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高考二轮大题综合训练.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06129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6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地理高考二轮大题综合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国地理高考二轮大题综合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国地理高考二轮大题综合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国地理高考二轮大题综合训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国地理高考二轮大题综合训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地理高考二轮大题综合训练.doc

《中国地理高考二轮大题综合训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地理高考二轮大题综合训练.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地理高考二轮大题综合训练.doc

《中国地理》综合题强化训练

1.读“我国东南部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甲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是______(1或7)月等温线分布图,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2)比较乙图中①、②两地的年降水量大小,并分析原因。

(3)比较甲图中①、③两地的该月平均气温大小,并分析原因。

(4)图中④、⑤两地适合晒盐的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图中阴影区域农村用能短缺,生活燃料消费结构中,生物能源大约占80%。

长期以来,农民对柴薪的消费量大大超过柴薪资源的合理提供量,给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

该区域面临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是,应如何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概述图示区域河流的水文特征,并说明其成因。

(2)图示沙漠地区主要的外力作用类型有哪些?

(3)图示区域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试分析该地区棉花生产的有利的自然条件。

3.读“黄河三角洲1956年~1996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40年间,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海域和湿地面积有什么明显变化?

(2)1996年与1956年相比较,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盐碱地在空间分布上有什么变化?

主要原因是什么?

(3)目前,黄河三角洲地区国土整治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4.下图中等高线的等高距为1000米。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简要叙述图示区域地形的突出特征。

(2)简要说明形成该区域地形特征的内外力作用。

(3)简述M河的水文特征。

(4)在开发利用M河时,应如何协调开发和环境的关系?

等高线(㎜)

河流

沙漠

40º

104º

100º

96º

敦煌

酒泉

西

5.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简要分析河西走廊成为绿色走廊的主导自然条件。

(2)如果农业开发强度超过上述自然条件的承载力,分析将会产生什么环境问题。

6.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

束怀瑞等七名中国知名专家在日前进行的一项调查中认定,陕西所在的黄土高原是中国唯一符合7项气象指标的苹果最佳优生区。

材料二:

陕西省简图。

(1)分析苹果种植基地位于图中哪区域(甲或乙)为什么?

(2)陕西省种植苹果的有利自然条件是什么?

(3)陕西省种植苹果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如何?

(4)你认为陕西苹果生产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应抓好哪几方面的工作?

7.根据我国某省区的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该省简图。

材料二:

该省A县与黄土高原B县相关资料比较表。

人口(万人)

土地面积

(平方千米)

土层厚度(米)

2006年粮食产量

(万吨)

A县

65

3667

0.1~0.8

56

B县(黄土高原)

15

4182

50~80

45

材料三:

A县土地垂直分布与土地利用状况图。

材料四:

A县农村生活能源构成图。

(1)比较该省甲河以南和以北地区自然条件与农业生产的差异。

甲河以北地区

甲河以南地区

气候类型

地形类型

耕作制度

(2)指出A县农业生产最容易导致的生态问题,并结合表分析A县该生态问题所造成的危害比B县大的原因。

潼关

咸阳

西安

三门峡市

三门峡枢纽

三门峡建设前

三门峡建设后

潼关

咸阳

咸阳

潼关

(3)根据“A县土地垂直分布与土地利用状况图”和“A县农村生活能源构成图”,设想如何促进A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8.读“咸阳—潼关河段纵坡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泾河和渭河的交汇处有一奇妙的自

然景观:

一河水清,另一河则水浑。

成语“泾

渭分明”即由此而来。

请解释其形成原因。

(2)三门峡水利枢纽是新中国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也是新中国治理黄河的第一个大型工程。

请运用已学知识,分析三门峡水利枢纽对黄河下游的治理发挥了哪些巨大作用。

(3)请分析三门峡水利枢纽对渭河平原造成了哪些不利影响。

9.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区域柑橘冻害分布特点是,甲地无冻害的原因是。

(2)简述三峡地区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对柑橘生产的影响。

(3)按加工层次,柑橘加工业划分为以罐头生产、原汁榨取为主的初级加工业,以饮料生产、香精与色素提取、果酸加工为主的中高级加工业。

分析甲地柑橘加工业的区位优势,说明不同加工层次的布局指向。

(4)说出图中轻冻害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5)与图中严重冻害区同纬度的大陆西岸也种植柑橘,说明其气候特点和形成原因。

10.读中国粮食生产有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粮食生产指标

粮食产区

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

人均粮食占有量(千克)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北方产区总计

  其中:

松辽河产区

53.9

11.5

67.3

19.7

85.1

31.9

328.4

366.5

400.7

495.2

421.5

569.5

南方产区总计 

 其中:

长江产区

46.1

29.7

32.7

24.3

14.9

11.3

334.9

352.6

355.1

396.3

328.0

379.9

20世纪70~90年代北方与南方产区粮食增产贡献率及人均占有量的变化

中国粮食生产分区示意图

松辽河产区

珠江产区

长江产区

东南诸河产区

淮河产区

黄河

产区

内陆河产区

西南诸河产区

滦海河产区

(注:

图中长江、珠江、东南诸河、西南诸河产区属南方产区,其余属北方产区)

10、

(1)图中松辽河产区包括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是             ,所跨越的干湿地区自东向西依次为               。

该区的重要粮食产地,自东向西依次为三江平原、        平原和         平原。

(2)图中长江产区的     湖平原和     湖平原历来是南方粮食高产区,在我国粮食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

(3)与松辽河产区相比,长江产区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

(双选)

A.粮食商品率高B.耕地面积广大C.水热资源丰富D.复种指数较高

(4)我国北方粮食作物以     为主;我国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居首位的粮食作物集中分布在          一线以南的东部平原、丘陵地区。

(5)表中数据显示,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长江产区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与松辽河产区相比,其变化特点是          ;同期,与南方产区相比,我国北方产区人均粮食占有量变化特点是          。

随着粮食生产格局的改变,我国粮食流通格局也开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可以概括为          。

(6)长江产区对全国粮食增产贡献率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双选)

A.非农业用地比重上升B.粮食大量出口C.粮食单产下降D.调整种植业结构

(2007重庆)11、(36分)图8是我国甲乙两省2005年农业产值结构图,图9是两省耕地面积变化图。

按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从乙省会到甲省经最短铁路线年降水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

(6分)

(2)2000-2005年期间,两省耕地变化的共同趋势是    。

两省耕地变化绝对量较大的省是    (省名)。

变化率较大的省是     (省名)。

(6分)

(3)分别说明导致两省耕地变化的主要原因。

指出甲省在耕保护中应采取的最主要措施。

(4)简要说明两省农业结构的差异,并分析形成差异的自然原因。

(14分)

12.云贵高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势高差大,地貌形态奇特,盆地(坝子)面积小,水热及煤、铁和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民族多、分布广。

(共18分)

资料1:

2005年云贵高原地区人均GDP为6619元(全国为15033元/人)。

资料2:

G省地处云贵高原,图16和表2反映了G省人口密度分布及相关情况。

图16、表2中的相关系数大于(或小于)零,则表明地理要素之间为正(或负)相关关系,其绝对值越大,表明相关性越显著。

表2:

G省农业人口密度与地形坡度和土地开垦率的相关系数表

坡度范围

<13°

13°-17°

17°-21° 

>21°

地形坡度

-0.17

-0.73

-0.66

-0.24

土地开垦率

0.54

0.76

0.78

0.44

根据上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4)题。

(1)根据图16,在m之间的地域,人口密度与海拔增加呈明显正相关关系。

在图中所示的5个海拔区间中,与人口密度负相关最明显的是m的区间。

(4分)

(2)根据表2可知,G省农业人口密度与地形坡度呈显著负相关的两个坡度范围是和;在这两个坡度区间内,水土流失最为严重,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填正确项字母)。

(5分)

A.土地开垦过度B.环境(植被)遭受破坏C.降水丰富D.修建梯田E.地表崎岖

(3)考虑自然因素的影响,如果建设同等级的高速公路,单位里程造价最低的地区是(填正确项字母)。

(2分)

A.云贵高原B.珠江三角洲C.华北平原D.山东丘陵

(4)分析云贵高原经济发展的优、劣势条件及其对策。

(7分)

13、读国中粮食生产有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22分)

8.阅读分析祖国宝岛——台湾岛有关信息资料,结合以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归纳该岛相关的区域地理特征。

产业部门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占岛内生产总值(%)

1.8

30.4

67.8

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

7.3

34.9

57.8

岛内生产总值(亿美元)

2960

外贸总额(亿美元)

2710

主要工业品产量

成衣1598万打,人造纤维333万吨,监视器422万台,电脑主机板4672万片,便携式电脑1051万台,手机3068万部,电子电容器1991亿只,印刷电路板1.19亿平方米,钢坯1764万吨,水泥1847万吨,汽车39万辆

2003年台湾岛内产业部门及经济统计资料(部门)

(1)地理位置:

台湾岛东临太平洋,西隔海峡与祖国大陆相望;按热量带划分,大部分位于        带,南部位于       带。

(2)自然环境特征:

①台湾岛地形类型大部分为     。

平原主要分布在    部沿海。

②气候类型Ⅰ为       气候,Ⅱ为      气候。

两种气候类型的界线向南弯曲,主要是           的缘故。

与同纬度大陆相比,台湾岛的气候具有较显著的海洋性特征,气温年较差    ,降水丰沛。

③岛内自然资源种类多样,除了森林、鱼类、海盐、石油和硫磺外,由于地形和气候的原因,还蕴藏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