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大全民间故事小货郎的美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100673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故事大全民间故事小货郎的美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故事大全民间故事小货郎的美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故事大全民间故事小货郎的美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故事大全民间故事小货郎的美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故事大全民间故事小货郎的美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故事大全民间故事小货郎的美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故事大全民间故事小货郎的美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故事大全民间故事小货郎的美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故事大全民间故事小货郎的美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熊岳城里的绣鞋行老板,三天一回两天一趟,把她绣的鞋全部买走,村里人都叫她巧妹子。

  小货郎去李屯村卖货,跟巧妹子接触的最多,一来二去,两人相处得很好,巧妹子无论需要什么样的鞋面、鞋里、五彩线……小货郎都牢记心中,他不怕辛苦,到熊岳的商行里挨家去找,巧妹子看不好的东西,小货郎一律回收,所以李屯村最离不开小货郎的人是巧妹子。

  年复一年,两个人这样相处着。

一日,小货郎兴高采烈带来了巧妹子需要的鞋面,这货是江苏货,人都知道苏杭出美女,也出好丝绸,巧妹子把小货郎带来的这些好货一起包下来,一时手中钱不足,小货郎二话没说,把她喜欢的货一起卸下来,说:

“你用吧,什么时候有钱再给,不给也行,就送给你吧。

”一席话说得巧妹子面红耳赤,收好了货,回到家里,嫂子见此情形,心里明白了,她不顾巧妹子表面上的反对,非留小货郎在家吃饭不可,小货郎巴不得的事终于实现了,他不反对,坐到李家吃起饭来。

就在吃饭之时,嫂子又故意说邻居大妈有病,她必须去看看,扔下巧妹子和小货郎两人在家,两个人说着唠着,嫂子也不回来,等嫂子回来时,小货郎放下碗筷,挑起货郎箱子走出了大门。

  天黑时,嫂子看丈夫出门办事没有回来,告诉巧妹子把门关好,巧妹子走到大门口,左右一看,发现小货郎没走,孤单单一个人坐在门前那棵大树后面。

巧妹子灵机一动走过去说:

“天黑了,你到我家院内柴栏里住一宿吧,不要叫嫂子看见,等到天亮,你再走吧。

”小货郎心想,真巧,自己候在这里不走,就是想在她家住一宿。

他挑起货箱,急急忙忙地躲进柴栏子里。

  半夜时分,巧妹子没有入睡,她挑灯绣鞋,一直惦记着小货郎,拣起一床被子,悄悄地去那柴栏子,小货郎也没有睡,两眼一直盯着巧妹子在灯光下,映到窗纸上的影子,他见巧妹子抱着东西来了,不由分说,一把搂过来,两人亲热了半宿,没等天亮,小货郎挑着货箱离开了这柴栏子。

  天黑了,小货郎回到家里,把所赚的钱,一沓沓都拿出来数,这一叠钱是给巧妹她嫂子的,让她给做媒啊,明媒正娶才对得起巧妹啊;

这一叠临娶亲时用;

这一叠钱是留着以后过日子的……他赚的钱很多,把这些事都安排完了,还剩不少钱。

  也不知为什么,从那天柴栏一事以后,巧妹子再也不跟货郎见面,那天买货的钱,她嫂子如数地还给货郎,巧妹子需要东西都是她嫂子代买,小货郎想去她家问问,她家的门总是关着,想去问问她嫂子又说不出口,他左思右想,没有办法。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小货郎起了疑心,是不是她嫂子从中作梗,破坏了这宗事情?

是不是她哥哥反对,管束了巧妹子?

但是不对啊,兄嫂的话不说,她自己老大不小了,在柴栏里说过海枯石烂不变心的话,现在是怎么了,他越想越生气,莫非这巧妹子是在耍我?

因爱生恨,于是他心生一计,拿刀闯入她的家中,如果兄嫂拦挡,一刀一个,如果她也不理,再加一刀,“满门抄斩”,我一命换三命值得。

  这天,小货郎没挑货箱,怀里藏着一把菜刀,往李屯方向走去,过了张果老桥,他习惯地坐在那大石头上歇息,抬头一看,桥上走来一个倒骑驴的老者,老者翻身下驴,走到他的面前说:

“小伙子,你满脸凶气,光天化日之下想杀人,不可以啊!

