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教学题库 上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014295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5.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教学题库 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教育学》教学题库 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教育学》教学题库 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教育学》教学题库 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教育学》教学题库 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教学题库 上Word文件下载.docx

《《教育学》教学题库 上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教学题库 上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教学题库 上Word文件下载.docx

A.循序渐进原则B.直观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启发性原则

13.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它区别于一般认识过程的显著特点是()。

A.直接性、引导性和简捷性B.直接性、被动性和简捷性C.间接性、被动性和简捷性D.间接性、引导性和简捷性

14通过测试来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是中学常用的评价方法。

在一个测验中,衡量它达到测验目的的程度,即是否测出了它所要测量的东西的指标是()

A.信度B.效度C.难易度D.区分度

15.王老师在历史课上讲到民族英雄岳飞时,从历史事实出发,高度赞扬了岳飞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同学们受到了深深的感染。

王老师的教学主要体现了哪一教学原则()

A.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原则B.直观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16.《学记》云:

“大学之法:

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提出的教学原则是()

A.犹豫原则时间原则谦逊原则团结互助原则B.犹豫原则时间原则循序原则学习观摩原则

C.预防原则及时原则谦逊原则团结互助原则D.预防原则及时原则循序原则学习观摩原则

17.有一天,小明上学迟到了。

班主任并没有立刻把小明找来训斥一顿,而是在班上责备全体同学:

“咱们班今天有人迟到了,希望以后不要再发生这样的事情。

”事后,全班的人都来教育小明,对他说:

“你迟到了,就等于说我们全班都迟到了!

”小明很快就克服了上学迟到的毛病。

通过这种方法进行品德教育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平行教育原则B.疏导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知行统一原则

18.教师在教学中贯彻系统性教学原则,以下哪一项不是对老师的基本要求()。

A.按照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顺序教学B.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

C.教学必须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到繁D.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19.王老师班上有两个学生,都有傲气,无视纪律,不服管教,任课老师每次都向王老师抱怨这两个学生怎么管都管不好,但王老师却看到了这两个学生的巨大不同,在教育过程中对他们两个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并且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请问王老师的教育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因材施教原则B.疏导性原则C.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D.导向性原则

20.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到校外进行地理课的地形地貌测绘,这种教学方法是()。

A.参观法B.实验法C.实习作业法D.演示法

21.使学生“跳起来摘桃子”的教学原则是()。

A.巩固性原则B.量力性原则C.直观性原则D.系统性原则

22.《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的教学原则是()。

A.直观性原则B.激励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巩固性原则

23.科学课上,老师让学生分成小组观察自己养的蚕宝宝,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并在全班交流学习结果。

老师运用的教学方法是()。

A.谈话法和参观法B.演示法和讨论法C.讲授法和讨论法D.演示法和讲授法

24.下列不属于集体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的是()。

A.道尔顿制B.班级授课制C.分组教学D.特朗普制

25.《学记》指出: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相观而善”。

这就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运用()。

A.谈话法B.讨论法C.参观法D.练习法

26.()原则是一条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教学原则,它要求教师应认真了解和研究一个一个的具体学生。

A.启发性B.系统性C.巩固性D.因材施教

27.李老师在教《测量》一课时,安排学生在课后测量教室里桌椅、讲台的长、宽、高等数据,这种教学方法属于()。

A.实物演示法B.社会实践法C.情景教学法D.实习作业法

28.《论语》中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教学要求体现了教学的()。

A.巩固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29.《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创新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0.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所学知识向学生进行提问属于()。

A.形成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相对性评价

31.某教师提供不同形状的泡泡器,在学生猜想不同泡泡器可能会吹出什么样的形状后,让学生实验操作,解释和交流实验结论,此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A.演示法B.实验法C.谈话法D.讨论法

32.上《植物的叶》一课时,老师讲叶的光合作用,植物和动物的生长都离不开太阳。

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植物与空气、水、太阳(即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要学会保护自然。

这一过程体现了()的教学原则。

A.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B.巩固性C.量力性D.因材施教

33.在地理课上,地理老师用地球仪做教具进行教学,体现了()教学原则。

A.启发性B.直观性C.巩固性D.循序渐进

34.老师两次用同一张试卷测试相同的学生,结果两次学生的分数相同,这种分数的稳定和不变是测试的()。

A.难度B.信度C.效度D.区分度

35.《学记》中“藏息相辅”教学原则强调()。

A.教学要遵循一定的顺序进行B.启发式教学C.教学要把握最佳时机D.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36.高老师是一名青年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解教学活动的效果,除学校统一举行的期中和期末考试外,他还会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作出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属于()

