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测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136099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1.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测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高考历史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测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高考历史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测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高考历史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测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高考历史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测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测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

《高考历史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测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测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测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

综合所学知识判断,该国家是A

A.英国B.俄国C.美国D.法国

9.(2011年海南省单科历史12)有历史学家说:

“在1870年以后大约40年里,并非仅仅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在世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D

A.殖民扩张B.资本输出C.文化传播D.工业革命

10.(2011年海南省单科历史13)从19世纪90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

到20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0.9%的3万多家大型企业占有3/4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

上述现象说明C

A.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集中B.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

C.生产集中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D.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

二.非选择题

1.(2011年新课标文综4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

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

这一进程起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到欧洲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

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

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

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

——世界史视角下的

西方崛起(1500—1850)》

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

(要求:

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略。

2.(2011年江苏省单科历史23)

近代世界史中,英国在政治变革与经济发展方面远远走在其他国家前列,由此成为现代化潮流的“领头羊”。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七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

———奇波拉《欧洲经济史》

材料二从18世纪70-80年代起,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出现了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

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

———刘成等《英国:

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

材料三1796年时,120名下院议员是贵族或贵族子孙,占下院总人数的21%,还有数百人与贵族有亲戚关系,或者是在贵族的赞助下当选的,二者加在一起,超过全院人数的70%。

———程汉大《文化传统与政治变革》

材料四(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这一革命把经济力量的中心完全转移了。

……1830年的资产阶级,同前一世纪的资产阶级是大不相同的。

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

于是必须同贵族进行一次新的斗争。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

(5分)

(2)材料二中“保守主义的政治”是如何建立的?

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时期保守主义政治的特征。

(4分)

(3)材料四中“一次新的斗争”指什么?

依据材料四,概括这次斗争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

谈谈现代化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2分)

答案要点:

(1)原因:

君主立宪制(或资产阶级代议制)提供的政治保证;

资本的原始积累;

圈地运动提供的自由劳动力;

国内外市场的扩大;

手工工场时期的生产技术进步。

(2)建立:

通过光荣革命(或《权利法案》)而建立。

特征:

议会取代王权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贵族控制议会;

工业资产阶级未能充分参与政权。

(3)新的斗争:

1832年议会改革运动。

原因:

经济发展与政治之间出现了矛盾;

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地位的提高;

工业资产阶级参政愿望的增强。

(4)关系:

政治变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保证;

经济发展又推进政治变革。

3.(2011年上海市单科历史39)

工业年代

材料一:

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变化(1500—1900年)

材料二:

英、美、中,印四国产品在世界产量份额中的变化(1750—1900年)

1750年(%)

1830年(%)

1860年(%)

1900年(%)

英国

1.9

9.5

19.9

18.5

美国

——

2.4

7.2

23.6

中国

32.8

29.8

19.7

6.2

印度

24.5

17.6

8.6

0.7

材料三:

黄君(黄佐卿)于光绪七年(1881年)建丝厂于沪上。

丝车仅一百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惟是时女工都无充分训练,工作不良,丝质随劣;

且所有出品须运往外国市场,向绸商兜售,输运需时,周转为难。

自光绪八年至十三年,营业失败,资本损耗殆尽.光绪十三年后,丝厂事业逐渐发达.丝车自一百部增至九百部。

后法国绸商渐知中国除土丝外,亦有机制厂丝可供应用,乃相率电请驻沪洋商就近来办.此项办法始自光绪十九年,迄今三十余年,未尝变更也.

问题:

(27分)

(1)材料一体现了英国在两次工业革命中的什么特点?

(2)你能从材料二中提取到哪些信息?

(6分)

(3)材料三中的丝厂经历了怎样的变迁?

