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107110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8.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揭阳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广东省揭阳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广东省揭阳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广东省揭阳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广东省揭阳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揭阳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

《广东省揭阳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揭阳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揭阳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

有善相者刘札谓之曰:

“以君之相,后当至此,不足慕也。

”初为小将,给吴大司马陆抗。

抗奇其勇略,将拔用之,患众情不允,乃会诸将,密使人阳狂拔刀跳跃而来,坐上诸将皆惧而走,唯彦不动,举几御之,众服其勇,乃擢用焉。

稍迁建平太守。

时王濬将伐吴,造船于蜀,彦觉之,请增兵为备,皓不从彦乃辄为铁锁横断江路及师临境缘江诸城皆望风降附或见攻而拔唯彦坚守大众攻之不能克乃退舍礼之。

 

武帝吴亡,彦始归降,武帝以为金城太守。

帝尝从容问:

“孙皓所以亡国者何也?

”曰:

“吴主英俊,宰辅贤明。

帝笑曰:

“君明臣贤,何为亡国?

”彦曰:

“天禄永终,历数有属,所以为陛下擒。

此盖天时,岂人事也!

”张华时在坐,谓彦曰:

“君为吴将,积有岁年,蔑尔无闻,窃所惑矣。

”彦厉声曰:

“陛下知我,而卿不闻乎?

”帝甚嘉之。

迁雁门太守,时顺阳王畅骄纵,前后内史皆诬之以罪。

乃彦为顺阳内史,彦清身率下,威刑严肃,众皆畏惧。

畅不能诬,乃更荐之,冀其去职。

迁员外散骑常侍。

帝尝问彦:

“陆喜、陆抗二人谁多也?

”彦对曰:

“道德名望,抗不及喜;

立功立事,喜不及抗。

中都会交州刺史陶璜卒,以彦为南中都督、交州刺史。

重饷陆机兄弟,机将受之,云曰:

“彦本微贱,为先公所拔,而答诏不善,安可受之!

”机乃止。

因此每毁之。

长沙孝廉尹虞谓机等曰:

“自古由贱而兴者,乃有帝王,何但公卿。

若何元干、侯孝明、唐儒宗、张义允等,并起自寒役,皆内侍外镇,人无讥者。

卿以士则答诏小有不善,毁之无已,吾恐南人皆将去卿,卿便独坐也。

”于是机等意始解,毁言渐息矣。

初,陶璜之死也,九真戍兵作乱,逐其太守,九真贼帅赵祉围郡城,彦悉讨平之。

在镇二十余年,威恩宣著,南州宁靖。

自表求代,征为大长秋。

卒于官。

——选自《晋书·

吾彦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抗奇其勇略 

对·

·

感到惊奇

B.彦清身率下,威刑严肃 

率领

C.乃更荐之 

改变

D.陆喜、陆抗二人谁多也 

优秀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此盖天时,岂人事也 

B.抗奇其勇略,将拔用之

后当至此,不足慕也 

卿以士则答诏小有不善,毁之无已

C.蔑尔无闻,窃所惑矣 

D.以君之相,后当至此

所以为陛下擒 

前后内史皆诬之以罪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皓不从/彦乃辄为铁锁/横断江路/及师临境/缘江诸城皆望风降附/或见攻而拔/唯彦坚守/大众攻之不能克/乃退舍礼之。

B、皓不从/彦乃辄为铁锁/横断江路及师临境/缘江诸城皆望风降附/或见攻而拔/唯彦坚守/大众攻之不能/克乃退舍礼之。

C、皓不从/彦乃辄为铁锁/横断江路/及师临境/缘江诸城皆望风/降附或见攻而拔/唯彦坚守/大众攻之/不能克乃退舍礼之。

D、皓不从/彦乃辄为铁锁/横断江路及师/临境缘江/诸城皆望风降附/或见攻而拔/唯彦坚守/大众攻之不能克/乃退舍礼之。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彦虽出身寒微,但面对突袭,他举几御之,英勇无比,陆抗提拔了他,众人没有谁不服的。

B.吾彦在回皇帝问话时客观指出陆抗和陆喜的不足,但陆抗的两个儿子陆机和陆云因而心生怨恨,总是诋毁吾彦,后来在长沙孝廉尹虞的劝导下,才消除了对吾彦的恨意

C.吾彦清身率下,威刑严肃,众人都畏惧他。

顺阳王畅纵使骄纵也不能诬蔑他,而且举荐他到其它地方当官。

D.孙皓不接纳吾彦的建议而导致了吴国的灭亡,但武帝问吾彦吴国为何亡时,他却说“吴主英俊,宰辅贤明”,可见他对先主的忠诚。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8分)