A.形成性评价B.诊断性评价C.研究性评价D.总结性评价

33.B

辨析题

1.教学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2.程序教学是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

3.直观教学既是手段,也是目的。

4.讲授法是一种注入式的教学方法。

5.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来的,因此它比班级授课制优越。

6.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在课堂上要求学生一直保持随意注意。

7.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笔记是学生阅读和听讲时常用的一种复述策略。

1.【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观强调:

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授之以鱼”是指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授之以渔”是指传授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更重要,重视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

题干符合新课改教学观的要求,因此是正确的。

2.【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程序教学是斯金纳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强调把教材内容细分成很多的小单元,构成由易到难的很多层次或小步子,让学生循序渐进,依次进行学习。

这是一种个别化的学习方式,适合那些能力高且个性独立的学生,是一种自学程序,缺少互动性。

而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因此,程序教学不是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

3.【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直观教学是指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直接感知学习对象。

直观教学通过提供给学生直接经验或利用学生已有经验,目的在于克服学生在学习和理解过程中的困难,帮助他们掌握原本生疏难解的理论知识。

综上所述,直观教学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目的,不能为了直观而直观,一般在学生对教学内容比较生疏时,在理解遇到困难时才需要教师运用直观教学。

4.【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注入式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从主观出发,把学生看成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注知识,无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

启发式则是指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的形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知道他们自己去学习的方法。

如果一位教师能够用启发式的思想更去使用讲授法,那么题干的结论就是不成立的。

因此,不能单纯地说某一种方法是注入式还是启发式的,这取决于教师是怎么使用这种方法的。

5.【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分组教学比班级上课更适应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便于学生的交流合作;

有助于学生组织能力、管理能力、表达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有利于学生在于小组成员的竞争与合作中,强化自己的学习动机。

但是,分组教学较难科学鉴别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在对待分组教学上,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意愿常常与学校要求相矛盾;

分组后有可能产生过一定的副作用,使快班学生产生傲慢,慢班、普通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

分组教学与班级授课制两者各有利弊,分组教学是班级授课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因此单纯地说分组教学比班级授课制优越过于片面。

6.【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随意注意指的是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课堂上长期保持随意注意容易引起学生的疲劳,导致学习效率降低。

因此,在课堂上既要保持学生的随意注意,也要合理利用学生的不随意注意,充分利用两种注意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7.【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做笔记是学生阅读和听讲时使用较为普遍的精细加工策略。

对于复杂的知识,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做笔记。

做笔记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还有助于概括新的知识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做笔记有利于保持学习者的注意和兴趣,以及有效地组织材料。

因此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简答题]1.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2.简述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3.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4.在教学中应如何运用注意的规律。

5.简述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

6.简述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

7.简述教学过程特殊性的表现。

8.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1.【参考答案】备课是指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

首先,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钻研教材要学习学科课程标准、钻研教科书和阅读有关参考资料。

了解学生要全面,还要了解学生的个体情况。

设计教案要考虑教学方法、学生的学法等方面。

其次,备课要写好三种计划:

学年(或学期)教学计划、课题或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即教案)。

2.【参考答案】学校教学工作包括下面五个基本环节:

(1)备课,这是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好课的前提,

(2)上课,这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3)布置、检查课外作业。

(4)课外辅导,主要有集体和个别辅导两种形式。

(5)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

3.【参考答案】

(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发挥学生的集体作用;

(4)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4.【参考答案】

(1)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2)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3)运用两种规律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交替使用不同的注意形式,保持学习活动。

(4)要根据注意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的注意。

5.【参考答案】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主动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要求: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

6.【参考答案】

(1)考虑教学方法本身的特点和功能,灵鹤选择,综合运用。

(2)依据学科特点和学习内容选择教学方法。

(3)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4)依据学生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5)依据现有教学媒体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7.【参考答案】

(1)认识的间接性。

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已知的间接经验,并在教学中间接地去认识世界。

(2)认识的交往性。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是发生在师生之间的特殊的交往活动。

(3)认识的教育性。

教学中学生的认识既是目的,又是手段,这种认识是发展,在认识中追求与实现这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与完全人格的形成。

