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三《旅游地理》知识点总结.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19143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修三《旅游地理》知识点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选修三《旅游地理》知识点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选修三《旅游地理》知识点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选修三《旅游地理》知识点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选修三《旅游地理》知识点总结.doc

《选修三《旅游地理》知识点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修三《旅游地理》知识点总结.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选修三《旅游地理》知识点总结.doc

选修三《旅游地理》知识点总结

一、现代旅游

1.旅游的发展:

古代旅游、近代旅游、现代旅游。

2.现代旅游的特点:

旅游主体的大众化、旅游形式的多样化、旅游空间的扩大化、旅游目的的娱乐化

3.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

食、宿、行、游、购、娱。

关系:

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

旅游交通旅游六要素的核心:

游增加旅游收入的重要途径:

购、娱

▲二、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1.拉动经济发展

消极影响:

旅游业的不稳定,导致区域经济的不稳定;旅游业的发展导致消费品和房地产价格上涨

2.促进社会文化繁荣

3.影响区域环境

三、旅游资源

1.旅游资源的类型:

(1)自然旅游资源:

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

(2)人文旅游资源:

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

2.旅游资源的特性:

多样性、非凡性、可创造性、永续性

▲四、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1、旅游资源

①资源价值:

a.美学价值(景区对游客产生吸引力,最根本的原因是它们具有美学价值。

包括:

在山水风景、动植物、变化万千的气象、气候上的季节变化中体现的动与静、刚与柔、旷与幽等不同美感)

b.科学价值(指:

在地学上往往具有某种典型性)

c.历史文化价值(历史上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工程建筑等的价值)d.经济价值

②旅游资源的组合状况,以景观群为宜③旅游资源的特色和集群状况

2地理位置与交通(重要条件之一)

3客源市场(对客源市场的分析与评价,是进行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提)

主要指标:

a.客源地(其形成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多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

b.客源地与旅游地之间的距离(靠近主要客源地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和利用的价值高)

c.游客的相关情况d..游客量的季节变化与停留时间

4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地区接待能力、游环境承载力

▲.我国发展“红色旅游”的意义

对国家:

①是促进中国旅游业更大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②是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的需要

③是帮助革命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需要

④推进中西部旅游,进一步增强中国旅游业发展后劲的需要。

对游客:

1学习了革命历史知识,接受了革命传统教育2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

五、旅游景观的欣赏

1.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1)自然美

①形象美:

雄、奇、险、秀、幽。

②色彩美:

春翡、夏翠、秋金、冬银

.③动态美:

山为水动,水回山转。

④朦胧美:

烟、雨、云、雾。

(2)人工美①古典园林:

不出城郭,享山林之美。

②民俗风情美:

民间风俗和传说。

③书画、雕塑艺术美:

人造景物。

2.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

(1)把握观赏位置

①选择适当的距离;

观赏距离

旅游景观

观赏效果

远观

峰峦

雄伟峻秀

近观

峡谷、幽洞、一线天

置身其中,方知其妙

适当距离仰视

瀑布

兼收其形、色、声、动之美

②观赏角度的选择

景观

观赏位置

实例

地貌的酷似造型

特定观赏点

路南石林中的阿诗玛、黄山的石猴观海、肇庆的七星岩

面积较大的江河湖海

位置较高的亭台楼阁之上俯瞰

洞庭湖、鄱阳湖、长江、黄河

较小的湖沼池塘

在低临水面的亭、榭、廊、阁上观赏

西湖、北大未名湖、济南大明湖

③沿着一定风景线动态观赏。

如:

桂林山水

(2)把握观赏时机①把握观赏季节;②把握观赏时间及天气;③把握确切观赏时机。

景观类型

景观举例及其最佳观赏时机

随季节而变化的自然景观

清明踏青、重阳登高、秋赏红叶、冬观腊梅;杭州西湖——春季最好(那时桃花盛开,嫩柳披金,苏堤白堤,桃柳间杂,美不胜收);北京香山红叶——金秋时节最佳;“冰城”哈尔滨——冬季;松花江、太阳岛——夏季;海南岛——每年的11月前后(气候犹如春末夏初);黄山、庐山——宜夏季观赏(因为夏季雨水多,山中多云雾,景致富于变化,且兼收避暑之效)

随气象和时间而变化的自然景观

日出、落霞之美;溪泉的水汽蒸腾,林间的浓绿欲滴,山石的云雾缭绕,奇峰的霞光照耀——朝暮观赏;浙江的钱塘江大潮——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山东蓬莱的海市蜃楼、四川峨眉山的佛光——特定的气象条件下出现

人文景观

赛龙舟——阴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举行;内蒙古那达慕大会——每年一次,每次数日,多在夏秋季牧草繁茂、牛羊肥壮时举行

(3)抓住景观特色:

有重点、有目的地观赏。

例:

园林的构景手法——主配(即主景和配景)、层次、框景、借景

(4)领悟自然与人文和谐;①和谐生美;②一方山水一方情。

(5)以情观景①综合感受;②发挥想象;③移情于景、情景交融;④登山涉水、求质求真。

3.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

(1)黄山风景名胜区:

①自然景观;②黄山四绝: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类型

成因

奇松

a.悬崖绝壁的生存条件(岩石坚硬、土壤贫瘠)b.黄山松根部释放酸性物质,溶解、侵蚀花岗岩体c.植物向阳的特性d.黄山山谷风大的影响,云雾变换多端。

怪石

在奇峰的基础上,通过外力的风化和侵蚀作用而形成的

云海

a.黄山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b.山高谷深,林木繁茂,日照时间短→湿度大,水汽多,容易成云致雾c.峰顶和谷底、向阳处和背阴处温差大,以及受山谷风的影响→水分蒸发速度不同。