①乃会诸将,密使人阳狂拔刀跳跃而来,坐上诸将皆惧而走(4分)

②彦本微贱,为先公所拔,而答诏不善,安可受之(4分)

(2)在文章中找出两个表现吾彦武干的例子。

(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2分)

(二)诗歌鉴赏

10.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7分)

来鹄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1)请简析诗歌“云”这一形象的双重意蕴。

(3分)

(2)有人认为这是一首“最富人民性”的咏物诗,试结合三四句分析这一特点。

(4分)

(三)名句默写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

(2),。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3)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

(4),多于机上之工女;

,多于在庾之粟粒。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科学的非科学功能

吴以义

①如果我问一位学生,任何一位,科学之于我们有什么意义,大概都会得到一种颇为不屑的微笑。

出于对我的无知和年龄的怜悯,他们大概会给我稍作解释:

科学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我们须臾不可或缺的手机电脑,我们吃的抗菌素和害虫吃的农药,都是科学给我们生活带来幸福的显例。

但是如果我反驳说你的例子都是技术成果,而你把科学和技术混为一谈,似乎在历史上和在定义上都缺乏根据,就像亚里士多德说的,这是把每一个女人都叫妈妈,你的自以为是的信心可能会稍许减退。

让我们来作一个稍微细致一些的考察。

②从历史上说,现代科学起源于16到18世纪初的科学革命,日心说的确立常被用来标志这一历史进程。

这一大家都说是很伟大的事究竟有什么伟大呢?

平心而论,是太阳绕地球转还是地球绕太阳转对我们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呢?

福尔摩斯就不知道谁绕谁转,不仍旧是比苏格兰场高明不知多少的大侦探吗?

③至于技术的发明,倒是给社会带来了可以看得见的好处。

但是常常被用来标记产业革命的蒸汽机,它的发明和当时的科学其实并没有明显的关系。

事实上,关于热机的理论研究,还要再过六七十年才出现。

④如果我们把科学定义为对自然的理解,而技术是对自然的利用,那么我们会看到,在历史上,这两者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独立地发展的,这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粗略地说,直到一两百年前才真正出现。

而且所谓的“密切联系”到底是怎么回事儿,还需要另外的细致说明。

说实在的,给我们带来留声机、电灯泡的爱迪生到底能不能解麦克斯韦方程式,我们还真的说不上来呢。

⑤那么,科学到底为我们提供了什么呢?

科学帮助我们理解,帮助我们构建我们厕身其间的宇宙的图景,帮助我们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

它的成果,尤其是在其发展的初期,并不常常导致直接的物质利益。

但是我们人之作为人,应当也不止于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如果仅仅满足于饱食、暖衣、逸居,于禽兽亦不远。

⑥我们想要了解、进而理解我们厕身其间的环境。

在这种对理解的追求中,我们发展了后来被称为科学方法的认识模式,从观察到假说,到推理,到验证。

从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到牛顿力学再到这一图景的最终确立,我们证明了我们的理性有能力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而理性的最终权威也由是确立。

正是科学发展了现代思维方式:

一种从现象出发,以理性为指导的思维方式;

正是这种思维方式,在以后的两三百年中,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里,屡战屡胜,屡试不爽。

科学为我们提供的,是一种全新的认识模式,作为科学革命在科学领域之外的一个直接后续事件,启蒙运动把人类的认识水准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⑦国人对科学和技术的认识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

1642年伽利略死牛顿生,正值科学发展之初,崇祯皇帝正和李自成酣战中原,没人在乎地球绕太阳转还是太阳绕地球转;

到了1879年麦克斯韦死爱因斯坦生,同治光绪时期的士人看见的是洋人的坚船利炮,是已经充分发展起来了的技术。

和深藏不露的科学精神恰成对比的技术,这种物化了的力量,所向披靡,而国人穷于应付。

作为技术的基础和前导的、与之密切结合的科学,对于未经准备的中国知识界来说,竟成了一种无法理解、无法消化的外在。

即使像郭嵩焘、严复这样的先进分子,对于科学的这一层意义,尚觉隔膜,遑论当时仍把洋人视为异类的一般读书人了。

⑧我们可以在狭义上谈论科学,这是一种知识,这是一个体系——本文标题中的第二个“科学”正是在这一意义上使用的。

⑨但是科学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维模式,一种判定的标准,一言以蔽之,一种理性的不可动摇的至上的权威,一种和现代化相匹配的文化。

