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第六章燕山大学之二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994633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第六章燕山大学之二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第六章燕山大学之二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第六章燕山大学之二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第六章燕山大学之二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第六章燕山大学之二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第六章燕山大学之二文档格式.docx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第六章燕山大学之二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第六章燕山大学之二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第六章燕山大学之二文档格式.docx

因此,最后胜利又将是属于中国的。

毛泽东还科学地预测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

即:

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

其中,战略相持阶段,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

只要坚持持久抗战、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将在这个阶段中获得转弱为强的力量。

《论持久战》以马克思主义的非凡洞察力,清晰地描绘出抗日战争发展过程的完整蓝图,深刻阐述了党关于抗日战争的战略方针和争取抗战胜利的正确道路,是党指导抗日战争的纲领性文献,同时对全国抗战的战略指导也产生了影响。

二、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

(一)敌后战场的开辟和发展

为着贯彻执行全面抗战路线,党作出了开辟敌后战场的重要战略决策。

洛川会议指出,抗战是“艰苦的持久战”。

会议确定人民军队的战略任务是,到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配合友军作战,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发展和扩大人民军队,打败日本侵略者。

在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既服从于民族解放战争的总体战略,又充分发挥人民军队的优势,在政治上保证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1、主要的战役战斗

八路军刚开赴抗日前线时,主要是直接在战役上配合国民党军作战,以少部兵力进行发动群众和组织群众武装的工作。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在晋东北平型关附近伏击日军,歼敌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取得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振奋了全国军民的精神和抗战信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接着,又参加忻口会战,八路军第一二o师在雁门关以南伏击日军。

第一二九师还以一营兵力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毁伤敌机20多架,削弱当前之敌的空中突击和运输力量,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作战。

2、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1937年11月太原失陷后,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八路军在敌后实施战略展开,发动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先后开辟晋察冀、晋西北、晋冀豫、山东和大青山等抗日根据地。

在华北,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争结束,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游击战争上升到主要地位。

新四军则挺进长江南北,开赴苏南、皖南、皖中地区,创建华中抗日根据地。

到1938年10月,八路军和新四军同日、伪军作战1

600多次,毙、伤、俘敌54000人。

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发展到近20万人。

中国抗日战争逐渐形成战略上互相配合的两个战场,一个是主要由国民党军队担负的正面战场,一个是由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主担负的敌后战场。

敌后战场的开辟,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对稳定全国战局起了重大作用,是中国抗战转入战略相持阶段的重要条件。

3、敌后军民抗战的民族英雄

在敌后军民的艰苦抗战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

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副总指挥赵尚志、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先后在作战中以身殉国。

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杨靖宇、“狼牙山五壮士”等的伟大的英雄气概和崇高的民族气节,鼓舞了全国军民,连敌人也为之震惊。

(二)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在抗日战争的初期和中期,游击战被提到了战略的地位,具有全局性的意义。

1、在战略防御阶段,从全局看,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正规战是主要的,敌后的游击战是辅助的。

但是,游击战在敌后的广泛开展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迫使敌人不得不把用于进攻的兵力抽调回来保守其占领区,从而对停止日军的进攻、减轻正面战场压力、使战争转入相持阶段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2、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

日军逐步将主要兵力用于打击敌后战场的人民军队,以保持和巩固其占领地。

1939年至1940年,华北地区的日军出动千人以上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大“扫荡”就有109次,使用的总兵力达50万人以上。

削弱敌人、壮大自己,逐步改变敌强我弱的态势、为实行战略反攻准备条件,这个任务主要是由人民军队进行的游击战来完成的。

3、游击战还为人民军队进行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

在1945年8月反攻阶段到来前夕,人民军队已经发展到了120万人、民兵220万人,抗日根据地达到了19块。

敌后军民的大反攻,就是在此基础上展开的。

在八年全国性抗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武装等对敌作战12.5万余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余人,其中日军52.7万余人。

他们为坚持抗战、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永远辉耀史册的贡献。

三、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一)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

由于国共两党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实行不同的抗战指导路线,统一战线内部不可避免地存在尖锐的矛盾和斗争。

在统一战线中,是坚持全面抗战路线,还是实行片面抗战路线?

