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下数学第三单元备课资料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057923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1.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数学第三单元备课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数学第三单元备课资料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数学第三单元备课资料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数学第三单元备课资料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数学第三单元备课资料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数学第三单元备课资料Word格式.docx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数学第三单元备课资料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一年级下数学第三单元备课资料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数学第三单元备课资料Word格式.docx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100以内的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

这部分内容是建立在第一册2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的加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是加减法

(二)(三)教学的基础。

五、单元教学重点剖析:

教学重点:

1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2、解决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要素:

理解算理,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联系:

以百以内数的组成为铺垫,为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作准备。

突出重点的策略:

1、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理解和掌握整十数的加与减。

2、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计算方法,形成运算技能。

3、加强学习方法的迁移;

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应用性。

1、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理解算理,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以百以内数的组成、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为铺垫,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作准备。

1、通过摆小棒,理解和掌握整十数的加与减。

2、通过多种练习,巩固计算方法,形成运算技能。

3、加强学习方法的迁移;

1、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2、解决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掌握算理,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1、通过拨计数器,理解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掌握算理,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以百以内数的组成、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为铺垫,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作准备。

1、通过拨计数器,理解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如何建立实际情境与加减法意义的联系,使学生能正确解决“求大数和小数”的实际问题。

正确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从情境中准确地找出数学信息。

解决相差数的实际问题,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加、不退位减)

加强学具(摆小棒、拨计数器)操作,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应用性。

六、教学难点的剖析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小兔请客》

教学难点具体表现为:

理解整十数加减法的算理,引导学生尝试解答,找出计算方法。

错例1:

60+30=960+30=63类似的答案时而有学生出现。

原因分析:

没有真正理解整十加减法的算理。

解决策略:

通过摆小棒和拨计数器的操作,理解整十数的加与减的算理。

首先让学生理解60表示什么?

30又表示什么?

60表示6个十,30是表示3个十。

6个十加上3个就等于9个十

理解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算理,提高正确率。

32+6=9278-7=8

没有真正理解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算理对数位认识理解不透彻,用十位上的数加上个位上的数或是学生很粗心

通过摆小棒,理解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算理,要求学生要理解数位,然后相同数位对齐才能开始相加或相减。

理解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提高正确率。

30+16=9155-15=50

没有真正理解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

通过拨计数器,理解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

错例2:

大青蛙吃了56只害虫,小青蛙吃了30只害虫,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学生不理解题意,有的学生看到“吃了”两字就用减法计算。

没有认真看清图中的要求和提出的问题就列式计算。

要求学生认真看图,弄清问题求什么?

就是把大青蛙吃的只数和小青蛙吃的只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就不会因看到“吃了”两字就用减法计算了。

准确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提高正确率。

56+12=44

看错运算符号,把加法算成了减法。

通过读算式再计算的方式,提高计算能力。

结合“求大数和小数”的实际问题,能正确列式并计算。

淘气折了42颗幸运星,笑笑比淘气多折了6颗。

笑笑折了多少颗?

列式:

42-6=36(颗)

受求相差数应用题负迁移的影响。

通过呈现摆小棒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可以用加减法来解决此类问题。

1、运用加减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2、算法多样化后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七、基于课型的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情境,或从学生熟悉的事例、有趣的故事出发,引导学生提出有关加减法的问题,并通过动手操作、积极思考、合作交流、获得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方法。

2.关注课程的人文价值,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书中有意识地安排了具有德育价值的材料。

例如:

“青蛙吃害虫”“回收废品”“献爱心”及大学生运动会的资料。

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对他们进行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学中,我们教师因地制宜地挖掘其他素材,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3.重视直观操作与语言表达相结合。

在引导学生探索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时,应结合学生的生活背景,开展有趣的、直观的数学活动。

如在组织“小兔请客”学习活动时,可利用小棒代替果子开展操作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直观经验,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表达与交流,促进学生思考,发展他们的数感。