科学的这种功用,也就是本文标题中第一个“科学”的意义。

从历史上看,这种功用更为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不理解这一点,就不能真正地理解科学,也不能真正地理解历史。

(选自《科学》2012年第4期,有删改)

【注】①苏格兰场:

英国伦敦警察厅的代称。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

(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科学和技术是对自然的直接利用,可以给生活带来便利,使我们的生活充满幸福。

B.16到18世纪初的科学革命,不仅孕育了现代科学,而且影响了后来的启蒙运动。

C.科学和技术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因为它们始终是密切联系并不断共同发展的。

D.人们对科学孜孜不倦地追求,并没有仅停留在日常穿衣吃饭居住等物质利益方面。

E.科学是技术的基础和先导,是一种物化的力量,它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13.根据文意,下列例子能体现科学的非科学功能的一项是()(3分)

A.爱迪生经过大量的实验,发明留声机和电灯泡,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为人类世界带来了光明和欢乐。

B.霍金对广义相对论以及宇宙学的研究,为人类进一步探索宇宙的起源与发展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

C.比尔•盖茨的微软操作系统,推动了科技的进步,改变了信息获取的方式,使我们的生活快捷便利。

D.袁隆平利用遗传育种的理论培育出了高产的水稻品种,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14.第⑦段写“国人对科学和技术的认识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有何作用?

15.科学到底为我们提供了什么?

请根据文意分点作答。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

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诺耶夫花园

(俄)帕乌斯托夫斯基

有时候我也有空闲的日子。

于是我一清早就走出家门,步行穿过全城,到诺耶夫花园去,要么就在莫斯科郊区闲逛,多半是普列斯尼亚区和杰维察田野那边。

正是饥荒时期。

一天只发给八分之一磅黑面包。

我带着这八分之一磅面包,两三个苹果(这是女邻居莉波奇卡供给我的)和随便一本什么书出去,一直到天黑,整天待在外面。

荒凉的郊区包围着巨大的、惊慌不安的首都。

有时会传来也是那样遥远的枪声。

……

一个摆渡船的小男孩把我摆渡到(莫斯科河)对岸的诺耶夫花园。

那里有高大的菩提树和菩提树的绿荫,因而显得十分庄严。

菩提树正在开花,浓郁的花香仿佛是从遥远的南方的春天带到这里来的。

我喜欢想象这个春天,这样的想象增强了我对世界的爱。

诺耶夫花园从很早以来就以栽培花卉而闻名。

它逐渐衰败了,荒芜了,到革命前,花园里只剩下了一个不大的温室。

但还是有一些上了年纪的妇女和一个老花匠在里面干活儿。

他们很快和我熟了,甚至开始和我谈起自己的工作来。

花匠抱怨说,如今只有举行葬礼、开隆重的会议才需要花。

每次他一讲到这一点,妇女当中有一个——瘦瘦的、长着一双明亮的浅色眼睛——好像是为他感到不好意思,于是对我说,很快他们就准会为市里的一些小公园栽培花卉,把花卖给所有公民了。

“不管您怎么说,”那个妇女在说服我,尽管我并没反驳她,“可人没有花是不行的。

譬如说吧,无论从前,还是将来,都有在恋爱的人。

不用花,怎样才能最好地表达自己的爱情呢?

我们这一行是永远也不会消灭的。

有时花匠给我剪几枝紫罗兰或重瓣的石竹。

我不好意思拿着花穿过饥饿和忧心忡忡的莫斯科市区,因此总是用纸很细心地把花包起来,而且包得那样巧妙,让人猜不出我的纸包里包着的是花。

有一次在电车上纸包破了一条缝。

我没发觉,直到一个包着白色三角头巾、上了年纪的妇女问我:

“眼下您在哪里弄到了这么可爱的东西?

“您要小心点儿拿着,”女售票员警告我,“不然,一推您,这些花就全都压坏了。

您知道,现在我们的人民是些什么样的人啊。

“这是谁在推啊?

