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北美美国知识总结.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099809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9.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地理北美美国知识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世界地理北美美国知识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世界地理北美美国知识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世界地理北美美国知识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世界地理北美美国知识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地理北美美国知识总结.docx

《世界地理北美美国知识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地理北美美国知识总结.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世界地理北美美国知识总结.docx

北美美国

自然地理特征

一:

位置范围

1.经纬度位置:

30°N—80°N170°W—90°W----20°W

2、海陆位置:

美洲北部,北起北冰洋,南至墨西哥湾,东靠大西洋,西临太平洋

二:

地形

南北纵列三大地形区,以山地、平原为主

地势:

东西两侧高中间低

西部高山区:

落基山、海岸山、内华达山等组成科迪勒拉山系北段;山脉盆地

高原相间;

位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年轻,海拔高。

(多4000m以上高山)

东部高原山地区:

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地,古老,海拔较低。

(多1000m以下)

中部平原区:

中央大平原,北部多冰蚀湖,南部密西西比河平原

三:

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特征:

冬冷夏热,降水较少,夏雨稍多。

地形对北美气候影响较大

1.海岸山脉紧逼着太平洋沿岸,迎风坡地形雨丰沛。

但是,海岸山脉阻挡了太平洋上的暖湿西风向东深入,限制了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向东延伸,使上述二种气候呈南北向带状分布于沿海地区。

山间高原盆地由于地形闭塞,海洋水汽难以进入,因此,气候干旱,呈现出荒漠的景象。

2.东部山地西北坡面迎冬季西北风,常造成大雪;东南坡面对大西洋水汽产生抬升作用,造成地形雨。

但因东部高低缓,连续性差,冬季干冷的西北风可影响到东海岸,夏季从大西洋的暖湿气流亦可越过高地,进入内陆。

3.中部平原地区气温、降水季节变化最大,大陆性较强。

这是因为中部平原地势低平,贯通南北,致使南北气流畅通无阻。

冬季极地冷气团可长驱南下,骤然降温,形成大风和寒潮天气。

夏季来自墨西哥湾的热带暖气团可自由北上,使本区普遍暖热。

中部平原在冷暖气团交替控制之下,形成气温、降水季节变化据烈、大陆性较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北美洲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到太平洋沿岸又增多

形成原因1、东部山地低缓,对大西洋的湿润气流阻挡不显著,降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

2、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受高山阻挡,在迎风坡形成丰富降水,且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

四:

河湖

1:

密西西比河:

发源于美国西北的落基山脉,由北向南纵贯美国大平原,最后在北纬30度,东经90度注入墨西哥湾,支流众多,呈不对称的树枝状水系,东侧支流少,流域面积小;西侧支流多,流域面积大。

是世界上第四大河。

2:

圣劳伦斯河:

五大湖的出水道,流域内降水较丰沛,加上有五大湖调节,水量大而稳定。

3:

科罗拉多河:

科罗拉多河源于落基山西坡,流经大盆地和科罗拉多高原,注入加利福尼亚湾。

该河流经高原时,由于高原抬升,河流深切,形成气势雄伟的深切峡谷,其中最著名的科罗拉多大峡谷,是世界级的旅游区。

4:

五大湖-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

位置:

中央大平原美、加交界处;成因:

冰川作用其中苏必利尔湖:

世界最大的淡水湖

五大湖各水面高低不同,由西向东逐级降低,伊利湖与安大略湖之间的有将近100米的落差,并有一个断层陡岸,从而形成了世界著名的尼亚加拉瀑布。

交通作用:

五大湖之间有运河相通,并经圣劳伦斯河与大西洋相连。

大型海轮由大西洋可直抵五大湖沿岸,促进了北美的经济繁荣。

补充湖泊成因的归类

构造湖:

地面断裂沉陷积水成湖。

我国西部多为构造湖,贝加尔湖、维多利亚湖、死海、东非裂谷湖群等。

河成湖:

与河流关系密切,我国长江中下游湖泊多属此类。

堰塞湖:

河道被堵塞而成,如五大连池。

冰川湖:

由冰川挖蚀成的洼坑和水碛物堵塞积水而成的一类湖泊。

如北美五大湖、北欧和瑞士的湖泊等。

泻湖:

湾口处由于泥沙沉积而将海湾与海洋分隔开而成为湖泊,如太湖、宁波的东钱湖和杭州的西湖。

风成湖:

沙漠中沙丘间的洼地积水而成;

海迹湖:

如里海、咸海等,系古地中海的一部分。

火山口湖:

如长白山白头山的天池

牛厄湖:

河流弯曲的地方,因长期有水冲刷,河流会改道,弯曲的河段形成的.

