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代替课本的人教版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08803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可以代替课本的人教版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可以代替课本的人教版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可以代替课本的人教版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可以代替课本的人教版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可以代替课本的人教版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可以代替课本的人教版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doc

《可以代替课本的人教版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以代替课本的人教版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可以代替课本的人教版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doc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一)文化的内涵、特点

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3.文化与人的关系:

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

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文化与社会的关系: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文化与物质的关系: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4.文化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各具特色。

(二)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化、艺术等;

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三)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1.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成长历程中,还表现在民族和国家历史中。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先进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阻碍社会发展。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文化不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附属品)

3.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文化产业、文化消费、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4.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随民主法制建设发展,人们为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文化素养;

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重要内容。

5.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文化是综合国力、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6.怎样在当前的国际竞争中提高文化竞争力、文化软实力

①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②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综合国力。

(四)文化对人的影响

1.来源:

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表现: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见诸语言、器物、行为举止;封建等级、不平等)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认识事物的角度、深度、广度;实践中目标的确定;行为的选择)

3.特点:

①潜移默化。

人们应积极主动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

(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的过程)

②深远持久。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4.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①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积极参加健康有益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②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③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全面提高)

【附: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影响个人成长。

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人全面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会腐蚀人的精神世界,使人误入歧途】

5.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关系: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物质文化财富就创造得越多,人民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决定了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第二单元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1.表现

(1)民族节日:

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道德伦理等,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对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2.为什么尊重文化多样性?

(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①世界各民族社会实践有共性,有普遍规律,决定了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②各民族间经济、政治、历史和地理等多种因素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间存在差异。

(3)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各民族的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

(4)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3.怎样对待文化多样性?

(1)正确态度: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它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在文化交流中,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繁荣。

(3)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4)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二)文化传播

1.途径:

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各国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其他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2.手段: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大众传媒能最大程度超越时空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

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大众传媒包括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

(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口语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

 

(三)文化交流

1.意义

(1)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2)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发展丰富本国传统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繁荣。

(3)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有利于尊重和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繁荣;

可以促进中华文化发展进步,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增强文化软实力。

2.措施

(1)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

既要更加热情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吸收外国文化有益成果,

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2)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3)教育、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可通过发展经贸关系、互派留学生或访问学者等方式加强中外文化交流。

(4)大众传媒

第四课文化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一)传统文化

1.含义:

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形式:

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传统建筑(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传统文艺(文艺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包括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

传统思想(理论观点、学术思想、道德观念;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3.特点:

①相对稳定性(在世代相传中保留基本特征,具体内涵又能因时而变)

②鲜明的民族性(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

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4.影响

①双重作用: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生产力发展和经济政治变化,

传统文化如能适应社会生活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②对国家: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

③对个人:

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

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才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受者,

才能不断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才能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5.继承传统文化

①正确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要辩证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