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常识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992791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翻译常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翻译常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翻译常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翻译常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翻译常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翻译常识Word文件下载.docx

《翻译常识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翻译常识Word文件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翻译常识Word文件下载.docx

林纾自幼嗜书如命,五岁时在私塾当一名旁听生,受孰师薛则柯的影响,深爱中国传统文学,从此与文学结下不解之缘。

但由于家境贫寒、且遇乱世,他不得不为生计终日奔波。

闲时他也不忘苦读诗书,13岁至20岁期间校阅残烂古籍不下两千余卷。

1882年对于林纾来说是关键而又具转折性意义的一年-----从一个穷秀才一跃成为江南赫赫有名的举人。

在摆脱贫困窘境的同时,他广结师友、饱读诗书。

爱国心切的他,虽已过而立之年,却不辞辛苦,七次上京参加礼部会试。

原本一心报效祖国的林纾"

七上春官,屡试屡败"

因而从此绝意于仕途,专心致志地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

1897年,已步入不惑之年的林纾捧着《闽中新乐府》和让洛阳"

一时纸贵"

的《巴黎茶花女遗事》译本开始了他迟来且丰硕的着译生涯。

然而,林纾涉入译界却是极为偶然的事,他的译作如此畅销也在意料之外。

当时恰逢林纾母亲去世,接踵而至又是妻子病故。

魏翰、王寿昌等几位好友为帮林纾走出消沉的困境邀他一同译书。

林纾起先再三推脱,最后才接受了这一请求。

《巴黎茶花女遗事》得到国人相当的认可,从某种程度上激励着林纾沿着翻译文学作品的道路继续走下去。

在之后短暂的27年生命里,他不仅用一腔爱国热血挥就了百余篇针砭时弊的文章;

用犀利、恰切的文笔完成了《畏庐文集》《讽喻新乐府》《巾帼阳秋》等40余部书,成功地勾勒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人生百态;

而且在不谙外文的特殊情况下,与魏翰、陈家麟等曾留学海外的才子们合作翻译了180余部西洋小说,其中有许多出自外国名家之手,如英国作家狄更斯着的《大卫·

科波菲尔德》、英国哈葛德的《天女离魂记》,俄国托尔斯泰着的《恨缕情丝》,西班牙塞万提斯的《魔侠传》,法国森彼得的《离恨天》,英国司哥特着的《撒克逊劫后英雄略》、笛符着的《鲁滨逊漂流记》等。

这些西洋小说向中国民众展示了丰富的西方文化,开拓了人们的视野。

它们牢固地确立了林纾作为中国新文化先驱及译界之王的地位。

至此,林纾被公认为中国近代文坛的开山祖师及译界的泰斗,并留下了"

译才并世数严林"

的佳话。

——“不懂外国语,翻译《茶花女》”

林纾最出名的是译了<

黑奴吁天录>

(即"

汤姆叔叔的小屋"

四,G.steiner---意译(paraphrase)

英国剑桥大学乔治·

斯坦纳教授主张意译。

他在1975年发表的AfterBabel一书中发挥了17世纪英国学者约翰·

德莱顿关于意译的主张。

他写道:

“翻译的正确道路,既不应是直译,也不应是模仿,而应是意译(paraphrase)。

Believersthatparaphraseortranslationwithlatitudeisthetrueroadforthetranslator

鲁迅也是积极主张直译的。

---metaphrase

五,Nida奈达---美国翻译家

奈达博士的“动态对等理论”在翻译界的影响更为巨大。

这一理论指出“接受者和译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应该与原文和原文接受者之间的关系基本上相同”(E.A.Nida,1964:

159).动态对等的历史功绩,是对两千年来西方翻译家相持不下的直译与意译之争提供了一个另人信服的答案。

六,付雷--重神似而不得形式

付雷(1908-1966),我国着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

一生译着宏富,译文以传神为特色,更兼行文流畅,用字丰富,工于色彩变化。

翻译作品共三十四部,主要有罗曼·

罗兰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长篇巨着《约翰·

克里斯朵夫》,传记《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琪传》《托尔斯泰传》;