”小货郎一听,这个老头真怪事,我想杀人,他怎么知道的?

于是答话:

“你怎么晓得?

”老者说:

“你怀中揣着凶器,我怎么不晓得?

”小货郎说:

“我心中有仇恨,不出这口恶气,心里实在憋闷。

“我给你讲一个故事,你听了一定放下凶器,再按我指的路去修行,将来一定娶上你喜欢的人为妻。

“既然我想做的事你已知道了,那我就听听你的故事吧。

”我爱故事网搜集整理于网络

  老者凑到小货郎坐的那石头上坐下,讲起故事来:

“从前这熊岳城里有个做官的人家,家中有个二十刚出头的姑娘,父母给她找了婆家,她不同意,父母不听她的意见,就跟婆家过了彩礼,并定下结婚的日子,这姑娘说服不了父母,她在自己的闺房中把自己喜欢的东西打成一个小包,一大早,趁父母还没起床之时,悄悄地从后花园逃出去,因心神不安,又急三火四,腋下的小包松散了,掉了一只绣花鞋,自己也不知道。

这时路上有一个公子,早起在路上散步,发现了从眼前跑过一个女子,往前走几步,又发现路上有一只绣花鞋,他回头看那女子,离他不算太远,喊一声她能听见,可这公子想,不多事了,他顺手从路旁拔了一把草,将绣花鞋盖上,又走他的路。

在那个年代,女子丢了绣鞋就等于裸着身子一样,那公子明白这个,不然他不会盖了一把草。

过了多少年后,那个女子和公子都死去了,没多久,这两个人又都转世了,那公子转世就是你这个小货郎,那女子转世就是你所爱的巧妹子,因为你前世在绣花鞋上盖了一把草,所以你们今生只有一夜夫妻的缘分,如果那时你把这绣鞋揣在怀中,或者喊她回来把绣鞋拣去,今世你们将是终身的夫妻,你说这事怨谁呢?

”小货郎听完这个故事,低头不语,老者说:

“年轻人,好好修行吧,什么事情都有因有果,事情一定要尽心尽意,许人家不仁,不许自己不义,要反思,多做善事,终有好报啊。

”说完,老者骑上毛驴上桥而去。

  小货郎把怀中的菜刀掏出来,撇到小河中,自己回家去,从此以后,他还是和从前一样,挑着货箱,手拿拨浪鼓到李屯去卖货。

  有一天,小货郎去李屯卖货,突然间电闪雷鸣,下起瓢泼大雨,小货郎挑起货箱往回走,走到小河边,天已黑了,他急忙上了张果老桥,过桥没走几步,听见河里有人喊:

“救人啊,救人啊……”小货郎又急忙往回返,到桥边一看,河里有两个女子在喊,他灵机一动,拿起扁担递给河里那两个女子,一个女子抓住这扁担,小货郎使劲往上拉,那女子被拉到岸上,小货郎又把扁担递给另一个女子,那个女子也抓住这扁担,又被拉到岸上,此时的小货郎已是满身被雨水加汗水打湿,浑身软得一点力气也没有,长脱脱躺在张果老桥上,当这两个女子上前拜谢时,三个人都大吃一惊,原来这两个女子,是巧妹子和她嫂子,小货郎爬起来,什么也没说,挑着货箱回家了。

  第二天,小货郎刚起床,就见她们姑嫂二人和一个男人走进院来,嫂子给小货郎介绍这个男人是自己的丈夫,又对丈夫说:

“这个小货郎是我姑嫂的救命恩人。

”小货郎看出她们是来答谢的,忙让进屋坐坐。

嫂子说:

“我们这次来,不光是答谢救命之恩,我们夫妻俩送巧妹子跟你成亲,如果你愿意,订个日子就拜天地入洞房吧。

  半月后,小货郎布置好新房,给巧妹子买了最好的嫁妆,雇了八抬大轿,把巧妹子娶进家门。

小货郎和巧妹子真的成为夫妻,她们重操旧业,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这故事启迪人们遇事要反思,先检讨自己有没有做错了什么,要冷静,不要报复,更不要有祸心。

天地良心,阴差阳错,万事需和于道,道明理顺,顺理才成章。

”神刀王”除寇”

  事会作者:

小蔡

  天子镇没出过皇帝,连像样的官也没出过,倒是在民国年间出过一个赫赫有名的剃头匠。

  这剃头匠姓王,年过五旬。

他不仅剃头技艺出众,还懂得头部按摩。

更有趣的是,每当他的剃刀接触到头发、头皮时,便会发出奇妙的声响。

因此,人们不叫他王师傅,而称他为”神刀王”.