但我们教师要注意不要求学生用统一的语言表达计算的过程。

4、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在尝试计算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出发,产生不同的计算方法,我们应当鼓励与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并为学生提供交流各自想法的机会,通过交流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教材在处理这部分内容中,重视展示学生探索算法的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

例如,第28页“拔萝卜”不是一开始就呈现竖式,而是列举了4种方法,目的是鼓励学生自己探索计算的方法,并通过与他人的交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教材呈现的方法是学生可能出现的,并不要求学生掌握每种方法。

5、尊重学生的差异,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学生在理解和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时,思考的角度和方法上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我们要充分尊重这些差异,并为学生提供交流各自想法的机会,通过交流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另外,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了解其症结所在,给予具体的帮助,使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6、注重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连。

教学时,我们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把计算教学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我们应为学生多创设机会,鼓励学生根据具体的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培养

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7、开展多种新颖有趣形的游戏。

游戏的设计要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多参与。

教材在这方面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游戏素材,可以充分利用教材的这一优势,设计教学活动。

比如有关数的组成和100以内加减法的教学就可以经常开展师生对口令、猜一猜、计算接龙、夺花、夺红旗、小猫钓鱼、摘苹果、找朋友、投递员等竞赛活动。

也可以依据所学内容创造性设计一些活动。

八、错题的估计和采集

学生数数数不清。

如数珠子,有些学生会数多或数少,特别是当物体以不按规律摆放的时候,学生更数不清。

知识点:

100以内的数数

这表明了学生手脑不够协调。

应加强对学生数数方法的指导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如让学生圈一圈,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

还可以做一些训练学生观察能力的游戏。

个别学生改练习的原题目,以达到“对”的目的,如书29页第4题(森林医生)

4,有学生改为40,没弄清楚相同数

+53+53

————————

位要对齐的道理。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原因分析:

不理解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要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

解决策略:

让学生通过计数器弄清楚数位与位数是不同的,计算加减法都要遵循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

错例3:

听算速度较慢,从一年级上学期开始,老师一直比较注意给学生听算,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听力,让其耳、脑、手能协调发展,但班里有五分之一的孩子觉得有困难。

知识点:

100以内加减的口算。

计算速度慢,有些孩子耳、脑、手发育不够协调。

老师尝试了一些新方法让学生克服困难,先让学生同桌进行耳语听算训练,再过渡到老师面对全班听算,现在学生在这方面有所进步。

错例4:

学生对计算题不注意审题,加法算成减法,减法算成加法。

由于孩子入学时间短,年龄小,还没有掌握学习的一些方法。

针对这种情况,老师首先训练学生开口读算式再计算的习惯,再训练他们心读再算的习惯,这需要长时间的训练。

九、练习题分析:

1、教材中的练习中,重点讲解的题目:

(1)书本21页第4题:

练习时,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观察,同桌说一说图中的信息,小猴、小狗、小松鼠分别采了橘子30个、苹果50个、梨40个,然后组织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

分小组上讲台汇报。

如:

苹果比橘子多多少个?

50-30=20(个)

(2)书本23页第2题:

目的是使学生对加法交换律有初步体验。

上下两题为一组,先计算前两组题,找出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怎样能够很快地填出得数,再解答后两道题,然后仿照规律自己再想一想算式,加深对加法交换律的体验。

答案:

67,47,45,67,47

34+5=39

5+34=39

(3)书本25页第2题:

先让学生理解图意。

图中的意思是:

荷叶上原来有38只青蛙,一部分青蛙跳到水中去了,荷叶上还剩5只青蛙,跳下去几只青蛙?

