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2专题测试二.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073718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2.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2专题测试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必修2专题测试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必修2专题测试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必修2专题测试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必修2专题测试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2专题测试二.docx

《高中历史必修2专题测试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2专题测试二.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必修2专题测试二.docx

高中历史必修2专题测试二

专题测试

(二)

一、选择题

1.鸦片战争后中国茶和丝出口数量猛增,这一现象的实质是(  )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B.中国已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C.茶和丝的生产日益商品化

D.茶和丝的生产者获利甚多

解析 中国茶和丝的出口随着国际市场的供需要求的变化而变化,说明了中国已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故选B。

答案 B

2.19世纪中期,中国出现外商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三种新的经济成分,它们同自然经济之间的关系是(  )

A.继承发展        B.相互依赖

C.不同程度瓦解着自然经济D.既相互依赖,又相互瓦解

解析 外商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都是用机器进行生产,生产的目的也不是自给自足,而是为了外销,因此它们都对自然经济有瓦解作用。

答案 C

3.下图四条曲线反映了近代中国四种经济力量发展趋势,其中最能体现时代进步潮流的经济形态是(  )

A.① B.②

C.③D.④

解析 根据①②③④四种经济产生和灭亡的时间判断①是自然经济;②是外国资本主义在华经济;③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④是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以上四种,只有③能体现时代进步的潮流。

故选C。

答案 C

4.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除了继续增加商品销售外,还大量向中国输出资本,这些资本输出的表现方式有(  )

①建工厂 ②开设银行 ③修建铁路 ④开矿山 ⑤输入纺织品

A.①②③④B.②④⑤

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

解析 输出资本即从本国带钱到中国,利用中国的劳动力建立工厂和生产成品获利,而商品输出即在本国生产好成品到中国销售获利,纺织品属于商品,故只要排除⑤即可。

答案 A

5.怡和洋行是最著名的老牌英资洋行,1832年7月1日在中国广州成立,从事与中国的贸易。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有关怡和洋行的说法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1835年在广州从事鸦片、茶叶买卖

B.1839年游说英国政府与清政府开战

C.1842年将总公司从广州迁至香港

D.1857年在汉口合法开办怡和棉纺厂

解析 鸦片战争前,广州是唯一的对外贸易城市,1842年英国割占香港岛,故A、B、C三项的行为是可能发生的。

汉口成为通商口岸是根据1858年《天津条约》的规定,1857年洋行不能在汉口设立工厂。

另外,1895年《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开办工厂,其他国家得以“一体均沾”,故1857年怡和洋行不能在汉口开设合法工厂。

答案 D

6.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极快,到一战结束时,在中国的经济结构中占绝对优势的是(  )

A.传统的自然经济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C.外国资本主义D.官僚资本主义

解析 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生命力极其顽强,到1920年,中国的所有新型产业只占7.8%,传统产业占92.2%左右,到新中国成立前夕,传统自然经济在全国仍占60%以上。

答案 A

7.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

这里反映出的观念意识是(  )

A.实业救国思想B.重农抑商思想

C.工商皆本思想D.自由放任思想

解析 张謇是中国清末“实业救国”思想的代表人物,他们试图通过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

答案 A

8.与19世纪中晚期相比,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条件是(  )

A.自然经济的解体B.外商企业的刺激

C.列强的大力扶植D.政府奖励实业

解析 从题干来看,是要找这两个历史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条件有什么不同,自然经济解体,外商企业的刺激,这是两个时期的共同点,所以A、B两项是错误的。

西方列强更不会对中国的民族工业进行支持,所以C项是错误的,中华民国成立后,鼓励发展实业,所以D项是正确的。

答案 D

9.陈旭麓指出: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这场战争指的是(  )

A.中日甲午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抗日战争D.鸦片战争

解析 根据时间“1514年又过了325年”,即1514+325+1=1840年,正是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也符合中国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故选D。

答案 D

10.瑞蚨祥于1868年创建于山东济南,创始人孟鸿升是济南府章丘县人,1893年瑞蚨祥设立了北京分号,即北京瑞蚨祥绸布店,下列选项中与瑞蚨祥属于同一性质的企业是(  )