温泉

地表水下渗受热,或地下水与地下炽热的岩体相接触,变成地下热水或蒸汽。

地下热水沿着断层或裂隙上升到地表,形成了温泉。

(2)澳大利亚大堡礁风景区:

①自然景观;②成因:

珊瑚礁。

▲大堡礁的形成原因:

a.大堡礁附近海域为热带:

水面温度高达21-38℃b.温度的垂直变化和季节变化都比较小。

c.平均盐度高,达3.5%d.海水清晰度高e.水面较平静f地壳缓慢下沉

(3)中国云南元阳梯田景区:

①梯田人文景观;②梯田是哈尼族人辛勤汗水的结晶。

地理位置:

位于云南省南部,与昆明相距290千米。

▲元阳梯田的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

哀牢山区一年四季有来自印度洋的水汽,附近元江水汽蒸腾升空,形成了连绵雨水。

人为原因:

当地人修建水渠网络,引山泉溪流进田,解决水源问题。

(4)法国巴黎塞纳河畔的古城区:

①人文景观;②古代建筑众多:

埃菲尔铁塔、卢浮宫。

①塞纳河概况:

由东南向西北穿过巴黎,水位稳定,少洪涝,全年不冻,利于航行。

被法国人称作“母亲河”。

②塞纳河畔的建筑艺术和名胜古迹:

埃菲尔铁塔、戴高乐广场、爱丽舍宫、卢浮宫、巴黎圣母院等。

六、旅游开发与保护

1.旅游规划

(1)旅游规划的基本内容:

交通条件、其他基础设施、住宿设施、其他旅游设施和服务设施

(2)旅游景区规划设计。

2.旅游景区开发中的不和谐音及其启示

不和谐音:

1品牌之争2重复开发现象严重3低水平开发屡见不鲜4不顾市场需求,盲目开发

启示:

旅游景区不做规划,只会造成旅游资源的浪费、旅游环境的破坏、旅游景区的低效益

3.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

(1)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a.污染

b.对生物的危害(捕猎野生动物、采集野生植物、干扰生物的生活习性、阻断生物的迁徙路线、甚至导致某些珍稀物种的灭绝)

c.开发建设和游人对地表环境、自然资源的破坏(如:

造成水土流失、土壤板结、滑坡、雪崩等)

d.对视觉效果的破坏

(2)对社会环境的破坏:

a.对传统社区文化的破坏b.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c.旅游热点地区过度城市化造成的一系列城市问题(如城市景观破坏、建筑物过于密集、交通拥挤等)4.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

(1)旅游环境容量

(2)旅游环境保护(教材60页)。

七、做一个合格的现代游客

1.设计旅游活动

(1)了解旅游者的出游愿望和能力:

旅游动机、经济承受能力和闲暇时间

(2)收集旅游地的信息:

旅游资源的特色、旅游地的时空可达性、旅游地的服务设施和条件、大致的旅行费用

(3)确定旅游目的地,选择旅游线路

选择最有名的旅游地、选择与居住地环境差异大的旅游地、选择最小旅游时间比

(4)保证旅游安全:

交通安全、旅游地的自然环境状况、旅游地的社会状况

2.参与旅游环境保护

例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出访中亚四国,引人注目地提出了关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对于当今复兴丝绸之路、加强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的经济贸易和其他各种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二 “丝绸之路”是世界上线路最长,影响最大的文化线路,是东西方之间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

我国与中亚国家联合开展的“丝绸之路”跨国申遗工作已经启动,中、哈、吉三国于2013年1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提交了丝绸之路申遗文本。

材料三 古“丝绸之路”路线图。

(1)分析古“丝绸之路”沿线旅游资源丰富多样的原因。

(2)指出古“丝绸之路”沿线旅游开发的主要不利条件。

解析:

(1)题,“丝绸之路”沿线自然条件差异显著,因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旅游景观以及相应的人文旅游景观,因而旅游资源丰富。

(2)题,该题为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逆向设问。

从游览价值看,“丝绸之路”线路长,导致景点分布分散,地域组合状况差;从地理位置和交通来看,远离客源市场,交通通达性差;从地区接待能力来看,经济落后,开发资金短缺,导致地区接待能力差;“丝绸之路”沿线多干旱区域,自然条件恶劣。

参考答案:

(1)古“丝绸之路”沿线自然环境差异较大,形成丰富多样的自然旅游资源;沿线各地历史、文化、民俗等各有不同,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差异显著,人文旅游资源丰富。

(2)沿线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自然条件恶劣,环境承载量小;景点分散,地域组合状况差;交通通达性差;远离客源市场;经济落后,开发资金短缺。

例2.(2013·全国卷Ⅰ)2012年6月21日,我国正式公布在海南省设立三沙市,管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

三沙市岛礁面积约13平方千米,是我国人口最少、海域面积最大的地级市。

三沙市以其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强烈地吸引着游客。

下图示意三沙市的地理位置。

据此回答问题。

说明三沙市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及当前旅游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

解析:

三沙市旅游资源的独特性表现为热带海域风光和珊瑚礁景观;由于三沙市旅游环境承载量较小,所以在开发中要注意保护,避免对旅游资源的破坏和环境污染。

答案:

独特性:

热带海域风光;岛礁(珊瑚礁)景观。

应注意的问题:

做好旅游规划;保护海洋生态环境;适当配置旅游服务设施,保障生活用品供给;处理好旅游环境容量与旅游规模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