学生可能列出不同算式,如38-5=33(只),33+5=38(只)。

只要学生能说出合适的理由,教师应该给予肯定(可以要求学生在答案下面画一横线)。

(4)书本38页第4题:

这是开放性的题目,可以有不同的答案。

(1)小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喜欢哪两种玩具,然后告诉大家一共需要多少钱。

只要求每个学生列出一个算式,如喜欢布娃娃和小皮球,需要50+7=57(元)。

然后,可组织全班交流和讨论。

(2)小题旨在培养学生在具体情景中选择计算策略的能力。

学生可能精确计算,也可能估算,通过交流,他们发现有些问题估算就可以解决了。

答案有多种,说出一种既可,如,可以买小飞机和小汽车。

(5)书本29页第4题:

让学生找出错误原因并纠正。

如果学生在作业中还出现其它错误,可以随时加进来,从另一个角度强调正确的计算方法。

(6)书本31页第4题:

本题信息较多,可先让学生说说题中的信息,然后选择信息提出问题,并列式计算。

每一个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其它学生开动脑筋帮助他解决。

如:

小兔有多高?

65-11=54(厘米)

(7)书本33页第7题:

让学生通过估算,得出可以买①和,①和⑤,②和⑤,③和④,③和⑤。

学生说出各自的想法后,教师让学生选一种买法,列出算式,计算出应付的钱数。

(8)书本35页第11题:

这是思考题,可让学生看图讲故事,除第1小题外,其余两题答案不唯一,只要合理,应予以肯定。

本题有较大的思维含量,应注意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

十、单元教学时间:

10课时

内容

建议课时数

《小兔请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4

《采松果》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青蛙吃害虫》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练习二

1

《拨萝卜》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3

《回收废品》解决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

练习三

机动

 

十一、教学案例:

小兔请客

教学内容:

教科书20页“小兔请客”,21页练一练。

*知识与能力

1、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初步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能正确地进行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

3、认识加、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和算式的单位名称。

*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提出有关的加、减法问题。

2、引导学生用摆棒的方法,列出算式并算出得数,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和算式的单位名称。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正确进行计算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

难点

引导学生尝试解答,找出计算方法。

*教学突破

通过摆小棒的操作,理解和掌握整十数的加与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书20页主题图,5捆小棒(10根1捆)。

学生准备

6捆小棒(10根1捆)

*教学步骤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1.投影仪出示主题图,创设情景1.学生编讲故事,进入学习情境

2.引导学生根据情景提出问题2.仔细看图,提出加减法问题

3.组织学生动手操作,探索算法3.动手操作,理解交流算法,认

识加减法各部分名称

4.组织学生完成21页”练一练”4.进一步巩固整十数的计算方

5.进行全课小结5.在总结中加深体会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教师活动

实物投影仪出示主题图,板书课题:

小兔请客

学生活动

编讲故事,观察主题图,齐读课题。

二、提出加减法问题

教师活动:

1、提问:

由第一幅图中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

2、又问:

利用这些数学知识,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3、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一共有多少个果子?

并提问:

你能列出算式吗?

4、引导学生观察图2,提问:

第二幅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

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听学生回答板书:

可以怎么列式呢?

学生活动:

1、观察图1,找出并交流数学信息:

有3盘果子,每盘10个果子。

又拿来2盘果子。

2、思考,并提出问题。

3、看板书问题,尝试列出算式,并汇报:

30+20=

4、观察图2,找出并交流数学信息:

有5盘果子,小刺猬带走一盘。

思考并提出问题:

还剩下多少个果子?

尝试列出算式,并汇报:

50-10=

三、动手操作,探索算法,认识加减法各部分名称:

1、谈话:

那么,这两个算式各得多少呢?

我们用小棒代替果子来摆一摆。

2、提问引导:

1)应该先摆出多少小棒来表示?

2)加上又该怎么办呢?

3)30+20等于几?

为什么?

(抽学生回答)

3、引导齐读算式。

4、提问:

算式中,30、20、50各表示什么?

5、引导学生认识单位名称:

1)共有50个果子,就要在算式中写出果子的单位名称:

个。

(并板书)

2)组织学生在读算式。

6、讲解:

加号前后的两个数,在算式中叫做加数,得数叫做和。

板书:

30+20=50(个)

加数加数和

7、指点加法算式各部分,引读名称。

8、提问:

你能用小棒摆出50-10等于几吗?

指名演示。

(听回答板书算式)

9、又问:

算式中50、10、40分别表示什么?

单位是什么?

