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专题授课教案.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09090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诗宋词专题授课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唐诗宋词专题授课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唐诗宋词专题授课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唐诗宋词专题授课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唐诗宋词专题授课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唐诗宋词专题授课教案.doc

《唐诗宋词专题授课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诗宋词专题授课教案.doc(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唐诗宋词专题授课教案.doc

《唐诗宋词专题》授课教案

一、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学习,使本科学员系统而有重点地学习并掌握唐诗宋词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唐诗宋词的发展历史、主要作家群体及主要流派的艺术成就;2、通过重要作家作品的学习,培养学员具有阅读、鉴赏、分析、评论唐诗宋词的能力,为从事大中小学语文教学或其他文字工作打下坚实基础;3、通过优秀作品的学习,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自学与治学能力,用先进的方法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提高教学科研能力。

上编唐诗

第一章唐诗的发展状况

第一节绪论

一、唐诗繁荣的原因

(一)客观环境(即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士人心态)对文学的影响:

1、国力的强大,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环境;

2、士人的人生信仰对唐诗的繁荣产生积极的影响;

3、唐代文化繁荣的环境对诗歌的积极影响(史学、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对唐诗繁荣的积极影响);

(二)唐代士人生活对文学的影响。

举如:

l、唐代士人的漫游之风影响到唐诗的内容与风格;

2、幕府生活;

3、读书山林的风气;

4、贬滴生活对唐诗内容的丰富。

(三)从哲学思想上,佛、道二家对唐诗的影响

1、佛教的影响:

①在诗中直接讲佛理;②表现一种禅趣,一点禅机,它给唐诗带来一种新品质;③唐代出现了大量的诗僧;④拓广了文学的体裁。

2、道家道教的影响:

主要是使诗人返归自然,产生一份自然的亲和力。

诗人的神仙信仰和神仙思想还极大地丰富了唐诗的想象力,使其更富浪漫色彩。

(四)从文学发展自身说,是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唐诗的分期

三、唐诗繁荣的盛况及当代对唐诗研究的成果

思考题:

1、论述唐诗发展的原因。

2、举例说明唐代士人的人生信仰对唐诗繁荣产生的积极影响。

3、举例说明唐代士人生活对唐诗创作的影响。

4、为什么说:

“从文学发展自身说,没有魏晋南北朝文学,就没有唐文学的繁荣”?

5、综述唐诗发展的轨迹。

第二节初唐诗坛

初唐诗歌包括高祖武德元年至玄宗先天二年(618-713),96年。

是我国文学思想史上一个重要转变时期的开始,是唐诗发展的一个思想奠定期,是盛唐诗歌到来前夕的思想理论准备时期。

一、初唐前期:

又称“初唐之始制”,高祖武德元年到高宗拥德二年(618一665)。

l、贞观诗坛

从高祖立国之初到唐太宗贞观之治的三十年间,一般简称“贞观诗坛”,该时期本掌诗坛的,是唐太宗李世民(598-649)及其身边的北方文人和南朝文士(如魏征、虞世南上官仪等等)。

该时期的文学思想是基于对南、北文学不同艺术特色的清醒认识,提出“各去所短,合其两长”的文学主张(详见史219页所引魏征《隋书·文学传序》)。

这种文学主张在当时对安定作者,活跃创作是有效的,也为唐诗的发展奠定广一个很好的基础。

贞观诗坛的诗人们,一方面,从政权的得失着眼,坚决反对绮靡文风,重政教之用,重乎气质(指北朝诗歌特有的真挚朴厚的情感力量和气势);但同时,又重视文学的艺术特征,没有否定魏晋南北文学的艺术成就,提出一种文质并用,合南北文学之两长的理想文学主张,既没有让南朝的绮靡文风流荡忘返,又容许了从魏晋南北朝开始的对文学的艺术特征、文学的艺术技艺的自觉探索得以继续发展。

这一时期在南、北朝文学由对立走向融合的过程中,是一个重要发展阶段。

2、上官仪(608?