”一个腰里系着子弹带的水兵挑衅地问,并且立刻对一个扛着磨刀凳在乘客群中挤过来的磨刀人大发脾气,“你往哪儿钻?

没看到吗?

——这是花。

笨蛋!

……

“天哪!

因为花也要骂人!

”一个抱着吃奶的婴孩的妇女叹了口气,“我丈夫,别提有多严肃、多庄重了,可是我生这一个,生头一胎的时候,他给我往产科医院里送去了一束稠李。

有人在我背后焦急不安地呼吸。

我回头一看,我背后站着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姑娘,她脸色苍白,穿一件褪了色的粉红色连衫裙,用一双像锡制的、灯碗一样滚圆的灰眼睛恳求地望着我。

“叔叔,”她声音嘶哑地、神秘地说,“给我一枝花!

啊,请给我一枝。

我给了她一枝重瓣的石竹。

在乘客们嫉妒和愤怒的谈话声中,小姑娘拼命挤向后门的平台,电车还在行驶时就跳下车去,消失了。

“完全疯了!

”女售票员说,“精神不正常的小傻瓜!

要是良心允许的话,那么每个人都会要花的。

我从花束中抽出第二枝石竹,送给了女售票员。

上了年纪的女售票员满脸通红,都快流出泪来了,她低下熠熠闪亮的眼睛望着那枝花。

立刻有好几只手默默地向我伸了过来。

我把一束花全都分送给了别人,突然我在破旧的电车车厢里看到了那么多眼睛里的闪光,那么多亲切的微笑,那么多赞美的神情,好象无论是在这以前,还是以后,我从未遇到过这么多的喜悦和赞美。

仿佛耀眼夺目的太阳突然闯进了这肮脏的车厢,给所有这些疲倦而满怀忧虑的人带来了青春。

一个穿着破旧的黑色短上衣、骨瘦如柴、上了年纪的人,深深低下头发剪短了的头,打开帆布包,很爱惜地把花放进包里,我好象觉得有一滴眼泪落到了油迹斑斑的帆布包上。

我忍受不了这一切,于是在电车还在行驶时跳下车去。

我走着,一直在想,既然这个骨瘦如柴的人忍不住当着大家流泪,那么这枝花想必在这个人的心里引起一些多么痛苦、多么幸福的回忆,他在心中隐藏着自己的老年和一颗年轻的心的痛苦,想必已经有很长时间了。

(节选自帕乌斯托夫斯基《一生的故事》第三部)

16.这篇散文有两处写到“不好意思”,请结合文本分析这两个人物为什么“不好意思”。

17.本文开头三段有何作用?

如果删去这三段,整个文章的表达效果会有什么变化?

(5分)

18.本文体现了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哪些特点?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雪花秘史

刘旸

1611年的圣诞节,穷困潦倒的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徜徉街头。

这位皇家科学家很是沮丧,已经好几个月没发薪水的他正绞尽脑汁思考如何给朋友送上一份礼物。

他看着漫天飞舞的雪花仰天长叹:

“啊,上帝!

除了雪花之外,还能送什么呢?

雪花当然无法相送,这位天才的科学家却突发奇想:

他决心写一篇关于雪花形状的文章作为新年礼物送给朋友。

于是这篇题为《论六角形雪花》的论文问世。

400年来,每当我们提到雪花研究,都会首推这篇诞生于贫寒与友情的学术论文。

天文学家的观察毕竟不拘小节。

20年后,数学家、哲学家笛卡尔才第一次详细描述了雪花的外形。

和开普勒一样,这位科学巨人的观察也仅限于肉眼观察。

不过,他的眼光非比寻常。

除了不同形态的六边形,他还记录了极其罕见的带帽冰棱柱和十二面体结构的雪花。

在观察笔记中,笛卡尔赞叹道:

“完美的六边形啊!

边是如此直,夹角是如此相等,粗手笨脚的人类简直没戏……我绝对想象不出来,这些完全对称的六角小精灵如何在自由的空气与狂躁的风中悠闲地降生。

咦,或许正是风神信手令小精灵在云朵上下翻飞,并在那里托住了它们轻盈的身躯;

使它们来得及左顾右盼,遵照自然固有秩序的启蒙,把自己琢磨成六片棱角的模样!

