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案---最终doc.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16954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案---最终doc.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案---最终doc.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案---最终doc.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案---最终doc.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案---最终doc.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案---最终doc.doc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案---最终doc.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案---最终doc.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案---最终doc.doc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王亚绒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的原因、表现。

②识记洋务派代表;洋务运动的内容;理解洋务企业的性质;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和影响。

③理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的原因、影响和特点。

④探究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洋务运动与中国资本主义产生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分析、讨论图文资料,情景再现;对比分析,情景、问题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列强的入侵一方面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另一方面为中国的近代化创造了条件。

②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它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的开端。

③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为中国人学习西方,振兴中国提供了物质基础。

【学情分析】

根据高一学生的年龄特征、思维规律、历史知识储备等综合因素,学生对于自然经济理解的因素有一定难度,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概念需要老师定义。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

重点突破:

通过史料的列举及对历史材料的分析得出结论。

2、难点:

洋务运动的评价

难点突破:

通过对洋务运动的描述推论出原因及影响。

【教学方法】

鉴于学生的历史学习现状,采用教师引导学习和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相结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自主构建知识结构,教师最后进行引导和评析。

整个课堂形成一种师生动、生生互动的合作学习的场景。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多媒体展示图片“男耕女织是中国自然经济的生动写照”及黄梅戏《天仙配》唱词。

教师讲述:

请同学们看一下这张图片,这张图片在书中的第40页也有。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是中国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特征与写照,它成为中国平民百姓对幸福生活的一种理想追求。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正是这种经济模式的生动写照。

自然经济有着较强的稳定性,因而在我国延续了几千年,但自然经济是与落后的生产力相联系、相适应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它必将解体。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近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和经济结构变动的相关内容。

【板书】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1、概念:

(多媒体课件打出自然经济的相关概念)自然经济是与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形态,男耕女织是其鲜明的写照,它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的产物,有着生产规模小、经济单位分散、生产技术守旧、生产环境封闭等特点,在与之相适应的封建社会里自然经济曾发挥过重要作用,直到我国封建社会末期仍占统治地位。

自然经济本身不是为了交换,而是为了满足生产者本身需要,这样就使得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教师讲述:

在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长河中,自然经济始终占据社会经济之主导地位。

自然经济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后逐渐走向解体呢?

(引导学生看书中的引言部分,多媒体课件打出引言部分)

2、原因:

①由课本引言部分提问:

鸦片战争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学生回答:

资本主义的入侵是主要原因

教师引导:

鸦片战争后,因洋布充斥市场,松江、太仓的布市很快萧条。

也就是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资本主义的入侵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

②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是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条件。

列强除了向中国倾销商品之外,还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品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商业流通空前活跃。

国内市场进一步扩大,特别是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在流通中比重的加大,不断诱使着农业生产的目的由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向商品经济的交换转化。

3、表现:

教师提问:

自然经济的解体表现有哪些?

(看书并回答)

学生回答:

①个体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分离。

教师讲述:

鸦片战争后,由于洋纱的涌入、洋布的输入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和农家的“织”与“耕”分离。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学生回答:

②农业生产进一步商品化。

列强对中国农副土特产品的大量收购,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也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

农业生产进一步商品化。

4、影响

①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

②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积极)

③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逐步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

(消极)

看问题要从两个方面来看,我们首先来看一下他的积极影响。

自然经济的解体,是历史的进步。

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一直实行的是重农抑商的政策。

在重农抑商政策下,自然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商品经济的发展却是举步维艰。

那么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的过程中,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而伴随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发展资本主义所需要的商品市场得到进一步扩大、大量的雇佣劳动力被解放出来、货币财富也逐渐积累,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确立的前提条件。

所以说自然经济的解体也就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我们再来看一下它的消极影响,我们刚刚提到,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的直接原因是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之后,列强得以进一步向中国倾销工业品,掠夺原材料,中国市场也就逐步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附庸。

总结过渡:

列强的入侵一方面客观上为中国的近代化创造了条件,但另一方面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那么面对列强的经济侵略,守旧的清政府又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呢,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本课的第二个部分——洋务运动