这对抗战成败和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党中央记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从抗战初期就提出必须反对阶级投降主义,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

1、共产党必须保持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

2、必须坚持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冲破国民党的限制和束缚,努力发展人民武装和抗日根据地;

3、必须对国民党采取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

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实质上就是力争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

这是把抗战引向胜利的中心一环。

(二)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妥协、分裂,倒退

1938年10月武汉和广州失守后,中国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日本侵略军在坚持灭亡中国的总方针下调整侵华策略,停止对正面战场的战略性进攻,而将主要力量用于打击八路军和新四军;

对国民党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

在占领区加紧扶植傀儡政权,建立和发展汉奸组织。

这对中国的抗战局势产生了影响。

在日本的政治诱降和英、美等国的劝降下,国民党内的投降、分裂、倒退活动日益严重。

1938年12月,以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亲日派公开投敌,并拼凑伪中央政权。

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开始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

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溶共”、“防共”和“限共”的方针。

各地接连发生袭击、杀害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的反共磨擦事件。

中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出现严重危机。

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使国家政局空前复杂。

党从抗战的全局出发,明确指出:

整个抗战时期,民族矛盾始终是第一位的,各阶级的利益必须服从全民族的利益。

针对国内时局的逆转趋势,1939年7月,党鲜明地提出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巩固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裂、力求全国进步反对向后倒退三大口号,坚决揭露打击卖国汉奸汪精卫,继续争取同蒋介石集团合作,巩固并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驾驭了整个局势的发展。

党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同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活动进行了坚决斗争。

1939年冬至1940年春,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党给予坚决回击。

1941年初,国民党顽固派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新四军军部及所属部队9000余人,在向北转移途中遭到国民党军8万余人围攻,除约2000余人突围外,一部被打散,大部壮烈牺牲或被捕,军长叶挺在同国民党军进行战场谈判时被扣押,副军长项英遇害。

事变发生后,蒋介石竟诬称新四军“叛变”,宣布取消其番号。

面对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的又一次反共高潮,共产党采取军事上严守自卫、政治上坚决反击的方针。

中共中央军委宣布重建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为代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

毛泽东揭露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战的阴谋,提出惩办祸首、释放叶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实行民主政治等十二条解决办法。

周恩来在重庆向国民党当局提出严重抗议,并亲笔题词“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和“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

”这两条充满悲愤的题词在《新华日报》登出,有力地揭露和声讨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动行径。

全国人民及国际舆论普遍同情共产党,谴责国民党当局消灭异己、破坏抗战。

国民党顽固派陷于极端孤立的境地,其反共活动不得不有所收敛。

1943年春,国民党顽固派策划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由于共产党及时进行揭露和斗争而被制止。

(三)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

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持、扩大和巩固,中国共产党总结反“磨擦”斗争的经验,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

进步势力主要是指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他们是统—战线的基础,抗日战争的主要依靠力量。

为了发展进步势力,就要冲破国民党的限制和束缚,放手发动人民群众主要是农民群众,扩大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抗日人民武装,创立抗日民主根据地,在全国发展共产党的组织,发展全国民众的抗日运动。

中间势力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

争取中间势力需要一定的条件:

一是共产党要有充足的力量;

二是尊重他们的利益;

三是要同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并能一步一步地取得胜利。

顽固势力是指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即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

他们采取两面政策,既主张抗日,又限共、溶共、反共并摧残进步势力。

为此,共产党必须以革命的两面政策来对付他们,即贯彻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斗争不忘统一,统一不忘斗争,二者不可偏废,而以统一为主。

同顽固派作斗争时,应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

中国共产党上述原则和方针的提出和贯彻实施,对于坚持全民族抗战到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四、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抗日根据地是全面贯彻和实现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坚强阵地。

为克服敌后抗战的严重困难,党采取多种有力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强抗日根据地建设。

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所在地,也是根据地建设的楷模。

1941年5月,中共中央批准颁布《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全面地体现了党的新民主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

(一)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

加强政权建设,是抗日根据地建设的首要的、根本的任务。

中国共产党提出,根据地政权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

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即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各占1/3。