(4)基于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两次工业革命影响的看法。

(15分)

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

(1)答案1.能发现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特征。

•从两次工业革命之同的比较来看,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经济推动力更大

答案2:

仅描述曲线的变化情况。

(1分)

•英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逐渐提高

其他答案。

(0分)

(2)答案1:

能在数据之间建立起两组关联,并描述其特征。

•19世纪30年代前中印产品在世界中所占份额高于英国,到20世纪初已落后于英国

•20世纪初英美产品在世界中所占的份额超过中印,美国在20世纪初超越英国

能在数据之间建立起一组关联,并描述其特征。

(3分)

•20世纪初英荧产品在世界中所占的份额超过中印,美国在20世纪初超越英国

答案3:

分别描述各国产品的份额变化情况。

•英国产品在世界产量中的份额不断上升,中国的份额不断下降

(3)答案1:

从材料中找到两个变化。

•工厂规模逐渐扩大;

产品对外销路逐渐畅通。

•丝车数量从100部增至900部;

从兜售到采办。

从材料中找到一个变化。

•工厂规模逐渐扩大

(O分)

(4)(15分)答案l:

能对材料进行抽象提炼,并结合材料进行论述。

(13—15分)

材料与史实:

运用充分;

运用较充分。

抽象视角,如工业革命与现代世界体系的形成。

论述:

论述充分;

论述较充分。

叙述:

叙述完整流畅形成结构。

能在多个线索或材料之间建立起联系,并对此作出解释。

(8—12分)

视角:

从两个以上角度展开分析,如工业革命的双重后果。

论述不够充分。

叙述形成结构;

叙述连贯流畅。

使用多个线索或材料,进行单一纬度的解释。

(3—7分)

运用较多材料;

运用较少材料。

提炼出一个视角。

如,工业革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叙述完整流畅;

仅能列举。

答案4:

找到一个线索或材料即得出结论。

(1—2分)

其他答案:

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回答与问题无关或同义反复。

4.(2011年四川省文综39)

科学地开发和利用能源才能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

材料一

煤炭在工业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到18世纪,木材一直是最主要的燃料,巨大的木材消耗使森林锐减。

引起木材严重短缺。

但西欧大量的煤炭资源都储藏在英国,且储藏在水路交通方便、毗邻商业中心和熟练工人密集的地方。

储藏集中以致必要挖掘技术的具备。

使煤炭成为木材的替代品。

煤炭资源的优势支持了不断扩大的铁器制造和蒸汽机的应用。

在这一点上,英国的经验与中国有明显区剐。

中国的地理因素阻碍了从木材到煤炭的早期转变,因为中国的主要产煤在西北地区,离最有经济潜力的长江三角洲相距甚远。

——(据本特利《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煤炭在英国工业化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具体体现.(6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煤炭在同一时期的中国没能扮演类似角色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洋务派开办军事工业,加之外资工业扩大,煤炭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进口量迅速扩走,供求关系紧张价格昂贵.成为洋务军事工业的一大经济负担。

1867年,曾国藩向清廷提出:

“挖煤一事,借外国开挖之器兴中国永远之利。

似尚可试办。

”l872年.李鸿章进一步强调若能自开煤矿,则“洋煤不阻自地,船、厂亦应用不穷”,与塞满卮、求富强“殊有关系”。

l874年,李鸿章、沈葆桢重提“开采煤矿,以济军需”。

l875年,清廷放弃开采煤矿的禁令,允许试办机器采煤业。

于是,出现了兴办民族煤矿企业的热潮。

表31875—1884年洋务派创办煤矿企业状况(部分)

企业名称

开办年份

停办年份及原因

创办人

直隶磁州煤矿

1875

1883退股

李鸿章

湖北兴国煤矿

1879经费无着

盛宣怀

台湾基隆煤矿

1876

1892亏损

沈葆桢

直隶开平爆矿

1873

徐州利国驿煤铁矿

1882

1886亏损

胡思燮

——【据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第三卷“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兴办煤矿企业热潮出现的主要原因。

(6分)概括这些企业的经营状况。

(4分)。

(1)具体体现:

替代木材成为工业化的主要能源;

推动钢铁制造业的发展;

为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提供基础;

推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等。

(6分)主要原因:

煤炭资源远离经济发达区域,交通不便;

当时中国工业化尚未启动。

(2)主要原因:

洋务派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等困难的需要;

洋务派认识到自开煤矿的重要性;

