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高校毕业生就业文献综述传统因素分析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131969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外高校毕业生就业文献综述传统因素分析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国外高校毕业生就业文献综述传统因素分析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国外高校毕业生就业文献综述传统因素分析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国外高校毕业生就业文献综述传统因素分析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国外高校毕业生就业文献综述传统因素分析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外高校毕业生就业文献综述传统因素分析Word格式.docx

《国外高校毕业生就业文献综述传统因素分析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外高校毕业生就业文献综述传统因素分析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外高校毕业生就业文献综述传统因素分析Word格式.docx

2毕业生就业的传统影响因素

2.1个体层面

2.1.1人口统计学变量

(1)性别

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性别差异一直受到社会各方

面的关注.特别是性别歧视问题得到了很多研究的支持.

性别导致毕业生就业质量产生差异似乎已经成为了被广泛

认可的事实,然而,也有学者指出,性别对工作搜寻没有

显着影响(Davern和Hachen,2006),在总体概率上没有

差异.而过去对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大部分研究,都是将性

别作为控制变量,因而掩盖了许多问题.因此,从一定程

度上来说,就业中的性别问题是否在一般意义上存在,值

得未来的研究进一步探讨.

(2)学历

由于学历代表了一定的能力和学识水平,很多研究表

腿2010.6

明高学历的毕业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高地位的工

作(Bian和Ang,1997).但是,学历并不能唯一决定就

业状况,还会受到例如性别,社会网络等其他变量的影

响.总体来看,学历与就业质量间的关系已得到较大公

认,因而在就业问题研究中,学历一般作为控制变量引入

模型.

(3)毕业专业

毕业时所学专业也决定了就业的质量(Huang,

2008).公众观点认为,专业的热门与否决定了就业的优

劣.但对于研究而言,公众的观点反映的是专业与产业的

关系,实际是由产业所决定的(本文在此不再赘述,将

于下文产业背景中一并详述).但需要注意的是,专业与

就业的匹配程度也是决定大学生就业质量的一个重要因

素.但目前为止,这方面的研究尚未得到一致结论.

(4)成绩

在校成绩表明了毕业生的学习能力.目前公认的是,

在校成绩可以预测毕业生的工作质量.Saks(2006)发

现,与较低成绩的找工作者相比,那些有着较高成绩的找

工作者,工作面试的数量更可能导致更多的工作机会.类

似的结果也被许多其他学者所证实.

(5)政治面貌

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党员在中国是政治地位

的象征(Zang,2003),许多国外学者针对中国这一特色

变量进行过深入研究(Bian,1994),希图从中发现这一

变量的显着之处.虽然部分研究发现党员作为第三方在毕

业生就业过程中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有研究指出,

对于自身是党员的毕业生,政治面貌对工作信息和工作获

取并无影响.

(6)家庭背景

家庭背景~般包括婚姻状况,抚养孩子情况,家庭情

吴冰,等:

国外高校毕业生就业文献综述:

传统因素分析理论研讨

况(包括父母背景和经济条件).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

家庭背景更多指的是父母背景和家庭的社会经济条件.一

般认为,较好的家庭背景,例如,父母的社会地位和职业

地位,家庭的经济基础等均会对毕业生就业产生显着影

响.Zang(2003)指出,那些父亲是干部或者专业人士的

找工作者比其他找工作者更可能在就业中获得工作信息.

然而,在工作获得上两者间没有显着区别.

2.1.2心理学变量

Saks和Ashforth(1999)指出,个体差异在就业研究

中被看做是工作搜寻行为和结果的显着预测变量,然而仅

有很少的研究检验个性变量和工作搜寻行为的关系.

(1)"

大五"

因素

个性特质的研究发展了五个核心维度,即大五因素,

包括神经质,外向性,经验的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

(Digman,1990).Boswell等(2006)指出,大五因素可

以被用来描述个体个性的最显着特征.具体来看,神经质

指一个个体表现焦虑,愤怒,敌意,自觉,冲动,脆弱和

沮丧的程度.因此神经质和工作搜寻行为问可能存在正相

关.这个关系已经得到了许多研究的证实.Barrick和

Mount(1991)的元分析就发现情绪的稳定性负向影响了

跳槽.外向性(也称为奔放性)指个体外向,活泼和精

力充沛的程度.有较高外向性的人愿意与人交往.经验的

开放性指个体表现出创造性,好奇心和想象力,是思想开

放性的表现,它们都和搜寻行为间存在积极关系.具有宜

人性的毕业生会比较谦恭,灵活,可信任,温厚,合作,

仁慈,心肠好且宽容,更可能搜寻到好的工作机会.尽责

性包括两个方面:

成就和可靠.尽责性与许多退出行为存

在负相关,包括跳槽.