时光机继续运转,1885年1月15日的暴风雪中,本特利拍到了第一张雪花的显微镜照片。

这种“雪花微距照”产生于冰天雪地中一架连了显微镜的相机匣子。

后来,他发表文章说:

“虽然给雪花拍照是细致活儿,但并不困难。

困难之处就在于,这项工作必须在零下温度中完成,并且需要身体暴露在严寒中。

”此后的数十年中,这位“雪花晶体摄影师”拍下了5000多幅雪花照片,其中每一片都不尽相同。

雪花的研究后浪推前浪,如今的雪花人当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肯尼思·

利伯布雷赫特。

这位物理学家让雪花落在一个收集板上,然后仔细观察,从中找出有趣的样本。

他发现,最完美的雪花晶体往往出现在风力小的小雪天,那时的天气特别寒冷。

为此,他经常到寒冷的北方地区去等待降雪。

除六边形雪花之外,奇特的三角形雪花是大自然中普遍的雪花结晶形式。

为揭开这个谜团,利伯布雷赫特及其合作者在实验室中模拟与自然降雪相似的条件以制造雪花,同时记录下各种不同形状的雪花晶体。

最后的结果表明,其实一些三角形雪花晶体仍然拥有六个边,之所以看上去是三角形,是因为它们是由三长三短的六条边构成的。

利伯布雷赫特指出,在雪花从天降落的过程中,微小的尘埃颗粒等杂质会造成雪花的某个边缘产生倾侧。

在风的作用下,向下倾侧的边缘会生长得更快,从而形成三角形。

一旦三角形开始形成,由于三角形的稳定性,雪花在之后继续下降的过程中,即使再遭遇颠簸碰撞,也会继续维持这一形态,直至降落地面。

2006年,利伯布雷赫特的雪花照片被做成邮票,飘到世界各地,当然也包括那些永远不下雪的角落。

如今,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可以导致巨型雪花形成的大气条件,这对气候研究非常重要。

据说,吉尼斯纪录的最大雪花是在美国蒙大拿州遭遇一次暴雪时出现的。

当地一个农场工人表示,这种雪花比牛奶平底锅还要大,直径大约有38厘米。

遗憾的是,找不到相关证据能够支持他的说法。

(摘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19、本文列举了多位科学家对雪花奥秘的研究情况,请分点概括科学家们对雪花奥秘做了什么探索。

20、科普文的语言除准确严谨外,还具有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语言特色。

请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语言特色。

21、文章中,本特利说:

”而他为了拍出更多的雪花照片,最终在寒冷中感染肺炎去世,结合文本,联系现实,谈谈本特利的经历带给你的感悟。

五、语言表达。

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阅读下面的一则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代排”本不是什么新鲜事,不过最近杭州一家服务公司推出的“银行代排”颇有意思:

付2元钱,就帮你排队。

许多市民说,上银行少则排队半小时,多则2小时,2元钱换2小时,值得啊。

请从雇用者和被雇用者两个不同角度,分别给“银行代排”下一个定义。

(所下定义要分别突出两者不同的利益,每条不超过20个字)

(1)雇用者角度:

“银行代排”是的一种雇用行为。

(2)被雇用者角度:

23.仔细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广州某乘客欲去北京旅游,拿不准乘坐飞机还是坐火车。

他咨询了广州某旅行社。

如果你是旅行社的业务员,请根据下面两张时刻表,以“如果选择飞机(火车)”开头,简要介绍两种交通工具的优势。

要求亲切得体,言之成理。

(每句不超过30字)(6分)

MU1342航班广州——北京时刻表

航班号

起点站

起飞时

终点站

到达时

MU1342

广州

08:

00

北京

10:

55

T16列车广州——北京时刻表

车次

列车类型

始发车站

发车时间

到达时间

T16

空调特快

17:

25

第二天13:

50

(1)如果选择飞机,

(2)如果选择火车,

六、作文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有个四五岁男孩,平时总爱反着穿袜子,父亲有时帮他把袜子好好地穿上,他还要自己脱下来,再翻个面穿上去。

有一次父亲生气地问他:

“你为什么总要反着穿呢?

线头露在外面,多难看!

”没想到他竟理直气壮地说:

“袜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给别人看的,线头在里面,会使我的脚不舒服,我当然要把袜子翻过来!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

②不少于800字。

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揭阳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级第一次学段考试语文答案

1.C(A.piāo/pià

ozhuà

n/zuà

nyīngB.jiān/jià

nfěixi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