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科操作规范及流程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975448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理科操作规范及流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病理科操作规范及流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病理科操作规范及流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病理科操作规范及流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病理科操作规范及流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病理科操作规范及流程Word文档格式.docx

《病理科操作规范及流程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科操作规范及流程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病理科操作规范及流程Word文档格式.docx

使用镊子夹取标本时须严防挤压组织。

3.2大标本通常为手术标本,应按如下标准取材:

记录切除标本的手术类型。

应描述和记录送检标本的大小〔三维长度,mm或cm〕、   形状、色泽、外表、质地等,球形或接近球形的标本可测其直径〔mm或cm〕。

必要时称重〔g或kg〕。

检查切面:

通常沿标本长径切开或剪开〔囊性标本时〕,描述和记录其形状特点,例如囊性和实性及其所占比例、色泽、质地、纹理、坏死;

囊肿壁的厚度及其内外外表、囊腔内容物及其性状等,有的脏器,例如前列腺、胰腺、甲状腺等,应间隔一定距离〔甚至间距2mm左右〕做多个平行切面,检查有无微小肿物。

带有脏器的标本,应描述和记录病变处与有无脏器的毗邻关系特点。

必要时,绘简图说明巨检病变的特点和解剖学关系,病注明取材部位的编号,以便镜检时定位。

切取有代表性病变区域的组织制片,适量包括与病变区域毗邻的“正常〞结构和坏死组织等。

完整切除的肿瘤标本,切取的组织块应包括其包膜,较

大的肿瘤应酌情多处包膜取材。

切取组织块的刀具必须锋利,严防挤压组织。

切取组织块的数量,依巨检病变的具体情况酌定,一般以满足诊断需要为准。

组织块的面积,通常在2cmx以内,厚度不宜超过3mm〔快速包埋制片时那么应尽量薄些〕。

组织块的切面应平整。

需要指定组织块的包埋面时,可将其非包埋面切出凹痕作为标记。

管壁和囊壁组织应立埋。

4.标本摄影,必要时酌情进行〔标本固定前或固定后〕。

 

5.切取组织块的编号、数量和取材后是否尚有标本存留等均应在活检记录单的肉眼检查描写栏内和取材工作单中注明,以便镜检时核对切片。

例如,1.组织较少,全部包埋制片者,可注明“全〞字;

2.针吸、内镜取材或少量易碎的组织,须用软纸妥善包裹〔以防制片过程中丧失〕,可注明“包〞字;

3.取材后尚有存留的标本,可注明“留〞字等。

6.需要重新肉眼检查标本时,应在有关病例活检记录单中补充必要的文字描述,需要补充切取组织块时,应按上述取材操作程序进行,并应在相关活检记录单、取材工作单中和编号小条上注明“补〞字。

常规石蜡包埋组织切片标准及程序

1.脱水〔常温下〕

乙醇-甲醛〔AF〕液固定:

60~120min。

3.2.280%乙醇:

3.2.395%乙醇Ⅰ:

3.2.495%乙醇Ⅱ:

无水乙醇Ⅰ:

30~60min。

无水乙醇Ⅱ:

无水乙醇Ⅲ:

2.透明

a..二甲苯Ⅰ:

20min。

b.二甲苯Ⅱ:

c.二甲苯Ⅲ:

3. 浸蜡

3.3石蜡Ⅰ〔45~50℃〕:

60min。

3.4石蜡Ⅱ〔56~58℃〕:

3.5石蜡Ⅲ〔56~58℃〕:

4包埋

4.1先将熔化的石蜡倾入包埋模具中,再用加热的弯曲钝头镊子轻轻夹取已经浸蜡的组织块,使组织的最大面或被特别指定的组织面埋入熔蜡中,应将组织块平整地置放于包埋模具底面的中央处。

包埋于同一拉块的多块细小组织应彼此靠近并位于同一平面上;