(2)工作搜寻自我效能感

工作搜寻的自我效能感是指一个人在完成工作搜寻过程

中的重要活动时的自信心(Saks,1999).与一般自我效能感

相区别,工作搜寻自我效能感是针对找工作过程而言的特定

的自我效能感,因而对工作搜寻行为和结果有着显着的预

测.Kanfer和Hulin(1985)的研究表明,工作搜寻自我效能

感预测了毕业生毕业时的工作搜寻行为和职业地位.

(3)自尊

自尊在工作搜寻研究中受到了大量的关注.Schmit等

(1993)指出,自尊与自信的工作搜寻行为存在正相关.

Schwab等(1987)认为,工作搜寻密度依赖于高度的自

尊,全局的自尊与工作搜寻行为(例如,工作来源的使

用和面试评估)相关,比依赖于找工作者社会技能的工

作搜寻变量具有更佳的预测效度,并与搜寻结果有关.虽

然很多研究得出了自尊与工作搜寻的关系,但自尊在回归

分析中并没有被发现是一个显着变量.研究者建议采用自

尊的特定方法测量对工作搜寻行为和结果的预测比一般的

或是全局测量要更好.

(4)感知控制(PerceivedContro1)

找工作者对工作搜寻结果有一种感知控制.Feather

(1992)认为,感知控制会预测工作搜寻行为,较高水平

的感知控制是与不断增强的工作搜寻行为紧密联系的.低

感知控制的找工作者更可能从事于活跃的工作搜寻,而具

有高感知控制的找工作者会将他们的工作搜寻局限于他们

认为成功机会更高的工作上.

2.2组织层面

2.2.1毕业学校

(1)学校资源

毕业学校代表了毕业生就业的来源,一定程度上反映

了毕业生的水平.一般认为,毕业学校可以提供给毕业生

学习背景上的有利条件,如学校的名气和地位都是反映毕

业生水平的一种信号.但是,这些观点没有考虑学校提供

的另外一种重要资源——校友关系.国外研究表明,能够

提供更多校友网络机会的学校会得到学生们的青睐,从而

使得学校可以进一步获取更大的价格优势,而这一观点解

释了为何美国的私立学校比公立大学更受人青睐但学费昂

贵(Marmaros和Sacerdote,2002).Dale和Krueger

(1998)的研究表明,毕业生就业后的收入与他们在校的

学费紧密相关,也就是说,那些收费高昂大学的毕业生就

业后的收入也高.

(2)就业指导机构

学校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主要通过大学的就业指导机

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逐步发现其面对的就业形

势越来越严峻.财务压力的逐步提高和高等教育市场的竞

争使得毕业生的失业率成为决定大学教育质量的最重要指

标.高等教育机构逐步对毕业生的工作搜寻过程变得越来

越敏感.高校就业指导机构不得不开始提供培训项目,以

帮助毕业生发展工作搜寻技能从而达到更高的就业率

(Villar等,2000).

研究指出,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对毕业生的就业培训具

有重要意义.除了毕业生自身的人口统计学特征难以改变

外,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如自我效能感,自尊和感觉控

制)以及毕业生的个性,均可以在培训中得到一定程度

的改善(Wanberg等,2002).另外,毕业生工作搜寻的

方法也需要得到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辅导.

2.2.2就业单位

(1)企业所有制

毕业生就业过程的终点是就业单位,单位的所有制性

质直接影响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如Huang(2008)对获取

国有部门工作的48个被试进行了访谈,其中37个人表明

其使用了"

关系"

网络来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相反,

17个被试中仅有3个使用了"

网络从私有企业或

者外国企业获取工作.这表明,企业的所有制形式会影响

毕业生工作搜寻的方法,从而进一步影响毕业生的就业.

(2)所在产业

就业单位所在的行业也是影响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

变量.产业变量包括产业增长率,技术变革,收益率和稳

定性等.很多研究已经发现产业细分对就业的影响.一般

认为,处于高增长率和高收益率产业的企业,其提供的就

业机会要比其他产业相对要好;

技术变革较高的产业,对

毕业生的专业和技能要求也要高;

产业的稳定性决定了产

业中员工的流动率较低,因而提供的就业机会较少.

2010.6.

Brown和Konrad(2001)指出,在一个产业中,员工流动

水平可能对工作机会信息的数量和流动有着直接和积极的

影响.低流动水平可能降低信息流动,从而减少本产业员

工跳槽的可能性,进一步对毕业生的就业起到限制作用.

3结论

通过文献回顾可以看出,国外对毕业生就业关注最多

的仍然是个体层面,即毕业生自身的特征,并得出了一定

的研究结论.对毕业学校和就业单位的研究不多,主要集

中在学校能为毕业生提供的资源和培训以及就业单位的选

拔招聘程序.目前,心理学,教育学,经济学,社会学以

及管理学等都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产生了足够的兴趣.