人文地理概况

3亿多人口,白色人种为主,城市化水平高,自然增长率较低,通用语言是英语。

土著居民为印第安人,因纽特人。

美国

自然地理特征

一、位置和领土组成

1、纬度位置:

本土以北温带(30ºN-50ºN)为主,阿拉斯加寒带,夏威夷热带。

2、海陆位置(本土):

北美洲中部,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

3、相关位置:

北临加拿大,南临墨西哥。

4、领土组成:

本土:

48个州和一个特区:

哥伦比亚特区;两个海外州:

阿拉斯加、夏威夷(大洋洲)。

(总面积居世界第四位)

二:

优越的自然条件

1、本土所跨纬度(30ºN-50ºN),绝大部分在温带(南部在亚热带),阿拉斯加属寒带和亚寒带,但面积较小,夏威夷属热带。

2:

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利于灌溉、航运、发电;

3:

本土三面临海,沿海多优良港湾,冬季不冻,海上航运便利。

4:

平原面积大(占全国一半以上),耕地广大。

5:

美国的矿产、森林、草原等自然资源丰富。

铁矿——五大湖附近石油——墨西哥湾沿岸

煤——阿巴拉契亚山区有色金属——西部山区

美国虽然资源丰富,但本国资源消耗量大,仍进口大量资源,特别是石油,铁矿等

社会经济特征

美国是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工业总产值居世界首位。

一:

工业

(一)三大工业区

东北部工业区:

美国工业发展最早的国家

1:

工业部门:

钢铁、汽车、化学等

:

2:

区位条件:

①历史条件:

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地区;

②资源条件:

煤、铁资源丰富;五大湖西部有大量的铁矿,阿巴拉契亚山区有丰富的铁矿。

③交通条件:

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为这里提供了丰富的水源和便利的水运条件,大西洋沿岸有许多优良的海港。

④农业基础: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农产品丰富;

⑤劳动力、市场条件:

人口众多、城市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市场广阔。

3:

主要城市及职能(位置)

①纽约:

美国最大的城市、最大的经济中心,联合国总部所在地,国际金融中心。

②华盛顿:

首都。

③芝加哥:

中部的工业、交通中心(钢铁工业发达)。

④底特律:

汽车城;⑤匹兹堡:

钢都

4:

问题:

二十世纪后半期工业污染严重,土地价格上涨,大量人口和工业向西部和北部迁移。

南部地区工业区

1:

工业部门:

石油、飞机、宇航、电子等

2:

区位条件:

墨西哥湾西北部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3:

城市

休斯顿:

石油化工、航天研究和发展中心

西部地区工业区

1:

工业部门:

宇航、电子、飞机制造等

2:

硅谷的区位条件:

①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

②地中海气候,气候宜人。

③有高等院校(斯坦福大学)的支持④靠近航空港,高速公路贯穿全境,交通便利⑤美国国防部稳定的军事订货。

除了军事订货是“硅谷”发展的特有条件外,其它因素基本是高新技术工业区的共性因素。

3:

城市

旧金山(“硅谷”微电子工业中心,华人最多的地区)、洛杉矶(美国西部最大城市,好莱坞影视中心)

二:

农业

美国是世界上输出农产品最多的国家。

进口的农产品,主要是咖啡、可可、香蕉、天然橡胶等热带农产品。

(热带农产品最大进口国家)

(一)地区生产专业化

农业地区生产专业化的好处:

便于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大规模使用农业机械,提高农业生产技术。

乳畜带:

分布在五大湖及东北部地区。

条件:

①气候湿冷,无霜期短,生长期短,不适合发展种植业,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②土壤贫瘠③工业发达,城市人口密集,市场广阔。

(二)世界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

基本特征: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主要农作物:

小麦、玉米

分布:

中部平原(中央大平原)的北部和中部(即小麦区和玉米带)

(1)美国中部平原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有利条件:

①优越的自然条件;②便利的交通运输;

③地广人稀,便于大规模生产;④高度发达的工业;⑤先进的科技。

(2)在西部太平洋沿岸地中海气候区,冬雨夏干,是美国主要的水果和灌溉农业区,这里盛产亚热带水果和蔬菜;

(3)太平洋沿岸的北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是小麦和林牧业区;

(4)墨西哥湾沿岸由于纬度低,热量条件好,是亚热带作物带。

(三)美国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①过去由于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以及滥垦耕地,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美国曾多次爆发“黑风暴”灾难。

②消耗能源过多。

“能量密集型农业”或“石油农业”。

三:

人口概况

美国约有3亿人口。

印第安人是美国的土著居民,今天生活在美国的白人、黑人、和亚洲黄种人都是在近200多年的时间里移入美国的。

美国的华人和华侨约有430万人,分布比较广泛,在旧金山、纽约和洛杉矶等城市还有华人聚居的、富有民族特色的“唐人街”。

美国人口分布特点:

一是城市人口比重大;二是地区分布不平衡。

7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一半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沿海平原和五大湖区域。

东北部人口稠密,西部高原人口稀疏。

近几十年来,人口从东北部向南部、西部“阳光地带”迁移。

原因:

大量的重工业集聚使得本区污染严重,土地价格上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