腔壁、皮肤和黏膜组织必须垂直包埋〔立埋〕。

4.2将与组织块相关的病理号小条置入包埋模具内熔蜡的一侧。

4.3待包埋模具内的熔蜡外表凝固后,即将模具移入冷水中加速凝固。

4.4从包埋模具中取出凝固的包埋蜡块〔简称蜡块〕,用刀片去除组织块周围的过多石蜡〔组织周围保存1~2mm石蜡为宜〕。

将包埋蜡块修整成为规那么的正方形或长方形。

4.5将病理号小条牢固地烙贴在蜡块一侧〔编号应清晰可见〕。

4.6把修整好的蜡块烙贴在支持器上,准备切片。

4.7使用包埋机的方法按有关厂商的说明书操作。

5切片

5.1切片刀或一次性切片刀必须锋利。

5.2载玻片必须洁净、光亮。

5.3将切片刀或刀片安装在持刀座上〔以150为宜〕。

5.4细心移动刀座或蜡块支持器,使蜡块与刀刃接触,旋紧刀座和蜡块支持器。

5.5修块〔粗切〕。

用右手匀速旋转切片机轮,修切蜡块外表至包埋其中的组织块完整地全部切到。

修块粗切片的厚度为15~2μm。

5.6调节切片厚度调节器〔一般为4~6μm〕,进行切片。

5.7以专用小镊子轻轻夹取完整、无刀痕、厚薄均匀的蜡片放入伸展器的温水中〔45℃左右〕,使切片全面展开。

5.8将蜡片附贴于载玻片上。

蜡片应置放在载玻片右〔或左〕2/3处的中央,留出载玻片左〔或右〕1/3的位置用于贴附标签。

蜡片与载玻片之间无气泡。

5.9必须立即在置放了蜡片的载玻片一端,用优质记号笔或刻号笔准确、清楚地标记其相应的病理号。

5.10将置放了蜡片的载玻片呈45℃斜置片刻;

待载玻片上的水分流下后,将其置于烤箱中烘烤〔60~62℃,30~60min〕,然后即可进行染色。

5.11内镜小的活检,穿刺等组织需连续切片不少于6片。

5.12针对不同组织〔如小活检,骨组织,淋巴结等〕,优化制片,染色流程,保证切片质量。

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的标准及程序

1.1翻开照明开关,翻开冰冻切片机的玻璃箱盖。

1.2选择冻头,在冻头滴上冰冻切片机包埋剂适当。

1.3待组织完全冷冻后,将冻头移到切片刀口的冻口内,扭紧冻头,进行切片,切片时有节奏的来回推动摇手柄,切得完整且较薄的切片〔厚度8-9um〕,即可贴在玻璃片上。

1.4将切好的片子用95%的乙醇固定,然后进行染色、封片、镜检〔同石蜡切片H-E染色步骤〕。

工作完毕后将冻头上组织取出,放回送检的标本袋内,用10%的中性甲醛固定液固定。

1.6清扫切冰冻切片机箱,将冻头擦干后放回冰冻切片机内。

1.7关好冰冻切片机的玻璃箱盖,关闭照明电源。

2.冰冻切片机须24h开机,长假或节假日前检查切片机箱内的结冻情况,必要时关机,化霜,清洁冰冻切片机。

3.1制作冷冻切片所需的试剂和设备等应处于随时可供使用状态。

3.2切取的组织块大小适宜〔厚度<

2mm〕,并尽快置于冷冻组织切片机上制备切片。

3.3调节冷冻程度,试切合适宜时便迅速切片。

冷冻缺乏无法切片,冷冻过度切片易碎。

3.4冷冻切片固定液

95%乙醇50ml

4.单体标本的冰冻制片应在15min内完成。

术中快速冰冻诊断的标准及程序

1.临床医师在术前向患者或近亲属告知术中快速病理诊断的局限性,签署术中快速病理诊断知情同意书。

2.从标本接收到发出报告的时间,应在病理申请单上注明。

由两位中/高级称职的病理医师共同签署快速活检的病理诊断意见。

对于病变疑难、手术切除范围广泛和会严重致残的手术中快速活检,应由两位高级称职的病理医师共同签署会诊意见。

主检病理医师签名的字迹应能识别。

4.快速活检诊断意见一般在收到送检标本后30min内发出;

