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一至必修五知识点总结.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13506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一至必修五知识点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一至必修五知识点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一至必修五知识点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一至必修五知识点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一至必修五知识点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一至必修五知识点总结.doc

《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一至必修五知识点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一至必修五知识点总结.doc(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一至必修五知识点总结.doc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结论

必修1

第二章函数

8、映射观点下的函数概念

如果A,B都是非空的数集,那么A到B的映射f:

A→B就叫做A到B的函数,记作y=f(x),其中x∈A,y∈B.原象的集合A叫做函数y=f(x)的定义域,象的集合C(CB)叫做函数y=f(x)的值域.函数符号y=f(x)表示“y是x的函数”,有时简记作函数f(x).

9、分段函数:

在定义域的不同部分,有不同的对应法则的函数。

10、求函数的定义域的原则:

(解决任何函数问题,必须要考虑其定义域)

①分式的分母不为零;

②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零;

③对数的底数大于0且不等于1;

④对数的真数大于0;

⑤指数为0的底不能为零;,则

11、函数的奇偶性(在整个定义域内考虑)

(1)奇函数满足,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2)偶函数满足,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注:

①具有奇偶性的函数,其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②若奇函数在原点有定义,则

③根据奇偶性可将函数分为四类:

奇函数、偶函数、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非奇非偶函数。

12、函数的单调性(在定义域的某个区间内考虑)

当时,都有,则在该区间上是增函数,图象从左到右上升;

当时,都有,则在该区间上是减函数,图象从左到右下降。

函数在某区间上是增函数或减函数,那么说在该区间具有单调性,该区间叫做单调(增/减)区间

13、一元二次方程

(1)求根公式:

(2)判别式:

(3)时方程有两个不等实根;时方程有一个实根;时方程无实根。

(4)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

14、二次函数:

一般式;两根式

x

y

0

(1)顶点坐标为;

(2)对称轴方程为:

x=;

(3)当时,图象是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在x=处取得最小值

当时,图象是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在x=处取得最大值

(4)二次函数图象与轴的交点个数和判别式的关系:

时,有两个交点;时,有一个交点(即顶点);时,无交点。

15、函数的零点

使的实数叫做函数的零点。

例如是函数的一个零点。

注:

函数有零点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交点方程有实根

16、函数零点的判定:

如果函数在区间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

那么,函数在区间内有零点,即存在。

17、分数指数幂(,且)

(1).如;

(2).如;(3);

(4)当为奇数时,;当为偶数时,.

18、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1);

(2);(3)

x

y

0

1

y

1

0

x

(1)定义域:

R

(2)值域:

(0,+∞)

(3)过定点(0,1),即x=0时,y=1

(4)在R上是增函数

(4)在R上是减函数

19、指数函数(且),其中是自变量,叫做底数,定义域是R

20、若,则叫做以为底的对数。

记作:

(,)

其中,叫做对数的底数,叫做对数的真数。

注:

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公式:

21、对数的性质

(1)零和负数没有对数,即中;

(2)1的对数等于0,即;底数的对数等于1,即

22、常用对数:

以10为底的对数叫做常用对数,记为:

自然对数:

以e(e=2.71828…)为底的对数叫做自然对数,记为:

23、对数恒等式:

24、对数的运算性质(a>0,a≠1,M>0,N>0)

(1);

(2);

(3)(注意公式的逆用)

25、对数的换底公式(,且,,且,).

推论①或;②.

26、对数函数(,且):

其中,是自变量,叫做底数,定义域是

图像

x

1

y

0

1

x

0

性质

定义域:

(0,∞)

值域:

R

过定点(1,0)

增函数

减函数

取值范围

0

x>1时,y>0

00

x>1时,y<0

27、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它们图象关于直线对称.

28、幂函数(),其中是自变量。

要求掌握这五种情况(如下图)

29、幂函数的性质及图象变化规律:

(Ⅰ)所有幂函数在(0,+∞)都有定义,并且图象都过点(1,1);

(Ⅱ)当时,幂函数的图象都通过原点,并且在区间上是增函数.

(Ⅲ)当时,幂函数的图象在区间上是减函数.

