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大河西先导区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030597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3.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沙大河西先导区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长沙大河西先导区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长沙大河西先导区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长沙大河西先导区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长沙大河西先导区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沙大河西先导区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

《长沙大河西先导区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沙大河西先导区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沙大河西先导区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

第三节战略工程(17)

一、建设交通枢纽中心(17)

二、建设文化艺术中心(18)

三、建设科技研发中心(18)

四、建设现代金融中心(19)

五、建设区域商务中心(19)

第三章培育高端产业显著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19)

第一节主要目标(19)

一、基本要求(19)

二、具体目标(20)

第二节产业布局(20)

一、现代服务业布局(20)

二、工业布局(20)

第三节产业重点(21)

一、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21)

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22)

三、改造提升传统优势制造业(24)

第四章提升环境质量建设生态宜居家园(25)

第一节建设目标(25)

一、基本要求(25)

二、具体目标(26)

第二节重点工程(26)

一、实施节能减排工程,实现落后产能退出(26)

二、实施循环经济工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27)

三、实施生态提质工程,建设五大生态系统(27)

四、实施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安全幸福家园(31)

第五章加快农村发展初步实现城乡一体化(32)

第一节主要目标(32)

一、基本要求(32)

二、具体目标(32)

第二节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32)

一、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33)

二、实施农村电力扩容工程(33)

三、实施农村安全用水工程(33)

四、实施农村环境整治工程(34)

第三节建设两型示范村镇(34)

一、建设特色示范乡镇(34)

二、建设新农村示范村(35)

第六章加强自主创新建设人才创业示范区(37)

第一节主要任务(37)

一、总体要求(37)

二、具体目标(37)

第二节建设创新创业平台(38)

一、加快建设一流的大学城(38)

二、加快建设高水平的研发区(38)

三、加快建设高效能的孵化群(39)

四、加快建设充满活力的创业园(39)

第三节优化创新创业环境(40)

一、建设开明包容的新区文化(40)

二、建立创新创业的激励政策体系(40)

第七章深化配套改革创造体制机制新优势(41)

第一节主要任务(41)

一、基本要求(41)

二、主要目标(41)

第二节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创新(42)

一、健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体制机制(42)

二、完善市场配置资源的体制机制(42)

三、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机制(43)

四、创新社会建设体制机制(44)

第三节构建两型标准体系(45)

一、实施两型规划建设标准体系(45)

二、实施两型产业发展评价体系(45)

三、实施两型绩效考核指标体系(46)

科学编制并有效实施先导区“十二五”发展规划,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长沙大河西先导区“十二五”发展规划》主要确定先导区未来五年的重大发展战略和主要工作任务,是先导区今后五年改革、发展、建设的根本指导和决策依据。

第一章创造发展模式基本建成两型社会示范区

第一节发展环境

先导区战略实施以来,全力实施“拉开道路框架,形成承载功能,拓展产业优势,展现新区雏形,推进配套改革”的三年行动计划,改革发展建设的各项事业在较短时间内开创了良好局面。

一、具备较好的发展基础

——新城建设展现雏形。

两年多来共投入城市建设资金800亿元,竣工通车道路80余条近200公里;

完成水电气讯和科教文卫等配套设施项目51个;

梅溪湖、洋湖、滨江新城、岳麓山四大重点片区开发快速推进,新城建设形成如火如荼之势。

——生态建设成绩斐然。

战略规划环评顺利通过国家环保部考核;

两年多来共投入生态建设资金近60亿元,实现了坪塘老工业基地20家污染企业全面退出、26家非煤矿山全面关闭,核心区落后产能淘汰率达到100%;

实施和完成了21个生态景观、生态修复和流域截污工程,大河西环境优势进一步提升。

——产业发展取得成效。

现代服务业风生水起,滨江新城金融商务区、梅溪湖国际服务区、洋湖总部经济区、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四大服务业平台基本构建;

世茂滨江商业综合体、奥克斯商业综合体、民生银行总部、国际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带动性强的标志性项目进入或开工;

高技术产业势头良好,园区“6211”工程深入实施,两年来共引进工业项目逾700个,长沙高新区2010年高新技术产值突破1000亿元,在全国高新技术开发区中列居20位。

——体制改革实现突破。

大力实施行政审批管理制度改革,全面推进以项目法人制、代建制、“三审制”为主要内容的项目建设管理体制创新;

