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第三章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酸碱性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130567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33.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 第三章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酸碱性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 第三章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酸碱性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 第三章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酸碱性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 第三章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酸碱性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 第三章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酸碱性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 第三章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酸碱性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Word格式.docx

《高中化学 第三章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酸碱性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 第三章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酸碱性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化学 第三章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酸碱性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Word格式.docx

写出H2OH++OH-的化学平衡常数。

在25℃时,实验测得1L纯水只有1×

10-7molH2O电离,因此纯水中c(H+)=c(OH-)=1×

10-7mol/L。

电离前后,H2O的物质的量几乎不变,c(H2O)可以看做是个常数,c(H2O)=55.6mol/L。

故25℃时,

H2O的电离常数K==1.8×

10-16

2、H2O的电离常数K电离==1.8×

电离前后水的浓度几乎不变,因此,在25℃时,KW=c(H+)·

c(OH-)=K电离·

c(H2O)=1×

10-14,KW就叫做水的离子积。

3、水的离子积:

25℃时KW=c(H+)·

c(OH-)=1.0×

10-14。

[分析交流](表3-2不同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总结水的电离的影响因素。

t/℃

10

20

25

40

50

90

100

KW/10-14

0.134

0.292

0.681

1.01

2.92

5.47

38.0

55.0

影响因素:

温度越高,KW越大,水的电离度越大。

对于中性水,尽管KW,电离度增大,但仍是中性水。

[过渡]

由水的离子积可知,在水溶液中,H+和OH-离子共同存在,无论溶液呈酸性或碱性。

由此我们可以进行有关c(H+)、c(OH-)的简单计算。

二、溶液的酸碱性与pH

1、液的酸碱性

[思考与交流]

根据室温时水的电离平衡,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下列问题:

1、1L酸或碱稀溶液中水的物质的量为55.6mol,此时发生电离后,发生电离的水是否仍为纯水时的1×

10-7mol/L?

2、比较下列情况下,c(H+)、c(OH-)的值或变化趋势(增加或减少)。

纯水

加入少量盐酸

加入少量氢氧化钠

c(H+)

10-7mol/L

增加

减少

c(OH-)

c(H+)和c(OH-)

大小比较

c(H+)=c(OH-)

c(H+)>c(OH-)

c(H+)<c(OH-)

3、酸溶液中是否存在OH-?

碱溶液中是否存在H+?

解释原因。

碱溶液中:

H2OH++OH-NaOH=Na++OH-,c(OH-)升高,c(H+)下降,水的电离程度降低。

酸溶液中:

H2OH++OH-HCl=H++Cl-,c(H+)升高,c(OH-)下降,水的电离程度降低。

实验证明:

在稀溶液中:

Kw=c(H+)·

c(OH-)

25℃KW=1×

10-14

稀溶液中25℃:

Kw=c(H+)·

c(OH-)=1×

常温下:

中性溶液:

c(H+)=c(OH-)=1×

10-7mol/L

酸性溶液:

c(H+)>

c(OH-),c(H+)>

碱性溶液:

c(H+)<

c(OH-),c(H+)<

10-7mol/Lc(OH-)>

[小结]

[课堂练习]

1、纯水在25℃和80℃时的氢离子浓度,前者和后者的关系是

A.前者大B.相等C.前者小D.不能肯定

2、给蒸馏水中滴入少量盐酸后,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c(H+)·

c(OH-)乘积不变B.pH增大了

C.c(OH-)降低了D.水电离出的c(H+)增加了

3、常温下,下列溶液中酸性最弱的是

A.pH=4B.c(H+)=1×

10-3mol·

L-1

C.c(OH-)=1×

10-11mol·

L-1D.c(H+)·

c(OH-)=1×

10-14

4、今有a.盐酸b.硫酸c.醋酸三种酸:

(1)在同体积,同pH的三种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碳酸钠粉末,在相同条件下产生CO2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2)在同体积、同浓度的三种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碳酸钠粉末,在相同条件下产生CO2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3)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

L-1的三种酸溶液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参考答案:

1、C2、BD3、D4、

(1)c>

b=a。

(2)b>

a=c。

(3)c>

a>

b

[作业]

P512、3

[板书计划]

1、H2O+H2OH3O++OH-

25℃c(H+)=c(OH-)=1×

2、H2O的电离常数K电离==1.8×

10-16

25℃KW=c(H+)·

c(OH-)=1.0×

温度越高,Kw越大,水的电离度越大。

对于中性水,尽管Kw,电离度增大,但仍是中性水。

KW=c(H+)·

第二课时

[复习]

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水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溶液的酸碱性.

