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关键部位工序施工组织设计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091334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370.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构关键部位工序施工组织设计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结构关键部位工序施工组织设计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结构关键部位工序施工组织设计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结构关键部位工序施工组织设计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结构关键部位工序施工组织设计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结构关键部位工序施工组织设计Word下载.docx

《结构关键部位工序施工组织设计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构关键部位工序施工组织设计Word下载.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结构关键部位工序施工组织设计Word下载.docx

HRB335、HRB400牌号钢筋冷拉率不宜大于1%。

(2)钢筋的弯制和末端的弯钩应符合设计要求。

(3)用I级钢筋制的箍筋其末端应作弯钩,弯钩的弯曲直经应大于受力主钢筋的直径,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

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有抗震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4)加工钢筋的偏差不得超过表1的规定

加工钢筋的允许偏差

表1

项目

允许偏差(mm)

受力钢筋顺长方向的全长

±

10

弯起钢筋各部分尺寸

20

箍筋、螺旋筋各部分尺寸

5

3、钢筋的焊接与绑扎

(1)一般规定

1)细筋连接点,不应设最大应力点外,接头应互相错开,接头间相互错开的距离不小于500mm,但不小于35d。

2)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杆件中的钢筋接头,不宜绑扎。

普通混凝土中直径大于25mm,宜采用焊接。

3)钢筋的纵向焊接应采用闪光对焊(HRB500钢筋必须采用闪光对焊),钢筋骨架的焊接采用电弧焊。

4)对施焊人员要进行培训,持证上岗。

正式焊接前要进行试焊并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符合要求后方可正式进行焊接。

5)有风天施焊应采取防风措施,降雨天不得露天作业。

当气温低于-200C时,不得进行焊接作业。

6)钢筋接头采用搭接或帮条焊时,宜采用双面焊,双面焊缝困难时,可采用单面焊缝。

7)钢筋接头采用搭接电弧焊时,两钢筋端部应预先折向一侧,使两接合钢筋轴线一致。

双面焊缝的长度不小于5d,单面焊缝长度不小于10d(起弧、落弧各考虑不小于1cm)。

钢筋接头采用帮条焊时,帮条应采用与主筋同级别的钢筋,其总截面不应小于被焊钢筋的截面积。

帮条长度,若双面焊,焊缝不小于5d,单面焊不小于10d(起弧、落弧各考虑不小于1cm)。

8)受力钢筋焊接或绑扎接头应设置在内力较小处,并错开布置。

对于绑扎接头,两接头间距离不小于1.3倍搭接长度。

其接头的截面积与总截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表2的规定。

对于焊接接头,在接头长度区段内,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配置在接头长度区段内的受力钢筋,其接头的截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表2的规定。

接头长度区段内受力钢筋接头面积的最大百分率表2

接头型式

接头面积最大百分率(%)

受拉区

受压区

主钢筋绑扎接头

25

50

主钢筋焊接接头

不限制

9)电弧焊接和绑扎接头与钢筋弯曲处的距离不小于10倍钢筋直径,也不得位于构件的最大弯矩处。

(2)钢筋闪光对焊

钢筋闪光对焊分为连续闪光对焊、预热闪光对焊、闪光--余热闪光对焊三种。

本项目所用钢筋对焊应使用预热闪光对焊进行焊接。

1)焊接前应检查对焊机各部件和接地情况,调整变压器并接通冷水。

2)焊接前应清除钢筋两端头电极钳口部位处的杂物,保证电流畅通。

3)钢筋端面应平整,接头应顺直,固定在电极钳口的两根钢筋应在同一轴线上。

焊接时随时清除电极的焊渣、铁锈等脏物,每班收工前应清刷。

4)钢筋低频预热时,预热间隙应稍大于每次预热的接触时间,预热接触时间介于0.5-2.0秒/次之间,预热时应有一定的接触压力,预热程度宜采用预热流量与预热次数相结合的办法来控制。

