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册语文教材分析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105839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册语文教材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第七册语文教材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第七册语文教材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第七册语文教材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第七册语文教材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七册语文教材分析文档格式.docx

《第七册语文教材分析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册语文教材分析文档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七册语文教材分析文档格式.docx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阅读课外书籍要有选择,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培养选读物的习惯。

2、使学生认真掌握读书作记号的方法、要求、意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3、让学生成为观察训练的主体,体会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义和注意点,养成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带学生到图书室实地练习选择读物,体会方法,交流意义。

教学过程:

一、步入实地,激发读书激情。

1、活动:

师生进入图书室,安静入座

2、谈话:

(体现学生为主,了解学生知识面)

3、小结:

选择读什么书,要根据需要而定,请大家活学活用书本上的方法,用最短的时间选择一位书本朋友。

二、看图明法,交流经验名理。

1、看图交流步骤:

确定书类,按类查找----通过书脊,发现书名----轻拿浏览,确定办理

2、学生补充借书、购书经验,提请大家注意:

(1)看书架上的标记或者咨询有关人员寻找分类

(2)仔细查找,轻轻抽书——内容提要,大致一看——重新选择,书回原位

三、静静默读,实践结交书友。

1、评选速度奖

2、评选专心奖

四、交流收获,强化选读意义

1、小队交流假日读书活动,评选优胜“读书郎”

2、个人探讨读书选择及其心得,评选“小博士”

3、下发调查表选填

(1)我最想读的三本书是、、。

(2)我读过最难忘的书是、、。

(3)我愿意为班级图书角提供书。

(4)我希望班级图书角拥有书。

五、作业:

制作名言书签。

第二课时

由仿到创活学活用“读书作记号”的学问,实践体会,交流意义。

导入:

上一课我们知道了如何选择图书,选后不认真读书那就失去了选择的意义。

该怎样读书才算认真呢?

(学生交流:

四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要做记号”相机板书课题)

二、自学做记号的方法与要求(看图归类讨论)

1、姿势同书写:

“三个一”不能忘

2、不同记号的意义探讨,允许保留意见

生词、疑难——?

妙词佳句......重点句段**关键词句等

3、补充自己所习惯的记号,交流意义

三、交流看法

四、实践深化

1、第一课上做记号,交流评选,表扬得法者(注意姿势)

2、补充材料上自选一文,小组共做记号交流,评选合作小组

读书该怎样做记号,要因文因人而异

4、各自读16课,进一步理解要领、意义

五、总结提醒:

落笔要轻,保持整洁

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张甫七录,善于摘抄

读书动墨,受益匪浅

【教学反思】

1.老师,您好!

教学目标:

1.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2.能学会本课10个生字。

其中田字格上面的1个生字只识不写。

3.3.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4.4.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1.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2.2.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激发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教前准备:

1.1.学生搜集有关师生情的事例(可以是名人轶事,也可以是亲身经历的事例),以及歌颂教师的诗文。

2.2.小黑板(出示生字词)。

3.3.幻灯片(出示重点句段)。

课时安排:

两课时

1.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2.2.学习诗歌的第一段。

明确本诗歌的两条线索,理解教师事业的崇高。

一、揭示课题

1.播放歌曲《每当我轻轻走过你的窗前》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练读课文。

1)1)碰到不认识的字可对照生字表练读几遍,碰到长句子

2)2)要反复读,力求读通顺。

2.指名试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崇chó

ng(翘舌音)浸jì

n(前鼻音)塑sù

(平舌音)盈yí

ng(后鼻音)

三.细读课文

1.细读第—小节。

(1)指名读课文。

(2)学习第二句话。

①幻灯出示:

教师的事业多么崇高!

指名读句子。

②查字典理解“崇高”的意思。

(“崇高”是指最高尚的,最受崇敬的)

过渡:

从哪儿看出教师的事业是至高无上的呢?

(3)学习第三、四句话。

古今中外,

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a.“浸透”在这是是饱含、充满的意思

“心血”在这里指什么?