积极推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先征后转”、“两转变一纳入”等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

城乡一体化快速推进,以关山、光明、立马、桐木、金峙等为代表的新农村建设迸发出了新的活力。

——集聚效应初步形成。

先导区两年来改革发展建设取得的成就、形成的影响和创造的经验得到了省市主要领导和国家部委的高度肯定,受到了市场的认可和资金的追捧,形成了经济发展的集聚效应、辐射效应和良好的市场预期,社会投资纷纷跟进,河西城市价值、城市品位迅速提升,成为推动长沙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引擎。

二、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面临中国经济由工业化主导向城市化主导转变、城市化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动力的机遇。

当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双推进、但主要是以城市化为动力带动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先导区两年来坚持探索的新型城市化之路,为新城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为推进新型城市化提供了优越条件和巨大空间。

特别是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以大河西

先导区建设为重点,推进‘沿江建设、跨江发展’”的城市发展战略,为先导区今后较长一段时期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战略保障。

——面临中国经济由外需推动向内需拉动转变、内需增长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动力的机遇。

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把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今后五年中国经济转型的重大发展战略,大河西地区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形成了较大的城市人口规模和新城规模,而且在今后一个阶段将继续快速增长,这一过程将为投资和消费提供较大的增长空间;

在地理位置上,河西的新城建设将对湘西北和中西部地区形成强大的经济辐射力和集聚力,并突破空间局限推动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形成地域空间上新的消费中心,这将为先导区以高端经济特别是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面临中国经济由依托资源消耗增长向依托科技创新转变、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的机遇。

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优势的逐步削弱,新一轮科技革命为经济发展实现新的跨越提供了机遇。

大河西地区科教基础雄厚,集中了湖南80%的科技人才,科技创新优势在湖南乃至中部地区独一无二,通过辅以必要的转化机制,大河西的科技优势将完全有可能转变为强大的生产力优势。

三、存在严峻的发展挑战

——区域经济竞争日趋激烈。

全国9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呈现出竞相发展的态势,城市之间产业竞争和资源要素的争夺日趋激烈。

长沙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既面临着周边中小城市迅猛发展、经济集聚力越来越强的挑战,更面临着武汉、广州等大城市的巨大压力,如果不能在较短时间内跻身一线城市行列,随着高铁经济时代的到来,长沙不但不能集中省内的资源,而且自身乃至湖南的资源都将有可能向外流失。

与此同时,先导区的建设还面临着河东的压力,河东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人口规模、城市功能等方面相对河西的优势在短期内不会根本改变,如果河西不能迅速形成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价值,发展差距将有继续拉大的可能。

——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难以形成。

从国家的发展战略来看,今后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托内需拉动和科技创新驱动,城市化虽能创造内需,但扩大内需的主动力在消费需求,而消费需求的形成必须依托城乡居民收入的大幅增加,这就涉及到分配制度的调整和改革,涉及到社会利益的重大调整,这必将遇到很大的阻力。

同样,要激起科技创新的活力,转化科技创新的成果,也必须依靠制度的创新和转化机制的建立,打破学界、行政化管理体制,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这也必将面临很大的困难。

而地方政府在这些重大体制改革上的空间十分有限,这将使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难以形成,经济发展的良好预期存在变数。

——宏观经济环境日趋复杂。

从国际看,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没有从根本上消除,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稳固;

美国定量增发货币所引发的国际货币、汇率矛盾日趋尖锐,美元持续贬值造成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在上升,进而加大了中国的通胀压力,中国出口也受到极大影响。

经济增长乏力和通货膨胀的同步出现,

可能导致经济发展中最严重的“滞胀现象”的发生。

从国内看,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逐渐增强,近年来受货币超发的影响,流动性过剩造成的资产泡沫风险也在加大,全国房地产泡沫也持续扩张,使管理通胀预期成为主要的宏观政策取向,加息、调整

准备金率等一系列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已成为管理层优先选择的调控工具。

先导区依托政府投资拉动、银行信贷支持、土地出让回笼资金的建设模式面临着较大风险,资金的安全运作、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面临着严峻挑战。

第二节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先导区改革发展建设的指导思想是: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深入实施跨越发展、重点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战略,强力推进城市国际化、城乡一体化、产业高端化、社会两型化,实现起步区发挥效应、核心区基本建成、规划区形成功能,为把长沙大河西先导区建设成为两型社会示范区、高新产业集聚区、城乡统筹样板区、生态宜居新城区、支撑发展增长极奠定坚实基础。