5)负温下焊接宜在室内进行,采用弱参数,其调伸长度应适当增大。

6)焊接完成后要等红头由红变黑后才能松开夹具,防止接头弯曲。

7)钢筋闪光对焊的操作要领是:

a.预热要充分;

b.顶锻前瞬间闪光要强烈;

c.顶锻快而有力。

(3)电弧焊接

电弧焊接分帮条焊、搭接焊、坡口焊、熔槽帮条焊、窄间隙焊、钢筋与钢板搭接焊、预埋件T形角焊多种,应用最多的为帮条焊、搭接焊。

1)帮条焊

先将放正位置的钢筋用4个点焊固定,被焊钢筋端面间的间隙宜为2-5mm,但不得大于0.5d,焊接打弧应以帮条内侧开始,焊接完成时应将弧坑填满。

每焊一段后应彻底清渣,并注意电流的选择,一般应采用双面焊,如受条件限制时可采用单面焊接。

焊接电流选择参考表3。

电弧焊焊接电流选择表3

焊接位置

钢筋直径(mm)

焊条直径(mm)

焊接电流(A)

平焊

10-12

3.2

90-130

14-22

4

130-180

25-32

180-230

36-40

190-240

立焊

80-110

110-150

120-170

170-220

2)搭接焊

先将钢筋折向一侧,用两点焊固定,焊接完成后两根钢筋轴心在一条直线上,一般应采用双面焊,如受条件限制时可采用单面焊。

焊接电流参考表3。

3)焊条的选用应符合表4规定。

(4)闪光对焊、电弧焊焊接接头质量检查和验收

1)一般规定

a.钢筋焊接接头应按检验批进行质量检验与验收,并划分为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两类。

质量检验时,应包括外观检查和力学性能检验。

b.纵向受力钢筋焊接接头和力学性能规定为主控项目,焊接接头的外观质量检查为一般项目。

非纵向受力钢筋接头为一般项目。

焊条选用一览表表4

钢筋级别

接头型式

帮条焊、搭接焊

坡口焊、熔槽帮条焊

窄间隙焊

钢筋与钢板搭接焊、预埋件T型角焊

E4303

E4316、E4315

HRB335

E5003

E5016、E5015

HRB400

E5503

E6016、E6015

RRB400

/

c.焊接接头外观检查时,首先应由焊工对所焊接头进行自检,然后由施工单位专业质量检查员检验,监理进行检验验收。

检验方法、检验频率按照《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执行。

d.力学性能试验方法应按照《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JGJ/T27)的有关规定执行。

2)外观质量检查

a.闪光对焊外观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

接头处不得有横向裂缝。

与电级接触处的钢筋表面,不得有明显烧伤。

接头处的弯折不得大于4°

接头处的钢筋轴线偏移不得大于0.1d,同时不得大于2mm。

b.电弧焊外观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

焊缝表面平整、不得有较大的凹陷、焊瘤。

接头处不得有裂纹。

咬边深度,气孔、夹渣的数量和大小,以及接头偏差不得超过表5的规定。

电弧焊外观质量检验一览表表5

名称

帮条沿接头中心线的纵向偏移(mm)

接头处弯折

接头处钢筋轴线偏移(mm)

焊缝厚度(mm)

焊缝宽度(mm)

焊缝长度mm

横向咬边深度(mm)

在长2d的焊缝表面上夹渣、气孔

面积mm2

帮条焊搭接焊

0.5d

0.1d,3

+0.05d,0

+0.1d,0

-0.5d

0.5

2

6

3)力学性能检验

a.接头拉伸试验

3个热轧钢筋接头试件的抗拉强度不得小于该牌号钢筋规定的抗拉强度;

至少有两个试件断于焊缝之外,并应呈延性断裂。

b。

接头弯曲试验

当弯至90○时,有2个或3个试件外侧(含焊缝和热影响区)未发生破裂,则该批接头弯曲试验合格。

4、钢筋安装

(1)对于预制钢筋骨架或钢筋网应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

(2)骨架的焊接拼装应在坚固的工作台上进行,操作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1)拼装时按设计图纸放大样,放样时应考虑焊接变形和预留拱度。