(指心思和精力,在这里指老师的辛劳)

b.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古今中外,每个有成就的人都离不开学校的教育和老师的养,因而,

所有人的成长都饱含着老师的辛勤的汗水)

c.你能举个例子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d.比较句子:

古今中外,每个人的成长都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指读这两句话,说说第二句好在什么地方。

(第二句话语气强烈,强凋了老师在一个人成才中的作用)

指名用肯定的语气读诗句。

②幻灯出示

地北天南,

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③过渡:

人的成长、成才靠的是老师。

社会的发展、前进靠的是老师。

于是诗人送给老师这样一句——

(4)学习第一句

1①幻灯出示:

在昨天与今天之间铺设大道,在显示和理想之间架起金桥。

指名读句子,理解“昨天”(过去,中国和世界的历史)“今天”(现在)“理想”(未来)

2②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的意思。

3③小结:

我们成长靠老师,社会的发展也蕴含了老师的辛劳,老师的事业多么崇高。

齐读。

4④学了这几句,有什么话要对老师说吗?

(5)学习第五句。

自由读。

说说哪个词最能突出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有感情的读。

五.小结第一节。

教师为了孩子们的成长,社会的进步,呕心沥血、辛勤工作,他们的事业是崇高的。

感情朗读第一节。

六.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继续精读课文,学习课文的第一段、第二段,理解老师工作的辛劳和职业的崇高,树立尊重教师理解教师的思想。

结合学生的见闻和切身体会加深对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并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来。

一、复习过渡。

1.抽读词语—卡片。

铺设崇高闪耀朝霞创造浸透塑造真理

2.指名读课文。

二、细读第二小节。

1.自读第二节,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说一说你喜欢它的原因。

1)学习第3句

1①幻灯出示

2②指名读

3③理解语句

“笔尖飞舞”(备课、上课、改作业)“春蚕”?

为谁编织?

“笑语盈盈”“茁壮的新苗”,

④指导朗读。

带着感激的心情读,读出老师的辛劳,读出老师的亲切。

⑤小结。

教师的工作多么辛劳,教师的心灵多么美好,他像蜡烛一样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他把自己的一切无私地奉献给了他的学生。

于是诗人又送给他们一句话。

2)学习第一句。

用真理和智慧把人才塑造,

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

②指名读句子。

③理解词语。

(真理:

科学知识。

智慧:

科学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技巧。

春晖和朝霞:

理想之光,希望之光)

④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⑤指导朗读。

教师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培育着代代新人,不思回报。

同学们想对老师说些什么吗?

3)继续学习第四句。

①出示幻灯文字。

每当看到鲜花在幸福地开放,

我就情不自禁地祝愿:

老师,您好!

③理解词句。

“鲜花”指什么?

“幸福地开放”指什么?

(“鲜花”比喻学生,“幸福地开放”比喻学生在老师的关怀和教育下幸福地

生活,健康地成长)

“情不自禁”是什么意思?

(“情不自禁”指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说明祝愿是发自内心

的,真心诚意的)

4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三、总结全文,感情朗读

四、练习背诵

1.练习熟读课文。

2.练习背诵课文。

自由练背,同桌耳背,指名背诵。

五、指导造句

1.情不自禁。

2.哪……不……

先说课文中的句子,再讨论应用范围,然后练习用词说话。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比较再组词。

涌()浸()项(    )  塑(    )

拥()侵()页(    )  望(    )

3.填上合适的词

铺设(      )         架起(      )

塑造(      )         编织(      )

4.“情不自禁”造一个句子。

5.练笔:

《老师,我想对你说》。

板书设计:

1.老师,您好!

崇高

教师的事业

美好

2.但愿人长久

5.5.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

6.6.学会本课15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8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7.7.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体会作者对弟弟苏辙的思念之情,教育学生关心亲人,关心他人,并领略皓月当空的美景,进行美的教育。

3.3.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及生词。

2.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弟弟苏辙的思念之情。

1.1.生字词黑板。

2.相关教学挂图。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了解苏轼生平,初步朗读课文,把握苏轼情感变化的过程,粗略感知人物的思想感情;

学习1-3自然段。

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讨论和反复诵读等形式启发想象,使学生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情感。

一、简介生平,揭示课题

1.背诵相关的苏轼的诗词《题西林壁》等

2.简介苏轼生平。

苏轼:

四川人,北宋杰出文学家,诗词、散文、书画无一不精,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3.揭示课题。

苏轼与其弟苏辙自幼手足情深,形影不离。

而后来长期分别,天各一方。

时值中秋之夜,目睹别的家人团聚,共赏明月,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然而他在伤感之时,悟出真谛。

于是解脱惆怅,写下了“但愿人长久”的千古绝唱,表现出“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情怀。

(板书:

2但愿人长久)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①自由练读生字表上的字。

②画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查字典理解词义。

③力求读通句子,读通全文。

(2)学生练习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①抽读词语卡片。

苏轼朝廷皓月当空苏辙玩耍各奔东西躺在床上

埋怨有隐有现有圆有缺吟诵婵娟

提醒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轼(shì

)廷(tí

ng)辙(zhé

)耍(shuǎ)

奔(bēn)埋(má

n)隐(yǐn)吟(yí

n)

婵(chá

n)娟(juān)

②指名说说词语的意思。

皓月:

明亮的月亮。

埋怨:

因为事情不如意而对别人或事物表示不满。

(读后说说,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事,是一件什么事。

四.细读课文

1.细读第1~3自然段。

(2)说说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心绪不宁”是什么意思?

(板书:

心绪不宁)

苏轼为什么“心绪不宁”?

(3)自由读课文。

看图理解词语,“皓月当空,万里无云”。

(4)想象家人团聚、品尝瓜果、观赏明月的欢乐情景。

师述:

晴朗的夜空万里无云,一轮又大又圆的明月高高地悬挂着,窗外不时传来各家家人团聚、共赏明月的欢笑声。

可这一切都不属于苏轼,请看图上的主人公,淮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苏轼的姿势和神情?

这时候他会想些什么呢?

他的心情怎样呢?

(启发想象,

说说苏轼为什么这么思念弟弟。

“手足情深”是什么意思?

从哪儿看出他们“手足情深”?

哪些词语强调了他们分别之久?

2.指导朗读。

(“手足情深”、“——起……一起……”、“形影不离”、“很少”、“七个年头”等词要重读)

(圆月高悬,银光泻地,苏轼睹月思人,心绪不宁,他在思念分别已久、独居远方的弟弟,他为不能和情同手足的弟弟团聚而惆怅感伤)

3.指名朗读。

(描写明月和人们欢聚的话要用愉快的语气读,描写苏轼思念之情的句子要用伤感的语气读)

自由练读,男女生对比读。

4.小结第1~3自然段。

五.作业

1.读生字表上的字。

2.有感情地读第1—3自然段。

3.描红。

(课后习题2)

4.抄写词语。

5.组词。

耍()赏()陪()偏()

要()尝()倍()遍()

6.写出意思相反的词。

悲()离()阴()深()

美()亮()远()分()

继续精读课文,学习有关的词语进而理解苏轼思念弟弟的情感,了解诗创作的背景,加强对诗意的理解。

一、继续细读课文

1.细读第4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说说苏轼为什么要埋怨月亮。

(苏轼移情于月,觉得月也戏人:

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

其实,月亮非人,无所谓有情与无情。

苏轼怨月实为怨人:

人事纷繁,为了生活各奔东西,亲人常难聚首)

(3)自由练读,有感情地朗读。

指名试读,师生共同评议。

(4)这段话后面是省略号,它省略了什么呢?

(引导想象)

2.细读第5、6自然两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出示句子:

想到这儿,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

①理解词语。

宽慰:

宽解、安慰。

吟诵:

有节奏地诵读诗文。

②“想到这儿”指想到哪儿?

(联系上文理解)

③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

这说明了什么?

(他转念想到:

人有悲欢离合,就像月有阴晴圆缺一样,恰是世之常理,实难十全十美。

他的宽慰,正是他与常人不同的可贵之处,这说明他豁达大度,热爱人生)

(3)出示词文: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①指名读词文。

(说说这里有几句)

②再读第5自然段。

用“——,”画出表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的句子。

用“——”画出表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的句子。

③指名用课文里的话说说句意。

(4)练习朗读。

(要求学生边读边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二、总结课文内容

1.齐读课文。

2.说说本课表现了苏轼的哪些情感。

三、指导背诵课文,继续加深理解。

引导学生逐段理清叙述顺序,练习背诵。

(1)读课文中的句子。

出示:

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

(通过分析,使学生知道两个以上的人一起做两件以上的事,就可以用“一起……一起……”)

(2)讨论生活中有关的人和事。

(3)练习说话:

就像……一样……

指导方法同上。

四.指导写字

耍:

与“要”区别,上下两部分在田字格中所占位置相等。

奔:

居中书写,结构要匀称。

躺:

左窄右宽。

隐:

左窄右宽,与“稳”比较。

缺:

与“缸”比较。

2.但愿人长久

苏轼——苏辙

3古诗两首

教学要求

1、知识与能力:

学会本课四个生字,三个二类生字词、一个多音字要会读,尽量会写。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会默写。