二、发展原则

“十二五”时期必须坚持的发展原则:

——以两型建设为主线。

积极探索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及消费模式,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转型和升级。

——以项目建设为载体。

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重点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公共配套、重大片区、重大平台、重大改革、重大科技研发项目的建设和实施,以大项目支撑大产业,以大产业带动大发展,通过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推动产业升级,提升经济实力,增强发展后劲,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坚持先行先试、敢闯敢试、边干边试的改革精神,着力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创造制度新优势,破解发展难题。

——以产业发展为支撑。

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突出产业高端化,坚持工业化与信息化相融合,坚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相融合,不断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着力构建体现两型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以招商引资为手段。

大力加强招商引资,鼓励、引导社会投资和外资全面参与先导区的各项建设事业,形成政府积极引导、社会广泛参与的投资新局面。

三、发展战略

——跨越发展。

坚持抢抓机遇不懈怠,努力推动先导区的超常规发展。

“十二五”期间,城市规模实现新飞跃,经济总量跨上新台阶,转型升级实现新突破,配套改革形成新气象,将大河西先导区建设成为国家级战略新区、中部崛起新支点、湖南经济新引擎。

——重点发展。

继续推动重点领域的改革、重点项目的建设、重点片区的开发、重点产业的发展,以点的突破、面的推动,迅速形成大河西先导区改革发展建设的强势,形成良好的市场预期和社会信心。

——绿色发展。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推动先导区建设始终的主线,突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建设生态宜居、低碳环保的宜居家园。

——创新发展。

坚持把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建设大河西人才创业示范区,推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全面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先导区核心竞争力。

  

第三节战略目标

一、核心任务

“十二五”期间,先导区的核心任务是:

为中国发展探索新路径、为湖南经济增添新动力、为长沙城市构筑新格局,率先建成在全国具有示范作用和引领作用的“两型”新城。

——为中国发展探索新路径。

坚定不移地推进先导区新型城市化进程,全面实施富民为本、产业提升、集约发展和规划引导的城市化,积极探索新型城市化带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工业化促进新型城市化的发展新路径;

加快建立中部地区更具活力的创新体系、更富效率的制度体系、更加开放的社会管理体系,勇于革除体制障碍,敢于破除发展难题,努力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探索内陆城市内生型经济发展新模式;

坚持生态优先,建设生态文明,积极探索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体制新机制。

——为湖南经济增添新动力。

高起点规划建设湖南省“湘江新区”,推动高端产业、优质资源、高技术人才向新区集聚,致力成为国家级战略新区;

以现代服务业为核心,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优势企业、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成为全省最具活力、最具集聚力和辐射力的产业高地;

发挥龙头作用,积极促进以长沙为中心的长株潭三城融合,形成带动省域经济发展、体现经济发展实力和提升湖南地位的国际化大城市。

——为长沙城市构筑新格局。

积极推进“沿江建设、跨江发展”的城市发展战略,高水平推进河西开发建设,深入推进河西城市设施现代化、公共服务现代化、社会管理国际化,以广视野、大手笔打造代表长沙二十一世纪现代化水平的城市新中心,成为长沙超级城市的新板块;

不断丰富现代元素,提升形象品位,全面实现长沙“一江两岸”、比翼齐飞、互动共进、协调发展的城市新格局;

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努力建成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山水园林新区,展现湘江西岸的新面貌。

二、具体目标

到“十二五”期末,长沙大河西先导区要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经济实力快速增强。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以上,分别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12、12个百分点。

——城市化水平迅速提升。

城市空间布局优化,承载功能明显提高,城市形象显著提升,城市化率达到60%;

积极推动城市设施、经济贸易、公共管理、社会服务、市民素质与国际全面对接,国际知名度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

——生态环境全国一流。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CO2排放量在2010年基础上分别降低20%和15%,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5%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50%以上,森林覆盖率保持在60%以上。

——产业结构实现高端化。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重大进展,产业结构迈向高端化,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重大进展,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两型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年产值保持30%的增速,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达到2000亿元,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60%以上。

——“两型”机制基本形成。

全面推进政府、企业、市场和社会的改革,继续深化大部制改革,行政审批、投融资、资源管理、环境建设、城乡统筹、土地利用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形成可示范、可推广、可持续的模式、经验和标准。