利用离子积计算溶液中的H+或OH-浓度

[例1]求25℃0.01mol/L盐酸的c(H+)

[分析]

1、在该溶液中存在哪几种电离。

2、c(H+)×

c(OH-)中的c(H+)应等于两者之和。

3、HCl 

H+ 

+Cl-

0.010.01

H2OH++OH-

 

x

所以,(0.01+x)x=10-14

一般地,x与0.01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例2]求25℃时,0.05mol/LBa(OH)2溶液c(H+)

例3、求25℃时,0.05mol/L硫酸溶液由水电离出来的c(H+)

从上述数据,上述c(H+)、c(H+)都较小,使用起来不方便,因此,化学上常采用pH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

三、pH

1、定义:

pH=-lgc(H+)

[设问]

若c(H+)=10-8,那么pH为多少?

[回答]

pH=8

1、纯水的pH。

2、求0.001mol/LNaOH溶液的pH。

可见:

中性溶液,c(H+)=c(OH-)=10-7mol/L pH=7

酸性溶液,c(H+)>

c(OH-) 

pH<

7

碱性溶液,c(H+)<

pH>

溶液的酸性越强,其pH越小;

溶液的碱性越强,其pH越大。

若c(H+)=10mol,那么pH等于多少?

等于-1

这样方便吗?

不方便

可见,当溶液的c(H+)>

1mol/L时,使用pH不方便,一般不用pH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而是直接用H+浓度表示。

那么,如何测定某溶液的酸碱性,即如何测定溶液的pH值呢?

用pH试纸、pH计

2、pH试纸的使用

如何使用呢?

要不要先用水浸湿呢?

浸湿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

一般先把一小块的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沾有待测溶液的玻璃棒点试纸的中部,再用标准比色卡与之比较,来确定溶液的pH值。

不能用水浸湿,这样会溶液变稀,测定结果向pH=7的方向靠近。

用pH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是十分方便,掌握有关的pH计算是十分重要的。

pH试纸

pH试纸是将试纸用多种酸碱指示剂的混合溶液浸透,经晾干制成的。

它对不同pH的溶液能显示不同的颜色,因此可用于迅速判断溶液的pH。

常用的pH试纸有广泛pH试纸和精密pH试纸。

广泛pH试纸的pH范围是1~14(最常用)或0~10,可以识别的pH差值约为1;

精密pH试纸的pH范围较窄,可以判别0.2或0.3的pH差值。

此外,还有用于酸性、中性或碱性的专用pH试纸。

3、pH的有关计算

[例题]

1、稀释的计算:

[例3]0.0001mol/L的盐酸溶液,求其pH值,用水稀释10倍,求其pH值,用水稀释1000倍后,求其pH值。

2、混合的计算:

(1)强酸和强酸混合的计算

[例4]求pH都等于2的盐酸溶液,等体积混合后的pH值

(2)强碱和强碱混合的计算

[例5]求pH都等于12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的pH值

(3)强酸和强碱混合的计算

[例6]40mL0.5mol/LNaOH溶液和40mL0.4mol/L的硫酸相混合后,溶液的pH约为多少?

三、pH的应用

[自学]

相关内容:

1、pH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2、pH在环保上的应用。

3、土壤pH与土壤有效成分关系。

[学生回答]

血液pH诊断疾病,药物调控pH辅助治疗。

[投影]表3-3一些重要作物最适宜生长的土壤的pH范围

作物

pH

水稻

6~7

棉花

6~8

苹果

5~6.5

小麦

6.3~7.5

马铃薯

4.8~5.5

香蕉

5.5~7

玉米

洋葱

草莓

5~7.5

大豆

生菜

水仙花

6~6.5

油菜

薄荷

7~8

玫瑰

烟草

5~6

1、将pH为5的硫酸溶液稀释500倍,稀释后溶液中c(SO42-)和c(H+)之比约为

A、1:

1B、1:

2C、1:

10D、10:

1

2、向VmLBaCl2溶液中加入一定体积的0.05mol/L硫酸溶液,两者恰好完全反应,且反应后溶液的pH为3.0。

则原BaCl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5.05×

10-4mol·

L-1B、5.05×

L-1

C、1.01×

L-1D、1.01×

3、下列试纸使用时,不宜先用水润湿的是

A、pH试纸B、红色石蕊试纸C、淀粉碘化钾试纸D、蓝色石蕊试纸

4、250mLpH=12的某一元强碱(MOH)溶液与250mL0.025mol·

L-1的硫酸溶液相混合,假设混合后液体体积为500mL。

试求:

(1)混合液的pH;

(2)若原250mL一元强碱中含溶质0.1g,则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多少?

(3)若给混合液中分别滴入几滴甲基橙、无色酚酞、紫色石蕊试液,则溶液的颜色分别是什么?

5、在25℃时,有pH为a的盐酸和pH为b的NaOH溶液,取VaL该盐酸,同该NaOH溶液中和,需VbLNaOH溶液,填空:

(填:

>

、<

、=)(题中a≤6、b≥8)

(1)若a+b=14,则Va:

Vb=____________(填数字)。

(2)若a+b=13,则Va:

(3)若a+b>

14,则Va:

Vb=_____________(填表达式),且VaVb。

1、C2、A3、A

4、

(1)pH=1.7;

(2)Mr=23;

(3)变红色、变无色、变红色。

5、

(1)1;

(2)0.1;

(3)10a+b-14,>

P52~534、5、6、7、8、9、10

[板书设计]

pH=-lgc(H+)

四、pH的应用

第三课时(实验课)

[复习]

pH值的计算。

计算用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与20mL0.1mol/L的盐酸溶液反应时,当分别滴入NaOH:

(1)5mL;

(2)8mL;

(3)10mL;

(4)15mL;

(5)18mL;

(6)19mL;

(7)19.5mL;

(8)19.8mL;

(9)20mL;

(10)21mL;

(11)23mL;

(12)25mL时,溶液的pH。

并画出反应过程中溶液pH变化的曲线图(以pH变化为纵坐标,以烧碱溶液的体积为横坐标)。

[展示]

展示所画的滴定曲线图:

[分析]从未滴定前到滴入10mL,pH由1增到1.48(用10mL);

从10mL到19.5mL,pH由1.48到2.9(用9.5mL);

从19.5mL到20mLpH由2.9到7.0(用0.5mL);

从20mL到21mL,pH由7到11.4(用1mL);

从21mL到25mL,pH由11.4到12(用4mL)。

[分析]从未滴定前到滴入10mL,pH由1增到1.48(用10mL);

从10mL到19.5mL,pH由1.48到2.9(用9.5mL);

从19.5mL到20mL,pH由2.9到7.0(用0.5mL);

从20mL到21mL,pH由7到11.4(用1mL);

从21mL到25mL,pH由11.4到12(用4mL)。

[规律]接近终点(pH≈7)时,很少量的酸和碱会引起pH突变,酸碱反应终点附近pH突变情况是定量测定酸或碱浓度时选择指示剂的重要依据。

[板书]实验名称:

实验测定酸碱反应曲线

实验目的:

练习使用pH计测量溶液pH值。

学习以图示处理科学实验数据的方法。

探究酸碱反应中pH值变化特点。

体会定量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

实验原理:

接近终点(pH≈7)时,很少量的酸和碱会引起pH突变。

实验用品:

pH计、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烧杯、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

0.1000mol/L氢氧化钠、0.1000mol/L盐酸溶液、酚酞溶液、蒸馏水。

实验仪器说明:

1、pH计(略)

2、滴定管

(1)构造

[介绍]

(1)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不定管的构造,对比不同点及其原因,

(2)对比滴定管和量筒刻度的不同。

[思考、讨论]得出

(1)碱液能与玻璃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硅发生化学反应,所以碱式滴定管用乳胶管结构代替。

(2)起点不同,精确度不同。

(2)使用方法:

[自学]相关内容填空:

[讲解]

(1)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

(2)润洗仪器。

方法:

从滴定管上口倒入3~5mL盛装的溶液,倾斜着转动滴定管,使液体湿润全部滴定管内壁,然后用手控制活塞,将液体放入预置的烧杯中。

(3)取反应溶液,使液面在位于0以上2~3cm处,并讲滴定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4)调节起始读数:

在滴定管下放一烧杯,调节活塞,是滴定管尖嘴部分充满溶液,并使液面处于0或0以下某一位置,准确读数,并记录。

(5)放出反应液:

根据需要从滴定管逐滴放出一定量液体。

[板书]

(2)使用方法:

(1)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

(2)润洗仪器(3)取反应溶液(4)调节起始读数。

(5)放出反应液。

中和滴定操作

[边讲边实验]用已知浓度的0.1000mol/L盐酸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为例。

[投影]实验步聚:

(1)量取待测盐酸溶液20。

00mL于锥形瓶中,滴入2-3滴酚酞,振荡。

(2)把锥形瓶放在碱式滴定管的下面,并在瓶子底垫一块白瓷砖,小心滴入碱液,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直到因加入一滴碱液后,溶液由元色变成红色,并在半分钟内不褪去为止,滴定结束。

(3)参考实验记录表,每隔一定体积,记录并测pH:

(4)根据实验数据,以氢氧化钠体积为横坐标,以所测的pH为纵坐标绘制中和反应

曲线:

[提出问题]强酸与强碱完全中和时,溶液的pH就为7,但指示剂变色时,溶液的pH不等于7,为什么可将滴定终点当成完全中和的点?

[分析]根据滴定曲线图进行分析(结合滴定曲线说明)强酸强碱完全中和时溶液的pH就为7,而滴定的终点则是通过指示剂颜色的变化来观察,此时溶液的pH往往不是7,但由滴定曲线可知:

在滴定过程中开始一段时间溶液的pH变化不大,处于量变过程中,而在接近完全中和时,滴入0.02的碱溶液时,溶液的pH变化很大,溶液由酸性变中性再变成碱性发生了突变,往事后再滴入碱溶液,溶液的pH变化又比较缓慢,说明滴定过程中,溶液的酸碱性变化经过了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有一段发生了pH突变的过程,完全中和和酚酞或甲基橙指示剂变色的pH虽不同,但只相差半滴,即只有0.02左右,这种误差是在许可的范围之内。

[课堂练习]

1.以下是几种酸碱指示剂变色的pH范围:

①甲基橙3.1~4.4②甲基红4.4~6.2③酚酞8.2~10,现用0.1000mol·

L-1NaOH溶液滴定浓度相近的甲酸时,上述指示剂()

A.都可以用B.只能用③C.可以用①或②D.可以用②或③

2.有一支50mL酸式滴定管,其中盛有溶液,液面恰好在10.0mL刻度处,把滴定管中的溶液全部流下排出,承接在量筒中,量筒内溶液的体积()

A.大于40.0mLB.为40.0mLC.小于40.0mLD.为10.0mL

3.下图是向100mL的盐酸中逐渐加入NaOH溶液时,溶液的pH变化图。

根据图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A.原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

L-1

B.x处为0.1mol的NaOH溶液

C.原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

D.x处为0.01mol的NaOH溶液

4.用0.1mol·

L-1NaOH溶液滴定0.1mol·

L-1盐酸,如达到滴定的终点时不慎多加了1滴NaOH溶液(1滴溶液的体积约为0.05mL),继续加水至50mL,所得溶液的pH是()

A.4B.7.2C.10D.11.3

5.下面是一段关于酸碱中和实验操作的叙述:

①取一锥形瓶,用待测NaOH溶液润洗两次。

②在一锥形瓶中加入25mL待测NaOH溶液。

③加入几滴石蕊试剂做指示剂。

④取一支酸式滴定管,洗涤干净。

⑤直接往酸式滴定管中注入标准酸溶液,进行滴定。

⑥左手旋转滴定管的玻璃活塞,右手不停摇动锥形瓶。

⑦两眼注视着滴定管内盐酸溶液液面下降,直至滴定终点。

文中所述操作有错误的序号为()

A.④⑥⑦B.①⑤⑥⑦C.③⑤⑦D.①③⑤⑦

1.B2.A3.AD4.C5.D

[小结]略

[作业]P52、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