A.江南制造总局B.上海发昌机器厂

C.开平煤矿D.轮船招商局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工业兴起有关知识的记忆与理解。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判断瑞蚨祥的性质。

根据时间和企业经营的内容可知,它要么属于洋务企业,要么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洋务企业创办于19世纪60~90年代,前期创办军用工业,后期创办民用工业。

瑞蚨祥创办于1868年,是私人兴办的布店,不属于洋务企业。

与其性质相同的是上海发昌机器厂。

A、C、D为洋务企业。

答案 B

11.茅盾在小说《春蚕》中写道:

“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河里自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

”这段材料从根本上反映了(  )

A.商品经济对小农经济的冲击

B.农民阶级的愚昧落后

C.自然经济已经退居次要地位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 本题实际考查的是外国列强在中国倾销商品对中国传统的小农业造成的冲击,使之逐渐解体,所以只有A符合题意。

答案 A

12.“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

“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及在兰州办的毛纺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

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

”此材料说明对他的排挤和打击主要来自(  )

A.官僚资本B.外国资本

C.封建官府D.地主阶级

解析 刘鸿生的企业原来在上海,抗战时期内迁到重庆,重庆是国民政府管辖区,所以主要的打击一定是来自官僚资本。

故选A。

答案 A

13.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说明在“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国家富强”两大任务上,正确的主张应是(  )

A.先独立才能富强B.同时并举

C.先富强后独立D.都不可能实现

解析 近代中国人民面临上述两大任务,这两大任务中“争取民族独立”应是第一位的。

正是由于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工业发展艰难,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

民族独立是民族富强的前提,二者不可颠倒。

并举实现两大任务是不现实的。

答案 A

14.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这在当时主要表现为(  )

A.外国人在通商口岸兴办工厂

B.中国自然经济迅速崩溃

C.中国出现近代工业

D.外商在华收购原料,倾销商品

解析 鸦片战争以后,列强利用特权从中国低价收购原料,同时倾销商品,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答案 D

15.马克思说:

“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

”这一“解体”最初表现为(  )

A.封建的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逐渐分离且日益商品化

B.自然经济和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并存

C.小农经济被多种经济成分所取代

D.封建经济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所取代

解析 自然经济的最大特点就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所以二者发生分离的过程就是这种经济解体的过程,故选A。

答案 A

16.下列关于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繁荣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①辛亥革命的推动和影响 ②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③政府提倡用国货 ④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 本题适用排除法。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繁荣的原因中并没有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这一项,因为当时,中国的政府是中华民国政府,并不是清政府,所以带④的选项都错误。

答案 B

17.1892年,张弼士在烟台创办“张裕葡萄酿酒公司”获得了巨大成功。

在总结“张裕”创业史中他写道:

“备历艰阻”、“掷无数之金钱,耗无量之时日,乃能不负初志”。

张弼士的“初志”应是(  )

A.推翻满清政府B.支持革命事业

C.争创中华第一品牌D.实业救国

解析 结合张裕公司创立的时间与背景,即可得出张弼士等人主张“实业救国”,故选D。

答案 D

18.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创办的民族工业发展很快,但很快走下坡路,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

A.近代中国矛盾错综复杂

B.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C.外国列强的侵略是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根本原因

D.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解析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在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而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国家又卷土重来,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使刚刚有所发展的民族工业萧条下去,故选C。

答案 C

19.下列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经历了近90年的发展史 ②是中国近代社会进步的基础 ③始终受到反动政府的阻碍和限制 ④外国对华经济侵略对其发展有阻碍和促进的双重作用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

解析 本题适用排除法。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也曾得到过反动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例如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以后,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例如“币制改革”、“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所以③是错误的。

答案 C

20.《马关条约》中规定: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

”从中可以看出导致中国近代以来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一个因素是(  )

A.外资工业在中国的兴起

B.民族工业没有技术优势

C.民族工业没有资本优势

D.外资工业享有免税特权

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这是《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商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的条款,欧美列强援引“片面最惠国待遇”条款也享有同样的特权,这是中国近代以来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原因之一,故选D项。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有四家由澳大利亚归国华侨兴办的百货公司:

先施、永安、新新、大新,它们不仅给当时的上海人带去了最时髦的购物方式,还初步形成了中国最早的百货业。

在那个提倡“实业救国”的年代,这四大百货公司成为华人资本的一个典范,孙中山先生就对百货业特别有兴趣,他本人还购买过“先施”公司的股票。

而四大百货公司的成功并不是一夜成就的神话。

材料二 四大公司对中国近代商业的创新还有很多。

比如,1917年的上海,女子就业人员非常稀少。

但是,先施公司却率先雇佣女店员。

永安公司不仅紧随其后,还把出众的女店员,比如把销售康克令金笔的小姐当作明星一样来宣传和炒作。

还经常在商场内组织职工进行大型时装表演,并首创企业生活类杂志《永安月刊》来引导消费。

另外,发行礼券、代客送货、商品操作表演、美容表演、邀请电影明星演唱、赠送奖金等一系列促销手段,都是这一时期具有永安特色的销售方式,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材料三 顾客至上、职员统一管理、广泛吸纳人才、培养后备力量、为员工谋福利、树立企业的社会形象,这些是现今全世界通行的管理措施,而在半个多世纪前的上海四大百货公司已经广泛实施了,它们就是四大百货公司屹立商场屡试不败的法宝。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上海四大百

货传奇:

实业救国时代的归侨梦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海四大百货公司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能够成功崛起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上海四大百货公司兴盛的主要原因。

(3)上海四大百货公司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工商业发展的缩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工商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1)题依据材料一进行提炼。

(2)题结合材料二、三从诚信经营、管理得当、思想解放、吸纳人才、经营方式等方面来概括。

第(3)题从社会环境、列强侵略等方面进行概括作答。

答案 

(1)①华侨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下,乐于投资;②四大百货公司创造的“最时髦的购物方式”的影响;③孙中山等辛亥革命名人的支持和投资;④国民政府推行一系列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的促进;⑤上海城市的迅速发展。

(2)①顾客至上,诚实守信;②职员统一管理,采用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方式;③广泛吸纳人才,培养后备力量;④思想解放,如雇佣女员工并予以宣传和炒作;⑤为员工谋福利、树立企业的社会形象;⑥组织文艺表演和定期促销,以吸引顾客。

(3)①长期的战乱和战争破坏,没有安定的社会环境,正常的商业受到影响;②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③列强侵略阻碍:

抗日战争中日本的破坏与掠夺,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商业的涌入;④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凋敝,人们的购买力低,限制了商业的发展。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

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纱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

——《东华续录》

材料二 机器缫丝创于简村堡陈启源,名曰“丝偈”,以其用机器也;……独是洋庄丝获利,则操土丝者益少。

辛巳岁(1881年),蚕茧歉收,土庄丝愈寡,至市上无丝可买,机工为之停歇,咸归咎于丝偈之网利,群起而攻之。

织机工人素性浮动,一倡百和,纠合数千人毁拆丝偈。

先毁学堂乡一间,次将及于简村,与陈启源为难……由是各丝偈闭歇。

——《南海县志》

材料三 张季直(注:

张謇1853~1926年)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

他独力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30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

终于因为他开辟的路子太多,担负的事业过于伟大,他不能不抱着许多未完的志愿而死。

——胡适《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新法”指的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法”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说明各丝偈闭歇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胡适说张謇“做了30年的开路先锋”,结合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具体史实,分析张謇创办民族企业的有利条件。

(4)综合上述材料,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答案 

(1)新法是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或近代工业。

背景: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最主要原因)一方面瓦解着中国的自然经济(商品和劳动力市场),另一方面传播了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生产方式;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企业的诱导。

(2)机器缫丝排挤了手工缫丝业,手工缫丝者失业,怨恨机器缫丝,聚众捣毁丝偈,所以各丝偈只得歇业。

总之新的生产方式受到旧的生产方式的阻碍,发展艰难。

(3)甲午战争以后,中国出现了一个兴办实业的热潮。

有利条件有二:

自然经济的进一步瓦解,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提供了有利条件;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有利条件有四:

辛亥革命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欧洲各国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实业救国”思潮。

(或答以下要点也可:

北洋政府的鼓励;丰厚的利润,吸引其他资本向工业资本转移;不少商人、资本家纷纷成立各种实业团体,以维护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国内工业)

(4)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在产生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因此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有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双重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