1

1

1

1

1

1

必修2

30、边长为的等边三角形面积

31、柱体体积:

,锥体体积:

球表面积公式:

,球体积公式:

(上述四个公式不要求记忆)

32、四个公理:

① 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② 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仅有一个平面。

③ 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仅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④ 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平行的传递性)。

1

2

3

33、等角定理:

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如图)

(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

(在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在同一平面内,有一个公共点)

34、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1)直线在平面上;

(2)直线在平面外(包括直线与平面平行,直线与平面相交)

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

(1)两个平面平行;

(2)两个平面相交

35、直线与平面平行:

定义 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没有公共点,则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平行。

判定 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性质 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

36、平面与平面平行:

定义 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则这两平面平行。

判定 若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 行。

性质  ① 如果两个平面平行,则其中一个面内的任一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

② 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交线平行。

37、直线与平面垂直:

定义 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任一直线都垂直,则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垂直。

判定 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相交直线垂直,则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垂直。

性质 ①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②两平行直线中的一条与一个平面垂直,则另一条也与这个平面垂直。

38、平面与平面垂直:

定义 两个平行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则这两个平面垂直。

判定 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

性质 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39、三角形的五“心”

(1)为的外心(各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外心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2)为的重心(各边中线的交点).重心将中线分成2:

1的两段

(3)为的垂心(各边高的交点).

(4)为的内心(各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内心到三边的距离相等

(5)为的的旁心(各外角平分线的交点).

40、直线的斜率:

(1)过两点的直线,斜率,()

(2)已知倾斜角为的直线,斜率(

(3)曲线在点(处的切线,其斜率

41、直线位置关系:

已知两直线,则

  特殊情况:

(1)当都不存在时,;

(2)当不存在而时,

42、直线的五种方程:

①点斜式(直线过点,斜率为).

②斜截式(直线在轴上的截距为,斜率为).

③两点式(直线过两点与).

④截距式(分别是直线在轴和轴上的截距,均不为0)

⑤一般式(其中A、B不同时为0);可化为斜截式:

43、

(1)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AB|=

(2)空间两点距离公式|AB|=

(3)点到直线的距离(点,直线:

).

44、两条平行直线与间的距离公式:

注:

求直线的平行线,可设平行线为,求出即得。

45、求两相交直线与的交点:

解方程组

46、圆的方程:

①圆的标准方程.其中圆心为,半径为

②圆的一般方程.

其中圆心为,半径为,其中>0

47、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其中是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且

(1);

(2);

(3).

48、直线与圆相交于两点,求弦AB长度的公式:

(1)

(2)(结合韦达定理使用),其中是直线的斜率

49、两个圆的位置关系:

设两圆的圆心分别为O1,O2,半径分别为r1,r2,

1);2);

3);4);

5)

必修③公式表

50、算法:

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是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51、程序框图及结构

程序框

名称

功能

起止框

表示一个算法的起始和结束,是任何流程图不可少的。

输入、输出框

表示一个算法输入和输出的信息,可用在算法中任何需要输入、输出的位置。

处理框

赋值、计算,算法中处理数据需要的算式、公式等分别写在不同的用以处理数据的处理框内。

判断框

判断某一条件是否成立,成立时在出口处标明“是”或“Y”;不成立时标明“否”或“N”。

52、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

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53、三种抽样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类别

共同点

各自特点

相互联系

适用范围

简单随机抽样

抽取过程中每个个体被抽取的概率相等

从总体中逐个抽取

总体中个体数较少

分层

抽样

将总体分成几层进行抽取

各层抽样可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

总体有差异明显的几部分组成

系统抽样

将总体平均分成几部分,按事先确定的规则分别在各部分抽取

在起始部分抽样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

总体中的个体较多

54、

(1)频率分布直方图(注意其纵坐标是“频率/组距)

, ,。

(2)数字特征众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中位数:

一组数从小到大排列,最中间的那个数(若最中间有两个数,则取其平均数)。

平均数:

方差:

=

标准差:

注:

通过标准差或方差可以判断一组数据的分散程度;其值越小,数据越集中;其值越大,数据越分散。

回归直线方程:

,其中,

55、事件的分类:

(1)必然事件:

必然事件是每次试验都一定出现的事件。

P(必然事件)=1

(2)不可能事件:

任何一次试验都不可能出现的事件称为不可能事件。

P(不可能事件)=0

(3)随机事件:

随机试验的每一种结果或随机现象的每一种表现称作随机事件,简称为事件

基本事件:

一个事件如果不能再被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事件,称作基本事件。

56、在n次重复实验中,事件A发生的次数为m,则事件A发生的频率为m/n,当n很大时,m总是在某个常数值附近摆动,就把这个常数叫做事件A的概率。

(概率范围:

57、互斥事件概念:

在一次随机事件中,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叫做互斥事件(如图1)。

B

A

图1

如果事件A、B是互斥事件,则P(A+B)=P(A)+P(B)

AB

(2)

58、对立事件(如图2):

指两个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但必有一个发生。

对立事件性质:

P(A)+P()=1,其中表示事件A的对立事件。

59、古典概型是最简单的随机试验模型,古典概型有两个特征:

(1)基本事件个数是有限的;

(2)各基本事件的出现是等可能的,即它们发生的概率相同.

60、设一试验有n个等可能的基本事件,而事件A恰包含其中的m个基本事件,则事件A的概率P(A)公式为

=

运用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