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06327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doc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doc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

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这节课的内容专业色彩比较浓,涉及了许多经济学专业知识,对学生理解和接受都有较大的难度,建议教和学双方都做一些预先准备工作。

教师在参考一些资料,提高自己对课文理解的同时,也应给学生布置一些任务,让学生通过有关工具书查阅课文中所涉及频率较多的名词、概念等,以求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教和学的效果。

由于本课内容繁杂、时间跨度大,在课堂教学中大胆进行取舍,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突出重点、难点,以达到教学目的。

2、学生分析:

现在的高中学生大多是90后人,对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一些专业型概念比较陌生,应通过一些感性的图片让学生去认识,激发学生对深入探究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这一转变过程的学习产生较浓厚的兴趣,设计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过程等活动,去感受市场经济确立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可喜变化,教育学生珍惜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成绩的来之不易。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的内容。

2.简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3.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主要内容;理解其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4.感受改革对于社会发展、组织发展和个人发展的活力效应。

2、过程与方法:

搜集丰富的历史和现实生活资料,讨论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的利弊得失,探究市场经济与现代化的关系,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分析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明白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从而更坚决地跟党走,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

教学重点: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及其历史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教学难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对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

教学方法:

交流法,讲读法、观察法、演绎法、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媒休及运用:

自制Powerpoint课件教学,利用图片、影视、文字等资料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1课时

板书设计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一、概念:

计划经济市场经济

二、过程:

理论上:

作出决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拉开序幕)

行动上:

实行改革——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1.为什么要改——计划经济模式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2.怎么改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三、结果:

经济模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让我们先听一首歌: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奇般地崛起座座新城……”大家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

歌中的那位老人又是谁呢?

他画了那个圈圈是现在的哪座城市?

【学生活动】:

学生齐答:

那首歌叫《春天的故事》,那位老人就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他画的圈圈就是现在举世瞩目的深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多媒体课件出示课题)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新授课

一、概念:

计划经济市场经济

计划经济,又称指令型经济,是对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事先进行计划的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体制

⑴建立:

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于“一五计划”末期,随着三大改造的顺利进行,逐渐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⑵基本特征:

高度集中统一,国家以行政手段调节经济运行

⑶积极作用:

在共和国早期,对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国家重点建设,促进“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保证市场稳定和人民的基本需求,发挥过重要作用。

⑷消极作用:

市场经济体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各种商品的生产计划和销售价格都由中央统一制定,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商品供应严重不足,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市场经济是一种通过市场需求强弱的变化来自然调整资源配置,实现推动和调节经济发展的经济模式,既是法制经济又是信用经济。

基本特征:

通过价格、供求、竞争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推动资源的流动与分配。

积极作用:

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提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消极作用:

市场不是万能的,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

建立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

【学以致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二者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教师小结: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承认并完全依靠市场来调节经济

两种经济体制的根本不同(采取何种资源配置方式)计划经济体制:

行政手段配置.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配置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因而它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2)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又具有自己的特点。

【教师总结】:

粉碎了“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

之后,历史走到了三岔口,我们国家又面临着一场生死攸关的历史抉择。

师:

我们党是用什么方式解决这些问题的?

二、过程:

理论上:

作出决定(把工作重心由左倾错误转移到经济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拉开序幕)

1、背景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在两年时间里,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人民生活没有得到改善。

思想上:

两个凡是

(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紧跟华主席,奋勇向前进》和“两个凡是”的内容)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华国锋

这“两个凡是”的方针是正确的吗?

我们不能把毛泽东的话当作金科玉律,毛泽东要是都对的话,党和国家也不会遭受“文革”那样大的挫折了.“两个凡是”的思想的实质是什么?

(实质上还在坚持文革的左倾错误。

继续推行这一思想会有什么影响?

由于当时“两个凡是”依然束缚人们的思想,人们还没有从“文革”的阴影中走出来。

因此,不否定“两个凡是”,就不能为以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扫清思想障碍。

【教师活动】:

为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邓小平等一些具有远见卓识的老一辈革命家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在思想理论界引发了一场大讨论,什么讨论?

【学生活动】:

在全国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在这场思想解放运动中,产生了哪些具体的成果呢?

【教师总结】:

经过这场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人们开始逐渐摆脱了“两个凡是”左倾思想的束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指导思想。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年12月)

【教师活动】:

下面,大家先来看一段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视频材料。

【教师活动】:

同学们,大家认真阅读教材内容,把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的内容找出来。

【学生活动】:

学生认真阅读后,作出了准确的回答。

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可以归纳成三点,即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

思想上:

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在思想路线方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特别是“文革”时期,大搞个人崇拜,把毛泽东的只言片语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思想准绳,严重地违背了客观实际,以致出现了大炼钢铁运动、放卫星等荒唐的行为。

而在该会以后,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政治上:

全会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根据对我国国情的正确分析,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阶级矛盾,而是落后的社会生产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了的战略决策,(核心内容)

经济上:

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方针

在组织路线方面,“文革”时期,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遭到破坏,民主法制被严重践踏。

当时作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在不经过任何法律程序的情况下,被不明不白地迫害致死,

组织上:

实现了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审查解决冤假错案,以及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3、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有什么历史意义?

1)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彻底结束“左”倾错误的束缚

实现党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实现了党工作重心的转移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关键时刻,成功地解决了“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问题,

成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才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促成了“伟大的历史转折”。

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有哪几次?

实现了几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拓展:

历史上的四次重大转折会议:

八七会议---大革命失败到胜利;遵义会议----红军长征生死攸关的转折;七届二中全会----工作重心由乡村到城市;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作重心左倾错误到经济建设。

近代史上三次历史转折:

辛亥革命---推翻清统建立共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双半建立社会主义;十一届三中全会----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过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在理论上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在行动上我国的改革开放从此拉开序幕。

所谓改革,指的就是经济制改革。

二、过程:

行动上:

实行改革——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合作探究3】什么是经济体制改革?

其前提、实质和根本目的是什么?

经济体制改革是指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

前提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实质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根本目的是解放、发展生产力,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经济体制改革先后在农村和城市展开。

1.为什么要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师: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

1、原因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想一想,改革以前农村实行的是什么体制?

[学生回答]改革以前农村实行的是人民公社化体制。

人民公社的主要特征是“一大二公”。

所谓大,就是规模大,一般一乡一社,有四五千户以至一二万户。

所谓公就是公有化程度高,一切财产上交公社。

由此可以看出人民公社体制在经营管理上存在高度集中统一的弊端,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分配制度上实行绝对的平均主义,吃大锅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