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导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095808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82 大小:6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导学案.docx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导学案.docx(8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导学案.docx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导学案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东省广饶县第一中学二校区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课标解读】

应掌握农业的起源、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设施的完善、灌溉工具的改进、耕作方式的演变。

【知识梳理】

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一、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1.种植业:

①起源:

原始农业是从______________经济向______________经济发展而来的。

②格局:

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形成规模,北方以旱地

的_______生产为主,南方以水田_______生产为代表,形成______________格局。

原因:

气候不同

启示:

地理条件与经济的发展联系密切,人与自然应协调发展。

2.家畜饲养业:

①五谷:

黍、稷、麦、稻、菽或黍、稷、麦、稻、麻

②六畜:

中国古代农民饲养的家畜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思考1:

我国古代形成了怎样的农业格局?

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二、借用牛耕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1.生产工具的进步:

①农具材质的更新:

原始社会、商周时期:

原始社会的耕作形式是______________,主要劳动工具是

______________;商周文明时代,主要农业生产工具是______________。

春秋战国时期开始:

铁农具使用

②耕作工具的发展:

西汉中期:

发明了______________,推动了牛耕的推广。

唐代:

在长江下游出现______________(又叫______________)。

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

基本定型。

③灌溉工具的发展

重要的灌溉工具有曹魏时期马钧发明的______________和唐代的______________。

2.生产技术的进步:

①农用动力的变革:

借用牛力耕田也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______________,牛耕开始出现,是我国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②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

原因:

a.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b.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推动了水利事业的发展

c.水利施工技术的提高

概况:

a.;东汉______________治黄。

b.边疆:

西汉时期,在西域出现地方特色工程______________。

三、“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1.千耦其耘

①原因:

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不够发达,农具大多原始而粗糙,只能靠奴隶的集体劳动。

②特点:

大多采用______________的方式进行农业生产。

2.自耕农经济

①原因:

春秋时期,随着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进步,使个体农耕有

了技术的支持;______________的出现又使个体农耕有了物质基础。

②产生:

产生于春秋时期,并成为我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

③评价:

优点:

自耕农经济的特点是自给自足,因此生活稳定;农民是小生产者和小私有者,也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

弊端:

a.小农经济规模小,“男耕女织”的简单性别分工,使它很难扩大再生产,而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对手工业发展和商品经济的需要有限,也会逐渐阻碍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

到近代后期,它已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

b.自耕农经济承受风险的能力差,十分脆弱。

请思考2:

评价中国古代的自耕农经济。

【知识拓展】

1.精耕细作

是以一家一户为经营单位,在一定面积土地上,采用较先进技术措施,进行细致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其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2.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形成规模是在

A.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B.黄河流域和海河流域

C.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D.黄河流域和淮河流域

3.文明、文明的意义只有在历史上的长时段中才能凸现,站在今天,回顾人类从早期游徙不定到定居生活的转变过程,最具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是

A.谷物种植B.房屋建造C.陶器制作D.牲畜饲养

4.牛耕出现后,很长B.犁铧的使用C.犁壁的安装使用D.耧车的创制

5.“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是下列那一工程的巨大功效

A.都江堰B.白渠C.郑国渠D.漕渠

7.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是

A.“千耦其耘”的大规模简单协作B.“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D.大规模分工合作

8.有关小农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有①“男耕女织”式②包括盐铁在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9.下列关于农业工具使用情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商周时期青铜器制品已出现,但主要的农业工具还是木石材料制作

B.大约在战国中期,牛力犁耕开始出现,但并不普遍

C.搜粟都尉是汉武帝时期主管农业生产的官员

D.三国时期,马钧创制的翻车是中国古代引水机械的重大发明

11.自耕农经济是封建经济的基本形式,下面对这一经济形势认识正确的是①自耕农经济是社会进步的表现②自耕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③自耕农经济形势下的家庭结构比较稳定④自耕农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13.(04全国一12)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

