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麻醉日常工作常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956335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麻醉日常工作常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临床麻醉日常工作常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临床麻醉日常工作常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临床麻醉日常工作常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临床麻醉日常工作常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床麻醉日常工作常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临床麻醉日常工作常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麻醉日常工作常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临床麻醉日常工作常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复查麻醉用具、药物、监护仪、氧气、氧化亚氮和吸引器等,各种用药核对药名、剂量,并在注射器上标识清楚。

2.核对病人姓名、住院号、床号、术前诊断和手术名称等,检查麻醉前用药是否使用,是否禁食6小时以上,小儿麻醉前2小时禁清饮料,核对血型,有无备血。

3.安慰病人,解除思想顾虑。

4.测血压,脉搏,呼吸,心电图和SP(无(脉搏血氧饱和度),并记录在麻醉单上,必要时测体温(婴幼儿麻醉应常规监测体温),中心静脉压。

危重病人可行PETCOZ,血气分析,有创循环功能监测等。

5.麻醉时检查义齿是否已取下,活动牙齿应通知病人及时处理。

(三)急诊手术

接到通知后,访视病人,检查术前准备工作,决定麻醉方式和术前用药。

麻醉前6小时内已进食者,因病情需要立即手术而选择全麻者,麻醉前应向主管医师及家属说明饱食的危险性,同时采取预防误吸的措施。

伴随糖尿病酮体阳性者,应积极处理,酮体转阴,电解质检查在正常范围后再行麻醉。

二、麻醉期间的观察和处理

1.麻醉期间的观察和处理应包括麻醉操作,病人情况的观察,生理指标的监测,术中输液、输血和根据病情变化的需要而采取的治疗措施。

2.麻醉期间应密切观察和记录病人的主要生命体征。

3.麻醉中的监测一般包括血压、心率、呼吸、心电图和SpO:

、尿量,根据病情需要监测体温、中心静脉压、吸人氧浓度、呼末二氧化碳、麻醉气体浓度和肌松情况,必要时监测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嵌人压、心排血量和动脉血气分析及血清电解质和脑电图的变化。

4.麻醉期间应集中精力,认真仔细地观察病情变化,不能擅离职守,发现病情变化应即时处理并作记录,有重大病情变化应通知手术医师,必要时报告上级医师,以指导处理或抢救。

一一

4}沥床诊疗指南麻醉分册

5.术毕检查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心电图、Sp唤等是否正常;

颜面、肢体软组织有无损伤。

全麻应清除口、鼻腔、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观察意识神智恢复程度,必要时应用肌肉松弛药拮抗剂和麻醉性镇痛药拮抗剂,防止其残余药理作用;

椎管内阻滞应再测一次阻滞平面,阻滞平面低于Ts,病人情况稳定后送回病房,凡病人主要生命体征不稳定者,应送入麻醉后恢复室或手术室内留观处理,待达到恢复标准后送回病房,应由麻醉医师、手术医师和护士一起将病人送回病房,在病房向主管手术医师和护士交接病情,做好交接班工作,并在术后记录单上签字。

危重病人应送人ICU进行监测和治疗。

三、麻醉记录

V

1.凡施行麻醉必须填写麻醉记录单。

2.填写麻醉记录单的要求

(1)麻醉前应记录:

体格检查,检验结果及各种特殊检查的重要情况;

术前特殊治疗及结果;

麻醉前用药,剂量、给药途径及时间;

病人人手术室时的血压、心率、呼吸、sp姚,必要时包括体温、心电图等。

(2)麻醉过程应记录的内容有:

麻醉及手术起始时间、麻醉方法、麻醉用药量及用药时间、持续静注或吸人药起止时间、椎管内阻滞、各种神经阻滞时的穿刺部位和麻醉阻滞范围。

全身麻醉应记录麻醉诱导用药时间,是否气管插管,插管途径和导管号码及其他通气导管如双腔支气管导管、支气管导管、喉罩等;

麻醉过程中血压、脉搏、呼吸、Spq和其他的监测指标;

手术时病人体位和术中体位改变情况;

麻醉过程中输液种类,输血及各种药物使用的时间和用量需准确记录;

术中重要操作步骤、特殊情况和意外应详细记录。

(3)手术完毕时应记录:

所施手术名称和术后诊断;

手术麻醉医师与护士姓名;

输液输血、麻醉药总用量;

术中尿量、出血量、胸腹腔液量;

术终病人意识、反射、血压、心率、呼吸、Spq和其他的监测指标及气管内导管拔除等情况。

四、术后镇痛

依病人年龄、全身状态及手术部位,采用不同方式的术后镇痛方法。

应有术后镇痛的记录和管理的规章制度,以保证镇痛效果和即时处理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第四节麻醉仪器设备

一、麻醉设备1.麻醉机其数量与手术台比例应为1:

1;

第一章麻醉科建制,任务及临床工作常规制度52.气管插管全套用具包括咽喉镜、纤维咽喉镜、纤维支气管镜、气管导管、管芯、面罩、吸痰管等。

3.椎管内麻醉全套用具包括硬膜外阻滞包、腰麻包、硬膜外一腰麻联合阻滞包。

4.外周神经阻滞用具。

5.氧治疗设备。

6.开口器、拉舌钳、口咽通气道、人工呼吸器等。

7.微量输液泵。

二、监护仪器

附豁燃靛帕瓶眯

前特三、心

1.无创血压,脉搏,心电监护仪(示波、记录装置);

2.立式水银柱血压计;

3.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护仪(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

4.脉搏氧饱和度仪;

5.心电除颤监护仪(胸外、胸内电极);

6.周围神经刺激器;

7,呼气末C唤监护仪;

8.体温监测仪;

9.神经肌肉传递监护仪;

10.吸入麻醉药浓度监护仪。

有条件或开展心血管手术麻醉、器官移植手术的医院应有漂浮导管心排血量监测,凝血功能监测,生化血气分析仪,血糖测定仪,脑电监测,听觉诱发电位监测,保温设备等。

量刺管醉位记药穿插麻体确

士姓又、反

第五节麻醉科工作常规制度、麻醉质量丫控制、各级医师和护技人员职责

‘睡..』口口口甘‘....巨.'

.里.'

..'

..吐三叮峨万....'

后镇

必、麻醉工作常规制度

(一)麻醉前访视,会诊,讨论制度

1.麻醉科接到手术通知单后,由总住院医师或相应负责医师根据手术种类,难易程度,病人状况,按麻醉医师技术水平予以安排。

2.麻醉科医师于术前一天访视病人,依病历资料,既往史,全面体检结果,评估病人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力,评估其ASA分级,分析麻醉和手术期可能发

6临床诊疗指南麻醉分册

生的问题和防治方法,提出麻醉前用药,麻醉选择,拟定麻醉方案。

3.术前访视如发现术前准备不充分或缺少重要检查项目应复查或补查,麻醉科医师应向手术医师提出需补充的术前准备。

为了病人的安全,麻醉科医师有责任共同决定最佳手术麻醉时机。

对确有违背麻醉原则而增加麻醉手术风险,增加并发症与病死率的手术,麻醉科医师向科主任汇报后,有权建议延期手术。

4.麻醉医师在术前访视病人后应向上级麻醉科医师汇报病人情况,讨论麻醉方案与管理应注意的事项。

5.麻醉医师应向病人家属实事求是地把拟定麻醉方法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意外,以及所采取的预防措施予以详细说明。

征得病人或家属理解支持,填写麻醉自愿同意书,并签字生效存档。

6.对特殊疑难和危重手术病例,手术科室应提前数日请麻醉科会诊或共同做术前讨论。

会诊一般由总住院医师或主治医师按时完成,填写会诊意见和建议。

对危险性极大的或麻醉处理十分复杂的病例,麻醉科主任应于术前向医务科(处)报告,或由医务处组织有关科室共同进行术前讨论。

7.麻醉科晨会,科主任主持对当天特殊疑难危重病人进行讨论,由科主任、专科组长或教授们提出最后麻醉方案,对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出具体应急措施和处理意见。

