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学考冲刺汇编特训11特训15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010153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63.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学考冲刺汇编特训11特训15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中化学学考冲刺汇编特训11特训15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中化学学考冲刺汇编特训11特训15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高中化学学考冲刺汇编特训11特训15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高中化学学考冲刺汇编特训11特训15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学考冲刺汇编特训11特训15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中化学学考冲刺汇编特训11特训15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学考冲刺汇编特训11特训15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化学学考冲刺汇编特训11特训15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②>

C.①>

③D.①>

6.反应3Fe(s)+4H2O(g)Fe3O4(s)+4H2(g)在一体积可调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

A.增加Fe的表面积

B.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e使体系压强增大

C.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

D.保持总压强不变,充入Ne使容器的体积增大

7.某温度时,N2(g)+3H2(g)2NH3(g)反应2min后,N2的浓度减少了0.4mol·

L-1,则以H2表示该时段的化学反应速率是(  )

A.1.2mol·

B.0.6mol·

C.1.0mol·

D.0.4mol·

8.反应2SO2+O22SO3经一段时间后,SO3的浓度增加了0.4mol·

L-1,在这段时间内用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4mol·

s-1,则这段时间为(  )

A.0.1sB.2.5sC.5sD.10s

9.一定温度下,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

2HI(g)H2(g)+I2(g)。

若HI的浓度由0.1mol·

L-1降到0.07mol·

L-1时需要15s,则HI的浓度由0.07mol·

L-1降到0.05mol·

L-1时,所需时间为(  )

A.等于15sB.等于10sC.大于10sD.小于10s

10.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有反应:

mA(g)+nB(g)pC(g)+qD(g),经过5分钟达到平衡,此时各物质的变化为A减少amol·

L-1,B的平均反应速率v(B)=

mol·

min-1,C增加

L-1,这时若增加系统压强,发现A与C的百分含量不变,则m∶n∶p∶q为(  )

A.3∶1∶2∶2B.1∶3∶2∶2

C.1∶3∶2∶1D.1∶1∶1∶1

11.在一定温度下,向1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HI(g),发生反应2HI(g)H2(g)+I2(g),2s时生成0.1molH2,则以HI表示该时段的化学反应速率是(  )

A.0.05mol·

s-1B.0.1mol·

C.0.2mol·

s-1D.0.8mol·

12.在2A(g)+B(g)3C(g)+4D(g)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v(A)=0.5mol·

B.v(B)=0.3mol·

C.v(C)=0.8mol·

D.v(D)=1mol·

13.可逆反应A(g)+3B(g)2C(g)+2D(g)在4种不同情况下反应速率分别如下,其中反应速率v最大的是(  )

A.v(A)=9.0mol·

B.v(B)=0.6mol·

C.v(C)=0.3mol·

D.v(D)=0.1mol·

14.某温度时,2NO(g)+O2(g)===2NO2(g)反应到2s后,NO的浓度减少了0.06mol·

L-1,则以O2表示该时段的化学反应速率是(  )

A.0.03mol·

s-1B.0.015mol·

s-1

C.0.12mol·

s-1D.0.06mol·

15.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

X2(g)+Y2(g)2XY(g),已知X2,Y2,XY三者起始浓度分别为0.1mol·

L-1,0.3mol·

L-1,0.2mol·

L-1,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处于平衡,此时容器中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X2为0.2mol·

L-1

B.Y2为0.35mol·

C.XY为0.25mol·

D.X2,Y2,XY总浓度为0.6mol·

16.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2A(g)+3B(g)2C(g)。

开始时C的浓度为amol·

L-1,2min后C的浓度变为2amol·

L-1,A和B的物质的量浓度均变为原来的1/2,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用B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75amol·

B.反应开始时,c(B)=3amol·

C.反应2min后,c(A)=0.5amol·

D.反应2min后,c(B)=1.5amol·

17.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3B(g)2C(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

B.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的同时生成3nmol的B

C.A、B、C三种物质的浓度相等

D.A、B、C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2

18.一定条件下,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P、Q进行反应P(g)+2Q(g)3R(g)+S(l),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反应容器中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改变