A.促使井田制瓦解B.导致地主阶级兴起

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14.(05全国二12)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主持修建芍陂,推动了所在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

该水利工程位于

A.成都平原B.河北平原C.渭河平原D.淮河流域

16.(08年广东单科,4)齐国管仲说:

“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未作文之巧。

未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事农。

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

”某研究者据此得出“中国精耕农业的产生与专制国家农业政策密切相关”的结论。

该判断:

A.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B.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C.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生为陈村民,死为陈村尘。

……”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

……四时之间,无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当具,有者半贾而卖,无者取倍称之息。

于是有卖田宅,与子孙以偿债者。

—晁错《论贵粟疏》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

有什么特点?

(18分)

(2)如何评价材料一、二所反映的这种生产方式?

(9分)

1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

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唱道:

七仙女: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董永:

绿水青山带笑颜。

七仙女:

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董永:

夫妻双双把家还。

七仙女:

你耕田来我织布,董永:

我挑水来你浇园。

七仙女: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董永:

夫妻恩爱苦也甜。

材料二: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

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

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西汉晃错《论贵粟疏》

请回答:

(1)董永和七仙女的生活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活方式?

(2分)你能说说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吗?

(3分)

(2)以上两则材料哪个更能反映小农的生产生活状况?

(1分)概括该材料的观点。

(5分)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课标解读】

应掌握奴隶社会的井田制、封建社会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土地兼并、租佃经营和租佃关系的变化。

【知识梳理】

一、土地制度

1.原始社会:

土地公有制

2.奴隶社会:

井田制

(1)发展:

产生于______________,盛行于______________,瓦解于______________,废止于______________。

(2)实质:

名义上为______________,由周王将全国土地层层分封给______________,所以其实质是国家共有名义下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3)特点:

有公田、私田之分。

公田由农民集体耕种,收获物全部交给贵族。

公田实际上为贵族所有。

私田是劳动者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4)瓦解的原因和表现:

原因:

a.生产力的提高b.各国税制改革

表现:

a.大量公田抛荒b.部分私田逐渐成为私有土地c.贵族间争夺田地

(5)井田制废除的途径

①一是从______________上废除井田制。

②二是培植了一批新兴______________所有者。

3.封建社会:

土地私有制

(1)形式:

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自耕农私有土地

君主土地私有制:

是由______________掌握的那部分土地,其收入主要用于_____________。

地主土地所有制:

土地兼并成为大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

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国家的

______________,引起社会动荡不安,统治者经常采取______________的措施,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保护_____________。

(2)发展:

宋初,“田制不立”,“______________”,使两极分化激烈。

明清时期,______________经济繁荣,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

(3)影响:

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影响统治的稳定。

二、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

1.租佃式经营的含义

地主把土地出租给别人耕种,收取______________作为收益,称为租佃式经营方式。

地主与佃农之间形成了______________关系。

2.发展

①战国:

产生

原因:

土地兼并的结果

②汉代:

比较普遍:

“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的现象已比较普遍。

③宋代:

日益普遍化

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

地租以实物为主,又有分成租和定额租的不同。

④明清时期:

进一步发展

3.影响:

使佃农对地主的______________关系相对减弱;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知识拓展】

1.分封制和井田制的关系

(1)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制度。

分封制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没有井田制就没有分封制。

(2)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

(3)两种制度都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使西周走向强盛。

2.均田制度

(1)目的:

保证财政收入和征发徭役,巩固北魏的统治。

(2)实施:

485年,北魏统治者采纳汉族谋臣的建议,在不触动官僚地主土地占有利

益的前提下,颁布均田令,推行均田制。

(3)内容:

①国家将掌握的土地实行分配,给农民一定数量的土地。

奴婢和耕牛也相应受田。

②土地不得买卖。

③官吏在任时可按级别在官府所在地就近受田。

④受田农民必须每年缴纳一定的租调,丁男还要负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4)意义:

①均田制是我国历史上较为完备的一种土地制度。

②它以法律的形式确认受田者的土地占有权和使用权,改变了赋税征收的混乱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自耕农的负担,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少数民族封建化和各族人民的融合。

课时训练

一、单选题:

1.(2006年上海)在中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

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式的官僚体系。

”维系这种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是

A.小农经济B.佃农经济C.庄园经济D.商品经济

2.(05天津14)春秋时期,鲁国实行税亩制的目的是

A.增加国家赋税收入B.确立贵族土地私有制

C.增加地主租税收入D.确立国家土地所有制

3.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A.大量公田被抛荒,私田增加B.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C.各国推行税制改革D.贵族之间争田现象严重

4.商鞅变法中“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措施的最重要意义是

A.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B.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

C.打破了原来的土地疆界和灌溉系统D.扩大了农民的占田份额

5.战国以来的土地私有制主要形式是①君主土地私有制②地主土地所有制③自耕农土地所有制④贵族土地所有制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6.统治者经常采取措施限制土地兼并,其最主要的目的是

A.解决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主要矛盾B.安抚农民,保证国家税收,稳定统治

C.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发展D.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

7.下列反映秦汉时期已经出现租佃关系的是

A.“为用户阡陌封疆”B.“耕豪民之田,见税十五”

C.“田制不立”“不抑兼并”D.“上米贸银,别以中下者抵租”

10

8.自宋代以来租佃经营已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这一方式

A.使政府对百姓的控制加强B.农民完全脱离了政府的剥削

C.农民生产自主权大为加强D.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

9.史载:

明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陇亩,夕贸市廛”。

上述材料反映了:

①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②佃农与商品经济发生了关系③农副产品投入市场④佃农的生产自主权扩大

A.①②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

10.春秋后期,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

其导致的后果是:

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②承认了土地私有③促进了关系的变化④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

11.土地兼并与集中,是我国土地私有制的突出特征。

宋代的土地兼并尤为突出,主要

原因是

A.宋代实行“以军功行田宅”的制度B.采取田庄式生产经营模式

C.实行“田制不立”和“不抑兼并”的政策D.宋代采取均田和限田的措施

12.下列对土地兼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是封建经济发展的结果B.是导致阶级矛盾尖锐的主要原因

C是封建社会的偶然现象D.兼并导致政府收入减少

13.下列对田庄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东汉田庄经济开始发展起来B.田庄的劳动者还要担负军事义务

C.田庄是纯粹的农业生产集团D.田庄势力的发展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14.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租佃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租佃方式最早在秦代开始出现

B.在宋代租佃的方式下,主要地租形态是货币地租

C.明清时期,租佃制普及全国,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

D.封建社会末期,租佃关系占主要地位,但也出现了雇佣关系

15.(04上海5)“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

„„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马牛羊屯,山谷不能受。

”引自《后汉书·仲长统传》文中“豪人”指当时的

A.封爵将领B.豪强地主C.僧侣贵族D.江南巨贾

11

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课程标准】

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课标解读】

应掌握不同时期金属冶炼技术、纺织业的发展,官营、私营手工业的发展特点及地位变化和原因,明确明朝中后期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促进作用。

认识农业的发展与手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官、私营手工业地位的变化进行分期分析,得出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生产技术不断进步、多种经营形态并存、长期领先于世界是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知识梳理】

一、主要部门和发展概况

(一)主要成就

1.冶金业

(1)冶铜业:

青铜时代:

是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

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是主要手工业部门,技艺相当成熟。

特点是:

数量较多,种类齐备,工艺精湛,使用广泛。

思考1.为什么把夏商周时期称作“青铜时代”?

