农抑商思想

29.王夫之说: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

”依据此言论,可见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

A.反对君主专制集权          B.反对封建土地私有制

C.要求建立人人平等的社会       D.反对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

30.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

形成这两种不同观点的根源在于

A.阶级立场不同B.政治主张的分歧C.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D.社会性质的差异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0分。

31.(2010年9月浙江温州高三返校联考)(12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课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言论

言论者

思想核心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A

B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C

D

“夫人者,天地之心。

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

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

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E

F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