  ”神刀王”虽然身为剃头匠,却颇有几分才子风范。

他非常爱好音乐,善长弹古琴、拉二胡,而且自己还会编些民谣小曲儿,简直算得上半个艺术家。

可是为了生计,他对于音乐的钟爱只能偶尔为之。

自从他的独生儿子在卢沟桥事变中丧生,他的老伴又去世以后,每天天一黑,他便什么活儿也不干,或古琴、或二胡,翻来覆去演奏那几首他熟悉的曲子……那悠悠的乐声,如泣如诉。

  就这样,他白天给人剃头、按摩,夜晚独自弹古琴拉二胡,日复一日,一晃儿过去了好几年。

  这天,一阵枪炮声过后,一群日本鬼子张牙舞爪地杀进了天子镇。

日本鬼子杀人放火抢东西,闹了个底朝天,并以此为据点驻扎下来。

原本平静和谐的天子镇,一下子变成了人间地狱。

  如此一来,”神刀王”的剃头铺生意明显冷清了许多。

但”神刀王”照旧天天开门迎客,认认真真地给人剃头、按摩,一到晚上照旧弹古琴、拉二胡。

  一天上午,”神刀王”在店里呆着,突然冲进一个姑娘,扑通一声跪倒在他面前说:

”师傅!

救命!

”“神刀王”一看,这不是那位和瞎眼父亲一道每天在街上卖唱的小姑娘吗?

他定了定神,急忙扶起她问道:

”你怎么啦?

你父亲呢?

”姑娘说:

”我爹让鬼子杀了,鬼子们正追我呢。

您行行好,救救我吧!

”“神刀王”咬了咬牙,二话不说,便将姑娘拉进里屋藏了起来。

  ”神刀王”安顿好姑娘,刚从里屋出来,就看到一个日本军官带着翻译官和两个士兵气势汹汹地冲进了剃头铺。

那个军官对着”神刀王”叽哩呱啦讲了一阵日本话,可”神刀王”一句也听不懂,只是呆呆地站着不动。

  翻译官对”神刀王”说:

”这位是山本队长,他问你有没有看到一个姑娘跑过来?

  ”神刀王”摇摇头说:

”没,没见到姑娘。

我这是剃头铺,皇军大人如果想剃头、按摩,我倒可以效劳。

  翻译官连忙叽哩咕噜给山本翻译。

山本一听是个剃头匠,还会按摩,”哟嘻”了一声,便一屁股坐到了椅子上。

两个卫士立即上前,在山本身边一左一右站好。

  翻译官拍拍”神刀王”的肩膀说:

”老家伙,太君正好想剃个头,顺便按摩一下,你可要掂量好手艺啊,要是惹太君生了气,那可就……”

  ”神刀王”点了点头说:

”这你就放心吧。

”说着,摘去山本的军帽,抖开白布往他胸前一围,又拿起刀往一块皮子上噌了几下,然后高高举起。

  ”神刀王”心想:

这一刀下去,这狗日的鬼子就一命呜呼啦!

这也算是为我那惨死的儿子报仇了……但他并未下刀,而是问道:

”太君,你想在剃头的时候听点小曲儿吗?

”翻译官连忙给山本翻译。

  山本叽咕了一阵,翻译官说:

”只要好听,什么都行。

  ”那好。

”“神刀王”说完,紧握剃刀,气沉丹田,只听”嚓儿”地一声,山本的一撮儿头发飘了下来,随即响起了悦耳的音乐声,这声音使山本惬意地闭上了双眼……

  闪亮的剃刀在山本脑袋前后左右飞快地游弋着,并且随着剃刀所演奏出的曲子而又富于节奏地上下翻飞。

山本身旁的两个日本士兵一脸紧张,四只眼睛死死地盯住那把锋利的剃刀。

  不多时,音乐戛然而止,”神刀王”说:

”好,头剃完了。

”山本很享受地睁开眼睛,让翻译官问”神刀王”这是什么曲子。

”神刀王”笑了笑:

”太君不?