提示:

青铜时代,是指人类社会已经发明和制造了青铜器,运用于生产和生活领域,使整个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时代。

它相当于我国的夏商周时期(即从二里头文化时期到春秋末期,历时约15个世纪);

之所以称为“青铜时代”其主要依据是:

第一,生产规模大,技术水平高。

第二,生产数量大,品种多,价值高。

第三,青铜铸造是商周时期的主要手工业部门。

(2)冶铁业:

春秋时期:

发明冶炼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的技术。

这是我国冶金技术的重大成就,也是世界冶铁史上的奇迹。

(3)燃料:

①汉代:

人们开始用______________作燃料,并用来冶铁。

北宋相当普遍。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煤的国家

②南宋末年:

开始用______________冶铁,明朝流行开来。

12

2.纺织业

(1)丝织业:

①上古时代:

人们已经学会养蚕缫丝。

②西周:

丝织工艺有了突飞猛进发展,品种日益丰富,花色图案精美。

③汉代:

丝绸远销欧洲,获“______________”称号。

④唐代:

出现______________技艺,以“______________”手法自由变换色彩,纹饰极具艺术神韵。

(2)棉纺织业:

①______________以来:

棉花种植由边疆迅速向全面推广先进技术,发明脚踏三锭纺车;______________在元明时期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

③明代后期:

______________已取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棉布主要特点:

______________)

思考2.棉纺织技术作为一个新兴部门为什么得到了迅速的推广?

提示:

丝织品太贵重,往往为社会上层穿着,很难在民间推广;而棉布柔软、保暖,并且结实耐用,适合各阶层穿着,社会需求量大;棉花种植由边疆向。

②南北朝:

成功烧制出______________,是制瓷技术上的重大突破,为我国制瓷业开辟了广阔前景。

③隋唐时期:

陶瓷工艺臻于成熟,唐代瓷窑遍布南北,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

瓷器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日常生活用品。

④宋代:

______________成为“瓷都”,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

⑤元代:

开始进入______________生产时期。

⑥明清时期创造出更丰富多样的制瓷工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一起成为对外出口的大宗产品。

_____世纪,中国国瓷器风靡欧洲,价格高于黄金。

世纪,中国

13

瓷器已遍销全世界,并深入到普通的外国人家庭。

(二)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1.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

2.规模越来越大、劳动分工越来越细。

3.生产技术不断进步。

4.多种经营形态并存,互为补充。

5.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长期领先于世界。

______________

6.手工业生产布局随经济重心的转移而变化。

二、主要经营形态——生产方式的变化

原始社会晚期:

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而独立;夏商周时期:

手工业发展,但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

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出现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

1.家庭手工业:

农户的副业;产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很少进入市场。

(1)特点:

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相结合。

(2)影响:

对于稳定______________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妨碍了市场发育。

2.官营手工业

(1)产生:

西周时期。

从西周到明朝前期,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着最主要的地位。

(2)特点:

官府统一经营管理;集中的大作坊;主要生产军用品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生产不计成本;工匠职业世袭;生产范围广、规模大、分工细;明代以前占据主导地位。

(3)优势和不足:

①优势:

资金雄厚、规模经营,利于细密分工和协作;工匠集中、管理严格,利于技艺水平提高。

②不足:

官府提供原料,不计成本、不入市场、缺乏竞争;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手段,引起工匠反抗。

3.私营手工业

(1)兴起:

春秋战国时期

(2)发展:

春秋之后,在曲折中发展,成为手工业生产中日益重要的成份。

______________以后,在制瓷、纺织、矿冶等行业中,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3)特点:

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14

(4)经营方式的变化:

唐代以前,以农村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的形式组织生产。

唐宋以来,商品经繁荣,私营手工业的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明朝中后期使用众多工人的手工作坊或工场日益增多,并孕育出______________关系。

思考3.古代手工业由官营为主到私营为主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和技术基础;农业生产的进步为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提供原料;而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削弱也有利于劳动力的获得。

【知识拓展】

1.手工业的含义;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手工业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

开始从属于农业,主要表现为家庭手工业。

原始社会晚期,从农业中脱离出来,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之后有了较大发展。

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是古代中国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主要生产武器等军用品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

它利用国家权力征调最优秀的工匠,控制最好的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非常精美。

民营手工业由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一种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缴纳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