同一时间段内相继收到的多例患者标本或是同一例患者的屡次标本,其发出报告的时间依次类推。

对于疑难病变,可酌情延时报告。

5.对于难以即时快速诊断的病变〔例如病变不典型、交界性肿瘤病变或送检组织缺乏以明确诊断等〕,主检病理医师应向手术医师说明情况,恰如其分地签发病理诊断意见或告知需要等待常规石蜡切片进一步明确病理诊断。

6.主检病理医师签署的快速活检病理诊断意见,以书面形式报告〔可或网络传输〕。

快速活检病理诊断意见报告书发出前应认真核对无误。

7.冷冻切片后剩余组织的处理

7.1 冷冻切片后剩余的冷冻组织〔简称“冻后〞〕和冷冻切片取材后剩余、未曾冷冻的组织〔简称“冻剩〞〕,均应保存,用以制备常规石蜡切片,以便与冷冻切片进行对照观察。

“冻后〞/“冻剩〞组织的蜡块和切片需与同一病例手术后送检的切除标本编为同一病理号,并作出综合性诊断。

当冷冻切片病理诊断意见与其“冻后〞组织的常规石蜡-HE片的病理诊断不一致时,该例的病理诊断一般应以石蜡-HE片诊断为准。

常用特殊染色的操作标准

胶原纤维染色

VanGieson(VG)苦味酸-酸性品性红法

一、染色程序

1、组织块固定于4%中性甲醛液中,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和切片。

2、切片脱蜡至水。

3、用Weigrt铁苏木精液染5-10min。

4、流水稍洗。

5、1%盐酸-乙醇迅速分化。

6、流水冲洗5-10min。

7、用VanGieson液染1-2min。

8、倾去染液,直接用95%乙醇分化和脱水。

9、无水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固。

二、染色结果胶原纤维呈鲜红色。

细胞质、肌纤维和红细胞呈黄色,胞核呈蓝褐色。

Maasson三色法

1、组织块固定于4%中性甲醛液中。

用Bouin液或Zenker固定时,流水冲洗组织块过夜,效果更好。

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和切片。

2、切片脱蜡到水。

组织块经Zenker液固定时应对切片进行除汞处理:

〔1〕切片脱蜡后,以0.5%碘乙醇作用10min;

〔2〕稍水洗;

〔3〕以5%硫代硫酸钠作用5min;