8.对急诊手术病人,接到手术通知后,麻醉医师应立即访视病人,了解病情后,尽快确定麻醉方案,并与病人家属谈话签字。

对疑难危重病例应向上级麻醉科医师和科主任报告,取得上级医师指导和协助。

(二)麻醉管理与记录制度

1.麻醉医师进人手术室后,应常规检查麻醉机和监护仪的性能,麻醉药品和器具准备情况。

病人人室应核查姓名和手术疾病的诊断,首先开放静脉输液,监测生命体征后,按即定麻醉方法和方案施行麻醉,严格执行各项操作技术常规。

2.麻醉期间应集中精力,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监测指标变化与手术情况,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

即时发现并判断异常情况,迅速妥善处理。

遇有困难或意外应即时向上级医师汇报,并请其协助处理。

3.认真执行药品、输血核对制度,药物的包装,予以保留,以便复查。

对全麻病人,Steward评分须在4分以上;

生命体征稳定后方可离开手术室或麻醉恢复室。

(三)麻醉后随访制度

第一章麻醉科建制,任务及临床工作常规制度71.麻醉后随访病人1一3天,观察72小时恢复情况。

2.即时发现麻醉后并发症,并予积极处理,发生麻醉并发症者应继续随访,记录有关资料,直至病人出院。

(四)麻醉并发症及意外的处理和登记报告制度

1.麻醉中、麻醉后发生并发症或意外,均应立即向科主任或上级医师汇报,及时采取措施妥善处理。

2.发生医疗差错、事故,麻醉意外或严重并发症,科主任或上级医师除立即组织积极抢救处理外,应及时向医务处和主管院长汇报。

在适当时机组织全科讨论,明确原因,以吸取经验教训,并将讨论处理意见记录在差错事故登记本上。

3.严重差错和医疗事故应及时向医务处和主管院长做书面报告。

沪·

麻醉质量管理

必须加强全面的麻醉质量管理,使麻醉质量达到最佳水平,最大限度地减轻病人痛苦,减少麻醉失误和麻醉意外;

保证麻醉病人生命安全。

(一)麻醉基础质量管理

1.麻醉科医师应该是接受过麻醉科住院医师培训的专职医师,并应定期参加知识更新学习。

2.仪器设备应与开展手术种类相配套,以保证病人安全。

综合性医院的麻醉科每个手术台应配备一台麻醉机和四个参数的监护仪(心电图、无创血压、血氧饱和度、体温)。

‘对危重病人应常规监测中心静脉压,PETCOZ及血气分析,这样才能满足临床麻醉的工作需要,保证麻醉手术病人在手术期间生命生理维护。

3.制度与管理麻醉科应有一系列结合本院实际的常规制度,并严格执行。

加强管理是保证麻醉质量的重要措施。

如麻醉前访视、会诊和讨论制度、麻醉管理与记录制度、麻醉后随访制度,新药、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和临床科研的审批制度,术后镇痛的管理制度等。

麻醉科主任在上述制度的修定和检查落实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二)麻醉质量评价

麻醉质量评价的目的是不断总结经验,提高麻醉质量。

1.科室建立麻醉质量控制小组。

2.评价麻醉成功率、术前访视和术后随访率、会诊率、麻醉并发症发生率、麻醉差错发生率、麻醉意外及事故发生率、麻醉记录书写合格率、抢救危重病人数及成功率。

3.一般每季度总结一次,登记在质量控制记录本内,并在全科总结讨论一

黔界鑫澎级

8临床诊疗指南麻醉分册

次,提出相应措施。

三、各级医师和护技人员职责

(一)麻醉科主任职责

1.在院长领导下,贯彻科主任责任制,负责全科医疗、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工作和行政管理制度。

2.制定本科年度工作计划,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

3.依科内任务和人员情况,科学分工,加强与手术科室联系协作,完成各手术科室的手术麻醉;

参加危重病人的抢救。

4.指导麻醉医师做好麻醉,主持疑难危重病人术前讨论,对麻醉方案提出指导性意见,必要时亲自参加麻醉。

5.落实各级医师培养计划,安排好进修和实习医师的培训,落实各级业务培训和技术业务考核,对本科医、护、技人员的晋升、奖惩提出意见。

6.组织安排教学、研究生学习、工作计划,开展科研和新业务新技术。

7.负责本科药品、仪器设备的申报,检查使用及保管情况。

上述工作可由副主任协助分管。

(二)麻醉科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下,指导下级医师完成各种手术的麻醉、各项监测技术和术后疼痛治疗。