10、引导齐读算式。

11、介绍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并板书:

50-10=40(个)

被减数减数差

12、引导练习:

被减数30,减数20,差是10。

请列出算式。

1、听谈话,进入用小棒找算法的情境。

2、听引导,思考并摆出小棒:

用3捆小棒表示30;

在摆出2捆小棒,表示20。

3个10加2个10是5个10,也就是50。

3、齐读算式:

30+20=50

4、思考并回答?

原有30个果子,又拿出20个,一共有50个果子。

5、认识单位名称,在读算式:

30+20=50(个)

6、倾听,并记住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7、看指点,认读各部分的名称。

8、一名学生演示:

从5捆小棒中拿走1捆。

其余学生观察并回答:

50-10等于40。

9、思考并回答问题:

从50个果子中拿走10个,还剩下40个。

单位是“个”

10、齐读:

50-10=40(个)

11、记住各部分名称,进行认读。

12、听题目,讨论并列出算式:

30-20=10

四、练一练。

巩固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P21练一练1题。

1)引导学生依次观察图A、图B。

提问:

谁来说说这两幅图的意思/

2)提出要求:

请在书上独立列式。

3)抽生回答,集体订正。

2、P21练一练2题。

1)提出要求:

请独立完成在书上。

2)抽学生汇报,并提问:

60+30、90-20,你是怎样想的?

3、数学游戏:

小动物回家。

(P21(3)题)

1)组织进行小组内分工:

1人当裁判,3人分别代表小猴,小狗、小松鼠参加比赛。

2)组织计时比赛。

3)引导订正答案。

4)提出要求:

请各组裁判选出小组第一名。

1、完成P21练一练1题。

1)仔细看图,依次回答:

A.原来有40根小棒,又拿来20根一共有多少根?

B.有60根小棒,拿走20根还剩下多少根?

2)独立在书上列式:

A.40+20=60(根)

B.60–20=40(根)

3)集体交流订正。

2、独立完成P21练一练2题,交流订正。

3、开展数学游戏。

1)进行小组内分工。

2)计时开始计算,裁判按时间排出1、2、3名。

3)一起判断正确、错误。

4)裁判宣布小组名次。

五、本课小结

提问:

今天有什么收获?

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整十数加减数的计算方法,并了解了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六、板书设计参考

小兔请客

还剩多少个果子?

30+20=50(个)50-10=40(个)

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本课总结

该节在“小兔请客”的具体情境中,提出了求“一共有多少个果子”和“还剩下多少个果子”的加减法问题;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摆小棒,找到了计算整十数加减的方法;

并通过练习逐步正确、熟悉地进行计算,同时还帮助学生认识了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1、“小兔请客”,提问:

30+20等于几?

可以怎样想?

50–10等于几?

又可以怎样想?

2、开展“小动物回家“等口算比赛。

★练习设计

1、随堂练习设计

列式计算:

1)一个加数是50,另一个加数是40,和是多少?

2)两个加数都是20,和是多少?

3)被减数是30,减数是10,差是多少?

2、个性练习设计

1)口算

20+3060+3090–5060–30

40+5030+3070–4080–20

2)开火车

30+40→-10→+20→-60→+50→

90-30→-40→+50→+10→-60→

★教学探讨与反思

2、采松果(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1、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3、体会加法的交换律。

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探索计算方法,动手摆小棒。

解决重、难点的方法:

充分利用学生动手操作“摆小棒”的过程,使学生从具体的操作中理解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应该“先将个位上的数相加减,再算几十加几”的计算步骤,并在练习中逐步正确、熟练进行计算。

教学媒体:

3捆小棒,每捆10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主题图,讲故事)

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二、探究新知

1、学生观察“松鼠采松果”情境图,结合教师讲的小故事,自己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怎样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算式的结果是多少?

(利用“采松果”童话情境,让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加减法的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讨论:

你是怎样算的?

你是怎么想的?

谁能用小棒代替松果摆一摆?

(通过讨论,学生可能提出以下两个问题:

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

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多少个?

并列出算式:

25+4,25-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