-644)和“上官体”

上官仪在贞观年间所作的应制诗,就以属对工切和写景清丽婉转而显得很突出。

这种笔法精细而秀逸浑成的诗作,把五言诗的体物写景技巧大大地推进了一步,成为人们模仿一种新诗体。

上官仪的“绮错婉媚”,具有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的倾向。

他提出的“六对”、“八对”之说,以音义的对称效果来区分偶句形式,已从一般的词性字音的研究,扩展到联句的整体意象配置。

其创作成为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范,在唐诗发展史上,上承扬师道、李百药和虞世南.下开“文章四友”和沈佺期、宋之问。

3、王绩(589-644)

在初唐的一般土人中,王绩是诗风较为独特的一位。

总的来说,王绩诗歌思想内容是贫弱的,反映社会现实的面较窄。

他的一些代表作品主要表现他隐居期间的思想倾向和生活态度,时时透露出对现实的不满和苦闷,表现既愤世又混世的人生哲学,有不少消极的东西。

但和上官仪那些宫廷诗人相比,他在野,又比较接近生活。

因此,也能写出一些颇具生活气息的诗篇。

在艺术上,他的诗不事雕琢,遣词造句较浅显通俗,风格质朴,在初唐诗坛是可贵的。

他的诗影响了唐诗通俗的一派,如王梵志、寒山及后来的元、白,甚至李、杜也有所借鉴。

从这方面看王绩在初唐诗坛上有重要地位。

但把他当作唯一作家是不恰当的。

王绩的代表作是《野望》,从这首诗可见自然质朴的风格。

这首诗写山野的秋天傍晚景色,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苦闷。

过去有人说它是“感隋之将亡”,有些穿凿,但诗中流露的那种狐独无倚,时无相识的感慨,正反映了他郁结于内心的苦闷。

二、初唐后期

高宗、武后及中宗、睿宗朝的宫廷诗(680-710)。

如果到宋之问死,下延到712或713。

这个阶段前三十年(永微初——调露年间),从创作倾向和理论主张上,开始出现追求壮大气势与浓郁感情的趋向,把前一个三十年的文质并重,含南北文学之两长的主张具体化了,从文学自身的特点中,初步找到一条清除绮靡文风之弊的途径,透露出行将到来的盛唐文学风貌的一点讯息。

后三十年(从调露年间到景云中),从创作理论上更加明确地追求风骨、兴寄和表现真实感情,在理论上把追求了几十年的理想文学(也就是行将到来的盛唐文学)的风貌明确地表述为“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

”创作上和理论上为盛唐文学的到来所作的准备已完全成熟。

这个时期的诗坛是三股力量:

(一)杜审言、沈、宋;

(二)四杰;(三)陈子昂。

(一)社审言、“沈宋”对唐诗发展的贡献

l、杜审言的贡献

“文章四友”(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中的杜审言(杜甫之祖父)成就最高,他虽然也写了一些应制诗,但身居宫廷的时间较短,这些奉和应制诗只占现存作品总数的五分之一左右,不能给他戴上宫廷诗人或御用文人的帽子。

①他长期做地方官,官小,并两次被贬,也写出一些少雕饰、真切自然,颇具生活实感的作品。

比“四友”中其他三人高一筹;②他致力于使诗歌写得自然、朴素、优美,保留了宫廷诗句法复杂、词语精练的优点,去掉了作为宫廷诗基础的过分矫饰和曲折;③他的主要贡献还是促进了律诗的定型。

唐初“四杰”的五言诗对五律的日趋成熟起到了促进作用。

但“四杰”的多数作品,在平仄对仗上还不严格,没有达到律诗应有的要求,而杜审言大力创作五律、讲究对仗工稳、音韵协调,并注意到整体结构和练字设色,完成了五律的规范化,艺术造诣已达盛唐境界。

例: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萍.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明代胡应麟称誉为“初唐五律第一”;④七律形成较五律晚(一般认为到杜甫成熟)。

“四杰”发展了歌行体,于七律却无甚创作,而杜审言写有七律三首。

虽个别诗篇平仄未谐,然对七律的首创之功,和沈佺期相提并论;⑤此外他还写有三首七绝,也精致自然(例《渡湘江》: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具有开启诗坛新诗风的作用;⑥他还写了五言排律七篇,有长达二十韵和长达四十八韵的,典丽精工、气势雄伟,对杜甫、白居易都有影响,有开创作用。

2、沈佺期(656?

-713)、宋之问(656?

