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事故应急预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016516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辐射事故应急预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辐射事故应急预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辐射事故应急预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辐射事故应急预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辐射事故应急预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辐射事故应急预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辐射事故应急预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辐射事故应急预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辐射事故应急预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3组织机构及职责3

3.1现场应急指挥部3

3.2应急救援工作组4

4监测与预警6

4.1风险监测6

4.2预警信息发布6

4.3预警行动6

4.4预警调整和结束7

5处置程序7

5.1信息报告7

5.2启动响应8

5.3扩大响应9

5.4响应解除10

6处置措施10

6.1先期处置10

6.2应急处置10

6.3后期处置11

7预案附件11

7.1组织机构成员名单11

7.2应急通讯录12

7.3应急物资储备清单13

7.4关键路线、标识和图纸14

7.5相关应急预案15

1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项目部范围内γ放射源(75、192)被盗、丢失、失控,现场处置过程中放射源泄漏或者射线装置误操作造成的环境辐射污染、人员受到超剂量照射或身体伤害等辐射事故的应对和处置工作。

2风险分析与事件分级

2.1风险分析

项目部常见的辐射事故类型有:

射线装置误照射、误操作引发的辐射事故;

放射源被盗、脱落、卡壳引发的辐射事故;

源库未按标准建设、未采取相应的监控措施引发的辐射事故等。

具体风险分析见表2.1-1。

表2.1-1项目部辐射事故风险分析

序号

风险来源

特性

危险因素分析

严重程度

影响范围

1

射线装置

电离辐射生物效应

射线装置误照射、误操作

辐射伤害等

源库及射线作业区域

2

放射源

放射源被盗、泄漏(丢失)、脱落、卡壳

3

源库

射线防护源库未按《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和《工业γ射线探伤放射防护标准》规定执行

源库区域

表2.1-2项目部使用放射源种类

放射源名称

Ⅰ类放射源(贝可)

Ⅱ类放射源

(贝可)

Ⅲ类放射源

存放场所

75

≥2×

1014

1012

1011

专用源库

192

≥8×

1013

1010

1、1居里=3.7×

1010贝可。

2、本项目使用的放射源为Ⅱ类、Ⅲ类放射源。

3、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5年第62号《放射源分类办法》进行分类。

2.2事件分级

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辐射事故分为特别重大辐射事故、重大辐射事故、较大辐射事故和一般辐射事故四个等级。

表2.2-1事件分级

辐射事故分级

可能造成的后果

说明

一级(特别重大)

Ⅱ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3人以上(含3人)急性死亡

射线探伤使用的放射源一般属于Ⅱ类和Ⅲ类。

二级(重大)

Ⅱ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2人以下(含2人)急性死亡或者10人以上(含10人)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

三级(较大)

Ⅲ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9人以下(含9人)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

四级(一般)

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人员受到超过年剂量限值的照射

探伤人员有效剂量为每年20。

注: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5年第62号《放射源分类办法》进行分类。

Ⅱ类放射源为高危险源。

在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至几天可致人死亡;

Ⅲ类放射源为危险源。

在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就可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接触几天至几周也可致人死亡。

3组织机构及职责

项目部辐射事故应急组织机构由现场应急指挥部、应急救援工作组构成。

现场应急指挥部是负责现场应急处置的决策指挥机构。

3.1现场应急指挥部

辐射事故应急指挥部成员如下:

指挥长:

项目经理

副指挥长:

项目书记、项目副经理、项目总工、项目安全总监

成员:

工程管理部主任、安全环保部主任、综合管理部主任、设备物资管理部主任、商务合同部主任、财务资金部主任、检测专业负责人

主要职责:

(1)向上级应急领导机构汇报事件及应急救援情况,落实上级应急领导机构的决策部署;

(2)决定启动和终止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3)领导、指挥辐射事故的应急处置、抢修和恢复工作;

(4)研究辐射事故应急处置重大决策和部署等工作。

3.2应急救援工作组

在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成立辐射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组,包括现场救援组(射线区域警戒、救援、疏散及辐射事故处理等)、后勤保障组、善后处理组、事故调查组。

(1)现场救援组

组长:

项目生产经理

工程管理部主任、安全环保部主任、设备物资管理部主任、职工医院院长、检测专业负责人、各工区负责人

职责:

负责制定现场救援方案;

负责现场营救伤员,疏散人员,设置警戒区域;

