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10901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9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doc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doc(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doc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

 

一、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1)农作物:

水稻(南)、粟(北)(引进作物:

玉米、番薯)

(2)生产工具的变革:

        

①原始农业:

刀耕火种

②商周:

主要使用耒和耜

③春秋战国:

铁器和牛耕出现

    

④唐代:

曲辕犁

⑤灌溉工具:

三国翻车、唐代筒车    

  

(3)水利设施的完善:

①春秋战国:

芍陂、都江堰、郑国渠(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②汉代:

漕渠、白渠、坎儿井、治理黄河

   

(4)生产方式的变化:

①千耦其耘:

商周时期大规模简单协作

②自耕农经济:



原因:

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进步;私有土地出现

产生:

春秋

特点:

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规模小,难扩大再生产

 

 二、古代中国主要的土地制度

(1)井田制:

形成:

商周时期

实质:

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2)私有制确立:

形成:

战国时期

  

原因:

私田逐渐私有;税制改革承认土地私有;商鞅变法从法律上确认土地私有

(3)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4)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

土地兼并

 

三、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辅

   

(2)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3)“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四、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和特征 

(1)金属冶炼术的演变:

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

(2)纺织技术:

①丝织技术:

西汉中国被称为“丝国”称号‚唐代发明了缂丝技术

②棉纺技术:

元代:

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元明时期:

江苏成为棉纺织业中心,棉纺织业新兴的手工业部门

明代后期:

棉布成为广大人民的主要衣料

   

(3)陶瓷:

①陶器的发明:

新石器时代:

黑陶、彩陶、白陶          

  

②制瓷技术:

东汉末年:

青瓷

南北朝:

白瓷

            

隋唐时期:

技术臻于成熟,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宋代:

瓷都景德镇,出现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体系

             

元代:

创造了青花和釉里红,开始进入彩瓷时代

             

明代:

创造了斗彩和五彩瓷

            

清代:

创造了粉彩和珐琅彩

              

③影响:

唐代瓷器大量出口,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

   

(4)手工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①官营手工业:



产生:

西周时期

特点:

官府统一经营管理、工匠职业世袭;生产范围广、规模大、分工细致;明代以前占据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②私营手工业:

兴起:

春秋时期

发展:

明中叶后取代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经营方式的变化:

明中后期,孕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5)古代手工业的特点:

①官营、私营、农民个体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发展;

                          

②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

③古代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还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

             

④手工业生产规模大、分工细;

                          

⑤手工业经济是农耕经济的附属;

             

⑥明清时期手工业生产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五、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

(1)商业发展:

①商朝:

产生了专门的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

         

②周朝:

实行“工商食官”的政策

           

③春秋战国:

私商逐渐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

           

④隋唐:

出现长安、洛阳、扬州等大都市;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繁荣

          

⑤宋代:

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集镇、夜市兴盛

         

⑥明清:

商业发展新特点

(2)城市的繁荣:

①周秦至唐:



城市特点:

商业交易受官府的严格限制

市坊分明:

坊市分开

       

城市职能:

主要是政治中心和军事重镇

    

②宋代:

城市特点:

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控制

市坊破界:

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城市职能:

经济功能大大加强

(3)古代商业的特点:

       

 ①商业不断发展,商业运作模式日益成熟;

       

 ②推动了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城市经济功能不断加强;

       

 ③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制约,是农耕经济的附属。

 

六、“重农抑商”“海禁”政策及其影响

   

(1)重农抑商:

  

①原因:

商业的不稳定性及商人的流动性与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

   

②产生:

商鞅变法提出重农抑商政策实行;朝代:

商朝、西汉、明朝、清朝

③后果:

强化了农耕经济形态,限制了大规模工业化变革

   

(2)海禁

①原因:

“天朝上国”自居,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人民的反清斗争   

 

②后果:

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一、新航路的开辟(航路、影响)

(1)1405-1433中国郑和七次下西洋,红海沿岸,非洲东海岸

(2)1487-1488葡萄牙迪亚士,非洲好望角

(3)1492意大利哥伦布在西班牙的支持下发现美洲新大陆

(4)1497-1498葡萄牙达伽马从欧洲到印度

(5)1519-1522葡萄牙麦哲伦在西班牙的支持下第一次环球航行

 

