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 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 单元测试 2.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35394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95.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 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 单元测试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苏教版 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 单元测试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苏教版 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 单元测试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苏教版 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 单元测试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苏教版 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 单元测试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 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 单元测试 2.docx

《苏教版 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 单元测试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 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 单元测试 2.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 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 单元测试 2.docx

苏教版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单元测试2

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受精卵和受精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受精卵是具有全能性的细胞

B.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条来自卵细胞

C.受精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是随机的

D.受精卵中的DNA—半来自精子

【答案】BD

【解析】受精卵是全能性最高的细胞,A正确;受精卵是由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B错误;受精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是随机的,C正确;精子与卵细胞相互识别并融合形成受精卵,核DNA一半来自于精子,D错误。

【考点定位】受精作用

2..受精作用发生于()

A.①B.②C.③D.④

【答案】B

【解析】受精作用是精子与卵细胞的融合,图中②为配子的随机结合,表示受精作用。

【考点定位】受精作用

3.某种生物体的精原细胞增殖以及精细胞形成过程如下图(染色体及核DNA均为2n)。

细胞I和Ⅲ都处于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后向两极移动的时期,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I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4n,核DNA数目为4n

B.Ⅱ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核DNA数目为4n

C.Ⅲ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n,核DNA数目为2n

D.此分裂过程产生的另外3个精细胞的基因组成是AB、Ab、ab

【答案】B

【解析】Ⅰ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含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4n,DNA数目为4n,A错误;Ⅱ为初级精母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DNA数目为4n,B正确;Ⅲ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Ⅲ中无同源染色体,DNA数目为2n,此时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短暂加倍为2n,C错误;由于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只能产生2种4个精细胞,所以此分裂过程产生的另外三个精细胞的基因组成是aB、Ab、Ab,D错误。

【考点定位】精子的形成过程

4.下列有关某生物各细胞分裂示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①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细胞内有两对姐妹染色单体

B.图②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细胞内有两对同源染色体

C.图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该生物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最多为8条

D.四幅图可排序为①③②④,只出现在精子的形成过程中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图①中染色体形成四分体,并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但细胞内有四对姐妹染色单体,A错误;图②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向两板移动,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B错误;图③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有4条,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最多为8条,C正确;四幅图可排序为①③②④,不好确定出现在精子或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知识。

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5.某人的细胞中正在进行着丝点分裂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B.着丝点分裂一定导致DNA数目加倍

C.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一定是其体细胞的2倍

D.着丝点分裂一定导致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

人体细胞正在进行着丝点分裂,说明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若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则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数目和DNA含量都是体细胞的两倍;若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则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数目和DNA含量都与体细胞相同.

解:

A、若是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A错误;

B、着丝点分裂不会导致DNA数目加倍,但会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B错误;

C、若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C错误;

D、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所以一定导致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D正确.

故选:

D.

考点:

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6.一个基因型为TtMm(两对基因自由组合)的卵原细胞,在没有突变的情况下,如果它产生的卵细胞基因组成为Tm,则由该卵原细胞分裂产生的下列细胞中,基因组成表示正确的是()

A.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Tm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

B.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均为tM

C.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tM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和tM

D.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卵原细胞的基因型为TtMm,其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组成为Tm,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基因T和基因m的非同源染色体组合到一起,共同进入次级卵母细胞(基因组成为TTmm)中,而含有基因t和基因M的非同源染色体组合到一起,共同进入第一极体(基因组成为ttMM)中。

次级卵母细胞分裂形成一个卵细胞(基因型为Tm)和一个第二极体(基因型为Tm),而第一极体分裂形成两个第二极体(基因型为tM)。

因此,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第一极体基因组成为ttM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基因组成为Tm和tM。

综上所述,C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7.下图为进行有性生殖生物的生活史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过程精、卵要通过细胞膜表面蛋白进行识别

B.②、③过程存在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

C.②、③发生的基因突变有可能传递给子代

D.经④产生的细胞不具有生长发育所需的全套遗传信息

【答案】D

【解析】①过程为受精作用,受精作用是指精子、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而相互识别的基础是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A项正确;②为胚胎发育,③为胚后发育,其过程存在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B项正确;若图示的生物为植物,则②、③发生的基因突变可通过无性生殖传递给子代,C项正确;经④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或精子具有生长发育所需的全套遗传信息,D项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分化、细胞凋亡、受精作用、基因突变、生物个体发育