负责协助外部救援队伍、医疗队伍开展工作。

(2)后勤保障组

项目分管物资保障经理

工程管理部主任、综合办公室主任、财务资金部主任、设备物资管理部主任

负责应急抢险所需物资、设备以及车辆的供应;

负责应急用电、通讯、供水;

保障应急救援资金。

(3)善后处理组

项目书记

综合管理部主任、商务合同部主任、工区负责人、作业队伍负责人

职责:

负责受伤人员的后续医疗救治;

负责核实伤亡人员情况及其亲属的接待、安抚工作;

负责伤亡赔偿洽谈以及死亡人员善后工作;

负责保险索赔事宜;

负责恢复现场办公、生活等基本功能。

(4)事故调查组

项目安全总监

安全环保部主任、工程管理部主任以及其他相关人员

负责保护事故现场,搜集事故资料;

负责事故调查,确定事故损失、性质、原因、主要责任人,提出预防措施和处理意见等;

配合外部事故调查组。

4监测与预警

4.1风险监测

4.1.1项目部根据2.1事件分析结果,开展以下风险监测工作。

表4.1-1辐射事故监测

监测方法

监测范围

监测频次

责任部门或人员

放射性物质

设备和库源计量检测

放射源储存、运输及使用过程

实时监测

设备或区域负责人

4.1.2风险监测部门或人员发现风险超出可控范围应及时向部门负责人报告,部门负责人上报至项目部应急办公室,应急办公室上报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组长。

4.2预警信息发布

项目应急办公室接到预警信息后,采用电话、平台、微信平台、短信等方式发布,预警信息包括事件发生时间、地点、可能影响的范围以及应采取的措施等。

4.3预警行动

风险责任单位采取紧急措施消除风险或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并做好如下防范措施:

(1)责令停止导致或者可能导致辐射事故的作业;

(2)组织控制事故现场;

发出警告、报警和指令;

(3)当干预水平达到相应限值时,采取让公众留在室内、隐蔽、撤离等措施。

4.4预警调整和结束

项目应急办公室根据辐射事故的变化情况,报请项目应急领导小组同意后,发布调整或解除预警信息通知。

5处置程序

5.1信息报告

5.1.1项目部发生辐射事故后,项目经理应立即向公司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办公室报告,并2小时内向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报告,同时通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造成或可能造成人员超剂量照射的,还应同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5.1.2信息报送同时,立即启动专项应急预案,全力实施应急救援。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事故信息。

5.1.3上报的信息必须做到数据源唯一、准确、及时。

5.1.4报告内容:

辐射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受照和受污染人数、放射源泄漏和丢失的具体位置(现场射线作业地点或者源库区域)、事故源核素和射线装置名称、放射源泄漏和丢失的原因、经过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并根据事态发展和处置情况及时续报动态信息。

5.2启动响应

指挥长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制定科学的救援方案,全面领导现场救援工作。

各应急救援工作组在现场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按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分工,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共同开展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相关通用应急处置措施如下:

5.2.1放射源丢失、被盗,应立即上报建设单位及项目所在地的环境保护部门和公安部门,对放射源进行追缴。

5.2.2放射源在使用过程中,造成放射源脱落或丢失,应根据辐射监测数据,确定现场的辐射强度及影响范围,划出警戒区域,对事发现场进行戒严,严禁无关人员进入警戒区域。

由专业人员携带γ辐射仪、防护用品、换源器、铅板等工器具,迅速展开搜寻。

找到丢失的放射源后,应迅速用铅手套手持长柄钳,将其放入换源器中,然后封口,将换源器放入源库中。

同时再对现场使用γ辐射仪进行监测,确认放射源已安全收回后,解除警戒。

5.2.3放射源在使用过程中,造成卡源,放射源无法送出或回收。

探伤人员应立即停止操作,根据辐射监测数据,确定现场的辐射强度及影响范围,划出警戒区域,对事发现场进行戒严,严禁无关人员进入警戒区域。

采取以下方法进行紧急修复:

(1)发生摇把失灵时,要拆开控制器,用手将控制缆芯拉回。

(2)发生源辫脱离缆芯,源未卡在导管里时,首先要确定源的位置,把屏蔽物放在源的顶部,便于更靠近地操作。

其次将源的位置处于高处,γ射线探伤机处于低处,使源瞬间自行回落进入γ射线探伤机内。

(3)发生源辫脱离缆芯,源卡在导管里时,首先要确定源的位置,把屏蔽物放在源的顶部,便于更靠近地操作。

其次把导管从γ射线机上卸下或仔细割开塑料套和松开导管垫,然后用长柄钳提起导管的一端,使源辫摇出并落到坚实的表面上,并用长柄钳夹住源辫把源放回γ射线机内,不允许手或身体其它部位直接接触γ源。

5.2.4当人员受到不明剂量的照射,应立即将人员转移至安全区域,将受到或可能受到辐射伤害的人员送至当地卫生主管部门指定的医院或者有条件救治辐射损伤病人的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5.3扩大响应

5.3.1当辐射事故无法控制时,由辐射事故现场应急指挥部请示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调整响应级别,向当地公安部门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寻求支援;

若发生人员的受照剂量可能达到危害人体的剂量限值时,还应同时报告当地卫生主管部门。

5.4响应解除

当辐射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危险消除时,由应急指挥部现场验证、确认后,下达应急状态解除令,解除现场警戒。

6处置措施

6.1先期处置

辐射事故发生后,立即停止作业,撤离辐射污染区域,并立即疏散人员,设置隔离警戒区,防止人员进入,同时等待救援人员到达。

6.2应急处置

6.2.1现场应急指挥部成立后,各应急救援工作组在指挥长统一指挥下,根据职责与分工,按照现场应急救援方案全面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6.2.2现场救援组根据事故情况,迅速安排受照人员远离放射源,并送往指定医院救治。

同时,对泄漏现场设立警戒区(警戒区边界空气比释动能率不大于2.5μ1),设置电离辐射标志,对现场进行保护。

6.2.3后勤保障组及时保障药品、设备、车辆的供应;

负责各类应急设备的抢修工作;

为救援保证充足的资金支持。

6.2.4开展应急处置工作时,要做好与地方政府的对接和协同工作,扩大响应时请求外部救援力量支援,并安排专人接应。

6.3后期处置

6.3.1善后处理组组织对受到辐射区域进行恢复并请专业机构对恢复情况进行监测。

对受伤人员开展后续医疗救治,核实伤亡人员情况及其亲属的接待、安抚、住宿及日常生活工作,洽谈伤亡赔偿及善后工作,与保险公司联络洽谈索赔事宜,组织恢复现场办公、生活等基本功能。

6.3.2事故调查组保护现场、收集资料,调查事故,提出预防措施和处理意见。

组织对事故应急处置情况进行总体评估,完成评估报告,并提出改进建议。

7预案附件

7.1组织机构成员名单

7.1.1现场应急指挥部

7.1.2应急救援工作组

(2)后勤保障组

、各协作队伍负责人

7.2应急通讯录

表7.2-1项目部辐射事故应急人员及联系方式

部门

职务

姓名

联系电话

微信号

项目经理部

***

/

安全总监

安全环保部

副主管

4

工程管理部

主管

5

检测部门负责人

24小时值班电话:

137909829**

表7.2-2外部救援单位及联系方式

单位名称

联系人

发电厂

主任

13790982***

市人民医院

市环境保护局

市公安局

电厂安全环保部

放射源及装置供货商

海门伽玛星探伤设备有限公司

全国特种服务电话:

环保局:

12369;

急救中心:

120;

公安局:

110。

应急人员及联系方式发生变化时应及时进行更新。

7.3应急物资储备清单

表7.3-1应急物资储备清单

物资名称

配置数量

存放地点

责任人

联系方式

x、γ辐射仪

1台

检测办公室

个人射线报警器

4个

个人剂量笔

换源器

2个

铅板、铅防护服、铅眼镜和铅手套

4套

6

长柄钳

7

警戒绳、辐射标识牌、警示灯

若干

根据有关规定定期对x、γ辐射仪、个人射线报警器进行检定。

定期对应急物资进行检查、补充、更换。

其他物资详见项目总体应急预案。

7.4关键路线、标识和图纸

7.4.1场区平面布置图,标明源库位置,锅炉及锅炉组合场射线探伤区域、汽机房射线探伤区域、应指挥部位置。

7.4.2主要应急疏散线路图。

图7.4-1厂区平面布置和应急疏散线路图

7.5相关应急预案

(1)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2)公司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

(2)项目总体应急预案

(3)公司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4)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