B.反应容器中P、Q、R、S四者共存

C.2v正(Q)=3v逆(R)

D.反应容器中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19.在一定温度下,向某恒压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N2和3molH2,发生反应:

N2(g)+3H2(g)2NH3(g)。

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N2、H2和NH3三者共存

B.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C.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D.单位时间消耗0.1molN2的同时生成0.2molNH3

20.对于化学反应3W(g)+2X(g)===4Y(g)+3Z(g),下列反应速率关系中,能表示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v正(W)=3v逆(Z)B.2v正(X)=3v逆(Z)

C.2v正(X)=v逆(Y)D.3v正(W)=2v逆(X)

21.在一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N2(g)+3H2(g)2NH3(g),下列不能判断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压强不变

B.密度不变

C.平均分子量不变

D.NH3的浓度不变

22.一定温度下在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A(s)+2B(g)C(g)+D(g),当下列物理量不发生变化时,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①混合气体的密度 ②容器内气体的压强 ③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 ④B物质的量浓度

A.①④B.只有②③

C.②③④D.只有④

23.在2L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2SO2(g)+O2(g)2SO3(g)。

开始通入物质的量为4mol的SO2和2mol的O2,10s后,发现SO3的浓度为0.5mol·

L-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SO2和O2的反应速率为2∶1

B.SO3的反应速率为0.05mol·

C.SO2的转化率为25%

D.反应后压强是反应前的5/6

 

特训12 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2015·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12)已知1molCH4气体完全燃烧生成气态CO2和液态H2O,放出890.3kJ热量,则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CH4(g)+2O2(g)===CO2(g)+2H2O(g)

ΔH=890.3kJ·

mol-1

B.CH4(g)+2O2(g)===CO2(g)+2H2O(l)

ΔH=-890.3kJ·

C.CH4(g)+2O2(g)===CO2(g)+2H2O(l)

D.CH4(g)+2O2(g)===CO2(g)+2H2O(g)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19)2A(g)B(g) ΔH1(ΔH1<

0);

2A(g)B(l) ΔH2;

下列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

3.下列物质中,属于可再生的能源是(  )

A.氢气B.石油

C.煤D.天然气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煤是无机化合物,天然气和石油是有机化合物

B.利用化石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使水分解产生氢气,是氢能开发的研究方向

C.化学电源放电、植物光合作用都能发生化学变化,并伴随能量的转化

D.若化学过程中断开化学键放出的能量大于形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则反应放热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有效途径

B.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可再生的化石燃料

C.用植物秸秆制沼气是有效利用生物质能的方式之一

D.开发氢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是实现“低碳生活”的有效途径

6.氢能是一种理想的“绿色能源”,以下有关氢能开发的方式中最理想的是(  )

A.大量建设水电站,用电力分解制取氢气

B.利用化石燃料燃烧放热,高温分解水产生氢气

C.在催化剂作用下,利用太阳能分解水

D.利用铁等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

7.有关下列能量转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得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B.人类使用照明设备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

C.生物体内的化学变化过程在能量转化上比在体外发生的一些能量转化更为合理有效

D.燃料燃烧时只将化学能转化为了热能

8.已知1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kJ。

且氧气中1mol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kJ,水蒸气中1mol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kJ,则氢气中1mol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  )

A.920kJB.557kJ

C.436kJD.188kJ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石燃料蕴藏的能量来自远古时期生物体所吸收利用的太阳能

B.光—热转化是目前技术最成熟、成本最低廉、应用最广泛的利用太阳能形式

C.氢气之所以被称为“绿色能源”是因为它燃烧的产物不会污染环境

D.人类利用的能源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10.参照反应Br+H2HBr+H的能量对应反应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B.吸热反应一定要加热后才能发生

C.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

D.升高温度可增大正反应速率,降低逆反应速率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燃烧不一定是放热反应

B.放热反应不需要从外界吸收任何能量就能发生

C.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总是高于生成物总能量

D.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的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12.已知在25℃、101kPa下,lg液态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热量。

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C8H18(l)+

O2(g)===8CO2(g)+9H2O(g)