知这可是名曲《十面埋伏》啊!

  翻译官小心翼翼地把”神刀王”的话翻译给山本,山本忽然睁大双眼,从椅子上一跃而起,大叫了一声:

”八格牙路!

  只听”唰”的一声,山本抽出军刀,手起刀落,一片鲜红的血溅在了雪白的墙壁上。

  ”神刀王”的身子缓缓向后倒去,他两眼圆睁,恶狠狠地瞪着山本,手里仍紧紧攥着剃头刀。

  山本收刀入鞘,说了声”开路”,便带着翻译官和士兵扬长而去。

  十天之后,一条消息忽然在天子镇流传开来:

据点里鬼子兵的头头山本队长突然离奇死去,医生怎么都查不出他的死因,只发现山本头顶上由内向外显现出十条血痕。

南宋骡子的奇幻旅程

  

  余飞鱼

  南宋的那头骡子是一头废骡,已经难以胜任骡子的工作了,下岗多年。

宋朝没火车,驮东西和人,只有骡子和马,不然只有甩开脚丫子走。

一个叫陈策的老爷子买了那头骡子,自己年老了,双腿酸软无力,准备骑着这头骡子,优哉游哉,走亲访友,度过余年。

  骡子买回来后,得加上鞍子。

可是,备鞍时,大家才发现,骡子背很高,难以加上鞍子。

不能加上鞍子的骡子等于没用,陈老爷子的钱就这样打了水漂。

儿子气哼哼地说,没用的骡子,不如杀了它!

陈老爷子连连摇头说,还是把它放到野外去吧,让它自然老死,也算积德行善。

  儿子当然不愿意,一头骡子的钱啊,扔了心疼得直抽搐。

他算计好了,表面上答应着,哄一下老爹,背地里却决定把骡子留下,卖一笔钱回来!

  很快,他托人打听出一条小镇新闻:

有一个做官的经过镇子,坐下的马死了,路很远,官老爷身子娇贵着呢,总不能走着回去吧?

于是,准备在小镇上买一头骡子或马。

小陈一听,乐得鼻涕直冒泡,立刻赶到小镇旅馆,告诉对方,自己有一头骡子,买不?

  官人也不含糊,有点贼心眼儿,心说,这人这样急吼吼着卖骡子,不会是骡子有什么问题吧?

  小陈一笑,告诉他,骡子真的很好,拉来一看你就知道了,会出力着呢。

  官人答应要看看骡子后,小陈双脚生风地跑了回去,围着骡子转着,挠着脑门子想着鬼点子。

别说,转磨一般转了一圈,真让他想出一法:

他随手找了一块石头,在骡子背上使劲磨,磨得骡子直尥蹶子。

最终,他把骡子的背磨破了,还淌着血,然后得意洋洋地拉到那位官人面前,指着骡子破损的脊背道:

“多厉害的家伙,驮那么多东西,背都磨坏了!

  官人虽细心,可还是个脑子转不过弯的主儿,一看骡子背部果然有伤,高兴地一拍手,当场成交。

于是,两人一人交骡,一人交银,买卖两讫。

小陈揣了铜钿,乐呵呵地走了。

  官人看着那头强壮的骡子,也乐呵呵的,却不知道自己买了个十足的水货。

  小陈回家当然要显摆自己的聪明,便对家里人添油加醋地炫耀着自己如何机灵地卖出了废骡。

家里人一听,那头没用的骡子竟然被销了出去,纷纷夸小陈,高,实在是高!

大家热热闹闹地议论着,一不小心,让陈老爷子听到了。

陈老爷子走出书房,冷着脸,咳嗽一声,让儿子交上货款。

小陈忙拿出铜钿来,老爷子一把接过,瞪了他一眼,转身离去。

  大家伙互相望望,谁也不敢问,老爷子这是要去哪儿,去干什么啊?