第二章推进跨江发展建设长沙城市新中心

第一节发展要求  

一、发展定位

按照“四区一极”的战略定位,“十二五”末,致力把长沙大河西先导区建设成为文化旅游城、科技创新城和生态宜居城。

——文化旅游城。

充分发挥河西自然风光优美、历史人文资源丰富的优势,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作为城市升级和产业转型的重要支柱;

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的潜力,突出历史文化名城的定位,大力建设高水平的文化旅游设施,将大河西先导区建设成为著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湖湘文化特色标杆地。

——科技创新城。

充分发挥先导区雄厚的科教资源优势,探索建立科技资源和创新成果相互促进的市场转化机制,激发科教潜力和创造活力。

着力培养和聚集一批优秀创业人才,研发和转化一批国内外领先的科技成果,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型企业,建设和提升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研发平台和科技创新项目,将先导区建设成为人才集聚、功能集成、项目集中、产业集群、资源集约的科技创新城。

——生态宜居城。

充分保护和高度珍惜先导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坚持生态、低碳的城市发展方向,积极推进生态工程建设,打造城市生态系统,建设生态住区,在保护提升生态的同时,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形成满足市民生活需求的城市生活配套,使大河西先导区成为生态良好、生活便利的宜居首选之地。

强力实施长沙“沿江建设、跨江发展”的城市发展战略,实行轴线式延伸、阶梯式推进、组团式发展,提升城市内涵,扩展新城外延,建设“两型”新城。

到2015年,以“起步区发挥效应、核心区基本建成、规划区形成功能”为目标,拓展新城区总面积230平方公里,其中基本建成区110平方公里,全面铺开建设区12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150万,成为长沙湘江西岸新的城市中心,形成“一江两岸”、互动共进的城市新格局。

第二节建设重点

一、打造品质一流的城市主轴

深入推进东西向枫林路、岳麓大道,南北向潇湘大道、黄桥大道、东方红路、金星大道等6条城市主轴建设,全面提升品质,积极构建大河西鲜明的新城骨架和最直观的城区形象。

——枫林路。

东起氵荣湾镇,西至宁乡喇叭口,全长40公里,重点进行道路亮化绿化美化,综合改造沿线建筑,提升郊区重点地段品质,将其打造成河西新城的形象大道。

——岳麓大道。

东起银盆岭大桥,西接长沙西收费站,全长20公里,加快完成道路两厢辅道和配套建设,将其建设成为河西新城中轴线。

——潇湘大道。

南起坪塘片区学士路,北达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全长42公里,利用不可多得的滨江景观资源,发展高端服务经济,打造沿江城市经济带。

——东方红路。

南起梅溪湖,北接黄金大道,全长8公里,通过优化两厢设计,改造沿路景观,将其建设成为连接梅溪湖国际服务区和高新区信息产业基地的城市产业发展主轴。

——黄桥大道。

南至坪塘片区学士路,北达高星片区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全长40公里,将其打造成城市快速路,为城市拓展预备空间。

——金星大道。

南至梅溪湖片区,北达高塘岭,全长40公里,将其建设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主轴。

二、建设现代繁荣的功能片区梯次推进重点片区开发,形成具有强大集聚力和辐射力的城市综合新区。

——滨江新城金融商务区。

按照把滨江新城建设成为长沙市复合型新都会中心、新商业中心、新金融中心的定位,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建设,重点建设银盆岭路、湘岳路等片区道路,推进以大型商业综合体、金融大厦、高档写字楼、五星级酒店等为代表的重大项目建设。

力争“十二五”末,将6。

7平方公里的滨江新城建设成为长沙现代服务业的高端平台和城市地标。

——梅溪湖国际服务区。

按照建设长沙“未来城市中心”的定位,全面推进梅溪湖片区路网、湖泊工程和公共配套项目建设,重点建设骑川路、秀川路等片区道路。

打造集高端研发人才、一流仪器设备、优良创新氛围于一体的科技研发中心和以大剧院为主体功能的大河西文化艺术中心。

到“十二五”末,将14平方公里的梅溪湖片区建设成为长沙高新科技成果展示中心、国际智力拓展和科技创新中心、国际商务中心、国际居住中心,全面提升长沙的城市品位和核心竞争力。