-712)的贡献

沈、宋的贡献主要在唐律的形成。

五言律的形成到沈、宋手里确立。

他们讲究平仄,在声律上,完成了从四声到平民的过渡。

七律成熟较晚,一般认为到杜甫,但沈、宋都写七律,在创作实践中对七律的形成贡献较大。

在创作上,他们虽然都未能形成真正的个人风格,但他们的作品共同显示了宫廷诗个性因素的发展。

我们从他们的创作实践中可以看出“通往盛唐风格的变化”。

以上,我们讲了初唐诗坛前、后期(即唐太宗——玄宗即位之前)所谓宫廷诗人的创作状况。

不难看出,它虽然不象盛唐诗,但也不是如此过去文学史说的那样一无是处,充满梁陈绮靡之风。

这种将初唐诗与盛唐诗割裂开来的观点,不符合初唐诗的实际。

正确的评价应该是:

初唐诗是过渡到盛唐诗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准备时期,正如美·欧文《初唐诗》导言里指出的那样:

“初唐诗本身并没有呈现出统一的风格,而是结束了漫长的宫廷诗时代,缓慢地转变了新的盛唐风格。

初唐诗人的贡献,除了“对技巧的密切关注对中国诗歌的发展作出了值得重视的贡献”——即唐律(今体、近体)的形成(尤其是五言律绝)外,在风格上也体现着“通往盛唐风格”的变化。

这方面,在前人的诗论中就经常指出初唐诗人对盛唐诗人的影响(如:

宋之问南谪的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杜甫晚年漂流湖湘的诗。

杜甫有诗云:

“宋公放逐曾题壁,物色分明待老夫。

”杜审言、沈佺期的影响亦如此。

代表作:

沈佺期:

《独不见》(一作《古意呈补阙乔知之》)、《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

宋之问:

《度大庾岭》《渡汉江》

3、五言律诗的定型在唐代近体诗的演变过程中的意义

(二)“四杰”对唐诗发展的贡献

“四杰”指初唐的王勃(650-676)、杨炯(650-693)、卢照邻(634?

-689)、骆宾王(619-684?

)四位诗人。

他们大都生于贞观年间,活跃在高宗至武后初年。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官小而名大”、“年少而才高”(闻一多语),“以文章齐名大下”。

其中卢、骆长于歌行,王、杨长于五律。

“四杰”对唐诗发展的贡献:

l、理论上

他们的文学思想的核心是:

站在儒家立场反对齐梁绮靡文风,强调政治内容,附合儒家诗教说,强调诗歌的“经邦治用”的功利目的,这继承了孔子的诗教说,亦是唐太宗的主张,在当时来说,有进步意义。

强调作诗要有刚健骨气,这是针对争构纤微的上官体而言的,这是当时诗风变革的关键,也是以“四杰”为代表的一般士人的诗风与宫廷诗风的不同所在。

四杰一登上文坛,就遭遇到了“上官体”,他们的首要任务就是从理论方向上和文学创作上解决齐梁宫体及“上官体”的消极影响,并能从艺术上创造新诗风,这关系到唐诗的发展方向。

对此,他们是自觉的。

2、创作实践上

第一,在题材上有重大突破,思想内容有所开拓,无论抒情、咏物、咏史、写景,四杰都达到了新的思想高度,表现为:

(1)在“四杰”作品中占主要部分的抒情诗,已突破了宫廷诗以抒发帝王贵族闲情逸志为主的限制,也不仅限于赞美诗,而是更多地表现诗人们在不幸生活遭遇的真实情感,其中以写别离、怀乡感情的最有名,如: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创造新奇,词语清丽;《山中》: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风。

”把深沉的离情与当前景物结合。

骆宾王的《在狱咏蝉》也是一首抒情名篇。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此诗作于患难之中,感情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

语多双关,在咏物中寄情寓兴,由物到人,达到物我一体的境界。

(2)四杰边塞诗也突破了宫廷生活的限制。

写出征将士的尚武爱国精神和离家远戍的痛苦。

杨炯《从军行》凝炼跳跃,雄浑刚健,慷慨激昂。

《战城南》:

“冰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

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3)四杰诗对当时某些社会现象有所揭露。

或写封建统治阶级的奢侈靡烂生活,或写贤才不被重用,或同情弃妇和被幽禁宫女。

尤其是妇女题材,不同于过去宫廷诗人那种轻靡浮艳甚至色情的情调,而是更多地对她们的不幸寄于同情。

在揭露统治者穷奢极欲到内部矛盾的诗篇中,最突出的是卢照邻的《长安古意》骆宾王的《帝京篇》,此二篇是卢、骆代表作,无论是思想内容和艺术方面,都代表了四杰的成就。

所谓“王杨卢骆当时体”,主要的就是指的这些代表作里反映的特色。

艺术方面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