8.以下对高等动物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雌雄配子以及受精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A.每个卵细胞继承了初级卵母细胞中1/2的遗传物质

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两极

C.受精作用是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D.雌雄配子彼此结合的机会相等,因为它们的数量相等

【答案】C

【解析】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中,细胞质经过了两次不均等分裂,所以无法判断卵细胞与初级卵母细胞中细胞质的关系,A错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两极,但是着丝点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错误;受精作用是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C正确;雌雄配子的数目不相等,一般情况下雄配子远远多于雌配子,D错误。

【考点定位】减数分裂

【名师点睛】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细胞质的分配是不均等的,一次减数分裂形成了三个小的极体和一个大的卵细胞;精细胞的形成过程,细胞质分配均等,精子形成后细胞质大部分丢失,便于精子的游动;减数分裂过程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同源染色体分离,随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分离,因此等位基因进入卵细胞的机会均等;受精作用过程中♀、♂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不是因为它们的数量相等,正常情况下雌配子远远少于雄配子。

9.对XXY综合症个体的染色体检查显示,他的两条X染色体分别来自外祖父和外祖母,说明多出的性染色体来源于

A.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的减数第一次分裂不分离

B.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的减数第二次分裂不分离

C.精子形成过程中的减数第一次分裂不分离

D.精子形成过程中的减数第二次分裂不分离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XXY综合症的个体两条X染色体分别来自外祖父和外祖母,说明该患者的两条X染色体来自其母亲;又因为一条来自外祖父,另一条来自外祖母,说明这两条X染色体属于同源染色体,即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产生含有两条X染色体的卵细胞,故选A。

【考点定位】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细胞的减数分裂

【名师点睛】在分析性染色体异常的遗传病原因时,X染色体来自母亲,Y染色体来自父亲,若多余的是X染色体,则即可能来自父亲有可能来自母亲;若多余的染色体是Y染色体,则一定来自父亲。

10.二倍体植物甲(2N=10)和二倍体植物乙(2n=10)进行有性杂交,得到的F1不育.以物理撞击的方法使F1在减数分裂时整套的染色体分配至同一个配子中,再让这样的雌雄配子结合产生F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甲和乙能进行有性杂交,说明它们属于同种生物

B.F1体细胞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其染色体组成为2N+2n

C.若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F1幼苗,则长成的植株是可育的

D.物理撞击的方法导致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加倍,产生的F2为二倍体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物种概念、染色体变异等,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

A、植物甲和乙能进行有性杂交,得到的F1不育,说明它们属于不同种生物,A错误;

B、由于二倍体植物甲(2N=10)和二倍体植物乙(2n=10)进行有性杂交,F1体细胞中含有二个染色体组,其染色体组成为N+n,B错误;

C、若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F1幼苗,可使F1幼苗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因此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所以长成的植株是可育的,C正确;

D、物理撞击的方法导致减数分裂时整套的染色体分配至同一个配子中,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加倍,产生的F2为异源四倍体,D错误.

故选:

C.

考点:

物种的概念与形成;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

11.小麦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细胞内不会发生()

A.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基因突变

C.同源染色体分离D.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在种子萌发成幼苗时,有细胞分化,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故A不合题意;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故B不合题意;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发生的细胞分裂是有丝分裂,而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故C符合题意;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故D不合题意。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种子的萌发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12.某生物的体细胞中有3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四分体和染色单体数依次是()

A.3个和12个B.6个和12个C.6个和24个D.3个和24个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四分体是指一对同源染色体在联会时因为每条染色体有2条姐妹染色单体,2条染色体共有4条染色单体,故应有3个四分体,12条染色单体,故A正确。

其余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四分体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13.图甲表示某二倍体动物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图乙表示该动物的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图丙表示该动物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的变化。

下列有关图甲、乙、丙的分析正确的是

A.图甲中基因A、a所在的染色体是X染色体

B.图甲可对应于图乙中的bc段和图丙中的kl段

C.图乙中的bc段和图丙中的hj段不可能对应于同种细胞分裂的同一时期

D.图乙中的cd段和图丙中的gh段形成的原因可能相同

【答案】D

【解析】图甲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该细胞含有Y染色体,因此基因A和a所在的染色体不可能是X染色体,A错误;图甲种只有一个染色体组,不对应丙图中任意一段,B错误;bc段表示有丝分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