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中感悟,想象,说出自己对诗文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古诗,受到我国古文化的熏陶,得到美的享受。

教前准备

学生课前对生字、词语及课文的预习。

教学时间

两课时

课时目标

1、1、学习第一首古诗《峨眉山月歌》,学会两个一类生字词,三个二类字词。

2、2、理解这首古诗的意思。

3、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会默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解释诗名:

1、1、唐诗是我国古文化的瑰宝,今天我们将再学两首唐诗。

示题:

11古诗两首。

2、2、先学第一首古诗《峨眉山月歌》。

3、3、解题:

(1)介绍峨嵋山(在四川峨眉县西南,有山峰相对如峨眉,故名。

(2)介绍诗人与诗歌创作背景:

李白,唐代诗人,幼年时随父迁居四川,青年时代离开四川,开始各地漫游。

这首诗是他初次远离家乡时在途中所作。

(3)诗名可理解为:

对着峨眉山的月儿唱的歌。

二、二、检查自学情况:

读准字音:

一类生字词:

峨眉山君

二类生字词:

峨眉山平羌渝州

三、三、初读课文,尝试理解:

1、1、初次朗读这首诗,谈谈诗中的大意。

2、2、让学生提出理解的和不理解的地方。

四、四、交流理解,教师点拨:

1、1、学生逐句谈自己理解和不理解的地方,教师进行适当答疑。

2、2、看图读诗句,体会意境。

3、3、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自己在读诗时,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4、4、学生谈诗中所蕴含的诗人的感情。

(参考译文:

一个深秋的夜晚,年轻的诗人告别了与他朝夕相处的友人,登上了去三峡的帆船。

当小船行至平羌江时,使人抬头看到了峨嵋山顶那明晃晃的月亮,低头一看,那月影倒映在水中正跟随他前行呢!

唉,诗人低下头,心中一片惆怅,月影能够伴随我,而我的朋友却留在了清溪,想见也见不着了。

可是这又有什么办法呢?

五、五、朗读背诵

要读出诗人思念朋友的感情,语调要低缓些。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扬州。

六、六、作业设计:

1、1、抄写古诗。

2、练习册二的1,四的1。

1、1、学习第二首古诗《望洞庭》,学会两个一类生字词,一个多音字。

一、复习旧知;

1、1、背诵《峨眉山月歌》。

2、2、默写《峨眉山月歌》。

二、揭示课题,解释诗名:

1、1、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首诗《望洞庭》。

2、2、解题:

洞庭,即洞庭湖,位处湖南的北部,岳阳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八百里洞庭湖,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湖中有君山,君山上有诸多名胜。

望洞庭,显然是作者遥遥相望洞庭湖的景色时写下的。

3、3、介绍作者:

刘禹锡,唐代诗人,河南洛阳人,他的诗通俗清新,有民歌特色。

《望洞庭》是作者秋天经过洞庭湖时写下的。

三、检查自学情况:

潭面青螺

多音字:

未磨

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四、初读课文,尝试理解:

1、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2、学生说说自己读懂和不懂的地方。

五、交流理解,教师点拨:

1、1、学生逐句谈自己读懂的句子,不懂处教师适当答疑。

3、3、学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美丽景象.

一个秋天的深夜,诗人经过洞庭湖。

他被眼前奇妙的美景迷住了。

洞庭湖里的水清清的、绿绿的,湖面平静得好像未经磨拭的镜子一样,天空中一轮明月洒下一片银光。

月光倒映在湖水中,湖面闪烁着银光,这是多么和谐的“秋月照镜图”!

更妙的是,远望那洞庭的山和水,在这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融为一体,多么像那银盘里放着一个小小的青螺呀,这简直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

六、朗读背诵:

指导停顿的方法和重音: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七、七、作业设计:

2、2、想象《望洞庭》这首诗描绘的景色,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3、3、背诵古诗。

4、秋天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文章中的生字新词。

3、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象,理解诗中拟人手法的运用。

4、初步感受现代诗的意象美和韵律美。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感受新诗的美。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一、谈话导入

1、秋天不知不觉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同学们你们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样儿的?

你喜欢秋天的什么吗?

(自由说一说)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诗。

板书课题:

秋天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学,提出自学要求:

(1)借助课后拼音把课文读正确,看清生字字形,读准生字字音。

(2)把生字词画出来多读几遍,尝试着理解,不懂的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国外设计风格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