ΔH=-48.40kJ·

B.C8H18(l)+

O2(g)===8CO2(g)+9H2O(l)

ΔH=-5517.6kJ·

C.C8H18(l)+

ΔH=5517.6kJ·

D.C8H18(l)+

13.已知298K、101kPa条件下,2H2(g)+O2(g)===2H2O(g) ΔH1=-483.6kJ·

2H2(g)+O2(g)===2H2O(l) ΔH2=-571.6kJ·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2(g)与O2(g)反应生成H2O(g)是吸热反应

B.1molH2O(g)转变成1molH2O(l)放出44.0kJ热量

C.1molH2O(l)转变成1molH2O(g)放出44.0kJ热量

D.1molH2O(g)转变成1molH2O(l)放出88.0kJ热量

14.反应A+B―→C(ΔH>0)分两步进行:

①A+B―→X(ΔH<0),②X―→C(ΔH>0)。

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  )

特训13 原电池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16)如图所示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装置甲的锌片上和装置乙的铜片上均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B.甲、乙装置中的能量变化均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装置乙中的锌、铜之间用导线连接电流计,可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

D.装置乙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

Zn-2e-===Zn2+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17)Mg-H2O2电池是一种化学电源,以Mg和石墨为电极,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石墨电极是该电池的正极

B.石墨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C.Mg电极的电极反应式:

Mg-2e-===Mg2+

D.电池工作时,电子从Mg电极经导线流向石墨电极,再由石墨电极经电解质溶液流向Mg电极

3.下列关于原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B.原电池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C.原电池中,阳离子向负极移动

D.原电池电子流出的一极为负极

4.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装置甲中铜片表面产生气泡

B.装置甲溶液中SO

向铜片做定向移动

C.装置乙中电子从铜片经导线流向锌片

D.装置乙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

2H++2e-===H2↑

5.有甲、乙两个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乙装置中,Zn的质量均减小

B.甲、乙装置中,Cu上均有气泡产生

C.化学反应速率乙>

D.甲中H+移向Zn,乙中H+移向Cu

6.下列各个装置中能组成原电池的是(  )

7.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铜锌组成的原电池中电子是从锌经过导线流向铜

B.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出现气泡

C.把铜片插入FeCl3溶液中,在铜片表面出现一层铁

D.把锌片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几滴CuCl2溶液,气泡放出速率加快

8.一个化学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Zn+Cu2+===Zn2++Cu,该化学电池的组成可能为(  )

A

B

C

D

正极

Cu

Zn

Al

负极

电解质溶液

H2SO4

CuSO4

ZnCl2

CuCl2

9.科研人员设想用如图所示装置生产硫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为正极,b为负极

B.生产过程中氢离子由右移向左

C.从左下口流出的硫酸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50%

D.负极反应式为SO2+2H2O-2e-===SO

+4H+

10.氢氧燃料电池可以使用在航天飞机上,其反应原理示意图如下。

下列有关氢氧燃料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电池中电极b是正极

B.外电路中电子由电极b通过导线流向电极a

C.该电池的正极反应为O2+4H++4e-===2H2O

D.该电池的总反应:

2H2+O2===2H2O

11.碱性电池具有容量大、放电电流大的特点,因而得到广泛应用。

锌锰碱性电池以氢氧化钾溶液为电解质,电池总反应式为Zn(s)+2MnO2(s)+H2O(l)===Zn(OH)2(s)+Mn2O3(s)。

A.电池工作时,Zn为负极,负极区pH变大

B.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MnO2(s)+H2O(l)+2e-===Mn2O3(s)+2OH-(aq)

C.电池工作时,电子由正极流向负极

D.电解质氢氧化钾溶液中阳离子迁移到电池的正极

12.一种碳纳米管能够吸附氢气,用这种材料制备的二次电池原理如下图所示,该电池的电解质为6mol·

L-1KOH溶液。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放电时K+移向负极

B.放电时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为H2-2e-===2H+

C.放电时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为NiO(OH)+H2O+e-===Ni(OH)2+OH-

D.该电池充电时将碳电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

特训14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盐类水解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21)某温度下,关于pH相等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两溶液的OH-浓度也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HCl)>

c(CH3COOH)

