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05152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学设计).doc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学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学设计).doc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学设计

海南中学杨娜

一、课标解读

u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本条课标的目的是了解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如何形成的。

课堂中利用案例或史实,让学生在分析或思考等活动中,能够说出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大致分为几个阶段,及明白各阶段的主要人地关系特点。

u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本条标准是以正确的地理观念和地理思想形成为主要目的,认识到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注重对世界主要环境问题的系统归纳,加强分析材料并从中归纳出结论的能力训练。

为突出这种能力,基于学生初中已经接受的各种环境问题的基础,设计了小海解秘的活动,让学生能根据图文材料分析环境问题,并对此进行归纳分类。

u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本条“标准”要求学生明白人类应该用什么样的思想(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人类行为,才能解决当代的环境问题,并能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具体的途径。

为了让学生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原则,设计小海解秘的活动,让学生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具体的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的途径。

对学生的要求是使他们“领悟”到“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初步培养可持续发展意识并落实在学生个人行为的变化上。

二、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六单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该教学设计为本节的第1课时。

本章编排在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之后、区域地理之前,既是对之前知识的总结升华,又对后续知识起到引导作用,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内容体现了“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地理核心思想,目的是希望学生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发展观与环境观,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必然。

本节内容追溯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过程,从过去、现在、未来不同历史时期阐述人地关系,列举人地矛盾引发的环境问题,试图探索未来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三、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通过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学习,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具备一定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图文材料,希望学生能通过合作学习归纳并总结相关知识。

历史时期人地关系对学生来讲较陌生,教师运用图文材料予以说明。

学生对可持续发展观内涵的理解有点困难,因此通过具体的案例,提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的做法,帮助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说出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能根据资料分析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并说出问题产生的原因

(3)通过具体案例,领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原则。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文材料,能够说出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通过阅读小海地区图文材料,分析小海面临的环境问题,提高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海的案例学习,了解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发展观与环境观,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与必然性。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不同历史时期的人地关系思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产生原因。

难点: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

六、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图示法等

七、教学过程

1.教学流程图

2.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为主的活动

学生为主

的活动

设计意图

一、直面环境问题

二、可持续发展—走向人地协调

三、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总结全课

1.

导入新课

2.

学生活动

3.

学生活动

4.展示

图文材料

5.课堂小结

展示:

和乐蟹图片、和乐蟹生活的地方——万宁小海、和乐蟹几近绝迹的新闻

导入语:

生活在万宁小海的和乐蟹,以其膏满肉肥而名,可是如今想要吃到美味的野生和乐蟹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为何和乐蟹几近绝迹呢?

我让们一起走进和乐蟹生活的地方——小海,去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活动】小海解秘

展示:

20世纪70年代前和20世纪70年代后小海示意图

一、根据资料,分析小海及其周边地区现在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并对它们归纳分类。

展示:

小海地区面临的环境问题图片

师板书

提问:

该怎么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纳分类呢?

展示:

人是环境的组成部分图

环境问题的分类

采取提问的方式过渡到可持续发展

问题:

小海为何会面临如此严重的环境问题呢?

如果继续按照这种发展方式,小海的未来会怎么样?

我们用什么样的发展方式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展示: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活动】小海解秘

展示:

20世纪70年代前和20世纪70年代后小海示意图

二、针对小海面临的环境问题,你认为人们采取什么样的做法才符合可持续发展观。

展示:

小海周边一些具体的做法

展示: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

小结:

符合这样的内涵,遵循这些原则的发展即为可持续发展,如果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开发利用小海,小海的未来会有什么变化呢?

播放:

小海视频

过渡:

通过小海的案例,我们了解不合理开发利用小海,会使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紧张,若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来指导人们的行为,可使人地关系走向协调。

那么,为什么直到现代社会,人们对人地关系思想才会有这种认识?

之前,人对自然的认识是什么样的?

人与自然的关系又是怎样演变的?

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顾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

展示:

3个时代3张图片

思考:

各时期人地关系思想有何不同?

展示:

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咱们共同探讨了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未来世界究竟会怎样,取决于我们的态度。

为了我们的碧海蓝天,为了我们的幸福生活,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需用可持续发展观,来指导我们的行动……

观看图片

接触和乐蟹

学生阅读图文材料,小组讨论,分析小海面临的环境问题,回答问题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

学生观看视频

学生思考

回答问题

学生对和乐蟹很熟悉,但是不一定见过活蟹,因此课堂上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和乐蟹,提高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读图能力、获取有效信息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决环境问题的分类

采取追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学生应变能力

学生通过讨论具体的做法,来思考怎样做才符合可持续发展观,让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

通过视频,直观感受小海的前后变化,意识到只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让人自然和谐相处

培养学生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反思

本课是参加海南省2016年中学地理学科课堂教学评比活动的比赛课。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有几点需要进行反思:

一、学生活动一——根据资料分析小海面临的环境问题,这个环节处理得略微粗糙,应该更注重对学生根据资料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学生活动二——你认为人们采取什么样的做法才符合可持续发展观,这个环节学生的回答确实出乎我的意料。

在教学预设中,我认为学生会提出具体的措施,教师引导学生为何提出这样的措施,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进而理解原则。

可实际课堂中,学生先回答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再举例子休渔期不要捕鱼,大网捕鱼等等。

这让我明白教学设计仅仅是教师自己根据经验对课堂的预设,可实际课堂中未必会按照预设进行,教师要善于把控课堂,抓住课堂生成的知识,这需要教师不断努力,不断学习,完善自己,提高自己把控课堂的能力。

三、课后许多老师提了对我这节课提了几个建议:

一是认为课堂容量过大,本节内容就以小海的案例把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相关内容落实到位即可,人地关系的内容可以说上节课已经学习了,或者是在案例学习后,可以提问之前,人对自然的认识是怎么样的?

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又是怎么样?

请听下回解析。

这些设想的却是在备课阶段没有想到,若能这样处理,可以腾出时间落实环境问题的地区差异,以及更从容的对学生根据资料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可能效果会更好。

二是老师们都认为我的语速过快,这个问题一直都存在。

我希望做到让听课的老师和学生享受课堂40分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希望能做到不急不缓,娓娓道来,一切尽在我掌控之中的状态。

可是一直没有做到,还是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真正做到胸有成竹,让自己更淡定更从容。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