——洋湖总部经济区。

按照建设大河西总部经济区、生态湿地区和集中体现先导区环境友好价值的高档生活住宅区的定位,加快推进片区路网、湿地公园和集五星级酒店、甲级写字楼于一体的城市中心广场建设,重点建设中央大道、岳塘路、兴联路等片区道路,推进再生水厂和水利整治工程建设。

到“十二五”末,将20平方公里的洋湖片区建设成为长沙经济发达、功能齐全、生态优美的高档总部经济基地。

——岳麓山风景名胜区。

按照建设具有国际水准、体现长沙两型社会形象“新名片”的定位,加快推进核心景区的整治和修复,大力提升景区设施水平,完善景区功能配套,建设麻园路、天马路、后湖路等片区道路。

到“十二五”末,将32平方公里的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建设成为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

——麓谷科技新城。

按照打造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和复合型新城区的定位,积极推进园区路网建设,重点建设雷高路、东方红北路、青山路等道路,完善水电路气讯等配套设施和商业、商住、文化、教育、医疗等公共配套建设。

到“十二五”末,将其建设成为常住人口超过40万、城区面积达40平方公里的科技产业新城。

三、奠定核心区基本框架

积极推进先导区“第二圈层”建设,全面拉开核心区新城框架。

——望城滨水新城。

按照长沙大河西滨江新城重要组成部分和现代产业平台的定位,以大泽湖、斑马湖起步区为重点,大力发展综合商务、文化创意、现代金融、星级酒店、滨水房产,加快建设雷锋东路、旺旺东路等“四纵五横”的新城骨干道路,同步完善公共服务和生活配套设施。

到“十二五”末,将60平方公里的滨水新城初步打造成望城的城市中心,展现长沙湘江下游的生态新城雏形。

——雷锋湖产业服务区。

按照产业服务核心区和高新配套生活区的定位,构筑与国际化大都市相匹配的城市功能布局,全面推进片区拆迁腾地,推进核心湖泊、片区路网和配套设施建设,重点建设天雷路、连湖路等片区道路,启动地铁2号线延长线站点建设,引进一批现代商贸、文化娱乐、休闲服务、商业地产等重大产业项目,将24平方公里的雷锋湖产业服务区建设成为长沙的城市副中心。

——大王山旅游度假区。

按照建设中部地区休闲、旅游、会议、体育、商业、居住中心的定位,形成以地铁3号线为开发主轴、湘江风光带为开发副轴的开发格局。

以省会体育产业园(高尔夫训练场)为核心,引进NBA专项体育场馆,配套建设五星级酒店和高档会所,打造全国知名的体育广场,形成国际顶级休闲度假基地。

建设湖湘文化园和曾国藩书院,打造湖湘文化展示基地,建设巴溪洲游艇码头,打造游艇俱乐部。

开展坪塘集镇综合整治提升、生态修复和污染治理,将38平方公里的大王山旅游度假区建设成为体现工业改造文化内涵特色、突出生态环境修复成果、彰显山水洲城特色、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城市新区。

四、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构建快速便捷的综合交通体系。

完善城区路网。

加快潇湘大道、东方红路、黄桥大道、枫林路西延线、坪塘大道南延线、含浦大道、咸嘉湖路拓改工程、望雷大道、普瑞路西延线、梅溪湖路西延线、梅溪湖路东延线、莲坪大道、雨莲大道、长韶娄高速公路城区段快速干道等骨干道路的建设。

提升道路功能。

推进长沙大河西综合交通枢纽中心、梅溪湖路与二环线互通、坪塘大道与南三环互通、长潭西学仕收费站南迁等道路配套工程建设,提质改造西二环线和西三环线,将其改造成为集城市快速干道和城市主干道于一体的综合性道路。

建设过江通道。

适应“沿江建设,跨江发展”的要求,推进营盘路湘江隧道、南湖路湘江隧道、湘府路湘江大桥、福元路湘江大桥等过江通道建设。

建成地铁2号线,初步形成总长约7公里的河西城市轨道交通干线,使轨道交通分担率达到15%。

建设城际交通。

加速推进先导区范围内在建的石长铁路复线、京珠西线(岳潭高速)、长株潭城际铁路、“3+5城市群”城市轻轨等重大城际交通工程建设;

打造望城港,提质改造望城火车站,全面形成大河西与“3+5”城市群和武广城市群相对接的立体综合大交通格局。

——完善水电气配套设施。

加快建设水、电、气、讯、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形成综合配套功能。

以“电”为中心,完善供电网络,新建龙王220KV、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