(4)认识的引导性。

学生的个体认识始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

(5)认识的简捷性。

学生通过间接知识认识世界,可以减少探索的实践,避免探索的弯路,能尽快掌握人类的文化精华,因而是简捷的。

8.【参考答案】

(1)激发学习动机。

教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启发学生的责任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领会知识。

这是教学的中心环节。

领会知识包括

使学生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

(3)巩固知识。

巩固知识就是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复习,对学习过的材料进行再记忆并在头脑中形成巩固的联系。

(4)运用知识。

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通过联系或有组织地实践,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5)检查知识。

检查学习效果的目的在于使教师及时获得关于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以调整教学进程与要求;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材料分析题

1.材料:

小明和小罗今年高三,是一对好朋友,两个人在处理问题的认知风格方面有较大差异。

小明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时,常常利用个人经验独立地对其进行判断,喜欢用概括的与逻辑的方式分析问题,很少受到同学于老师建议的影响。

而小罗遇到问题时表现则与小明相反,他更愿意倾听老师和同学的建议,并以他们的建议作为分析问题的依据。

另外,他还善于察言观色,关注社会问题。

问题:

(1)结合材料分析小明和小罗的认知风格差异。

(2)假如你是他们的老师,如何根据认知风格差异开展教学

2.材料:

田雨从一所师范大学毕业后,被某中学录用为语文教师,上岗后,她精神饱满,信心十足,相信只要积极学习优秀教师的经验,就能够成为一名好教师。

在教学中,田雨虚心向老师请教,向同事学习,还经常观看精品课视频。

然而,期中教学检查后,她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与同事们对她的评价都很一般。

这令田雨十分不解,甚是苦恼:

自己是师范院校毕业的,对工作非常敬业,并努力将优秀教师的经验运用到了自己教学中,可为什么就没有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呢她陷入了深深的迷惘中·

·

问题:

结合材料分析田雨没能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8分),并向田雨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

(10分)

3.材料:

张老师在生物课上讲解植物吸水的知识时,首先要求同学们动手做个实验:

将两块萝卜分别浸泡在两个装有浓盐水和清水的烧杯里。

浸泡后取出并观察萝卜的变化。

结果发现浸泡过浓盐水的萝卜变蔫了,而泡过清水的萝卜变水灵了。

张老师用右方示意图显示实验结果:

泡过浓盐水的萝卜失去水分,泡过清水的萝卜吸收水分。

浓盐水清水

 

萝卜里的水分子被拉出去了——萝卜蔫了

浓盐水水

清水里的水分子被萝卜吸进去了——萝卜变水灵了

清水水

张老师接着进一步提问:

谁能概括出萝卜什么状态下失水什么状态下吸水

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张老师总结说明植物吸水的原理:

当植物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就失水;

反之,细胞则吸水。

接着,张老师布置小组讨论:

为什么盐碱地一般种不好庄稼如果你种的植物出现“烧根”现象,你需要追肥还是烧水,为什么

最后张老师请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1)张老师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4分)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4分)

(2)张老师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4分)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6分)

4.材料:

一位物理老师在课堂上问学生:

“把一块铁块和一块木块放在水里,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回答:

“铁块沉下去,木块浮在水面上。

老师:

“为什么呢”

学生:

“因为铁重。

“而钢铁制的巨轮也很重,为什么却浮在水面上呢”

这一问,学生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开始积极的思考,随后教师再引出“阿基米德原理”。

请从教学原则和教学过程的角度评析这位物理老师的做法。

(18分)

5材料:

某校对高一学生进行了一次有关新教材课外读本阅读情况的调查,结果2/3以上的学生完成情况很不理想。

这一数字让语文老师们十分震惊,如果不扩大知识面,单靠课本上的材料,怎么能全面提高学生们的语文水平呢针对这个问题,王老师设计了“语文课进阅览室”的具体方案:

学生在阅览室阅读自己喜欢的刊物,并组成兴趣小组,阅读与研究、交流相结合;

搭建“语文课进阅览室交流平台”,以学生为主持人分享同学们的“杂荐文”“知类文”“谈方法”“说感悟”,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激发学习的成就感。

方案提出以后,老师们都觉得不错,但它要求任课老师花费更多的心血来备课和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这对于已非常繁忙的老师们来说,无疑是个重负。

学校领导对此给予了大力支持,并选择了高一、高二年级的五个班级进行每周在阅览室上一节语文课的实验。

一段时间下来,王老师惊讶地发现两个“没想到”:

第一个“没想到”是课堂秩序会那么好,进了阅览室,大家各就各位,很快进入阅读环节;

第二个“没想到”是见效这么快,半个学期的十多节课下来,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和作文水平普遍有了改观,期中考试中的语文成绩也明显提高。

学生们都说喜欢这种上课方式。

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谈谈你对王老师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实验的看法。

6.材料:

以下是一位教师在教学《保持水土》时的课堂教学结构:

①.教师呈现录像,学生通过观看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流水的录像提出问题;

②.教师为学生提供黄河上流的资料(文字、录像、图片等),让学生尝试推想:

“黄河水为什么会含有大量泥沙”

③.教师为学生提供模拟实验的材料,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验证,自己实验验证自己所作的推想;

④.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讨论解决水土流失的问题。

(1)该教师采用的是何种教学方式(9分)

(2)该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有何积极意义(9分)

7.材料:

材料一:

在一次历史课上,一位有30年教龄的老师在讲课,听课的老师都入了迷,问这位讲课的老师准备了多长时间。

讲课老师说:

“我准备了一辈子,但这个题的准备只用了15分钟。

材料二:

有人认为,看看教材,翻翻教参(教学参考书),写份教案就是备课。

材料三:

苏联一位著名的芭蕾舞大师,在谈到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说:

“我正式登台演出时,我的劳动实际上早已完成了。

请谈谈上述材料对你的教学有何启发。

8.材料:

语文老师发现班上的一名很用功的男同学在背诵课文时有困难,想了解其中原因,就问他:

“你是怎么背诵课文的”这名学生回答:

“我就是反复地念。

”老师说:

“你这也是一种记忆方法,只不过记忆比较慢,我可以教你一些记忆术,来帮助记忆。

”接下来的日子,老师教给他一些背诵课文的方法并选择了一些课文的段落,他背得比平时快而且保持时间也比以前长,老师认为他已经掌握了这些方法。

在学习新课文时,老师又让这位男同学背诵相关段落,他还是像以前一样,不能流利背诵。

老师就问:

“你是怎么背诵的”他回答:

“反复读。

”老师有些生气了,就问:

“你为什么不用我教你的方法”他不回答,沮丧地低下了头。

(1)结合材料,分析学生用了什么学习策略教师教给了学生什么学习策略(6分)

(2)教师在训练学生学习策略时应遵循哪些原则(12分)

9.材料:

今天刚刚上课,老师拿出了四幅图片挂在黑板上。

老师: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看下图片,知道这是哪个地方吗

学生:

是黄山!

那这几个图片都是什么呢

奇松、云海、怪石、温泉。

那大家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一下云海呢

波涛汹涌的云海!

波澜壮阔的云海!

大家回答得不错,那大家想不想试试当个小导游呢

想!

那大家好好想一想,该怎么表达你想要给游客介绍的景观大家可以先整理一下,写个稿子,然后开始进行展示!

(1)材料中体现了教学过程中的什么规律

(2)材料中贯彻了那些教学原则(3)材料中使用了那种教学方法

10.材料:

教师:

为什么说鸡、鸭、猪是动物

因为它们都会叫。

对吗蚯蚓不会叫,可它也是动物啊!

蚯蚓会爬。

会爬、会走的生物都叫动物。

鱼不会爬,也不会走,只会在水里游泳;

鸟会飞,可它们不是动物吗

它们是动物,因为它们都会活动,能活动的生物叫做动物。

对了,能活动的生物叫动物。

可是飞机会飞,它是不是动物

飞机自己不会飞,是人开的,它没有生命,是人造的,不是动物。

对了,能自己活动的生物才是动物。

(1)分析论述上述课堂教学活动采用的教学原则。

(2)贯彻该原则有哪些要求

1.【参考答案】

(1)小明是场独立型认知风格,小罗是场依存型认知风格。

场独立型的人在信息加工中对内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他们的心理分化水平较高,在加工信息时,主要依据内在标准或内在参照。

材料中,小明经常个人独立判断分析,不容易受外部影响,这正是内部参照的表现,因此,小明是场独立型认知风格。

场依存型的人在加工信息时,对外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他们的心理分化水平较低,处理问题时往往依赖于“场”。

材料中,小罗解决问题时通过倾听他人建议的方式来做出决定,这是外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