2)钢筋拼装前,对有焊接接头的钢筋应100%检查是否符合焊接要求。

3)拼装时,在需要焊接的位置用楔形卡卡住,防止电焊时局部变形。

待所有焊接点卡好后,先在焊缝两端点焊定位,然后进行焊缝施焊。

4)骨架焊接时,不同直径的钢筋的中心线应在同一平面上。

因此,较小直径的钢筋在焊接时,下面应垫以厚度适当的钢板。

5)施焊顺序宜由中到边对称地向两端进行,先焊骨架下部,后焊骨架上部。

相邻的焊缝采用分区对称跳焊,不得顺方向一次焊成。

(3)钢筋网焊点及绑扎应符合设计要求或《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有关的规定。

(4)质量要求

1)焊接网及焊接骨架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网的长、宽

骨架的宽及高

网眼尺寸

骨架长

网眼的对角线差

15

箍筋间距

2)安装钢筋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

受力钢筋间距(mm)

两排以上排距

同排

柱、梁、拱肋

基础、锚碇、墩台、柱

灌注桩

箍筋、横向水平筋、螺旋筋间距(mm)

箍筋骨架尺寸(mm)

宽高或直径

弯起钢筋位置(mm)

保护层厚度(mm)

基础、锚碇、墩台

3

5、本指导书未有谈及的问题按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等现行的规范规定执行。

混凝土外观质量控制施工作业指导书

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普及,人们对桥梁结构物外观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尤其近几年来,在高速公路建设的评优活动中,桥梁结构物混凝土外观质量更引起了很高的重视。

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的因素很多,包括组成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混凝土的配制、运输、浇筑,以及模板和支架的制作与安装,垫块的质量、脱模剂品种和质量、养护覆盖等多种因素均会影响混凝土的外观质量。

要做到混凝土的外观颜色均匀一致、密实光洁、平整、棱角分明、曲线圆润,应认真做好混凝土施工的每一个环节。

1、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1)混凝土的集料

1)C30及以上级别的混凝土集料必须水洗。

2)混凝土的细集料应选用颗料坚硬,强度较高的天然河砂。

细集料应符合施工技术规范中“细集料级配范围”和“细集料杂质最大含量”的要求,中粗砂的细度模数应控制在2.5以上。

3)粗集料应采用质地、颜色一致的石灰岩碎石,其技术要求应符合施工技术规范中“碎石和卵石中的有害物质含量”和“粗集料的技术要求”的要求。

(2)水泥

1)选用水泥时应优先考虑本品种水泥对结构物强度、耐久性和使用条件是否有不利影响。

2)任何外露结构不得使用复合水泥,更不允许在混凝土中填加粉煤灰。

3)同一结构选用的水泥应取自同一生产厂家,水泥进场应有供货清单和材质单,并应经过承包商自检和监理抽检合格。

水泥存放期不宜超过3个月,超过3个月必须重新进行检验,合格后应降级使用。

4)钢筋密集,入模困难,浇筑时间较长的结构物,应选择初凝时间较长的水泥。

(3)水

1)混凝土拌合用水应选用符合饮用水标准的水。

2)严禁使用含有影响水泥凝固的有害杂质或油脂等污染的水,严禁使用PH<5的酸性水、硫酸根离子含量>0.27mg/cm3及氯化物离子>500mg/L的超标水。

2、混凝土的配制及拌合

(1)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必须采用连续级配,应根据结构物情况和施工条件确定拌合物的坍落度,同时使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满足施工技术规范要求。