  陈老爷子也不言语,直接去了官人住的旅馆。

  那位官人买了头“好”骡子,心里十分满意,要了几个小菜,坐在桌前,正在悠闲地捏着花生豆,喝着小酒,还一边吟着“渭城朝雨汜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突然听仆人说,一个老爷子来访,自称是刚才卖骡子的小子的爹,来要回自己的骡子。

官人一听,酒也顾不得喝了,忙让仆人把骡子藏起来,然后才开门迎客。

  陈老爷子进了屋,来不及坐下,就单刀直入地告诉对方,生意做不成了,卖骡子的钱自己拿来了,要把骡子牵回去。

官人忙摇头否认,称自己从未买过骡子,所以也不会收那银子的。

陈老爷子呵呵笑了,告诉对方,这是自己儿子告诉自己的,还能有假?

  官人急了,“呼”地站起来,硬邦邦她扔下一句话: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做成的生意还能反悔吗?

  陈老爷子也急了,贴心贴肺地告诉他,那骡子不能骑,你买它干嘛?

难道只是因为它长得好看吗?

对方当然不信,以为陈老爷子觉得卖的价钱亏才反悔,于是告诉他,自己可以再加一点儿钱,这头骡子自己买定了。

  陈老爷子再次诚恳地告诉他,自己真不是因为价钱低而反悔,是因为这头骡子真不能骑。

为了证实自己的话,陈老爷子建议,实践出真知,是真是假,拉出来练练就知道了。

官人望望陈老爷子,感觉他说的有理,于是接受建议,拉出骡子。

这一练就练出了问题,果然是头废骡,加不得鞍子,也骑不成。

  官人无话可说,只好默默地接了陈老爷子的钱,退回了骡子。

  这头骡子最后回到草场,颐养天年,老死在那儿。

它是幸运的,因为它遇到了宋代一个有良知的老人,而不是出现在现代的某些商人手中,否则,它即使卖不出去,也会被宰了,作为注水骡肉投入市场。

  那个买主也是幸运的,在宋朝的那个小镇上,在他遭遇欺骗、买到假货时,遇见了年逾花甲的陈策。

  这个故事不是虚构的,它出现在当时两位史家的笔记中。

陈策老爷子也是一个生意人,经营着绸缎庄和器皿店,生意做得很大很好。

他的这个故事和现代某些经商者绝无雷同,也难以巧合。

因为绝无仅有,所以珍贵;

因为曾经有过,所以让人感动。

天价琴娘

  作者/刘丽华

  弘治年间,正值多事之秋。

孝宗朱祜樘登上皇位不久,瓦刺军趁大明政局未稳,发动十万铁骑大举犯境,边塞守军抵挡不住,节节败退。

另一方面,国内屡遭天灾,百姓闹起了饥荒,成千上万的人背井离乡讨生活,有的甚至不远千里流落到了京城。

  当时京城东隅有座静安寺,住持妙音一心向佛、宅心仁厚,看到不断有人饿死街头,便萌生了赈济难民的念头,无奈静安寺香火日衰,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正在无计可施之时,一个小姐带着个丫环找上门来,小姐自称玉娘,杭州人,省亲归来路过此地,想在寺内借住些时日。

安顿主仆二人住下后,妙音正要离开,这时玉娘从随身带着的包袱中拿出把占琴,轻舒玉指。

听到优美的旋律从玉娘指下流出,妙音喜上眉梢,她想到了一个人。

  他就是有着“大明第一将”之称的高广将军,别看这人一介武夫,却有个天大的嗜好——爱听琴,只要是弹琴高手,不管花再大的代价,都要一听为快。

如果把玉娘引荐过去,此人一高兴,没准就成全了自己普度众生的愿望。

  高府离静安寺不远,妙音很快登门求见了高广。

听说妙音寻到了个琴坛圣手,高广将信将疑,但还是吩咐管家何二备车,跟着妙音去了静安寺。

  琴声还在继续,一进寺院,高广就听到了那美妙的旋律,这才确定妙音所说不假。

在妙音的引见下,他见到了玉娘。

  他不由惊呆了,这玉娘不仅琴技盖人,竟还是个貌赛貂禅的俏佳人。

此时,一个念头在他心中冒出:

今生如能有玉娘为伴,做鬼也值了。

当妙音向玉娘介绍他的身份时,他赶紧打断了,只说自己是个书生。

他看玉娘是个高雅之人,怕自己的将军身份把玉娘吓跑了。

  从那天起,高广几乎每天都要去趟静安寺,每次都给寺里奉上可观的香火费,静安寺门前架起了粥锅,难民蜂拥而至。

当然,高广拜佛是假,想见玉娘是真,每次去静安寺,都要到玉娘那儿听会儿琴。

玉娘可能有些寂寞,再加上高广对琴艺也有些见解,一来二去,两人竟引为了知己。

  一晃一个月过去,这天,高广又来到静安寺,上完香,走到玉娘住处。

玉娘已端坐琴边,摆好了姿势,看他一进门,就弹奏起来。

她此时弹的是一曲“孔雀东南飞”,曲调甚是凄婉。

  高广有些奇怪,一曲终了,他问:

“玉娘,为何弹奏如此凄清的曲子,莫不是有什么伤心事?