2.负责特殊和疑难病例的会诊,组织外科疑难病例讨论,参加和指导疑难危重病人麻醉,组织并指导外科危重病人的抢救。

能够正确处理各种麻醉并发症和麻醉意外。

3.掌握坚实的麻醉学和相关医学知识,了解麻醉学的进展,承担医学生、进修医师和研究生的麻醉学教学。

4.有明确的研究方向,能够指导研究生课题的研究工作。

(三)麻醉科主治医师职责

1.能够独立完成并指导下级医师完成外科手术的麻醉和术后疼痛治疗,掌握一定的监测技术,能够完成外科疑难危重病例的麻醉。

了解麻醉并发症和麻醉意外的处理原则。

2.掌握必要的麻醉学和相关医学知识,积极参加各种麻醉学知识更新学术活动,能够承担一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四)麻醉科总住院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下,负责临床麻醉安排,根据工作需要,贯彻落实各级医师临床培养计划。

负责全科人员的考勤。

协助管理进修医师和转科医师,协助科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第二章麻醉前病情估计和术前准备

差,10Q应乌

史雌安中表

第一节麻醉前病情分级

参考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病情分级

工级:

正常健康。

11级:

有轻度系统疾病

声m级:

有严重系统性疾病,日常活动受限,但未完全丧失工作能力。

一lV级:

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已丧失工作能力,且面临生命威胁。

V级:

不论手术与否,生命难以维持24小时的濒死病人。

急症手术在每级前加注“急”或(E)。

工.11级病人的一般性麻醉耐受力良好,111级病人麻醉有一定危险性,应做好充分麻醉前准备和并发症防治,W级病人的危险性极大,应做好积极抢救,围麻醉期随时都有发生意外的可能,术前必须向手术医师和家属详细交代清楚。

第二节常见伴随疾病的评估与准备

一、高血压病

1.高血压病病人的麻醉风险取决于是否继发重要脏器的损害及损害程度,包括脑、心脏、冠脉供血和肾功能等改变。

2.高血压病病人术中,术后可能发生高血压,低血压,心力衰竭,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

合并糖尿病和肥胖者麻醉手术的危险性更大。

3.术前经内科治疗,应用降压药使血压控制在160/90mmHg以下,改善其他重要脏器功能及水电解质平衡后,方可进行手术麻醉。

4.急症手术前亦应调控好血压及全身状态后,方可施行麻醉。

二、心脏病

1.心功能1一2级病人对麻醉耐受性较好,心功能3一4级者对麻醉耐受性纂缨馨巍馨

第二章麻醉前病情佑计和术前准备11

差,术前应改善心功能,控制慢性心衰。

控制心率和快速房颤,心室率应控制在10。

次/min以下。

室性早搏应小于5次/min,除外多源性室性早搏或RonT,应掌握有效控制室性早搏的药物。

2.心电图明显异常者,应经心内科会诊治疗。

3.对缺血性心脏病,应从病史中明确是否存在心绞痛,既往有无心肌梗死史,目前心脏功能代偿情况,心肌梗死后6个月以上才能进行选择性手术麻醉。

4.特殊传导阻滞并有心动过缓,晕厥史,对药物治疗反应差的病人,术前应安置临时起搏器,已安装起搏器的病人术前须经心内科确定起搏器功能正常;

术中使用电灼器有一定危险性。

5.按Goldman心血管功能危险指数,可作为非心脏手术的危险性评估(见表1)。

表1心脏危险性指数(Cardiacriskindex,CRI)评估

评沽项目

指数

口病史

(,)年龄>70岁

(2)最近6个月内发生过心肌梗死

2体检

(勺有主动脉瓣狭窄

(2)有舒张期奔马律、第三心音戴颈静脉充血3[KG

(介)有非窦性心律失常

(2)室性早搏>5次加旧

4血气分析与生化检查

(门)尸a县<60mmH吕(80火尸。

尸韶0:

>

SOmm日吕(66尺尸己)

(2)血钾<3Ommol八或陀岛<20mmol人(3)日日N>

785mmol八或C尸>265.2mmol八(4)A匕丁异常,有慢性肝病

5手术种类

(勺腹腔内、胸腔内手术

(2)急症手术

或3

CRI指数点越多,其心脏危险性越大

三、呼吸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