(2)混凝土的拌合

1)混凝土的拌合应严格按照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拌合。

2)混凝土拌和前应重新检测粗、细集料的含水量,并及时调整每盘混凝土拌制的用水量。

3)拌合设备应具有电子自动计量系统,并经计量部门检定。

拌合前应仔细检查称量、配水机械设备,并使其工作在良好状态,要求精确度达到±

4%。

各种材料均应按重量计量。

4)混凝土拌和不小于最短连续搅拌时间,拌合好以后应为分布均匀、颜色一致的混合物。

5)拌合好的拌和物坍落度不符合规定时禁止使用,不允许采用加水或其他办法变更混凝土的稠度。

3、混凝土的运输方式

混凝土的运输能力应满足混凝土连续浇筑的需要,并应保证混凝土运送到浇筑地点时仍保持其均匀性和规定的坍落度。

宜采用搅拌运输车运输,运输途中以2-4r/min的慢速进行搅动,运输时间不宜超过60min。

4、混凝土的入模方式

(1)混凝土浇筑时当使用非泵送混凝土时,应搭设工作平台,先将混凝土倾倒在工作台上再使用其它工具将混凝土入模,严禁将混凝土直接倾卸在模板内。

(2)混凝土从高处入模时,其自由倾落高度超过2m时,应采用缓降筒,或溜管、溜槽等设施下落;

当倾落高度超过10m时,应设置减速装置。

(3)混凝土入模应避免碰撞模板支撑,禁止混凝土沿侧模板下滑使模板移位或模板表面受损。

下料位置应不断调整,多余混凝土用工具移走。

不允许将混凝土堆积到出料口下面后,利用高差和振捣力将混凝土从一端推移到另一端,造成混凝土离析。

(4)混凝土浇筑应按照一定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

采用插入式或附着式振动器振捣的混凝土分层厚度不宜超过30cm,采用平板振动器振捣的混凝土分层厚度不宜超过15cm。

(5)在下层混凝土初凝或重塑前(要小于30分钟)浇筑完成上层混凝土。

上下层同时浇筑时,上层与下层前后浇筑距离应保持1.5m以内。

在倾斜面上浇筑混凝土时,应从低处开始逐层扩展上升,水平分层,斜向分段。

(6)对于顶面横坡或纵坡较大的现浇梁,在浇筑最顶层混凝土时,应遵循从低处向高处浇筑的顺序,否则可能因纵、横坡较大,高处的混凝土在振捣过程中会向低处流动。

5、混凝土的浇筑

(1)为保证混凝土表面的光洁度,做到内实外光,混凝土的振捣应按一定操作程序进行,避免混凝土的过振或漏振。

(2)混凝土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时,移动间距不应超过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保持5-10cm间距,插入下层混凝土5-10cm距离,不允许将振捣棒直接戳在底模上。

振捣时应避免碰撞侧模,钢筋或其他预埋件。

(3)附着式振捣器的布置间距,应据结构物形状和振捣器性能情况并通过试验确定。

(4)平板振动器的移位间距,应以使振动器平板能覆盖已振实部分10cm左右为宜。

(5)对混凝土的每一振捣部位,必须振动到该部位混凝土密实为止。

混凝土密实的标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泡,表面平坦、泛浆。

(6)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或浇筑完成后,若混凝土表面泌水较多,应在不扰动已浇筑混凝土的情况下,采取措施,将水排(吸)出。

(7)结构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对混凝土裸露面应及时进行修整、抹平,待定浆后再抹第二遍并压光。

(8)结构顶面20cm厚左右的混凝土因表面压力不足,其颜色和密实度可能与其他部位稍有差异,因此应在混凝土第二遍抹平前先用捶棒(捶板)将顶面拍击后再抹平。

(9)上小下大结构的混凝土浇筑时,为防止混凝土侧表面产生过多的气泡,在浇筑下层时,应先用木棒将下层混凝土的侧模轻轻敲击几下,有利于结构侧面混凝土的光洁度,减少气泡窝。

(10)混凝土的浇筑应连续进行,如因故必须间断时,其间隔时间应小于首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当间断时间超过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时,应按施工缝处理,施工缝应为水平状。