B.c(Cl-)=c(CH3COO-)

C.等体积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与足量的Zn完全反应,盐酸产生的H2多

D.用同浓度的NaOH溶液分别与等体积的盐酸和醋酸溶液恰好反应完全,盐酸消耗的NaOH溶液体积多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23)常温下,向20.00mL0.1000mol·

L-1的醋酸溶液中逐滴加入0.1000mol·

L-1的NaOH溶液,pH随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

A.在反应过程中,c(Na+)+c(H+)=c(CH3COO-)+c(OH-)

B.pH=5时,c(CH3COO-)>

c(Na+)>

c(H+)>

c(OH-)

C.pH=6时,c(Na+)+c(H+)-c(OH-)+c(CH3COOH)=0.1000mol·

D.pH=7时,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小于20.00mL

3.下列物质对水的电离平衡无影响的是(  )

A.KB.H2SO4C.Na2CO3D.KNO3

4.下列物质的水溶液因水解显碱性的是(  )

A.次氯酸钠B.氯化钠C.氢氧化钡D.氯化铝

5.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中因水解呈酸性的是(  )

A.CO2B.NaHSO4C.HClD.KAl(SO4)2

6.下列物质的水溶液因水解呈酸性的是(  )

A.NaOHB.Na2CO3C.NH4ClD.NaCl

7.下列不是利用盐类水解原理的是(  )

A.氯化铵溶液可以清洗一些金属表面的氧化膜

B.氯水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变质

C.FeCl3溶液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出现丁达尔现象

D.Na2CO3溶液呈碱性而被称为“纯碱”

8.下列事实中,能说明HNO2是弱电解质的是(  )

A.用HNO2溶液做导电性试验,灯光较暗

B.HNO2是共价化合物

C.HNO2溶液不与氯化钠反应

D.常温下,0.1mol·

L-1HNO2溶液的pH为2.15

9.25℃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

H2OH++OH- ΔH>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NaHSO4,c(H+)增大,Kw不变

B.向水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平衡逆向移动,c(OH-)减小

C.向水中加入少量冰醋酸,平衡正向移动,c(H+)增大

D.将水加热,Kw增大,pH不变

10.关于溶液的酸碱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H+)很小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B.pH=7的溶液一定呈中性

C.c(OH-)=c(H+)的溶液一定呈中性

D.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酸性

11.关于常温下浓度均为0.1mol·

L-1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的是(  )

A.醋酸溶液的pH小于盐酸

B.醋酸的电离方程式:

CH3COOH===CH3COO-+H+

C.c(CH3COOH)+c(CH3COO-)=c(Cl-)

D.0.1mol·

L-1的醋酸溶液与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

c(H+)>c(OH-)

12.常温下关于pH=3的醋酸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H+)=3mol·

B.其溶液中CH3COO-和H+与溶质醋酸分子共存可以说明醋酸为弱电解质

C.该醋酸溶液中只存在弱电解质CH3COOH

D.加水稀释该溶液,pH值变小

13.下列电离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醋酸溶于水:

B.Na2SO4溶于水:

Na2SO4===2Na++SO

C.碳酸氢钠溶于水:

NaHCO3===HCO

+Na+

D.次氯酸溶于水:

HClOH++ClO-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氨水的pH比氢氧化钠小

B.等物质的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醋酸溶液混合,c(CH3COOH)+c(CH3COO-)=c(Na+)

C.0.1mol·

L-1的某酸溶液pH为1,可以判定该酸为强酸

D.NH4Cl的电离方程式:

NH4ClNH

+Cl-

15.25℃,加水稀释10mLpH=11的氨水,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加水稀释到100mL时溶液的pH大于10

B.氨水的电离程度增大,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均减小

C.溶液中

增大

D.再加入10mLpH=3的盐酸,混合液pH大于7

16.关于常温下浓度均为0.1mol·

L-1的硝酸和次氯酸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次氯酸溶液的pH小于硝酸

B.次氯酸的电离方程式:

HClO===H++ClO-

C.c(ClO-)+c(HClO)=c(NO

L-1的次氯酸溶液与等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