心理学着重关注高校毕业生的个体差异,特别是对大学生

的心理因素如个性等有深入探讨,因而心理学主要针对本

文中的个体水平;

教育学关心教育对就业的影响,以及毕

业生就业对教育的意义,其主要针对本文的毕业学校;

济学着重探讨就业对经济产生的影响,主要焦点在就业对

GDP的贡献上,主要针对宏观环境中的经济环境;

社会

学关注毕业生就业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内容涉及除个体层

面以外的其他层次;

管理学则主要研究就业和再就业中的

职业发展以及对组织的影响等,主要涉及组织层面和宏观

环境.

最后,笔者不得不指出的是,东西方社会存在着文化

差异,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国外的研究结论并不一定适

用于中国.中国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存在着与西方不同

的假设和前提,其影响机制值得在未来的研究中进一步得

到澄清和检验.

参考文献:

[1]王保义.学生就业难问题与对策的深层次分析[J].黑龙

江高教研究,2007(12):

109—112.

[2]Saks,A.M.,Ashforth,B.E.EffectsofIndividualDiffer-

encesandJobSearchBehaviorsontheEmploymentStatusofRecentUni-

versityGraduates[J].JournalofVocationalBehavior,1999(54):

335—349.

[3]Saks,A.M.MultiplePredictorsandCriteriaofJobSearchSuc—

eess[J].JournalofVocationalBehavior,2006(68):

400—415.

[4]Zang,X.NetworkResourcesandJobSearchinUrbanChina

[J].JournalofSociology,2003,39

(2):

115—129.

[5]Davern,M.,Hachen,D.S.TheRoleofInformationandIn—

flueneeinSocialNetworksExaminingtheAssociationBetweenSocialNet?

workStructureandJobMobility[J].AmericanJournalofEconomics

andSociology,2006,65

(2):

269—293.

2010.6

[6]Bian,Y.,Ang,S.GuanxiNetworksandJobMobilityinChi-

naandSingapore[J].SocialForces,1997,75(3):

981—1005.

[7]Villar,E.,Juan,,Coromlnas,E.,Capell,D.What

KindofNetworkingStrategyAdviceShouldCareerCounselorsOfferUniver-

sityGraduatesSearchingforAJob[J].BritishJournalofGuidance&

amp;

Counselling,2000,28(3):

389—409.

[8]Huang,X.GuanxiNetworksandJobSearchesinChina'

sEmer.

gingLabourMarket:

AQualitativeInvestigation[J].WorkEmployment

Society,2008(22):

467.

[9]Boswell,w.R.,Roehling,M.V.,Boudreau,J.W.The

RoleofPersonality,Situational,andDemographicVariablesinPredicting

JobSearchAmongEuropeanManagers[J].Personalityand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6(40):

783—794.

[10]Ban'

iek,M.R.,Mount,M.K.TheBigFivepersonalityDi-

mensionsandJobPerformance:

AMeta—analysis[J].PersonnelPsy—

chology,1991(44):

1—26.

[11]Ellis,R.A.,Taylor,M.S.RoleofSelf—esteemWithinthe

jobSearchProcess[J].JournalofAppliedPsychology,1983(68):

632—640.

[12]Wanberg,C.R.AntecedentsandOutcomesofCopingBehav-

iorAmongUnemployedandReemployedIndividuals[J].JournalofAp—

pliedPsychology,1997(82):

731—744.

[13]Marmaros,D.,Sacerdote,B.PeerandSocialNetworksin

JobSearch[J].EuropeanEconomicReview,2002(46):

870—879.

[14]Dale,S.B.,Krueger,A.B.EstimatingthePayofftoAtten—

dingaMoreSelectiveCollege:

AnApplicationofSelectiononObservables

andUnobservables[J].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2002,117

(4):

1491—1528.

[】5]Wanberg,C.R.,Hough,LM.,Song,z.Predictiveva—

lidityofAMuhidisciplinaryModelofReemploymentSuccess[J].Jour—

nalofAppliedPsychology,2002(87):

1100—1120.

[16]Brown,D.W.,Konrad,A.MGranovetterWasRight:

The

ImportanceofWeakTiestoaContemporaryJobSearch[J].GroupOr-

ganizationManagement,2001(26):

434—462.

………………\

[项目编号]全国教育科学"

十一五"

规划2008年度教育部青

年专项课题"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跟踪研究"

(项目编号:

EFAO803l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中国背景下进谏行为研

究:

结构,形成机制及影响"

70902056).

[作者简介]吴冰(1978一),男,山东德州人,管理学博士,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讲师,创业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

人力资源管理;

段锦云(1980~),男,湖北大冶人,心理学博士,

苏州大学应用心理学研究所讲师,研究方向:

应用心理学;

骆守俭

(1965一),男,江苏灌云人,管理学博士,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副

教授,硕士生导师,华东理工大学创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

向:

创业教育和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