  玉娘说:

“先生,今天可能是玉娘最后一次为您抚琴了。

”她告诉高广,她父亲托人捎来口信,让她赶快回家。

  高广一听急了,他这两天正盘算着向玉娘表达心意,现在玉娘一走,此生恐怕再难有机会了。

  这时,丫环秋菊跑进来说:

“小姐,车已备好了,我收拾收拾即刻动身。

  高广再也憋不住了,趁秋菊往外搬运行李的空暇,他向玉娘说出了想法。

玉娘摇了摇头。

  高广有些沮丧,但并不感到意外,他和玉娘年龄相差悬殊,又有家室,遭到玉娘拒绝也是意料中的。

  玉娘似乎看透了他的心思,叹口气说:

“先生,虽然和你结识时间不长,但我们情趣相投,在我心里已把你视为知己,能与先生终生相伴,也是玉娘的福分。

可玉娘的终生由不得自己啊!

  接着,玉娘眼圈一红,道出了苦衷:

早年,玉娘的父亲善于经商,家道殷实,但自打玉娘七岁那年,无意中发现女儿对琴有些天赋,就不做买卖了,带着玉娘遍寻天下琴师,发誓要把女儿培养成天下第一琴娘。

玉娘学成,家道也败落了。

玉娘有些奇怪,父亲费那么大气力让她学琴,究竟是为了什么?

后来,父亲在一次酒后道出了玄机:

“我是个商人,当然不做亏本的买卖。

你想,就你现在这样,才艺双全,还愁不能嫁入名门,换回金山银山吗?

  很快,父亲搭起了招亲擂台,比赛规则是:

无论才貌,不限老少,谁在指定期限内拿出的聘礼最多,谁就把玉娘抬回家。

消息一传出去,玉娘家的门都快被挤破了,一直到前些日子,杭州首富,那个有着“宝石王”之称的珠宝商陈万金登上擂台,就无人敢应战了。

陈万金是为他儿子提亲的,陈公子长相丑陋,不学无术,吃喝嫖赌一应俱全,玉娘想着都恶心,怎肯嫁给他?

眼看日子一天天临近,玉娘心烦意乱,便借省亲之名出来散散心。

  听玉娘说完,高广有些不平:

“真是岂有此理!

令尊如此待你,你甘心任他摆布?

  “我又能怎样?

”玉娘长叹一声,“期限一到,玉娘如果不从,岂不陷父亲于不义?

  高广想了想,问:

“如果我能拿出更高的聘礼,事情能有转机吗?

  “真的?

”玉娘眼前一亮,随即黯淡下来,“先生别开玩笑!

那可不是个小数目啊!

  这时,秋菊返回来禀报说,行李都已打点好,车夫催着上车。

  高广急了:

“玉娘,我是认真的,只要能得到你,即便倾家荡产,我也在所不惜!

  玉娘摸出方绢纸递给高广,说:

“这上面罗列着家父的礼金数目,先生只要在十日之内携礼金上门提亲,玉娘就有救了。

”,

  送走玉娘,一回府,高广就把礼单交给何二,叫他照单打点。

不想何二出门没一会儿就回来了,口里嘟哝着:

“老爷,这事不好办。

您看看,这聘金高得离了谱。

  高广接过绢纸,展开一开,上面龙飞凤舞写着:

黄金八万两,白银六十万两,上好的大米十万斤。

高广不由倒吸口凉气,这价都能建几座皇宫了。

  何二忿忿地说:

“真是岂有此理,他当自己是谁?

便是皇上嫁女儿也赶不上这派头啊!

依小人之见,只要老爷喜欢,小人马上带人把人给您抢回来……”

  “混账!

”高广眼珠一瞪,恨恨地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