板书:

二、洋务运动

(1)洋务运动的兴起:

教师讲述:

首先看一下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爆发时,清政府面临着内忧外患的窘境。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内忧”,(请一位同学来讲一下当时的国内情况)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国内的阶级矛盾进一步的激化,于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外患”,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大大膨胀,中国的国门逐渐被打开。

1、背景:

内忧外患

2、时间:

19世纪60——90年代

展示几张洋务派的图片,并简单地介绍他们。

中央的奕訢,地方的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PPT展示:

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材料:

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

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

【问题探究】通过材料分析思考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解答】

①学习外国先进机器、技术

②消除内患,抵制西方侵略

③最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3、目的:

维护清朝统治。

4、代表:

中央:

奕訢地方:

曾国藩李鸿章 左宗棠张之洞

(2)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①前期:

以“自强”为旗号,创办军事工业如曾国藩的安庆内军械所(最早),李鸿章的江南制造总局(最大),

②后期:

提出“求富”口号,创办民用工业如李鸿章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③此外,还包括:

创办近代海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采取图文并茂的方式讲解。

洋务派在前期(19世纪60、70年代)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主要军事企业有.1861年,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军械所,是中国最早的近代军事企业。

而后1865年,由曾国藩支持,李鸿章筹办,在上海成立了江南制造局,这是洋务派创办的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

生产的产品主要有枪支、大炮、弹药、钢铁、造船等,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

在这我们需要知道这些军事工业所生产的产品是用作军队使用。

洋务派在后期(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打出"求富"旗号,兴办民用工业.这些企业的建立,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各军工企业燃料、材料的需要,一方面是为了获取利润,即"求富".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开办的轮船招商局是中国第一家轮船公司,是洋务派兴办的第一个民用工业.从7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以官督商办、官商合办或官办等形式,兴办了几十个民用企业.有些民用企业已经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中国正式筹建海军的活动,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中期.1874年日本出兵侵略台湾,清朝朝野上下基本一致地认识到建立海军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到80年代中期,近代海军初步建成,它包括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北洋海军.清政府于1885年设立了海军衙门.

洋务运动兴起后,对翻译、科技、军事等人才的需要日益迫切.举措:

一是创办了新式学堂,如京师同文馆,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

二是派遣留学生,开创了近代教育的先河.这些留学生不但学习到了外国语言文字和近代自然科学、军事技术以及某些社会科学知识,而且得以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情况.他们中的不少人,在以后的政治、军事、外交和经济文化活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失败:

1、标志:

清军在甲午战争中的中的失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2、失败原因:

【教师讲述】:

洋务运动的结局:

失败告终

【学思之窗】究其失败的原因先通过一则材料来看:

晚清维新思想家郑观应批评洋务运动,他说:

“西人立国……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

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

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

【教师提问】:

你认为郑观应的批评是否有道理?

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解答】:

(1)有道理。

(2)原因:

①郑观应认识到了社会制度层面的“体”与科学技术层面的“用”之间不是等同的关系。

②郑观应认识到当时中国的落后最根本是社会制度的落后,而不仅仅是科学技术的落后。

③基于上述认识,郑观应批评洋务运动遗体求用,舍本逐末,也就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反映了当时有些人对中国落后原因的认识又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有道理,并且通过此我们可以得出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①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

(根本原因)

②列强不希望中国富强。

③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

④中央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

(4)评价

a、积极意义:

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①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②培养了一批科技外交人才,选送留学生,开近代教育的先河。

③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瓦解了本国的封建经济。

④为中国军事近代化创造了条件。

⑤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b、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没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的局面,其结果也未能真正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

洋务运动的破产,说明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富强起来,洋务派想以此达到维护清王朝统治的目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过渡:

洋务运动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最终失败,但创办了近代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引进了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无疑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开端,对中国早期现代化起了推动作用,客观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本课的最后一个部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板书: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原因:

①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是资本主义产生的前提。

(从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讲起)

②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③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

④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办厂。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受外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