当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时,应凿出施工缝表面的水泥浮浆和松弱层,用水冲洗干净,并在浇筑混凝土前,在结合面上刷一层水泥浆。

6、支架的搭设

(1)支架的位移和变形直接关系到模板的位移和变形,稍微不慎可能会造成跑模和漏浆。

支架应选用材料好,压缩变形小,无拉伤,不易产生脆性破坏的木料或钢构件,应选用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的构件拼装。

(2)支架的设计荷载要考虑模板、支架的自重和新浇水泥混凝土的重量;

考虑施工过程中支架上工、料、机的荷载;

考虑振捣混凝土产生的荷载;

还应考虑新浇水泥混凝土对侧模的压力;

考虑倾倒混凝土产生的水平荷载及其他自然的雨、雷、风的荷载。

同时还应保证其在施工荷载和其他自然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抗震稳定系数应不小于1.3。

(3)支架整体、杆配件、节点、地基和与支架有关的支撑物要做强度和稳定性的试验。

竖直、水平面内均应进行杆件连接,确保稳定。

应尽可能地减少竖向节点的数量,两相邻立柱的连接接头要尽量布设在不同的水平面上。

主要压力杆应采用对接法并用夹板夹住,做到基础牢固,立柱正直,节点连接牢固可靠,并设置足够的斜撑、剪力撑、扣件和揽风绳。

(4)考虑到支架构件在施工荷载作用下会产生弹性变形,杆件节点受挤压会产生非弹性变形,因而支架搭设应设置一定的预拱度。

设置预拱度是解决梁板在使用状态下用钢筋混凝土的弹性变形引起的梁板向下的挠度问题,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解决支架在荷载作用下引起的弹性变形而导致底模板产生的挠度问题。

(5)现浇梁板的底模板产生挠度会造成模板拼接缝间的开裂,造成底模板漏浆,在支架跨度较大时模板应尽可能地避免使用悬臂结构,悬臂结构在施工荷载作用下不仅会引起底模板的挠度变形,还会引起侧模的偏位、扭曲,导致模板错位、漏浆。

(6)在进行浇筑前应对支架进行预压,以减小非弹性变形、沉降变形造成的结构物的其他质量问题。

一般应等载或超载预压为10-15天,可采用一次加荷或分级加荷的办法进行预压,预压时应在支架适当的位置建立基准点进行平面位置检测和沉降量观测,当沉降量满足要求后方能进行混凝土施工。

7、模板的制作与安装

(1)为了保证混凝土结构物的外观质量,结构物的外露面应采用不易变形的刚制模板,单块模板的制作尺寸应根据结构面尺寸的大小并考虑拼缝在视觉上的美观效果。

(2)柱式结构的模板必须使用钢模板,单节模板长度应尽可能地长。

梁板的内芯模板可采用钢模板、钢管、塑管、竹胶板、木板等;

梁板的外侧模板必须使用定型钢模板,单节模板应尽可能地长,单块模板的面板不允许有拼接;

预制梁板的底模板必须使用钢模板;

箱通或墙式结构应使用定型钢模板、组合钢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时,其对穿固定螺栓的模板块必须是专门制作带有螺栓孔的定型钢模板块,不允许直接在大模板上直接打孔。

结构外侧模板的安装应在钢筋绑扎合格后进行。

为避免在浇筑梁板时侧模模板或梁板芯模上浮,梁板的外侧模板上下必须使用对穿螺栓拉紧,内芯模板的顶板要用带地锚式压杠配合混凝土预制块固定,禁止使用铅丝绑扎或木楔支撑的方式解决芯模上浮,必须保证梁板顶、底板混凝土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模板安装时要线条顺直、接缝严密、不漏浆,符合结构内外线形尺寸。