〔4〕流水冲洗10min。

3、gert铁苏木精液染5-10min。

4、流水冲洗。

5、1%盐酸-乙醇分化。

7、丽春红酸性品红液染5-10min。

8、蒸馏水稍洗。

9、1%磷钼酸水溶液处理约5min。

10、不用水洗,直接用苯胺蓝液复染5min。

11、0.2%冰醋酸处理1min。

12、95%乙醇脱水并洗去冰醋酸。

13、无水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固。

二、染色结果胶原纤维呈蓝色。

细胞质、肌纤维和红细胞呈红色,胞核呈蓝色。

网状纤维染色

氢氧化银氨液浸染法

3、酸化高锰酸钾液氧化5min。

4、稍水洗。

5、2%草酸水溶液漂白1-2min。

6、稍水洗。

7、2%硫酸铁铵水溶液媒染5min。

8、稍水洗,再用蒸馏水洗1次。

9、滴加Gordon-Sweet银氨液,作用1min。

10、蒸馏水稍洗。

11、4%中性甲醛液复原1min。

12、流水冲洗5-10min。

13、以0.2%氯化金调色1-2min。

14、蒸馏水洗。

15、固定于5%硫代硫酸钠2min。

16、用核固红液复染5-10min或行HE复染。

17、稍水洗。

18、常规脱水、透明,中性树胶封固。

二、染色结果网状纤维呈黑色,胞核呈红色〔用核固红复染〕或〔用苏木精复染〕,胶原纤维呈黄棕色,细胞质呈淡红色〔用伊红复染〕。

弹力纤维染色

醛品红法

3、用Lugol碘液处理5min。

5、5%硫代硫酸钠处理5min。

6、流水冲洗5min。

7、70%乙醇稍洗。

8、醛品红液浸染10min。

9、70%乙醇浸洗2次,每次约30s,至切片不再脱色为止。

10、稍水洗。

11、澄黄基液滴染约1s。

12、稍水洗。

14、常规脱水、透明,中性树胶封固。

二、染色结果弹力纤维呈深紫色,底色为不同程度的黄色。

抗酸杆菌染色

苯酚碱性品红法

2、切片用汽油松节油脱蜡2次,每次5-10min。

3、不经乙醇洗,只用纱布将切片周围余液擦干。

5、滴入苯酚碱性品红液,于室温下染15-30min。

6、流水洗去多余染液。

7、有20%硫酸水溶液分化至适当为止。

〔一般需1-5min〕

8、用流水充分冲洗。

9、用Mayer苏木精浅染细胞核。

10、流水冲洗10-15min。

11、胸风扇把切片吹干。

随即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固。

二、染色结果抗酸〔包括麻风杆菌和结核杆菌〕呈鲜红色,胞核呈蓝色。

淀粉样蛋白染色

甲醇刚果红法

3、甲醇刚果红液染10min,倾去余液。

4、用碱性乙醇急速分化约数秒,镜下控制。

5、水冲洗5min。

6、苏木精液浅染细胞核。

7、流水冲洗10min。

8、常规脱水、透明,中性树胶封固。

二、染色结果淀粉样蛋白呈红色,细胞核呈蓝色。

在偏光镜下,淀粉样蛋白呈现绿色双折光。

脂肪染色

苏丹Ⅲ染色法

2、冷冻切,厚6-10um,如为新鲜组织,须用40%中性甲醛液固定10min,稍水洗后,用60%乙醇稍洗。

3、苏丹Ⅲ染液浸染1-2min。

4、70%乙醇稍洗去多余染液。

5、流水稍洗。

6、Mayer苏木精液复染胞核,必要进用1%盐酸-乙醇分化。

7、水洗10min,或于稀碳酸锂水溶液中促蓝。

8、阿拉伯糖胶或明胶封盖。

二、染色结果中性脂肪呈猩红色、橙红色或橙黄至橙红色,细胞核呈蓝色。

糖原染色

高碘酸-无色品红〔PAS〕法。

1、取新鲜薄片组织,立即用Gendre液固定6-12h或Cornoy液固定3-6h,其间可更换2次固定液,然后转入95%乙醇。

2、无水乙醇按常规脱水透明,石蜡包埋,切片厚4-5um。

3、取两张连续切片,分别作A和B记号,然后把B片脱蜡至水。

4、把B切片置入预热至37℃的1%淀粉液,于37℃温箱内消化1h,或用预热至37℃的唾液在37℃温箱消化30min。

5、取出切片稍水洗。

6、在消化过程中,把A片脱蜡至水。

7、在A、B两片同时滴入0.5%高碘酸水溶液氧化5-8min。

8、流水冲洗2min,再用蒸馏水洗1次。

9、于暗处,无色品红液加盖染色10-20min。

10、用0.5%偏重亚硫酸钠液滴洗2次,每次约1min。

11、流水冲洗2min。

12、1%甲基绿水溶液复染胞核3-5min,或用Mayer苏木精液浅染细胞核〔必要时用盐酸乙醇分化,再用流水冲洗〕。

13、稍水洗。

二、染色结果A片上的细胞质呈现亮红色颗粒为阳性〔显示糖原〕,经消化后B片应为阴性。

黏液染色

〕法

3、〕液染10-20min。

5、核固红复染5-10min,或用沙红染液复染2-3min。

7、常规脱水、透明,中性树胶封固。

二、染色结果唾液酸黏液和弱硫酸化黏液以及一般黏液均呈蓝色,各种强碱酸化黏液不着色或淡染,细胞核呈红色。

免疫组化染色〔EnvisionSystem〕的标准及程序

1.切片脱蜡水洗:

将石蜡切片浸于二甲苯5分钟,三次。

取出切片置于100%无水乙醇中3分钟,两次;

依次置入90%-70%各级酒精各3分钟。

取出置于蒸馏水中。

2.抗原修复(根据一抗说明而定)。

3.取出置于蒸馏水中的切片,甩掉并擦干切片上组织周围的液体,平放于湿盒中,滴加过氧化酶阻断剂〔通常用3%的过氧化氢〕于组织上避光孵育15分钟。

蒸馏水冲洗,再将切片置入TBS缓冲液中,浸泡3分钟,三次。

取出切片,甩掉并擦干切片上组织周围的液体〔组织切勿枯燥〕,平放于湿盒中。

4.滴加50-100毫升一抗工作液于组织上,室温孵育30分钟。

用TBS液冲洗切片。

将切片置入TBS缓冲液中,浸泡5分钟,三次。

5.滴加50-100毫升A液于组织上,室温孵育30分钟。

6.滴加Y预备好的显色剂DAB工作液50-100微升,室温孵育5-10分钟,或光镜下控制显色。

显色完毕后,用蒸馏水冲洗终止显色。

7.苏木精复染。

8.各级酒精〔70%-100%〕脱水,每级3分钟。

取出切片置入二甲苯5分钟,三次。

9.用封片胶封片。

病理诊断的标准及程序

1.1病理医师进行诊断前,核对申请单和切片核查是否相符。

1.2阅读申请单上所有填写的内容,对于不清楚的内容及时联系送检医师。

1.3阅片时必须全面,不要遗漏病变。

1.4疑难病例,应由上级医师复核,并签署全名。

1.5因特殊原因迟发报告,应向临床医师说明迟发的原因。

1.6有科内疑难病例会诊制度〔2名以上高级职称人员参与〕,并有相应的记录和签字。

2.1Ⅰ类:

检材部位、疾病名称、病变性质明确和根本明确的病理学诊断。

2.2Ⅱ类:

不能完全肯定疾病名称、病变性质,或是对于拟诊的疾病名称、病变性质有所保存的病理学诊断意向,可在拟诊疾病/病变名称之前冠以诸如兵变“符合为〞、“考虑为〞、“倾向为〞、“提示为〞、“可能为〞、“疑为〞、“不能排除〔除外〕〞之类的词语。

2.3Ⅲ类:

检材切片所显示的病变缺乏以诊断为某种疾病〔即不能做出Ⅰ类或Ⅱ类病理学诊断〕,只能进行病变的形态描述。

2.4Ⅳ类:

送检标本应过于细小、破碎、固定不当、自溶、严重受挤压〔变形〕、被烧灼、干涸等,无法做出病理学诊断。

病理诊断报告书写的标准

1.1患者的根本情况,包括病理号、姓名、性别、年龄、送检医师或科室〔住院或门诊〕、住院号和门诊号、送验和收检日期等。

1.2巨检病变和镜下病变要点描述。

1.3与病理学诊断相关技术的检验结果。

1.4病理学诊断的描述。

Ⅱ、Ⅲ类病理学诊断的病例,可酌情就病理学诊断及其相关问题附加:

建议和注释及讨论等。

1.6未经本病理科和〔或〕科外病理会诊的病例,可将各方病理会诊意见列于该例患者的病理学诊断报告书中。

2.1病理学诊断报告书的文字表述力求严谨、恰当、精练,条理和层次清楚。

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应为一式二份,一份交予送检方,另一份随同患者的病理学检查申请单和病理学检查记录单一并存档。