清政府政策转变,允许试办机器采煤业;

工业革命发展的影响。

(6分)经营状况:

由官方主导,多数经费不足,经营不善,存在时间短。

2010年高考题

一、选择题

1.(10年天津卷)5.右图为首届世界博览会展馆。

这届世博会反映了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②西方列强对世界的掠夺③英国的兴盛与强大④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C

[解析]测量目标:

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

考试内容:

工业革命。

分析:

首届世界博览会展出的主要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排除②。

2.(10年北京卷)39.(28分)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断增加。

目前,碳排放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

直到18世纪初,人类主要使用水力和木材等可再生能源,但这时英国一些冶铁炉因为木炭短缺而不得不停产。

工业革命初期,水力比煤炭更为廉价,许多英国纺织厂仍然依靠水力;

由于煤炭运输成本较高,一些新工业企业不得不建在煤田附近。

图12英国煤产量增长图

(1)结合材料和所学,指出1830年后英国煤产量增长趋势与此前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8分)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英国工业革命的理解。

第一问根据图示直接概括即可;

第二问可以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

从工业革命发展的不同阶段能源的变化需求作答(木材等传统能源——煤)。

变化:

英国媒炭产量在1830年之后加速增长。

英国木材等传统能源供应日趋紧张;

工业革命的发展加大了能源的需求;

铁路等现代运输条件的改善降低了运煤成本,使得煤在工业中的大规模使用成为可能。

3.(10年全国卷1)19.英国人麦考利1830年说:

“如今我们国家比1790年还穷吗?

我们坚决相信,尽管统治者有种种管理不当之处,但英国一直变得越来越富。

有时略有停顿,有时暂时倒退,但总的趋势是不容置疑的。

”这一说法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A.国际局势平稳发展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工业革命成效显著D.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确立

【答案】C

【解析】A本身说法错误;

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确立时期,故B错;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确立,故D错

4.(10年全国卷1)1819世纪上半叶,法国农村盛行一种“家庭加工系统”,即工厂本身或通过承包商把产品原料分给一些家庭加工,然后收回成品。

这一现象说明在当时的法国A工业基于经济的多元结构B工业革命尚未开始C工业化带动农业经济转型D农村的劳动力过剩

【答案】A

【解析】19世纪上半叶,工业革命已经开始,故B错;

CD与题干不符

5.(10年江苏卷)16.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

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

蒸汽机发明以后,解决了工业生产的动力问题,工场手工业作坊转变为机器大工业工厂。

故正确答案为D。

2009年高考题

1.(广东文基)从交通运输的角度看,代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是()

A.蒸汽机车B.内燃机车C.电力机车D.汽车

答案A

2.(北京文综)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19世纪上半期英国出现的新的社会问题是()

A.清教徒受到迫害B.童工现象开始出现

C.广大农民丧失土地D.产业工人相对贫困

答案D

3.(全国文综Ⅱ)1835年,印度总督本丁克决定:

“英国政府的伟大目标英国式在印度本地人中间提倡欧洲文艺和科学,所拨出的一切教育经费最好完全用在英语教育上。

”这表明英国当局力图()

A.将英语教育融入印度本土教育B.以行政手段促进印度基督教化

C.在印度大力推行西方文化D.推动英国文化与印度文化结合

答案C

4.(重庆文综)下列关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新变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资本主义国际垄断集团形成  B.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确立  D.资本主义

生产社会化的趋势加强

5.(上海历史)在不久前举行的第五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上,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送给美国总统奥巴马一本书——《拉丁美洲:

被切开的血管》。

该书名喻指拉丁美洲曾经()

A.出现几何形国家边界B.爆发民族独立战争

C.形成畸形单一作物制D.遭受西方殖民侵略

6.(上海历史)1814年11月29日,正当《泰晤士报》的手工印刷工人准备工作时,社长竟向他们出示了一份印好的报纸,并骄傲地对工人们说:

“本期报纸在一个小时内就印刷完毕,这是印刷术发明以来的最大成就。

”四位同学对这则材料发表了如下的意见()

甲说:

这不可能.活字印刷术在19世纪还没有传人西方呢。

乙说:

这太夸张了,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印好报纸。

丙说:

这是可能的,工业革命使机器生产的效率明显优于传统手工方式

丁说:

我也认为是真实的,因为我听说这则材料来自于一位学者的著作。

哪一位同学的意见最为合理?