这样做,可以容纳各方面的代表,团结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各阶级、阶层。

抗日民主政权普遍采取民主集中制,各级抗日民主政权机构的领导人都经过人民选举产生。

抗日民主政权努力发扬政治民主,保障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抗日的基本政策,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试行民族区域自治。

这是中国共产党从中国国情出发解决民族问题的一个创造。

(二)减租减息,发展生产

在经济建设方面,党号召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动员农民开垦荒地,兴修水利,组织劳动互助,提高耕作技术,推广良种,特别是把减租减息作为抗战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从1939年冬起,各根据地相继实行减租减息,一般将原租额减少25%,规定年利息率一般为10%,其他杂租、劳役和各种形式的高利贷一律取缔。

大生产运动的广泛开展,对于克服严重的物质生活困难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为了克服根据地面临的严重困难局面,毛泽东提出了“发展生产,保障供给”的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的总方针,发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

1942年,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军民开展了大生产运动。

毛泽东、朱德等亲自参加生产。

陕甘宁边区的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将荒无人烟的南泥湾改造成为“陕北江南”。

抗日民主政府还厉行精兵简政,以减轻人民负担。

根据地军民终于战胜了困难,农业生产和工商业都得到恢复和发展,为坚持抗战、争取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三)文化建设与干部教育

全民族抗战开始后,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了革命者向往的“圣地”。

大批知识青年冲破国民党的封锁线奔赴延安。

中共中央及时作出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把发展抗日的革命文化运动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鲁迅艺术学院(简称“鲁艺”)等一批干部学校和专门学校创办起来。

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也得到重视。

1940年8月创办的延安自然科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开展自然科学教学与研究的专门机构。

五、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一)抗日民主运动的开展

在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统治区的工作,先是通过中共中央长江局具体领导。

1939年1月以后,由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具体领导。

全民族抗战开始后,各界人士要求国民党实行抗战民主。

1939年10月,国民参政会中一些党派的代表发起宪政座谈会,批评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宪政运动在国民党统治区普遍开展起来。

1941年3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后,由于无法在重庆公开活动,派人到香港开展工作时,得到中共南方局所属中共驻香港办事处的支持,并于同年9月创办了盟报《光明报》。

1944年9月,中共参政员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上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召开各党派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得到民主党派、民主人士和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

国民党统治区的民主运动由此朝着明确的政治目标发展,出现了新的高涨。

(二)抗战文化工作的开展

1938年初,国民政府改组军事委员会,下设政治部,由陈诚任部长,周恩来任副部长,所属第三厅掌管宣传工作,厅长由郭沫若担任。

第三厅在周恩来、郭沫若的参与和领导下,团聚了一大批文化界爱国人士,成为扩大统一战线、推动抗日文化工作的重要阵地。

第三厅组织了包括儿童剧团在内的10多个抗敌演剧队、宣传队,分赴各个战区进行抗日宣传,慰劳抗日将士。

它成为国民党统治区文化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个战斗堡垒。

南方局设立了文化工作委员会具体领导大后方的进步文化工作。

文化界提出“抗战、团结、民主”为文艺创作的三大目标。

抗战文化在斗争中得到新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新华日报》、《群众》周刊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发行,及时宣传党的主张,鼓舞和激励群众的抗战热情。

抗战开始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分别由北平、天津迁往昆明,合并组建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北平、上海等地还有其他一些大学、中学、专科学校迁往西南的重庆、遵义等地以及西北的一些地方。

爱国师生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复兴坚持进行教学和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教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

第六章(燕山大学)之二》。

国民党统治区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是全民族抗日战争中的一条重要的战线,对于激发大后方人民的爱国民主意识、坚持国共合作团结抗战、支援抗战前线、积蓄革命力量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六、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1937年11月底,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共产国际执委王明从苏联回国抵达延安。

他根据共产国际和苏联领导人关于中国抗战应该依靠国民党的指示精神,否认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主张“一切服从统一战线”,“一切经过统一战线”,把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活动限制在国民党允许的范围内。