服尔德的《嘉尔曼》《高龙巴》;

丹纳的《艺术哲学》;

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欧也妮·

葛朗台》等名着十五部。

作为文学评论家,他对张爱玲小说的精湛点评,为学界作出了文本批评深入浅出的典范。

作为音乐鉴赏家,他写下了优美的对贝多芬、莫扎特和萧邦的赏析。

傅雷先生为人坦荡,禀性刚毅,“文革”之初即受迫害,于一九六六年九月三日凌晨,与夫人朱梅馥双双愤而弃世,悲壮的走完了一生。

傅雷的悲壮弃世,不但是对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那场荒谬绝伦的"

文化大革命"

的最强烈的控诉,同时也充分显示了有良知和正义感的人文知识分子的尊严。

七周煦良

1982年,周煦良在“翻译三论”一文中写道:

直译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译音而不译意。

如democracy译为“德谟克拉西”,而不译为“民主”。

第二类是照字面译。

如crocodiletears译作“鳄鱼的眼泪”,而不译作“虚伪的眼泪”。

第三类是不按照中国语言习惯和词序而按照原文的结构或词序的翻译。

如“‘你来了,’她说”。

最后,他指出“这样一些直译好像为数不少,但就一篇文章,一部书来看,直译的成分毕竟是少数

他与付雷是好朋友,合译新语

八王佐良--该直译的就直译。

该意译的就意译

1979年,王佐良在“词义·

文体·

翻译”一文中写道:

“要根据原作语言的不同情况,来决定其中该直译的就直译。

该意译的就意译。

一个出色的译者总是能全局在胸而又紧扣局部,既忠实于原作的灵魂。

又便利于读者的理解与接受的。

一部好的译作总是既有直译又有意译的:

凡能直译处坚持直译,必须意译处则放手意译。

王佐良,英国文学研究专家;

浙江上虞人,1916年2月12日生。

1929年至1934年在武昌文华中学读书,后进清华大学。

抗战后考取公费留英,于1947年秋赴牛津大学研究英国文学。

于1949年9月建国前夕回国,应聘到北京外国语学院任教授至今。

现为北京外国语学院顾问兼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协理事,《外国文学》主编。

主要着作有:

《英国十七世纪剧作家约翰·

韦勃斯透的文学声誉》,《英国文学论文集》,《英国文体学论文集》,《中外文学之间》,《论契合比较文学研究集》,《照澜集》。

张海迪的老公也叫王佐良

九王力---西文多用形合法,连词不可缺少

王力教授(1900-1986)字了一,广西博白人。

着名语言学家,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

1924年赴上海求学,1926年考入清华国学研究院,师从梁启超、赵元任等,1927年赴法国留学,1932年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后返国,先后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岭南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校任教授,并先后兼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文学改革委员会委员、副主任,中国语言学会名誉会长,全国政协第四、五、六届委员,第五、六届常务委员等职。

王力先生从事中国语言学研究逾半个多世纪,他在汉语语法学、音韵学、词汇学、汉语史、语言学史等方面出版专着四十余种,发表论文200余篇。

他研究领域之广,取得成就之大,中外影响之深远,在中国语言学家中是极其突出的。

王力先生的语言学研究始终是与教学联系在一起的,他在半个多世纪的教学生涯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语言学专门人材,为中国语言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王力先生在法国留学期间,翻译出版二十余种法国小说、剧本;

抗战期间,写了大量的散文,被誉为战时学者散文三大家之一。

十。

鲁迅

凡是翻译,必须兼顾两方面

一当然是力求易解,一则保持原作的丰姿

十一西奥多·

萨沃里(TheodoreSavory)。

西奥多·

他在1957年发表的TheActofTranslation一书中写道:

Afairconclusionfromtheseideasisthatthetranslator’sworkmaybeanalysedintotheansweringofthreequestions.Facedwithapassageinitsoriginallanguage,hemustaskhimself:

(ⅰ)Whatdoestheauthorsay?

(ⅱ)Whatdoeshemean?

(ⅲ)Howdoeshesayit?