A.甲B.乙C.丙D.丁

7.(上海历史)19世纪中叶,欧美国家出现了一次移民浪潮,1846-1875年间就有900多万人离开欧洲,

其中大部分到了美国。

这是因为()

A.南方种植园主的需要B.法西斯的种族灭绝

C.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D.美国政府鼓励移民

8.(广东历史)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教皇仲裁下,划定了一条如图所示的分界线。

这意味着()

A.两国当时的航海成果得到承认

B.大西洋是两国争夺的焦点

C.其他国家被永远排除在殖民争夺之外

D.开辟新航路的目的是传播基督教

9.(广东历史)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

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A.美国经济的崛起B.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扩散

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0.(江苏历史)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尚未超出地域的发展,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少、相互影响小。

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对世界尚缺乏整体的了解B.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

C.人类技术水平难以克服地理障碍D.缺少富有冒险精神的伟大航海家

二、非选择题

11.(辽宁文综)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菲律宾马克坦岛上航海家麦哲伦遇难的地方,有一座纪念亭,亭中立有一块石座铜碑。

碑的正面有这样的文字:

“费尔南多·

麦哲伦。

1521年4月27日,费尔南多·

麦哲伦死于此地。

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

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维多利亚号,在埃尔卡诺的指挥下,于1521年5月1日升帆驶离宿务港,并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

这块碑的背面,则刻着另一段文字:

“拉普拉普。

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

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

(1)纪念碑正面和背面镌刻的文字都包含着对逝者的价值评价,其依据有何不同?

这种评价差异反映了价值判断的什么特点?

(2)从这座奇特的纪念碑,说明文化遗址保护的文化意义。

答案

(1)纪念碑正面的文字是对麦哲伦评价,评价依据是他领导了第一次环球航行,对人类文明做出了贡献;

纪念碑背面的文字是对拉普拉普的评价,评价依据是他领导反侵略斗争,对祖国做出了贡献。

价值判断具有相对性,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求不同,价值判断也就不同,会对同一事物或行为做出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判断;

价值判断的相对性并不否定价值判断的客观性,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必需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

(2)文化遗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文化遗址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作用;

文化遗址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作用;

文化遗址对于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文化遗址对于还原和客观评价历史具有史实证据的价值。

12.(浙江文综,39)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学者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

请你对下述问题发表自已的见解。

材料一(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

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已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的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

煤炭是英国工业蓝剑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

(引者按:

若干代以后真的还是“供应不会枯竭”吗?

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突顶的图景。

——马克等《世界史考史》

材料三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

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暧,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德尼兹·

加亚尔等《欧洲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

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

(2)指出近代蒸汽动力技术产生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蒸汽机的创制对历史发展的直接影响。

答案

(1)三项因素:

市场、资金和劳动力。

市场:

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圈地运动扩大了国内市场

资金:

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提供了资金

劳动力:

圈地运动和行会较早瓦解,提供了劳动力资源。

(2)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和实验科学的长期孕育。

(3)蒸汽机采用新的能源,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推动了燃料工业、机械制造业、冶金业、材料工业的革命;

随着汽船和蒸汽机车的发明,出现了交通运输业革命,联结世界经济的纽带逐渐形成;

蒸汽机的使用,使工厂规模扩大,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蒸汽机导致煤的大量开采和使用,蕴含了“能源问题”,加剧了环境污染,实际上已向人类昭示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两年模拟题汇编

2011届模拟题

题组一

(安徽省怀远二中2010届高三第五次月考)新航路的开辟和工业革命,改变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

回答1~2题。

1.有学者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这里“分水岭”的含义是

A.世界从封闭走向开放

B.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C.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D.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

2.英国工业革命后,大量的棉纺厂在城市中得以兴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