王明的右倾错误主张对党的工作造成了危害,干扰了全面抗战路线的贯彻执行。

中共中央对王明的右倾错误进行了坚决抵制和斗争。

1938年3月,中共中央派任弼时到苏联,如实向共产国际说明中国的抗战情况、国共两党关系及党所采取的路线和政策。

8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王稼祥回国,传达共产国际的指示:

中共中央的政治路线是正确的,中央要以毛泽东为首来解决统一领导。

这为六届六中全会的召开创造了有利条件。

1938年9月至11月,党在延安召开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

全会总结抗战以来的经验教训,确定党在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的基本方针和任务,重申必须独立自主地领导人民进行抗战。

会议基本上纠正了王明的右倾错误,进一步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在这次全会上,毛泽东明确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个命题。

他强调:

“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他大声疾呼:

“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二)系统阐述新民主主义理论

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和40年代前期,为了将丰富的中国革命实际经验马克思主义化,以便更好地指导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毛泽东撰写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一批重要的理论著作,完整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理论。

毛泽东首先揭示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特征,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中国革命发生和发展的原因。

在此基础上,他阐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必须分成两步走,第一步进行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中国民主革命在五四运动以后已经不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而是新民主主义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根本标志是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是:

政治上,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在中国建立一个以无产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经济上,没收操纵国计民生的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建立国营经济;

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并引导农民发展合作经济;

允许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富农经济的存在。

文化上,废除封建买办文化,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新民主主义的发展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两个不同的革命阶段,不能毕其功于一役,但两个革命阶段必须也必然是相互连接的,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

实现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最低纲领,也是为着将来实现最高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法宝。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

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革命特别是建党以来历史经验的全面总结,是毛泽东思想在抗战时期最重大的理论成果。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

它的提出,使全党和全国人民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内容、领导权和发展前途等有了明确而完整的认识,对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三)整风运动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的确立

1、延安整风运动

遵义会议后,党纠正历史上的“左”、右倾错误,在全党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

但是,还没有来得及对党的历史上的经验进行系统总结,特别是没有从思想路线的高度对造成过去“左”、右倾错误的根源进行清算,党内在指导思想上仍然存在一些分歧。

因此,深入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教训,清算错误路线,教育全党学会运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处理中国革命中的具体问题,就成为加强党的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941年5月,毛泽东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

整风运动首先在党的高级干部中进行。

1942年2月,毛泽东先后作《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讲演。

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的整风运动在全党普遍展开。

反对主观主义,是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

党的历史上反复出现的“左”、右倾错误,从思想根源来说都是主观主义。

主观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主观主义主要表现为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教条主义者满足于书本理论,脱离实践,在实际工作中一切从本本出发,毛泽东把这类人称为思想上的“懒汉”。

教条主义在党内有流行的基础,如很长一段时间内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学习十月革命经验的神圣化;

党内理论水平的低下,尤其是工农出身的干部往往成为教条主义的俘虏。

经验主义者尊重经验而轻看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就是埋头日常的具体事务,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毛泽东把这类人称为“庸俗的事务主义者”。

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倾向都有害于党的思想建设,尽管两者的表现不同,甚至相反,但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来说,都是犯了主观主义的错误。

要克服主观主义,就必须端正党的思想路线,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掌握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方法。

反对宗派主义和党八股,消除主观主义在组织上和文风上的表现,也是整风运动的主要任务。

整风运动贯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着重于提高思想认识,团结同志,而不是对犯错误者进行组织处理。

通过认真阅读整风文件,联系个人的思想、工作、历史以及自己所在地区或部门的工作进行检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等方法,使全党提高思想认识,明确了努力方向。

在全党整风的基础上,1944年5月至1945年4月召开了党的六届七中全会。

经过深入讨论和反复修改,集中全党的智慧,全会于1945年4月20日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党内若干重大历史问题作出正确的结论,使全党对中国民主革命基本问题的认识达到了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的一致。

整风运动胜利结束。

整风运动既是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也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正确方向,使全党端正了思想政治路线,破除了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苏联经验和共产国际指示神圣化的教条主义。

它是加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一个创造,是增强党的战斗力的一次成功实践。

它所积累的经验对党的建设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整风运动为党的七大顺利召开奠定了基础。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

克服主观主义,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