二、荷兰、英国的殖民活动

(1)荷兰的殖民扩张:

①时间:

17世纪上半叶,取代西、葡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

②手段:

组建大型商业公司

   

(2)英国的殖民活动(日不落帝国):

 

①手段:

海盗式掠夺,进行商业战争,在殖民地进行商业活动和掠夺;黑奴贸易

②结果:

18世纪下半叶成为最大殖民帝国

③影响:

商业活动和掠夺,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黑奴贸易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给英国带来巨额财富,推动了英国工商业的发展。

 

三、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1)通过贸易和掠夺,把各大洲的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入欧洲。

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2)在欧洲人“火与剑”的殖民活动中,美洲的金银矿的开采和种植园经济为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做出了重要贡献。

   

(3)非洲成为猎获黑人奴隶的场所,跨大西洋黑奴贸易开始。

   

(4)欧洲人用美洲的金银购买亚洲的商品,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

(5)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

 

四、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

①棉纺织业:

飞梭、珍妮纺纱机、水力织布机、水力纺织机

②冶金业:

焦煤炼铁法;采矿业:

蒸汽抽水机、安全灯

③动力:

蒸汽机;交通运输:

碎石路、铁路、汽轮

④影响: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

①标志:

电力广泛应用、内燃机技术、化学材料、炼钢技术

 

②前提: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确立

   

③条件:

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④交通运输:

内燃机、汽车、飞机

⑤化学领域:

有机化肥、人工合成染料、合成橡胶、油漆

⑥动力:

电的发明和使用

⑦影响:

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五、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1)开始形成:

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

(2)初步形成:

18、19世纪中叶的第一次工业革命

(3)最终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4)途径:

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流通、威力威逼

(5)影响:



①促进了资本主义自身的发展;

②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国家大多成为欧美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大陆领土基本被瓜分完毕,拉美在经济上受制于列强。

③欧美工业国从全世界范围获得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并倾销工业品或进行投资。

货币可自由兑换,经济危机波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

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六、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1)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农民、手工业者破产;

   

(2)中国逐渐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3)客观上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发展;

(4)洋务运动中近代军事、民用企业的兴办近代工业的出现。

 “自强”:

成立第一家官办的军用企业——安庆内军械所,开设规模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江南制造总局;

 “求富”:

成立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

 

七、近代民族工业兴起和曲折发展

 

(1)兴起:

①兴起:

19世纪60、70年代

②原因:

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传统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和影响;

③时间:

19世纪70年代前后

④企业:

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机器磨坊

   

(2)甲午战后(19世纪末)初步发展 

①原因:

清政府放宽限制、实业救国的思潮、收回利权运动

②概况:

棉纺织业发展迅速;实业家:

张謇和荣氏兄弟

   

(3)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

①原因:

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

民国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

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和实业救国的推动;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

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

        

②表现:

纺织业、面粉业、卷烟业迅速发展;

重工业和化学工业获得一定发展;

                

化学工业的代表——范旭东 

                   

八、三座大山压迫下的民族工业(影响发展的因素)

       

(1)封建主义

(2)资本主义

(3)官僚资本主义

 

九、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及原因

(1)服饰:

晚清:

鸦片战争前后,西式服装传入中国

民国:

中西合璧中山装和旗袍

   

(2)饮食:

19世纪40年代,通商口岸出现西餐馆;19世纪七八十年代,西餐成为时尚

   

(3)建筑:

西式建筑最早出现在租界地区

   

(4)断发: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发出《剪辫通令》,结辫陋习至此革除。

   

(5)不缠足:

维新人士发起女权运动,康有为等倡导,不缠足运动开展起来。

“断发”和不缠足运动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6)礼仪革新:

民国初年,废除跪拜、作揖等礼节,代之以鞠躬、握手。

意义:

显示平等、自由

(7)影响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

        

①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②受西方民主思潮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③政治变革和政府政策的推动

        

④一些传统习俗不适合近代社会的发展趋势

 

十、近代以来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1)铁路:

1881年,唐胥铁路——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

    

1909年,京张铁路——中国工程师詹天佑设计施工,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

(2)水运:

1872年,轮船招商局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水运业的诞生

(3)电报: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