Thismethodofanalysismaybeappliedtotheparagraph,tothesentence,oreventothephrase.

要想翻译意思,必须先弄清楚原文的意思。

正如萨沃里所说,译者必须先问自己第一个问题:

作者说的是什么?

但若到此为止,那是很不够的。

因为这时你看到的只是字面上的意思,若动手翻译,难免弄出机械的字对字的译文。

因此,译者还必须问自己第二个问题:

作者的意思是什么?

只有正确地回答了这个问题,才抓住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这时动手翻译,才能真心做到翻译意思。

转载时请注明由芯芷整理

1.在理论方面﹐鲁讯曾针对赵景深的宁顺而不信的提法﹐提出了宁信而不顺的主张

2.在我国﹐从20年代开始从事翻译工作﹐到50年代乃至80年代还在讨论翻译问题的﹐大概只有两人﹐郭沫若和矛盾

3.我国的翻译事业最初是从翻译佛经开始的﹐到了隋唐达到鼎盛时期。

4.我国近代翻译理论中最有影响的﹐就算严复提出的信达ya

5.形容词和副词在英语里是两个非常活跃的词类

6.狭yi上下文可以分为句法上下文和词汇上下文

7.句子结构的差异可以说是我们在汉译英方面研究的主要内容

8.所谓翻译﹐是翻译意思﹐而不是翻译词句

9.英语不喜欢重复﹐如果一句话里或相连的几句话需要重复某个词语﹐则用代词来代替﹐或以其他手段避免重复

10.就句子而言一般来说﹐汉语多用于并列结构﹐英语多用主从结构

11.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其原文的题目是evolutionandethicsandotheressays

12.周煦良在翻译三论一文中写道,直译可以分为三类

译音而不译意

照字而译

按照原文的结构或词序的翻译

13.Cicerosaid,indoingso,Ididnotthinkitnecessarytotranslatewordforword

14.符合科技英语的特点是

严肃的书面语体

广泛使用被动语态

趋向于使用多重复合结构

词汇含亿相对单一并且固定---不是答案

15.一般来说﹐在用语方面

英语不喜欢重复﹐汉语则不怕重复

16.英语和汉语的代词使有很大不同

总的来说﹐英语用代词比汉语多

17.形容词和副词在英语里是两个非常活跃

18.就英语而言﹐有三个方面值得注意

拼法正确

合呼用法

句子平稳

19.句子平稳就是说﹐每个句子都是合呼语法的

20.重神似不重形似这是付雷的主张

21.郭沫若先生说﹐我们对翻译工作决不能采取轻率的态度,翻译工作者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22.矛盾先生说过﹕翻译文学作品﹐很重要的一点是将它的风格翻译出来

23.enginea.nidasays,eachlanguagehasitsowngenius他的意思是每一种语言有一种语言的特点

24.就汉译英而言﹐断句的情况较多﹐并句的情况较少

25.凡是翻译﹐必须兼顾着两个方面﹐一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保存着原作的丰姿

26.杨宪益说﹐译者应尽量忠实于原文的形象﹐即不要夸张﹐也不要夹带任何别的东西﹐他针对的是文学翻译。

27.上下文在解决语言单位的多亿性问题上起着最重要的作用﹐这是巴尔胡达罗夫的论述

28.王力先生指出﹐中国语里多用意合法﹐联结成份并非必需

29.王力先生指出﹐西文多用形合法﹐联结成分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可缺少的

30.汉语有很多四字汉语﹐译成英语时﹐译文一定要符合原文意思.

31.严复在天演论里首次提出了信﹐达﹐ya

32.周煦良认为﹐ya应当理解为得体

33.王佐良认为﹐一部好的译作总是即有直译又有意译﹐凡是直译处坚持直译﹐必须意译处则放手意译

34.就句子结构而言﹐一般汉语多用并列结构﹐英语多用主从结构。

35.重神似不重形似最初付雷提出的

36.着名翻译家王佐良教授以翻译英国诗歌为主﹐兼及翻译散文及戏剧

37.施觉怀在翻译法律文献的几个特点一文中指出﹐法律文件的翻译最主要的要求是严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