主检病理医师必须在每一份病理学诊断报告书上签名,不能以个人印章代替签名,不能由他人代为签名。

2.3手写的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必须二联复写,必须文字标准、字迹清楚,不得潦草、涂改。

2.4手写和计算机打印的病理学诊断报告书中的关键性文字,如“癌〞、“瘤〞、“阳性〞、“阴性〞和数字等,要认真核对,不得有误。

2.5计算机打印的图文病理学诊断报告书提供的病变图象要准确,具有典型〔代表〕性,放大倍数适当。

2.6患者的根本情况工程必须严格按照送检临床医师填写的文字抄写或用计算机输录于病理学诊断报告书中,并认真核查无误,签发报告书的病理医师和病理科的其他人员都不得改动。

2.7病理医师不得签发虚假的病理学诊断报告书,不得向临床医师和患方人员提供有病理医师签名的空白病理学诊断报告书。

细胞学诊断的标准及程序

1.直接表述性诊断:

适用于穿刺标本的细胞病理学诊断报告。

根据形态学观察的实际情况,对于某种疾病/病变做出肯定性〔Ⅰ类〕、不同程度意向性〔Ⅱ类〕细胞学诊断,或是提供形态描述性〔Ⅲ类〕细胞学诊断,或是告知无法做出〔Ⅳ类〕细胞学诊断。

[参考本章第一节的八

(一)项:

“病理学诊断表述的根本类型〞]

2.间接分级性诊断:

用于查找恶性肿瘤细胞的诊断。

Ⅰ级:

未见恶性细胞

Ⅱ级:

查见核异质细胞

Ⅱa:

轻度核异质细胞

Ⅱb:

重度核异质细胞

Ⅲ级:

查见可疑恶性细胞

Ⅳ级:

查见高度可疑恶性细胞

Ⅴ级:

查见恶性细胞

细胞病理学诊断报告书的根本内容

1.患者的根本情况工程,包括病理号、姓名、性别、年龄、送检医院/科室〔住院/门诊〕、住院号/门诊号、送检/收验日期等。

2.细胞病理学诊断的表述〔参见上项“细胞病理学诊断报告表述的根本类型〞〕。

3.必要时或条件允许时,可酌情就细胞病理学诊断及其相关问题附加:

①某些建议〔例如进行其他有关检查、再做活检、病理科外病理学会诊、密切随查/随访等〕;

②注释/讨论。

4.经过本病理科或/和科外病理会诊的病例,可将各方的细胞病理学诊断意见附于该例的细胞病理学诊断报告书中。

病理学诊断报告书的发送

1.病理科自接收标本至签发该病理学诊断报告书的时间,一般为3-5个工作日,细胞病理诊断报告一般为2个工作日。

2.由于某些原因延迟取材、制片,或是进行其他相关技术检测,不能如期签发病理学诊断报告书时,应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告知有关临床医师或患方,说明迟发病理学诊断报告书的原因。

3.病理科应有专人发送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并有接受人的签字。

4.病理科已经发出的病理学诊断报告书被遗失时,一般不予补发;

必要时,经病理科主任同意可以抄件形式补发。

显微镜操作的标准化程序

正确使用显微镜。

全体病理科工作人员。

将准备观察的切片放在载物台上。

3.2调光:

开启显微镜的电源开关。

3.3对焦:

先用粗调螺旋把低倍物镜下降至载物片上6cm处,然后上升物镜,直接看到物象,再用细螺旋把物镜调节到清晰处。

3.4观察:

用低倍镜观察组织的一般结构,然后再用高倍镜进一步观察,必要时方使用油镜,再低倍镜转至高倍镜观察时,只要适当转动细调节即能看到物像。

3.5放置载物片时注意勿把盖玻片面向下,以免用高倍镜观察时因对不到焦点而压破玻片,甚至损坏镜头。

3.6观察显微镜物像时应养成同时睁开双眼的习惯,眼的观察位置也要适当,即应放在眼点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