(3)为保证模板的拼接严密,不漏浆,应对模板进行封闭处理。

拼接缝应采用不易破损、具有一定压缩性能和不吸水性能的胶条或重体海绵填充。

固定底模板的接缝也可采用原子灰固化剂填充,因原子灰易受脱模剂的侵蚀,应一次一换。

(4)模板拆除要小心谨慎,混凝土强度能满足其自重要求时方可拆除,必须保证表面和棱角不因模板拆除而损坏。

模板拆除后应注意模板的外观尺寸及平整度,并注意底模板的沉降,及时进行复测和修整。

(5)为保证模板内的清洁,安装模板前应先检查底模板上是否干净并清除杂物。

盖梁钢筋应在其他固定底座上绑扎成整体后再将钢板整体吊装在底模上。

在模板涂上脱模剂后应用塑料膜覆盖,在模板安装好后,混凝土不能马上浇筑前也应覆盖模板顶部,禁止灰尘或雨、雪入模。

8、脱模剂的使用

模板使用的脱模剂品种应一致,喷涂必须均匀一致,使混凝土结构表面颜色一致。

严禁使用废机油等不符合要求的脱模剂。

9、垫块的使用

为保证钢筋位置正确的垫块,标号应与结构混凝土标号一致,支撑垫块的放置水平方向每平方米不少于6个,竖直方向不少于4个,并应呈梅花状交错布置。

所有钢筋网架要通过垫块牢固地固定,防止浇筑混凝土时钢筋移位。

为保证预制梁板的外观质量,垫块外露面应做成三爪、四爪形或半圆形,保证水泥浆的渗透。

10、混凝土的养护

(1)一般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在收浆后适时予以覆盖并进行洒水养护。

对干硬性混凝土、炎热天气施工及桥面等大面积的混凝土可在浇筑完成后立即加上棚罩,待收浆后再予以覆盖或洒水养护。

覆盖时不得损伤或污染混凝土表面。

当气温低于50C时应覆盖保温,且不得向混凝土洒水。

(2)养护混凝土的覆盖物品应干净不褪色,能够保持湿润,结构的外露面严禁使用草苫覆盖。

结构混凝土养生宜用土工布等吸水性材料覆盖,覆盖物与混凝土之间应留有一定空间。

梁板、箱涵或箱通外部可用土工布等吸水性材料覆盖洒水养生,内部养生可用自动洒水设备喷雾保持湿润。

钻孔灌注桩施工施工作业指导书

钻孔灌注桩是本工程的一道重要工序,具有工艺流程长,易发生质量隐患且补救困难的特点,其基本工艺流程为:

平整场地→放线定位→埋设护筒→挖泥浆池、沉淀池→安装钻机平台→钻机就位→检查钻机的稳定性及垂直度→钻孔→事故处理→检查成孔质量→清孔→安放钢筋笼→下导管→二次清孔→灌注水下砼→养生→凿除桩头→桩基质量检测→成桩→合格后计量支付。

一、护筒设置

1、场地整平夯实、桩位定位后,埋设钢护筒。

2、护筒直径宜比桩径大200-400mm。

3、护筒中心竖直线应与桩中心线重合,除设计另有规定外,平面允许误差为50mm,竖直线倾斜不大于1%。

4、护筒高度宜高出地面0.3m或水面1.0-2.0m。

在陆地上埋设护筒时,护筒底部夯填50cm厚的粘土,护筒四周使用粘性土回填,并分层夯实。

5、一般情况护筒埋置深度宜为2-4m,护筒连接处要求筒内无突出物,应耐拉、压,不漏水

二、固孔

钻孔护壁泥浆由粘土(或膨润土)和添加剂组成,泥浆指标见表1。

开钻前,要挖好泥浆池、沉淀池,并设置泥浆循环净化系统。

泥浆性能指标表1

钻孔

方法

地层

情况

泥浆性能指标

相对

密度

粘度

(Pa·

s)

含砂率

(%)

胶体率

失水率

(ml/30min)

泥皮厚

(mm/30min)

酸碱度

(ph)

正循环

一般地层

1.05~1.2

16~22

8~4

≥96

≤25

≤2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简洁抽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